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更严格的监管,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严重的资本压力和流动性压力,以及愈加激烈的同业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转型是唯一的出路。文章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商业银行转型的优略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转型;SWOT分析
随着经济形势的愈加复杂以及更严格的监管,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严重的资本压力和流动性压力。因此,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转型是必由之路,商业银行必须清楚自身具备哪些条件,还有哪些不足,才能更好地制定业务转型的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资金实力雄厚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决定其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各类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数额巨大,且呈逐年稳定上升之势。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处于绝对优势,股份制商业银行虽不及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实力,但资产规模扩张也十分迅速,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营业网点优势
经过长期发展,商业银行已经拥有覆盖广阔地域和人群的国内外网络系统。如工商银行有境内外机构16386家和遍布全球的超过1440家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构成的电子网络。如此庞大的银行网络是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无法相比的,也是其他金融机构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3.客户资源优势
商业银行在多年的发展中吸引了广泛的客户群体,并积累了良好的客户关系。此外,其他金融机构的不发达以及金融市场的不健全也为银行吸引客户提供了客观条件。我国的消费传统也使得居民习惯于与银行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这些都使得商业银行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所没有的客户资源优势。
(二)弱势(Weakness)
1.银行业生存模式简单粗放
管制利率提供了较大的利差,垄断地位赋予了商业银行在收费业务上的强势谈判能力。商业银行维持存贷利差,增加收入,不断增长对应的存贷业务规模,努力吸储、增加放贷,再融资,在这种恶性盈利模式之下,净利润大幅增长不仅难以填补信贷扩张留下的资金缺口,反而会导致资金的缺口更加扩大。
2.思想观念落后
虽然近几年商业银行强化了市场竞争观念,但并没有真正从思想、行动上转变过来,缺乏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并且服务意识不到位。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仍仰仗雄厚的资本获取利润。
3.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有限
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监管,产品同质化较为普遍。而且创新产品容易被模仿,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此外,创新人才缺乏,导致商业银行创新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三)机会(Opportunity)
1.客户需求多元化
近年来,不论是公司客户还是个人客户,金融需求多样化的特征愈加明显。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攀升,客户的金融需求呈现出日渐多元化、个性化和复杂化的态势,IT技术的进步使得客户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促使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满足客户需求由单一到复合、由标准化向定制化的重大改变。
2.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类企业亟需中国银行业提供全球性的金融支持。此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拓宽了金融市场外延,诸多新兴金融市场得到拓展,如全球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等等,银行作为这些新兴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四)威胁(Threat)
1.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
直接融资、委托贷款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加剧了金融脱媒现象,带来商业银行优质客户的分流,存、贷、汇等传统业务增长受到渠道分流的巨大挑战。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演进,导致金融机构存贷款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并带来逆向选择、储蓄分流等风险,保持盈利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
2.金融监管趋严
巴塞尔协议新监管标准确立了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与现有监管要求相比,对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银行业采取的是分业监管,这就使得银行在转变经营范围,发展中间业务上余地有限,许多西方银行利润贡献较大的非信贷业务如承销证券等投行类业务、经纪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等,中国的银行就无法介入。
二、促进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基本措施
根据SWOT四种战略分析,可知虽然有新监管标准的实施等对银行业的威胁,但商业银行业仍具有资金、网点、客户等自身优势,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优势,抓住外部发展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银行业务转型。
(一)拓展融资渠道,化解资本补充压力
如何保持充足的资本金是银行业务转型的关键,因此,商业银行要建立持续的资本金补充机制。通过多种途径补充资本金,其中,上市融资是基本途径之一。但仅靠大规模上市融资不能获得良好的持续发展。因此,可以通过发展次级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其他外源性融资方式补充资本。同时进行金融创新,探索发展新的资本补充工具。此外,要建立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重点关注零售业务。并将业务重心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强化资产管理,优化资产质量
业绩保持高增长的商业银行却面临资产质量下行的风险。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主要源于经济下行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基建类项目和房地产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因此,要重视地方融资平台所隐含的风险,减少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密切跟踪抵押品价值波动情况,真正落实第二还款来源。此外,还要加强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降低存量资产的经济资本。
(三)改善管理体制,走精细化管理之路 提升管理技术,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是商业银行加快转型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注重量化管理,对成本、风险和权益作出科学严密的测算、分析与评估,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此外,要加强对杠杆率和拨备率的有效管理,使风险停留在可控水平,加强逆周期抗风险能力,找到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机结合点。
(四)优化业务层次,转变盈利模式
1.培养核心业务,打造特色银行
商业银行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比较优势,谨慎选择业务发展领域,确立自己的核心业务,对非核心业务进行适当收缩或剥离,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因此,国有大型银行、区域性银行等要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根据自身实力及优势发展核心业务,避免同质化产生的激烈竞争。
2.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产品差异化
业务多元化源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及对客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力,容易抢占市场先机,形成稳定的客户资源并带来可观的收益。我国银行业现有金融产品单一,各商业银行可充分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敏锐洞察到客户需求,开发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如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求学、结婚、退休等一系列储蓄存款计划;针对不同职业、年龄的专业金融服务;包含不同投资方向的客户投资服务等。
在日益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各商业银行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经营模式,进行业务转型,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数量增长模式转向“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质量增长模式。努力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在与国际接轨与自我保护之间、在资金市场安全与资本市场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
参考文献:
[1]张细松.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与战略[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01): 19-27.
[2]刘佳.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06):56-59.
[3]尹纪秀.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转型分析[J].商业经济,2011(06):104-106.
[4]吴伟.“十二五”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路径初探[J].金融会计,2012(01):16-20.
作者简介:
李岩(1989—),女,河北保定人,安徽大学2012级金融学硕士,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转型;SWOT分析
随着经济形势的愈加复杂以及更严格的监管,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严重的资本压力和流动性压力。因此,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转型是必由之路,商业银行必须清楚自身具备哪些条件,还有哪些不足,才能更好地制定业务转型的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资金实力雄厚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决定其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各类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数额巨大,且呈逐年稳定上升之势。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处于绝对优势,股份制商业银行虽不及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实力,但资产规模扩张也十分迅速,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营业网点优势
经过长期发展,商业银行已经拥有覆盖广阔地域和人群的国内外网络系统。如工商银行有境内外机构16386家和遍布全球的超过1440家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构成的电子网络。如此庞大的银行网络是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无法相比的,也是其他金融机构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3.客户资源优势
商业银行在多年的发展中吸引了广泛的客户群体,并积累了良好的客户关系。此外,其他金融机构的不发达以及金融市场的不健全也为银行吸引客户提供了客观条件。我国的消费传统也使得居民习惯于与银行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这些都使得商业银行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所没有的客户资源优势。
(二)弱势(Weakness)
1.银行业生存模式简单粗放
管制利率提供了较大的利差,垄断地位赋予了商业银行在收费业务上的强势谈判能力。商业银行维持存贷利差,增加收入,不断增长对应的存贷业务规模,努力吸储、增加放贷,再融资,在这种恶性盈利模式之下,净利润大幅增长不仅难以填补信贷扩张留下的资金缺口,反而会导致资金的缺口更加扩大。
2.思想观念落后
虽然近几年商业银行强化了市场竞争观念,但并没有真正从思想、行动上转变过来,缺乏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并且服务意识不到位。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仍仰仗雄厚的资本获取利润。
3.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有限
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监管,产品同质化较为普遍。而且创新产品容易被模仿,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此外,创新人才缺乏,导致商业银行创新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三)机会(Opportunity)
1.客户需求多元化
近年来,不论是公司客户还是个人客户,金融需求多样化的特征愈加明显。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攀升,客户的金融需求呈现出日渐多元化、个性化和复杂化的态势,IT技术的进步使得客户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促使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满足客户需求由单一到复合、由标准化向定制化的重大改变。
2.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类企业亟需中国银行业提供全球性的金融支持。此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拓宽了金融市场外延,诸多新兴金融市场得到拓展,如全球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等等,银行作为这些新兴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四)威胁(Threat)
1.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
直接融资、委托贷款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加剧了金融脱媒现象,带来商业银行优质客户的分流,存、贷、汇等传统业务增长受到渠道分流的巨大挑战。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演进,导致金融机构存贷款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并带来逆向选择、储蓄分流等风险,保持盈利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
2.金融监管趋严
巴塞尔协议新监管标准确立了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与现有监管要求相比,对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银行业采取的是分业监管,这就使得银行在转变经营范围,发展中间业务上余地有限,许多西方银行利润贡献较大的非信贷业务如承销证券等投行类业务、经纪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等,中国的银行就无法介入。
二、促进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基本措施
根据SWOT四种战略分析,可知虽然有新监管标准的实施等对银行业的威胁,但商业银行业仍具有资金、网点、客户等自身优势,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优势,抓住外部发展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银行业务转型。
(一)拓展融资渠道,化解资本补充压力
如何保持充足的资本金是银行业务转型的关键,因此,商业银行要建立持续的资本金补充机制。通过多种途径补充资本金,其中,上市融资是基本途径之一。但仅靠大规模上市融资不能获得良好的持续发展。因此,可以通过发展次级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其他外源性融资方式补充资本。同时进行金融创新,探索发展新的资本补充工具。此外,要建立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重点关注零售业务。并将业务重心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强化资产管理,优化资产质量
业绩保持高增长的商业银行却面临资产质量下行的风险。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主要源于经济下行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基建类项目和房地产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因此,要重视地方融资平台所隐含的风险,减少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密切跟踪抵押品价值波动情况,真正落实第二还款来源。此外,还要加强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降低存量资产的经济资本。
(三)改善管理体制,走精细化管理之路 提升管理技术,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是商业银行加快转型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注重量化管理,对成本、风险和权益作出科学严密的测算、分析与评估,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此外,要加强对杠杆率和拨备率的有效管理,使风险停留在可控水平,加强逆周期抗风险能力,找到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机结合点。
(四)优化业务层次,转变盈利模式
1.培养核心业务,打造特色银行
商业银行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比较优势,谨慎选择业务发展领域,确立自己的核心业务,对非核心业务进行适当收缩或剥离,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因此,国有大型银行、区域性银行等要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根据自身实力及优势发展核心业务,避免同质化产生的激烈竞争。
2.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产品差异化
业务多元化源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及对客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力,容易抢占市场先机,形成稳定的客户资源并带来可观的收益。我国银行业现有金融产品单一,各商业银行可充分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敏锐洞察到客户需求,开发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如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求学、结婚、退休等一系列储蓄存款计划;针对不同职业、年龄的专业金融服务;包含不同投资方向的客户投资服务等。
在日益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各商业银行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经营模式,进行业务转型,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数量增长模式转向“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质量增长模式。努力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在与国际接轨与自我保护之间、在资金市场安全与资本市场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
参考文献:
[1]张细松.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与战略[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01): 19-27.
[2]刘佳.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06):56-59.
[3]尹纪秀.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转型分析[J].商业经济,2011(06):104-106.
[4]吴伟.“十二五”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路径初探[J].金融会计,2012(01):16-20.
作者简介:
李岩(1989—),女,河北保定人,安徽大学2012级金融学硕士,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