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乡村儒学建设实验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2年底开始,我们开始在尼山周围的乡村着手进行乡村儒学建设实验,一直以来,乡村儒学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乡村儒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重建儒家教化体系,重建乡村的人生信仰和人生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改善乡村治理状况。它力图将儒家教化体系的重建,与解决乡村治理的当下问题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目前条件下乡土文明的重建之路。
  一年半多来,乡村儒学建设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头半年效果尚未显现,半年后村民开始品尝出儒学的味道,一年之后家风和村风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村民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加高涨。乡村儒学给村庄带来一系列可喜变化:
  首先是打娘骂老的风气被刹住,孝亲敬老风气渐浓。二年前调查时,让村干部最头疼的问题是许多村民不孝敬老人。在头半年,孝道教育好像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寒冰在悄无声息地被仁爱的春意消融着,终于,到了春节前后,量变引起了质变,一股孝亲敬老的暖流从村民心中涌流出来。村里有一个叫刘德娥的老太太,三个儿子,事先约定每人每年应该给老人200块钱,二儿媳妇不但不交纳,反而说婆婆偏向老大和老三。经过一年的学习,去年大年三十,二媳妇不但送来了二百元,而且请婆婆去她家过年。婆婆正月初一跑到村主任家里,说:“他三叔,书院的班可管用了,可千万不能停!”那个公开在大街上打婆婆的耳光的恶媳妇,也来听孝道课,尽管她不好意思坐到前面而总是坐到最后一排,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课,对于公婆的态度大大改善,过春节时竟然破天荒地给婆婆买了一身新衣裳,最近时常用三轮车拉着婆婆赶集。那个气死公爹而且不出来送葬的媳妇,听课后也有改变,尽管公婆都已经去世了,可这个一向与邻居关系不好的村民,变得比以前和气多了,时常给邻居帮忙。记者来采访她时,他以为公家派人追究她不孝敬老人的过错,吓得躲到亲戚家里一天没敢回家。一对婆媳因为计划生育问题形成积怨多年,现在和好了;一位乡亲在雨季到来之前忙着给他的老娘修房子,以前他才不管这些闲事呢。现在,打娘骂老的现象不见了,用一位村民的话讲,村民们不好意思这样做了。原先不孝老人是正常的,现在感到脸红了,内心中的变化必然反映到行动上来。
  家风的改善带动了村风的好转,村里的风气也发生了明显改善,一是邻里关系变好了,原来是互相不服气和彼此看热闹,现在邻里关系融洽多了。两个中年妇女因为矛盾多年不说话,学习了儒学后,现在经常一起去赶集。二是酒后骂街的现象不翼而飞了,这本来是这一代乡村的一大人文景观,也是村干部无可奈何的事情。有人心中不高兴,喝醉了酒就骂街,有人丢了一只鸡能在大街上骂六、七个小时,什么难听骂什么,直骂得两嘴翻白沫。一年之后,这种景观消失了。三是小偷小摸明显减少了,村里的“秋里忙”(秋天到田野里偷人家的花生和果品的人)不见了,在最早开始儒学讲堂的北东野村,按照村民的话说,去年下半年以来连一双袜子都没有少过。四是村里的卫生大大改善,乱倒垃圾的少了因为人们宁愿多走几步将垃圾倒在坑里。五是干群关系有所改善。原来,村干部和群众打架是家常便饭,有一年因为土地调整,干部和群众打架4次,现在不用了。上一次农网改造,需要砍伐村子里的一些树,但有个别村民就是不许动自家的树,还骂村干部,结果导致村干部和群众打群架,当年参加战斗的几个小组长现在还记忆犹新。可是,今年的农网改造却进行得波澜不惊,没有一家出来打横炮,村支书说到这里露出了一脸的笑容。
  北东野村主任庞德海说,我原来以为农民天生就是油盐不进、四六不分,是教育不好的,现在来看不是这样。官庄的村主任也说,看来没有天生的坏人。言行变了,风气变了,是因为心里变了,心里变得柔软了,这正是儒学教化的力量。实践证明,儒家的孝道和五伦是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现在,每到学堂开讲时间,村民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有拄着双拐的,有眼睛失明让人领着路的,那种扶老携幼的情景令人感动,显然,农民心中沉寂已久的某种东西已经被唤醒了,那被唤醒的究竟是什么?是人伦、人道和人性。2500多年前的孔夫子曾说:诚信、恭笃和礼让,即使到了蛮夷之地也是不能丢弃的;亚圣孟子也说:人心喜欢圣贤的义理,就如同人的嘴巴喜欢珍馐美味儿一样。尼山脚下的乡村儒学实践证明,由孔子开出的儒家道德原则不仅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不仅是传统的,也是永恒的,它注定将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中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有删节)
其他文献
这是来自“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的委托,这是一个画家审视民族历程时心底无法抑制的悲愤,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一页屈辱,这是每一个国人都不应该忘却的悲痛,这是蔡玉水的历史题材绘画作品《五三惨案》!  在中国,“五三惨案”是仅次于“南京大屠杀”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的残酷和血腥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此事件中的代表人物蔡公时的被害更是惨绝人寰,令人发指。各方面史料记载了血案发生时的恐怖场面
期刊
写貌家山,大抵是山水画家得以成就自己的一条快捷方式。如荆浩、范宽笔下的关峡峰岭,董源、巨然描绘的江南山水,米芾的潇湘烟雨,以及黄公望的富春景色、倪瓒的太湖风情、王蒙的青卞隐居,乃至石涛、弘仁的黄山云烟……家山峰峦草木,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最熟悉、也是最眷恋的,因而也是最为情动其中的;这一份熟知,这一份深情,恰是艺术创造的渊源。然而,对于生于泰山、长于泰山、又好画山水的王书侠来说,显然就没有这条快
期刊
当山东书城即将以惊艳之姿开启山东人阅读的“书城时代”之时,人们不禁想起那曾经再熟悉不过的新华书店里的阅读时光和书香岁月。从书店到书城,一字之间,便可坐拥书城,这将是一段让人充满期待的崭新阅读旅程,是传统书店的一次华丽蜕变,也开启了山东出版集团书城发展模式的新里程。  在“书城”出现之前,人们脑海里并没有“书城”这个概念,有的,仅仅是新华书店。在中国,无论大江南北都可以看到新华书店这面“金字招牌”。
期刊
狄更斯《双城记》那段著名的开篇几乎人人可诵,如果用其谈我的人生阅读故事,或许可以这样表达: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失望之冬,这是希望之春;人们正在直下地狱,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于我而言,那个年代的智慧、信仰、希望、富有和天堂,那如梦如幻如花般的世界,无疑就是阅读。  幼时阅读:最纯粹最欢乐的时光  我最早也最快乐的阅读记忆,是在热闹的街边看小画书。  那时
期刊
济阳农业科技示范园熟透的“仲秋红”枣挂满枝头,“仲秋红”枣的上市改变了我国大枣产区缺乏在“仲秋”和“国庆”两节餐桌专用型高品质大枣的局面。  “仲秋红”枣是山东硕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济南南部山区特有的大枣种植资源,成功选育出具有济南地方特色的、适宜鲜食、蒸食、加工(枣泥、枣糕)的大枣新品种。山东硕博现有苗木基地1000亩,带动周边大枣种植片区面积达5-10万亩,拟打造以“仲秋红”大枣为主打、具有
期刊
当地时间2015年9月21日下午,北欧首家尼山书屋落户瑞典韦斯特拉市图书馆,山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军民出席揭牌仪式并作重要讲话。韦斯特曼省省督、瑞典前驻华大使、韦斯特拉市市长、中国驻哥德堡前总领事、当地华人华侨协会会长、瑞典YES国际集团总裁、山东省代表团全体成员、山东友谊出版社特邀代表、当地嘉宾等出席仪式。  王军民在讲话中指出:尼山书屋创建于孔子的故乡——中国尼山脚下,是中外文明文化
期刊
9月25日上午,“我们的节日·团圆中秋”在济南全福街道南全福社区举办,本次活动由济南历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历城广播电视台、历城区全福街道主办,南全福社区承办。活动围绕“我们的节日·团圆中秋”主题,经过精心组织,表演了传统艺术,如书法、古筝弹奏、茶艺等,讲述了“中秋节”的渊源和“兔子王”的故事,现场展示了月饼的制作与烘焙。这些传统文化技艺与喜闻乐见的节目营造了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全福街道南
期刊
9月12日至14日,以“书香两岸·情系中华”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图会”)在福建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福建省副省长李红出席开幕式。本届海图会立足两岸,创新特色,除举办两岸出版物展示、订货、销售等常规性活动之外,还发挥海图会的两岸出版平台优势,积极响应推广全民阅读活动,策划举办了一系列富有对台特色的公益性阅读文化活动
期刊
在杨晓刚的历史绘画作品《创巨痛深》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两个比较有名气的文人:蔡元培、吴玉章。这两个人一坐一立,静静地面对着世界,平静的眼眉中有些微蹙,目光中折射出的是对民族未来的担忧,是对国家命运的展望。  身为一介文人,虽不能手提钢枪上场杀敌,但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命运和未来也殚精竭虑,穷竭一生。这二人以身作则呼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时间回溯到几十年前,那时,世界
期刊
韦兄辛夷,名有高士之风,而画亦如其名。  辛夷先生为人为画纯真自然,嬉笑怒骂皆是文章,其画境清新高远,书香萦绕,有真文士之雅趣。韦辛夷聪颖善悟,有江南士子的灵秀之气,说物论事,即景生发,全是文章,知者往往都是会心一笑。一次有单位举办画展邀其做评委,请题字留念,其时正热映《天下无贼》,辛夷于是郑重写下老贼训话之名言:这次活动很好,一是锻炼了队伍,二是考察了新人,希望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大家不知缘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