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行为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动机;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简洁,还要富有感染力;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精讲精练;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正迁移,克服负迁移。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新课程
课堂教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遵循教学教学规律,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然而,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诚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低效教学行为甚至是无效教学行为,使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一问题已引起足够的重视,时值连云港市有效教学管理年之际,就如何加强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创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兴趣呢?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头,要创设情境,运用趣味实验,趣味问题、谜语故事等引入课题,从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兴趣。如讲《蒸发》一节时,一开始用手蘸酒精在黑板上写:“液体”二字,很快不见了。学生迫切的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进而产生了学习这一课的兴趣。再如,学习《运动和静止》一节时,用德国飞行员抓住子弹的故事引入课题,从而让学生从课的开始,其心里就达到最佳状态,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内容实际设置认知矛盾,运用实际探索化解矛盾,强化求知欲望,增强兴趣。如《电阻》一节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电阻的概念后,设问电阻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确定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得出影响电阻的因素,化解认知矛盾,当认知矛盾解决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简洁。还要富有感染力
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其中,教师讲课时如果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又不显得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那么,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就很容易被激发起来,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好。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按物理含义,不能将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若直接告诉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记住,于是我就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甲乙父子两人十分相像,我们经常说儿子像爹,而不说爹像他儿子,为何?(学生哄堂大笑)。适当停顿之后,我接着讲,因为先有爹,才有儿子,我们只能说后来的像原来的,而不能说原来的像后来的。同样道理,是先有入射光线,入射角,才有反射光线,反射角,我们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那么在学习光的折射定律也就不会说成入射角等于折射角了。在《内能热量》教学中,学生经常把温度升高或降低说成增大或减小,你给他纠正他们还不服气,认为这些词的意思是相近的。其实同样不符合物理含义,我就举了这样的例子,从含义上看,胖和粗差不多,瘦和细差不多,我们干脆将张三说成粗人,将李四说成细人得了,你们同意吗?学生在大笑笑之后,效果自然而知。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整个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对于教学的深度和难度,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每一节课该教些什么,怎样教,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教师起主导作用,应该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学物理的方法,从讲课中渗透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悟”出物理学的“奥妙”,悟出学习物理学的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教师讲课关键是“导”,“导”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怎么“导”,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怎样样去分析,怎样去解决问题。
四、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每做到精讲精练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讲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淆的概念、物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着重于画龙点睛而不能照本宣科,胡子眉毛一起抓。对学生易于理解的地方少讲,节省下的时间对应该多讲的地方,精讲细讲。并可以变化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对各个相关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以便开阔学生的思路,做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效果。练。是学生复习巩固的过程,是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是提高能力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项。但在现在各种练习册、习题集泛滥,大多数题目相近或相同,不但存在偏、难怪的题目,而且错题百出,所以教师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精选出数目适量,难度适当的题目让学生做,既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带到课堂中来。
具体的做法是:
(1)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事例,总结物理规律。如:晒衣服要晒到通风向阳的地方并摊开才容易干。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把物理知识用“活”。如学习《摩擦力》一节后,布置学生思考:用圆珠笔写字和钢笔写字的物理原理一样吗?鞋底为什么要刻花纹?自行车为什么要打气?气不足,为什么费力?自行车为什么要家润滑油等。这样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完成物理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主要是要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在成功的实验中,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每学习一节,教师布置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器材,做一些实验,这样既方便又实惠。如;用茶杯和纸张做大气压实验,用圆茶杯做透镜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实验,用饮料瓶和注射器做物体的浮沉实验、大气压实验等。更重要的是让把物理和生活联系起来,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学习效益。
六、充分利用正迁移。努力克服负迁移
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会起到一定的帮助,这就是我们说的正迁移。学生有了正迁移,教师在讲解时,讲述一些例子巩固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充分更完全的理解,而没有必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做很多演示,再去一步一步地分析等,否则学生会感到乏味,效果反而不好。
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出现错误的认识和理解时,会对学生接受正确的概念和规律产生负作用,这就是我们说的负迁移。一旦学生产生了负迁移,教师就要针对这种负迁移,认真准备一些演示实验,并且要指导学生细致的观察,还要清晰地有条理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这种现象,而不能通过几句讲解匆匆了事。否则学生不但课堂上不能接受,在课后你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但自己累,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
以上本人谈了关于加强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教师的有效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而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主动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物理学生的物理素质。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新课程
课堂教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遵循教学教学规律,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然而,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诚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低效教学行为甚至是无效教学行为,使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一问题已引起足够的重视,时值连云港市有效教学管理年之际,就如何加强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创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兴趣呢?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头,要创设情境,运用趣味实验,趣味问题、谜语故事等引入课题,从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兴趣。如讲《蒸发》一节时,一开始用手蘸酒精在黑板上写:“液体”二字,很快不见了。学生迫切的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进而产生了学习这一课的兴趣。再如,学习《运动和静止》一节时,用德国飞行员抓住子弹的故事引入课题,从而让学生从课的开始,其心里就达到最佳状态,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内容实际设置认知矛盾,运用实际探索化解矛盾,强化求知欲望,增强兴趣。如《电阻》一节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电阻的概念后,设问电阻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确定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得出影响电阻的因素,化解认知矛盾,当认知矛盾解决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简洁。还要富有感染力
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其中,教师讲课时如果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又不显得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那么,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就很容易被激发起来,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好。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按物理含义,不能将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若直接告诉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记住,于是我就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甲乙父子两人十分相像,我们经常说儿子像爹,而不说爹像他儿子,为何?(学生哄堂大笑)。适当停顿之后,我接着讲,因为先有爹,才有儿子,我们只能说后来的像原来的,而不能说原来的像后来的。同样道理,是先有入射光线,入射角,才有反射光线,反射角,我们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那么在学习光的折射定律也就不会说成入射角等于折射角了。在《内能热量》教学中,学生经常把温度升高或降低说成增大或减小,你给他纠正他们还不服气,认为这些词的意思是相近的。其实同样不符合物理含义,我就举了这样的例子,从含义上看,胖和粗差不多,瘦和细差不多,我们干脆将张三说成粗人,将李四说成细人得了,你们同意吗?学生在大笑笑之后,效果自然而知。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整个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对于教学的深度和难度,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每一节课该教些什么,怎样教,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教师起主导作用,应该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学物理的方法,从讲课中渗透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悟”出物理学的“奥妙”,悟出学习物理学的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教师讲课关键是“导”,“导”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怎么“导”,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怎样样去分析,怎样去解决问题。
四、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每做到精讲精练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讲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淆的概念、物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着重于画龙点睛而不能照本宣科,胡子眉毛一起抓。对学生易于理解的地方少讲,节省下的时间对应该多讲的地方,精讲细讲。并可以变化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对各个相关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以便开阔学生的思路,做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效果。练。是学生复习巩固的过程,是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是提高能力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项。但在现在各种练习册、习题集泛滥,大多数题目相近或相同,不但存在偏、难怪的题目,而且错题百出,所以教师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精选出数目适量,难度适当的题目让学生做,既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带到课堂中来。
具体的做法是:
(1)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事例,总结物理规律。如:晒衣服要晒到通风向阳的地方并摊开才容易干。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把物理知识用“活”。如学习《摩擦力》一节后,布置学生思考:用圆珠笔写字和钢笔写字的物理原理一样吗?鞋底为什么要刻花纹?自行车为什么要打气?气不足,为什么费力?自行车为什么要家润滑油等。这样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完成物理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主要是要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在成功的实验中,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每学习一节,教师布置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器材,做一些实验,这样既方便又实惠。如;用茶杯和纸张做大气压实验,用圆茶杯做透镜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实验,用饮料瓶和注射器做物体的浮沉实验、大气压实验等。更重要的是让把物理和生活联系起来,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学习效益。
六、充分利用正迁移。努力克服负迁移
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会起到一定的帮助,这就是我们说的正迁移。学生有了正迁移,教师在讲解时,讲述一些例子巩固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充分更完全的理解,而没有必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做很多演示,再去一步一步地分析等,否则学生会感到乏味,效果反而不好。
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出现错误的认识和理解时,会对学生接受正确的概念和规律产生负作用,这就是我们说的负迁移。一旦学生产生了负迁移,教师就要针对这种负迁移,认真准备一些演示实验,并且要指导学生细致的观察,还要清晰地有条理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这种现象,而不能通过几句讲解匆匆了事。否则学生不但课堂上不能接受,在课后你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但自己累,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
以上本人谈了关于加强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教师的有效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而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主动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物理学生的物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