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米八的身高,不见曲线的身材和英伦男子般犀利冷静的双眼,蒂尔达·斯温顿(Tilda Swinton)在机场过安检通道的时候,通常都会由男性安检员为她查身。而在电梯或其它公共场合,蒂尔达经常被人们称为“先生”。“我想,这是因为我长得太高而且不擦口红的缘故,人们看到我这个样子就自然而然地没把我当成一个女人。”蒂尔达说。
而蒂尔达的儿子赛维尔(Xavier)因为一头飘逸的长发,也在三月份蒂尔达带着一对儿女来北京办电影节时被若干媒体频频称作“蒂尔达的一双女儿”。这个被常人搞得角色错乱的家庭,确实有着常人家庭不同的一面。
不折不扣的“前卫女神”
对于一些人,蒂尔达就是第80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得主,是《纳尼亚传奇》里的白女巫,或者是《迈克尔 克莱顿》里的女律师。但对于另外一些人,她是“文艺片女王”,是《奥兰多》里忽略了所有男权社会的历史与符号,穿越了4个世纪去寻找真爱与自由的奥兰多,也是世界影史上最重要的艺术片导演之一、已逝的英国电影诗人德里克·贾曼的缪斯。
而更多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个叫“芭蕾天后舞厅电影梦天堂”(Ballerina Ballroom Cinema of Dream)的电影节,就是由蒂尔达在苏格兰小城奈恩一手操办起来。没有传统电影院的靠背椅子,观众在一个个豆袋沙发上或依或躺。从正在学步的小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着睡衣、浴衣,脚上则搭配了靴子或运动鞋。有一位麻辣老妇人不知道从哪弄来一套遥远国度土耳其的布卡,并且是彩色的,把自己从头遮到脚。
没有红地毯,没有镁光灯闪耀,没有广告牌。蒂尔达和观众闹作一团。在舞台上,蒂尔达,斯文顿像个武士一样挺胸扯起“电影王国”的蓝红色旗帜。几分钟后,蒂尔达把旗帜放倒在舞台上,下台找了一个豆袋沙发,把自己埋进去,躺着,舒舒服服地看电影。银幕上出现电影的名字:MurderMost Foul。这是阿加莎著名的马普尔小姐侦探系列中的《清洁女工之死》。
和在好莱坞或法国戛纳等地举办的国际电影节相比,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濒海小镇奈恩举办的奈恩国际电影节实在别出心裁。除了展映的电影显得“另类”,到奈恩的“电影梦天堂”看电影,本身是一场全镇居民的大派对。人们只要穿上苏格兰裙子去看苏格兰电影,就可免费看电影;带上自家做的仙子蛋糕(Fairy Cakes),也免费;穿着彩色衣服去看彩色电影《雨中曲》,免费;穿着红袜子去看伊朗电影《小鞋子》,免费;如果穿着睡衣去看《清洁女工之死》,也是免费,因为马普尔小姐的经典形象就是穿着·身睡衣织毛衣。
这个别开生面的电影节创办者,就是蒂尔达,斯文顿。奈恩小镇就是她的家乡。在电影节期间,蒂尔达走在街上,经常会被人拦下。他们告诉她,奈恩电影节唤回了他们对电影的热爱。
儿子引出的“八岁半纪念日”
蒂尔达讲了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在她家的饭桌上,蒂尔达8岁半的儿子Xavier问妈妈,在电影发明之前,人们的梦想是什么?蒂尔达思考良久,写了一封近5000字的信给儿子,从梦想说到电影、人生。
后来,这封信发表在很多电影杂志和评论杂志上。影评人马克看到之后,给8岁半时的自己写了一封信。这两封信把蒂尔达和马克联系起来,他们一起成立了“八岁半基金”,建立了一个电影资料库,引导、帮助全世界的儿童去热爱电影,还把6月6日作为“八岁半纪念日”。
作为一对儿女的母亲,蒂尔达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比朋友还要融洽,在今年春天北京媒体专访和开幕式上,蒂尔达都穿着墨绿色的活动T恤和苏格兰格子裙,裙子下摆上别了一个很大的曲别针。她没有化妆,也没有盛装。蒂尔达并不情愿接受媒体采访,也不接受电影以外的提问。“nopress,nopeople,我不是主角,苏格兰电影和烤鱼、薯条才是主角”。
在开幕式上,她穿前跑后,一会为导演谢飞捧来苏格兰小点,一会和影迷玩起自拍,一会亲昵地搂过女儿,女儿的个头到她的肩膀。当第一场展映在晚上9点半散场时,她在门口向观众散发卡片,用中文说“谢谢”。
和传说中不同,蒂尔达看起来很随和。马克说,如果按照团队合作度的高低打分,蒂尔达的分数是最高的,10分,“她就像老奶奶一样好脾气”。马克最喜欢蒂尔达的一点就是,“她从来不伪装,不愤世嫉俗,对什么有热情,就会去做,不会掩盖什么。”
“我不会让孩子们看我的电影,更不会让他们看电视”
蒂尔达始终认为电影不是娱乐产物而是艺术。然而对于自己的孩子看自己的艺术电影这回事,她有别的想法“我的孩子没有看过我演的电影。他们有我这样一个对电影如此狂热的妈妈,不知道是福气还是倒霉(curse)。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世界的优秀电影。他们不看电视,看的通常是人们不太可能给孩子看的电影,因为人们觉得孩子们看不懂。他们也看一些商业儿童片,他们认为让,科克托在1964年拍的《美女与野兽》是儿童电影,还认为拍了《我走我路》的米切尔,鲍威尔和艾默力,皮斯伯格是给孩子拍电影的。”
留着长卷发的十岁男孩和长直发的十岁女孩是蒂尔达的孩子。他们在大人的包围中自在地站着,不回避别人的目光。芭蕾天后梦幻电影节”,蒂尔达儿子Xavier是选片人之一。他当时八岁半,所以电影节就办了八天半。这是为孩子办的电影节,因为蒂尔达说,八岁半的孩子比地球上任何一个成人都更能感应到电影的魔法。
Xavier从不看电视,他从小就以让·谷克多(JeanCouteau)、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迈克尔·鲍威尔(Michael Powell)、宫崎骏为伴。八岁半时,他和大人一起坐在豆袋上看小津安二郎。
在那个蒂尔达写给Xavier的信中。蒂尔达思索着“什么是电影,为什么我们需要它。在它的领域中,有什么东西是不可动摇,不可妥协的;为什么它首先是值得我们去战斗的,为什么没有任何电子的或其他的革新能遮蔽它的存在,以及为什么我希望它永远永远不要消失”。在记录的技术越发先进的时代,我们对“真实”的感觉却越来越稀薄,蒂尔达在信中告诉儿子:“像所有伟大的国家一样,电影是一个精神的国度,没有边界,没有排外和遣返的政策,它不装成和谐统一的样子,它甚至不宣称自己是文明的。它不用执法令来售卖自由政策,它不精英化,没有阶级意识……没有地址,不需要签证。”
蒂尔达在信的结尾说:“我向你致敬。我跪下用我的头发来打扫庙堂,并点燃蜡烛。”蒂尔达的信让很多人觉得写给一个八岁的小孩实在太过深刻,蒂尔达却说孩子可以懂,“他们有巨大的财富,最大的就是好奇心,我们就像朋友,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并且,有一种相同的热情。大家好像在同一条小溪里游泳。”
而蒂尔达的儿子赛维尔(Xavier)因为一头飘逸的长发,也在三月份蒂尔达带着一对儿女来北京办电影节时被若干媒体频频称作“蒂尔达的一双女儿”。这个被常人搞得角色错乱的家庭,确实有着常人家庭不同的一面。
不折不扣的“前卫女神”
对于一些人,蒂尔达就是第80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得主,是《纳尼亚传奇》里的白女巫,或者是《迈克尔 克莱顿》里的女律师。但对于另外一些人,她是“文艺片女王”,是《奥兰多》里忽略了所有男权社会的历史与符号,穿越了4个世纪去寻找真爱与自由的奥兰多,也是世界影史上最重要的艺术片导演之一、已逝的英国电影诗人德里克·贾曼的缪斯。
而更多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个叫“芭蕾天后舞厅电影梦天堂”(Ballerina Ballroom Cinema of Dream)的电影节,就是由蒂尔达在苏格兰小城奈恩一手操办起来。没有传统电影院的靠背椅子,观众在一个个豆袋沙发上或依或躺。从正在学步的小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着睡衣、浴衣,脚上则搭配了靴子或运动鞋。有一位麻辣老妇人不知道从哪弄来一套遥远国度土耳其的布卡,并且是彩色的,把自己从头遮到脚。
没有红地毯,没有镁光灯闪耀,没有广告牌。蒂尔达和观众闹作一团。在舞台上,蒂尔达,斯文顿像个武士一样挺胸扯起“电影王国”的蓝红色旗帜。几分钟后,蒂尔达把旗帜放倒在舞台上,下台找了一个豆袋沙发,把自己埋进去,躺着,舒舒服服地看电影。银幕上出现电影的名字:MurderMost Foul。这是阿加莎著名的马普尔小姐侦探系列中的《清洁女工之死》。
和在好莱坞或法国戛纳等地举办的国际电影节相比,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濒海小镇奈恩举办的奈恩国际电影节实在别出心裁。除了展映的电影显得“另类”,到奈恩的“电影梦天堂”看电影,本身是一场全镇居民的大派对。人们只要穿上苏格兰裙子去看苏格兰电影,就可免费看电影;带上自家做的仙子蛋糕(Fairy Cakes),也免费;穿着彩色衣服去看彩色电影《雨中曲》,免费;穿着红袜子去看伊朗电影《小鞋子》,免费;如果穿着睡衣去看《清洁女工之死》,也是免费,因为马普尔小姐的经典形象就是穿着·身睡衣织毛衣。
这个别开生面的电影节创办者,就是蒂尔达,斯文顿。奈恩小镇就是她的家乡。在电影节期间,蒂尔达走在街上,经常会被人拦下。他们告诉她,奈恩电影节唤回了他们对电影的热爱。
儿子引出的“八岁半纪念日”
蒂尔达讲了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在她家的饭桌上,蒂尔达8岁半的儿子Xavier问妈妈,在电影发明之前,人们的梦想是什么?蒂尔达思考良久,写了一封近5000字的信给儿子,从梦想说到电影、人生。
后来,这封信发表在很多电影杂志和评论杂志上。影评人马克看到之后,给8岁半时的自己写了一封信。这两封信把蒂尔达和马克联系起来,他们一起成立了“八岁半基金”,建立了一个电影资料库,引导、帮助全世界的儿童去热爱电影,还把6月6日作为“八岁半纪念日”。
作为一对儿女的母亲,蒂尔达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比朋友还要融洽,在今年春天北京媒体专访和开幕式上,蒂尔达都穿着墨绿色的活动T恤和苏格兰格子裙,裙子下摆上别了一个很大的曲别针。她没有化妆,也没有盛装。蒂尔达并不情愿接受媒体采访,也不接受电影以外的提问。“nopress,nopeople,我不是主角,苏格兰电影和烤鱼、薯条才是主角”。
在开幕式上,她穿前跑后,一会为导演谢飞捧来苏格兰小点,一会和影迷玩起自拍,一会亲昵地搂过女儿,女儿的个头到她的肩膀。当第一场展映在晚上9点半散场时,她在门口向观众散发卡片,用中文说“谢谢”。
和传说中不同,蒂尔达看起来很随和。马克说,如果按照团队合作度的高低打分,蒂尔达的分数是最高的,10分,“她就像老奶奶一样好脾气”。马克最喜欢蒂尔达的一点就是,“她从来不伪装,不愤世嫉俗,对什么有热情,就会去做,不会掩盖什么。”
“我不会让孩子们看我的电影,更不会让他们看电视”
蒂尔达始终认为电影不是娱乐产物而是艺术。然而对于自己的孩子看自己的艺术电影这回事,她有别的想法“我的孩子没有看过我演的电影。他们有我这样一个对电影如此狂热的妈妈,不知道是福气还是倒霉(curse)。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世界的优秀电影。他们不看电视,看的通常是人们不太可能给孩子看的电影,因为人们觉得孩子们看不懂。他们也看一些商业儿童片,他们认为让,科克托在1964年拍的《美女与野兽》是儿童电影,还认为拍了《我走我路》的米切尔,鲍威尔和艾默力,皮斯伯格是给孩子拍电影的。”
留着长卷发的十岁男孩和长直发的十岁女孩是蒂尔达的孩子。他们在大人的包围中自在地站着,不回避别人的目光。芭蕾天后梦幻电影节”,蒂尔达儿子Xavier是选片人之一。他当时八岁半,所以电影节就办了八天半。这是为孩子办的电影节,因为蒂尔达说,八岁半的孩子比地球上任何一个成人都更能感应到电影的魔法。
Xavier从不看电视,他从小就以让·谷克多(JeanCouteau)、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迈克尔·鲍威尔(Michael Powell)、宫崎骏为伴。八岁半时,他和大人一起坐在豆袋上看小津安二郎。
在那个蒂尔达写给Xavier的信中。蒂尔达思索着“什么是电影,为什么我们需要它。在它的领域中,有什么东西是不可动摇,不可妥协的;为什么它首先是值得我们去战斗的,为什么没有任何电子的或其他的革新能遮蔽它的存在,以及为什么我希望它永远永远不要消失”。在记录的技术越发先进的时代,我们对“真实”的感觉却越来越稀薄,蒂尔达在信中告诉儿子:“像所有伟大的国家一样,电影是一个精神的国度,没有边界,没有排外和遣返的政策,它不装成和谐统一的样子,它甚至不宣称自己是文明的。它不用执法令来售卖自由政策,它不精英化,没有阶级意识……没有地址,不需要签证。”
蒂尔达在信的结尾说:“我向你致敬。我跪下用我的头发来打扫庙堂,并点燃蜡烛。”蒂尔达的信让很多人觉得写给一个八岁的小孩实在太过深刻,蒂尔达却说孩子可以懂,“他们有巨大的财富,最大的就是好奇心,我们就像朋友,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并且,有一种相同的热情。大家好像在同一条小溪里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