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远远大于知识与技能学习。因此,我们需要培养爱祖国、爱社会、爱他人、爱自己,且具有完善人格的有用之才。孩子的心灵像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着不同的色彩与光辉,教师需要用爱来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
一、创建良好环境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孟母三迁”的典故经久不衰。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与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而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一)亲子关系
生活即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幼儿教师都难以取代的。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情感、智力的发展会有“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孩子综合素質的培养愈发重视,更加注重婴幼儿早期教育。然而,一些家长“重知识、轻品德”的教育观念令人担忧,一些“小天才”“小神童”固然令人称羡,但倘若一位高智商的优秀人才对国家不忠、对父母不孝、对朋友不义,这样的“人才”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幼儿“爱的教育”,使家长意识到,孩子人格的发展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
爱是连接父母与孩子的纽带,家长对孩子满怀爱意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需要注意爱有其法,教有其道,不能一味地溺爱。父母不能将自己的爱化为一道枷锁,强加于孩子身上,打着“为你好”“妈妈爱你”的旗号,肆无忌惮地扼杀孩子的独立性,而应该对其加以正确、合理的引导。同样的,父母也不应让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家庭的核心,不能让其产生自己比其他家庭成员特殊的优越感,否则,孩子会习以为常地以自己为中心,对其他人或事物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形成自私、任性、乖张的性格,这将影响其社会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终将对其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亲子之间需要建立—种平等、互爱的和谐关系,父母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模仿、学习,再加之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方能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师幼关系
在幼儿园环境中,我们积极开展爱的互动,努力让孩子“爱”上老师,建立优质的师幼关系。
1.师幼之间的亲密接触
9月1日是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虽然暑假的家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幼儿对教师和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但出现幼儿哭闹的状况仍旧难以避免。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引导孩子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集体生活。
我们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每天都要寻找机会,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例如,每天早上,教师蹲下身子,张开双臂,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而孩子们也会放开爸爸妈妈的手,开心地扑到教师温暖的怀抱里;户外活动时,如果有个别孩子表现得不积极,教师可以蹲下身子,拉着孩子的小手,平视孩子的眼睛,与之进行平等的对话,引导其尝试与其他小朋友—起进行户外活动;当幼儿玩滑梯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跟着孩子—起爬上去,便于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等。
2.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
蹲下来和孩子进行交流,是建立平等师幼关系所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不妨经常蹲下身子,与孩子面对面进行交流,还可以贴贴孩子的小脸,握握他们的小手,让浓浓爱意由心而发,毫不吝啬地告诉孩子:“老师真的好爱你们呀!”对于那些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教师最好不要直接批评,若能合理运用“南风法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让幼儿体会到来自老师的爱与尊重,才能建立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虽然,看似小小年纪的幼儿还不能真正懂得爱的深刻含义,但是,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极其敏感而丰富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体现在其日常行为中。例如,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穿了一件新衣服,一个孩子就仰着头夸赞道:“老师,你真漂亮啊!”然后,其他孩子也纷纷从小椅子上站起来,围在我身边,抱着我,夸赞我,这让我体会到做幼儿教育的意义不外乎是赢得孩子的爱。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付出的也是无限的爱意。正是因为爱,我们才会接到那些生病在家的孩子打来的电话,听到他们对我们诉说思念;正是因为爱,我们才会在漫长的假期后,期盼着与孩子的再次相聚;正是因为爱,才使得我们与孩子亲密无间。
二、淡化教育痕迹
现如今,有的幼儿个性鲜明,主见清晰,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心意行动,这正是他们拥有独立自主人格的重要表现。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顺应幼儿的天性。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淡化教育的痕迹,润物细无声地让教育走进幼儿心中,进而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
(一)关注幼儿的视角
我们要学会从幼儿的视角看问题,如此才能感受、理解幼儿言行背后的“成长秘密”,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尊重幼儿的个性与发展特点,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以爱育爱”的教育走向更远。
大多数幼儿好胜心较强,自制力较弱,在处理问题时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尚无法准确分辨好坏对错的情况下,我们如果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严厉地约束幼儿,就会让他们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其创新意识的发展也会受到人为的限制。幼儿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分析犯错的原因,而不是批评或责怪。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以爱育爱”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爱强加给孩子,幼儿的确需要教师的指引,但是,这并非表示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做这做那。教师必须在遵从幼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顺应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幼儿的视角看待问题,进而对其加以引导。唯有如此,才能淡化教育的痕迹,用爱影响孩子的言行,即以爱育爱。只要爱在心间,在举手投足之中,孩子就会更依恋、更信任我们。
(二)发现孩子的优点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顽皮是幼儿的生活常态,而多数教师关注的并非孩子的优点,他们每天都因担心孩子会发生意外而提心吊胆,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往往会将孩子禁锢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内游戏。每当有幼儿试图突破“安全警戒线”时,教师便会迅速制止,防患于未然。教师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缺点,想着抓住孩子的错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特性,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然后将其放大,使孩子时常享受到来自教师的赞美,这也是“以爱育爱”的重要体现。 如果我们每天都在批评孩子,那么,他们或许会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如果我们让幼儿沐浴在赞美的阳光下,那么,他们的自尊心就会更加坚强,内心电会升腾起一种奋发图强的激情。如此,幼儿教育就会迈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正轨。
例如,凡凡在班级中喜欢捣乱、搞破坏,甚至还會打人。为此,许多教师可能会剥夺其参与游戏的机会,可稍不注意,被束缚自由的凡凡可能就会迅速跑到其他幼儿身边,化身为。小恶魔”,开始捣乱。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与孩子平等对话,改善其不良行为。
有一次,我请凡凡说说为何如此喜欢搞破坏。没想到凡凡竟然说:“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欺负小朋友的人,我打的都是那些欺负小朋友的坏孩子。”原来,凡凡打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他只是想打抱不平而已,并非有意欺负他人。但是,由于凡凡的是非观念尚不成熟,导致他遇到自己看不惯的行为,就会一厢情愿地想着“打抱不平”。于是,我对他说:“你有这样的英雄情结是非常了不起的,老师也为你感到自豪。但是,当我们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先礼后兵,如果你先尝试说服那些欺负小朋友的人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那么,你的英雄形象就会深深走入其他小朋友的心中,变得更加伟大。”凡凡听到这番话后,狠狠地向我点了点头。然后,他自豪地告诉班上其他小朋友:“我是一个爱打抱不平的大英雄,如果大家以后被人欺负了,就告诉我,我一定会帮你们的。”
之后,我仔细观察了凡凡的行为,惊喜地发现他果真能够约束自我,遇事会主动与他人理论,而不再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了。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并在全班表扬了他。就这样,凡凡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少,能与其他孩子在一起友善地游戏了。倘若我们一味地采用“堵”的方式来教育凡凡,而非“疏”的策略,或许,他的攻击性行为始终难以改善。
(三)将“爱”释放
爱是情感教育的核心,爱的教育怎么可以缺乏爱的表达呢?爱只有被人们表达出来,让他人感受到,其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我们用爱创造着这个世界,让自己的周围充满爱,也使身边的每个人都感受到爱的温暖与魅力。
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时,要求他们对自己所爱的人说一句关心、感恩的话语,例如:“妈妈,我爱你”“爸爸,您辛苦了”,帮助幼儿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播下爱的种子,守护它慢慢地发芽、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要对幼儿开展“爱的教育”,使浓浓的爱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以爱育爱”,方能让爱的阳光洒满心田。
一、创建良好环境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孟母三迁”的典故经久不衰。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与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而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一)亲子关系
生活即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幼儿教师都难以取代的。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情感、智力的发展会有“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孩子综合素質的培养愈发重视,更加注重婴幼儿早期教育。然而,一些家长“重知识、轻品德”的教育观念令人担忧,一些“小天才”“小神童”固然令人称羡,但倘若一位高智商的优秀人才对国家不忠、对父母不孝、对朋友不义,这样的“人才”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幼儿“爱的教育”,使家长意识到,孩子人格的发展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
爱是连接父母与孩子的纽带,家长对孩子满怀爱意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需要注意爱有其法,教有其道,不能一味地溺爱。父母不能将自己的爱化为一道枷锁,强加于孩子身上,打着“为你好”“妈妈爱你”的旗号,肆无忌惮地扼杀孩子的独立性,而应该对其加以正确、合理的引导。同样的,父母也不应让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家庭的核心,不能让其产生自己比其他家庭成员特殊的优越感,否则,孩子会习以为常地以自己为中心,对其他人或事物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形成自私、任性、乖张的性格,这将影响其社会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终将对其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亲子之间需要建立—种平等、互爱的和谐关系,父母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模仿、学习,再加之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方能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师幼关系
在幼儿园环境中,我们积极开展爱的互动,努力让孩子“爱”上老师,建立优质的师幼关系。
1.师幼之间的亲密接触
9月1日是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虽然暑假的家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幼儿对教师和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但出现幼儿哭闹的状况仍旧难以避免。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引导孩子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集体生活。
我们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每天都要寻找机会,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例如,每天早上,教师蹲下身子,张开双臂,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而孩子们也会放开爸爸妈妈的手,开心地扑到教师温暖的怀抱里;户外活动时,如果有个别孩子表现得不积极,教师可以蹲下身子,拉着孩子的小手,平视孩子的眼睛,与之进行平等的对话,引导其尝试与其他小朋友—起进行户外活动;当幼儿玩滑梯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跟着孩子—起爬上去,便于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等。
2.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
蹲下来和孩子进行交流,是建立平等师幼关系所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不妨经常蹲下身子,与孩子面对面进行交流,还可以贴贴孩子的小脸,握握他们的小手,让浓浓爱意由心而发,毫不吝啬地告诉孩子:“老师真的好爱你们呀!”对于那些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教师最好不要直接批评,若能合理运用“南风法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让幼儿体会到来自老师的爱与尊重,才能建立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虽然,看似小小年纪的幼儿还不能真正懂得爱的深刻含义,但是,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极其敏感而丰富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体现在其日常行为中。例如,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穿了一件新衣服,一个孩子就仰着头夸赞道:“老师,你真漂亮啊!”然后,其他孩子也纷纷从小椅子上站起来,围在我身边,抱着我,夸赞我,这让我体会到做幼儿教育的意义不外乎是赢得孩子的爱。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付出的也是无限的爱意。正是因为爱,我们才会接到那些生病在家的孩子打来的电话,听到他们对我们诉说思念;正是因为爱,我们才会在漫长的假期后,期盼着与孩子的再次相聚;正是因为爱,才使得我们与孩子亲密无间。
二、淡化教育痕迹
现如今,有的幼儿个性鲜明,主见清晰,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心意行动,这正是他们拥有独立自主人格的重要表现。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顺应幼儿的天性。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淡化教育的痕迹,润物细无声地让教育走进幼儿心中,进而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
(一)关注幼儿的视角
我们要学会从幼儿的视角看问题,如此才能感受、理解幼儿言行背后的“成长秘密”,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尊重幼儿的个性与发展特点,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以爱育爱”的教育走向更远。
大多数幼儿好胜心较强,自制力较弱,在处理问题时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尚无法准确分辨好坏对错的情况下,我们如果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严厉地约束幼儿,就会让他们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其创新意识的发展也会受到人为的限制。幼儿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分析犯错的原因,而不是批评或责怪。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以爱育爱”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爱强加给孩子,幼儿的确需要教师的指引,但是,这并非表示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做这做那。教师必须在遵从幼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顺应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幼儿的视角看待问题,进而对其加以引导。唯有如此,才能淡化教育的痕迹,用爱影响孩子的言行,即以爱育爱。只要爱在心间,在举手投足之中,孩子就会更依恋、更信任我们。
(二)发现孩子的优点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顽皮是幼儿的生活常态,而多数教师关注的并非孩子的优点,他们每天都因担心孩子会发生意外而提心吊胆,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往往会将孩子禁锢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内游戏。每当有幼儿试图突破“安全警戒线”时,教师便会迅速制止,防患于未然。教师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缺点,想着抓住孩子的错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特性,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然后将其放大,使孩子时常享受到来自教师的赞美,这也是“以爱育爱”的重要体现。 如果我们每天都在批评孩子,那么,他们或许会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如果我们让幼儿沐浴在赞美的阳光下,那么,他们的自尊心就会更加坚强,内心电会升腾起一种奋发图强的激情。如此,幼儿教育就会迈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正轨。
例如,凡凡在班级中喜欢捣乱、搞破坏,甚至还會打人。为此,许多教师可能会剥夺其参与游戏的机会,可稍不注意,被束缚自由的凡凡可能就会迅速跑到其他幼儿身边,化身为。小恶魔”,开始捣乱。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与孩子平等对话,改善其不良行为。
有一次,我请凡凡说说为何如此喜欢搞破坏。没想到凡凡竟然说:“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欺负小朋友的人,我打的都是那些欺负小朋友的坏孩子。”原来,凡凡打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他只是想打抱不平而已,并非有意欺负他人。但是,由于凡凡的是非观念尚不成熟,导致他遇到自己看不惯的行为,就会一厢情愿地想着“打抱不平”。于是,我对他说:“你有这样的英雄情结是非常了不起的,老师也为你感到自豪。但是,当我们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先礼后兵,如果你先尝试说服那些欺负小朋友的人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那么,你的英雄形象就会深深走入其他小朋友的心中,变得更加伟大。”凡凡听到这番话后,狠狠地向我点了点头。然后,他自豪地告诉班上其他小朋友:“我是一个爱打抱不平的大英雄,如果大家以后被人欺负了,就告诉我,我一定会帮你们的。”
之后,我仔细观察了凡凡的行为,惊喜地发现他果真能够约束自我,遇事会主动与他人理论,而不再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了。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并在全班表扬了他。就这样,凡凡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少,能与其他孩子在一起友善地游戏了。倘若我们一味地采用“堵”的方式来教育凡凡,而非“疏”的策略,或许,他的攻击性行为始终难以改善。
(三)将“爱”释放
爱是情感教育的核心,爱的教育怎么可以缺乏爱的表达呢?爱只有被人们表达出来,让他人感受到,其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我们用爱创造着这个世界,让自己的周围充满爱,也使身边的每个人都感受到爱的温暖与魅力。
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时,要求他们对自己所爱的人说一句关心、感恩的话语,例如:“妈妈,我爱你”“爸爸,您辛苦了”,帮助幼儿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播下爱的种子,守护它慢慢地发芽、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要对幼儿开展“爱的教育”,使浓浓的爱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以爱育爱”,方能让爱的阳光洒满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