观·品·悟:散文意境的串珠式追寻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解读】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月迹》写的是几个孩子在奶奶的引领下,于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足迹的故事。这篇散文以儿童的心态、儿童的视角来描绘中秋月,极具童心童趣,把追逐美好事物的感情和谐地融入景物描写之中。语言清新质朴、天真活泼,那些旁人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景与物变得妙趣横生。大量的叠音词打破了一些语言运用的规律,显得新颖独特,且朗朗上口。
  文中那静谧深远的意境、心物合一的内涵,让五年级学生去领悟,难度太大。若不讲字里行间隐含的禅思,只说月亮代表“美好事物”,把文末的“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这两句话拿出来作为文章主旨讲一讲,又显得暴殄天物,对不起那些娇美灵动的文字。
  意象、意境需要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及积极的主观体验才能理解。作者贾平凹让物质世界与人的情感相联通,把人的情感投射到月亮上,使得他笔下的月亮充满了生命情调。值得注意的是,此月亮非现实中的月亮,而是作者心中的月亮。若学生误以为作者眼中的景与现实中是一样的,那自然不能领会文中那些文学化的表达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会更多地关注散文的语言,把文本分析得支离破碎,对学生学习散文缺少正确的引领。“写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感”的模式化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情绪。其实,支撑散文的是意境,语言只是用来构建意境的工具。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阅读散文,是为了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分享作者的所感所思。
  【设计思路】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月迹》,走近贾平凹,体验他独特的感受,体认月我同一、天人融合、虚实一体的境界?
  作者创作时,先有“意”,后有“象”,一系列“意象”组合成了“意境”。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不妨先找“象”——月迹,后品“意”——心迹,再悟“意境”——感受心物合一。如此,《月迹》的阅读流程便是“观月迹—品心迹—悟禅意”。学生先破解文字的密码,初步感受和构建意象;再凝神观照,发挥想象,细致体味,丰富意象;最后渐入佳境,将整个过程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在教材处理上,教师须设计一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由于《月迹》围绕观、品、悟三个步骤,纵深推进,可设置三个问题贯穿始终: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我们”的心情是怎样随着月亮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們”一路追逐月亮的足迹,找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观月迹:从物的感受转到文的体验
  1.看中秋月,交流感受。
  导入:每年中秋,总有一种景要去赏,总有一些人要去聚,总有一种食品要去尝。观看中秋月的图片,用一个词形容你眼中的月。
  生:白玉盘、洁白无瑕、恬静柔美……
  2.寻找月迹,串珠成链。
  ◇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读文,填写月迹图。
  
其他文献
1 微笑的理由    西瑶认识程言的时候,刚过完二十四岁生日。  本命年好像总会遇到一些乱七八糟不顺心的事情,西瑶在一个月内不仅失业,连男朋友也丢下她飞去了北京。那一段日子西瑶心情郁闷到了极点,便常去附近的那个公园闲逛,看书打发无聊的时间。  看到程言的时候,西瑶本已经打算回家的。树下围了一些人,好奇心驱使她走了过去。原来是几个大学生在搞人物素描,十块钱一张。西瑶也是心血来潮想要画一张,算是本命年
[摘 要]名师工作室是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自然产物,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到新阶段,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上推出的新举措。名师工作室在有效运行过程中,其独特的价值也得到充分显现,在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带动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应合理运用目标导向策略、课题引领策略、研讨交流策略和成果辐射策略,促进名师工作室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教育均衡;名师工作室
金宇澄不喜提“时代”这样大的词汇,他的文字旁逸斜出、草蛇灰线,这边厢静安寺菜场里两个男人在讲着一段关于女人的闲话,那边厢黎里镇的老裁缝正携着主家的细软绕远路去店铺当掉。他从长计议,写出了极致的上海质地,他落笔很轻,笔下的人物莫不让人时时想起笼罩于他们头顶的、很重很重的时代命运。《繁花》如此,《回望》也是如此。  2月18日下午,久居上海的金宇澄带着他的新书《回望》作客凤凰网读书会,分享文字背后的“
【教材分析】  《三月桃花水》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课文语言优美,节奏感强,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充满生趣和诗情画意。  本单元以“纯朴的乡村”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为“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
在文章结尾时,根据文章内容,引用一些名言、诗句、俗(谚)语或者是歌词来结束全文,也是一种很好的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通常就叫作“引用佳句”法。  “引用佳句”法的好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能让我们的文章洋溢着诗情画意。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在作文结尾时若能巧妙引用,既可增添文采,又可加深文章的意境。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课《桂林山水》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燕语同学:  你好!啾啾先生特地上网查了下“扶弟魔”。这个词的意思是无条件、无底线地援助、扶持自己的弟弟,典型形象是一部叫《欢乐颂》的电视剧里的樊胜美。樊胜美在上海打工,是一个大龄女青年,尽管她已经很努力,可是生活依然很艰苦。她有一个不争气的弟弟,她的爸爸妈妈让她无条件地资助弟弟。可能是她的爸爸妈妈重男轻女,也可能因为在爸爸妈妈眼里,弟弟是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但不管怎樣,电视剧总是虚构的,而且樊胜
关键词:南开;功能教育;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2-0052-01  重庆南开中学是张伯苓校长在抗战时期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以体育来解决中国人“愚、弱、贫、散、私”的问题而创办的一所完中。在南开“体育是教育中最要紧的”“教育与体育是绝对不能分离的”。南开提倡的“公能”教育中,“公”是教人要为国民谋利,为国家做事,“能”则是
【摘 要】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有效提升教学实效,其关键在于:加强整体统筹,凸显统编教材单元编排特点和编写意图;实施分项训练,逐步引导学生习得策略;同时,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丰富阅读体验。  【关键词】小说单元;单元教学重组;专项训练;名著阅读指导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
我原想用“父親”两个字来作本文的题目,但又一想,这是大家都会想到的字眼。无疑它只是一个称谓,能这么称谓的是天下的每一位子女;能被这么被称谓的是天下的每一个父亲!  我感觉自己与父亲有越来越多的生理上相像的白发,我发现我们兄弟都有与父亲相像的喙珠,而这一表征竟然连他的重孙也有,让你不得不惊讶血缘与遗传有多么的根深蒂固。这有点像海岬人的脚拇指,也有点像中原人走路时的双背手,这其中又有多少历史的镌刻、基
[摘 要]倾听能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但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思考、实践和探索,让“倾听”之花美丽地绽放于英语课堂之中。  [关键词]倾听能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鼓励;听说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44-02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