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干张善子黄山记游》:展示黄山人文风采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近由黄山书社出版的《张大千张善子黄山记游》,是张大千纪念馆原馆长汪毅(现供职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有关张大千系列的又一部图文并茂的书(程迎峰主编)。
  张大千曾4次登临黄山,与其兄张善子于1934年被聘为黄山建设委员会委员,对黄山有深厚感情,更有开发宣传之功。该书钩沉辑佚,以图(若干民国老照片)文方式展示了张氏昆仲鲜为人知的黄山情结和特别贡献,包括张大千1931年在上海出版的《黄山画景》摄影集与其在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影展获“摄影金质奖”的《蓬莱仙景》摄影作品,以及1935年张善子携《黄山胜景书画摄影作品展》赴南洋巡展等史迹,具有文献意义。此外,该书还辑录了张氏昆仲及其海内外门人和再传弟子描绘黄山的约100幅作品,既显渐江之骨、石涛之情、瞿山之变,又扬大风堂集黄山画派之大成,体现了大风堂与黄山的文化行为,构成了黄山的一张人文名片。中共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撰写序言,认为此书“既是黄山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对张大千诞辰110周年最好的纪念。”
其他文献
一    圣山灵水荡胸中,  妙笔挥洒写奇雄。  远岫层林涵雅韵,  图开新境送和风。    二    贡嘎凌霄柱举天,  黄龙叠翠情万千。  请得净海洗尘垢,  天府妖娆世界妍。
期刊
为了让初学者识字书写方便,推广简化字,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但随着文化程度提高,阅读范围扩及古代,那时字未简化,涉及繁体,还得多加解释。《新华字典》就特地注明:“用作姓的馀和用作地名‘扶馀’的‘馀’不简作‘余’。”某些文学作品中有关文字技巧的那些字如果简单地一律改作简体,那就会丧失许多逸趣(繁体字或异体字带来的逸趣)。我以为在书写已经掌握的简化字的基础上,还是应该认得一些繁体字和异体字;而且某些书籍
期刊
我10岁开始学画,以后读成都南虹艺专。60多年来,我始终在书画圈里行走,了解一些西蜀画坛遗事;现趁精力尚佳,把所见所闻笔录下来,也许对当今书画家和后之学者有所启发。    一、德艺超凡张大千    1943年,名重一时的大千先生由敦煌返蓉,在成都复兴街举办“张大千敦煌壁画展览”。张群、谢无量、沈尹默、刘开渠、蒙文通、吴作人等名士撰文予以高度评价。张群称“牺牲一切,奋斗艰难,此种勇往迈进精神,实堪敬
期刊
在过去的男权社会里,“女人是祸水”似乎是一个千古未易的公论,直令男子们(主要是那些当权者们)伤心透顶而又退避三舍的了。《韩非子·十过》里第六过就指出:“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为什么这样讲呢?韩非子是这样解释的:  什么是耽于女乐?过去,西戎王派由余去秦国聘问,秦穆公询问他说:“我曾经听说过治国的道理但没有亲眼见过,很愿意听到古代贤明的君主治国得失常常是因为什么?”由余回答说:“臣下曾
期刊
皖南事变后的1942年3月,原本脆弱的国共合作出现了危机,国共两党政治纷争变得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就在此时,歌颂国民党军队特工锄奸抗日的《野玫瑰》继昆明、贵阳演出之后,又在重庆隆重上演。演出火爆,上座率不错。作为“战国策派”的陈铨,在剧中强调的民族意识、国家民族高于一切的思想,客观上与国民党政府提倡的“民族文学”文艺政策不谋而合,被其视为至宝,予以嘉奖、宣传和推广。而部分左翼人士(非中共高
期刊
清人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以及其后编辑的“续话、三话和四话”)如今已经成为楹联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参考书,甚至可以称为指导书籍。其中许多楹联文本和楹联史料以及楹联评论都给楹联家们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资料,不可或缺,理应细读。但它毕竟是清代的个人著述,难免有局限性。如果不加识别地照抄,势必不能充分发挥其参考指导书的作用,而且会以讹传讹,形成误导。笔者近年来几度翻阅中华书局1987年第1版白化文、李如鸾点校本
期刊
民间吹打乐,顾名思义,就是民间乐手用民族吹奏、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有时一些吹打乐也加入了民间弓弦乐器和民间歌手的演唱,但还是统称为吹打乐。  巴渝民间吹打乐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丰富多样。对它们予以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对我们的音乐创作,特别是对我们当代、现代的民族器乐曲、民族管弦乐的创作,在音乐语言、结构形式、题材内容上都会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民间吹打乐的形式和内容    巴渝地区,无论近郊还是
期刊
《伍瘦梅书画集》(伍端主编,四川美术出版社,2000)精选伍老创作的诗书画精品,美不胜收,值得细读。  瘦梅老师自幼精习岐黄,苦学文史经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以集诗、书、画、医于一体而闻名国内艺术界。张大千先生参观他的书画展,与他交往,切磋诗画,称赞他“书画双强,文章畅达雄健,气质蕴于笔墨之中,真如士大夫中人也,岂可仅以医艺言之?”  笔者私淑伍老,有幸得聆教诲,虽仅短暂侍教,已自受益良多。这次
期刊
屹立于锦江南岸的望江楼(崇丽阁)、濯锦楼建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至今已有122年之久;处于薛涛井东侧的吟诗楼、浣笺亭、五云仙馆和清婉室等四座建筑,则先后建成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至今也有112年。它作为中华传统木结构建筑,历经风消雨蚀,百年犹存,确为珍贵。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望江楼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颁发了中国文化遗产标识。从此望江楼与武侯祠、杜甫草堂同为全
期刊
一、清人所记献忠埋银    清夏燮《明通鉴·附编》:顺治元年(1644)八月甲子,张献忠军攻占成都。十一月庚寅,张献忠建大西国,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设丞相、尚书、五军都督府等官。此下记述了张献忠屠杀恶行,接着说:“又用法移锦江,涸而辟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  这里的文字全抄《明史·流贼传》,事件的时间是模糊的,只说明有埋银这么一回事。  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