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58.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湿疹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在治疗湿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湿疹的各种方法与疗效的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湿疹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疹;中医药治疗;综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1],具有皮疹对称分布、多形损害、渗出倾向、瘙痒剧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等特点[2]。中医称“湿疮”、“浸淫疮”等,为儿科及皮肤科常见病之一[3]。现将近5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的进展综述如下。
  1.辨证论治:
  瞿幸在《中医皮肤性病学》[4]中认为湿疹的发生总由禀赋薄弱、正气不足,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所致。临床辨证分为3型:湿热浸淫型处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蕴型处方以除湿胃苓汤加减;血虚风燥型处方以当归饮子加减。白彦萍[5]认为湿疹初起为风湿热邪客于肌肤;病情进展,湿热蕴结于内,熏蒸于外,或血中毒热,多与心、肝有关;病期迁延,湿热留恋,湿阻成瘀,和血热搏结成瘀,致风湿热瘀并重之势;本病后期,风热伤阴化燥,瘀阻经络,血不营肤或气阴两虚或血虚风燥。李玉柱[6]总结杜锡贤教授经验,认为湿疹本源于湿,再源于热及风,三者互结郁于肌肤。或风热搏肤,或湿热蕴结,或化燥伤阴。风湿热贯穿始终,治以清热利湿祛风贯穿始终。赵婧[7]总结魏品康教授经验,认为其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致生痰、生风、生湿,通过经络的联系,在体表出现病变。治以消痰祛风除湿法为基础,急性期治宜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热邪侵犯营血,佐以清热凉血之品;久病气血亏虚,易成血虚血瘀,佐以补血养血之品。刘爱民[8]教授在湿疹的治疗上,运用季节、脏腑、经络、部位四位一体辨证,将发病季节、发病地点、皮损形态、皮损部位、病变脏腑或所属经络分部等都纳入辨证要素,治疗以清热燥湿,润肤止痒,祛风通络之四物消风散为主。王万春[9]总结了喻文球教授治疗湿疹的经验,认为湿疹虽属皮肤表病,但本源于内因,涉及肺脾肾三脏,与肝、心有关,既有湿热留恋,又有气血亏损、化燥生风等症见。
  综上可见,湿疹的病因不外乎风、湿、热、毒,其病机以体虚为本,风湿热毒为标,久病则耗血伤津,至脾虚血燥。辨证分型以湿热型、血热型、脾湿型、血燥型等比较常见。
  2.中药内服法:
  李志道[10]教授认为慢性湿疹久病后多为阴证,强调慢性湿疹的治疗应注重温阳散寒化湿,临证采用阳和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收效甚捷。宋瑜等[11]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证,治疗组用健脾除湿方:苍术、黄柏、猪苓、车前草、生薏苡仁等。对照组口服中成药消风止痒颗粒。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徐斌[12]等运用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型亚急性湿疹30例,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处方:麻黄、连翘、赤小豆、黄芩、白鲜皮等,水煎服,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两周。
  中药内服法是中医的传统经典治疗方法,此法基于局部皮损的形态,结合整体辨证论治,更能针对湿疹个体的病因病机,从整体上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3. 中药外治法:
  卓鹰等[13]集合维医、中医治疗皮肤病经验,应用苦甘方煎液治疗异常血液质性湿疹,令患者以苦甘方煎液,早晚外涂患处,疗程15d,总有效率为99.3%,且特别适合婴幼儿使用。祁林[14]等运用润肤止痒乳剂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30例,药物组成:生地、当归、制首乌、大风子仁、杏仁等,将上药共为细末制备为乳剂外涂,3次/d,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83.33%,皮疹瘙痒积分较治疗组有差异(P<0.05)。马丽娜[15]采用柏榆洗剂结合派瑞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43例,用法:将黄柏、地榆、苍术、苦参、川椒各30g,用冷水3000mL,水煎沸40min后置于浴盆中,兑水温度适度时洗浴备用,每剂2d,每日2次。洗浴完毕选用派瑞松外用治疗,2次/d。经8周治疗后总有效率90.70%。樊梅[16]等运用苦参荆芥饮湿敷治疗急性湿疹证属湿热侵淫型患者,用法:将苦参、败酱草、夜交藤等水煎1500mL,根据皮损面积选用大小适中的无菌纱布垫,贴敷于患处,再用注射器将中药滴洒其上,每次20-30min,每日2次。69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5例,显效3例,好转7例,无效4例,平均治疗9.85d,有效率94.2%。周汉[17]等运用黄柏、黄芩、五倍子配伍外用治疗急性湿疹33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后,每日早晚使用曲咪新乳膏涂于皮损处,并口服扑尔敏4mg/次,糖钙片450mg/次,均每日3次,直至皮损消失。结果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随访时间、皮损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临床上若患者皮损较多或者是某些特殊部位的湿疹,病灶外露,可予中药局部给药,能直达病所、调和气血,可相对缩短治疗周期,容易被患者接受。
  4.其他特色疗法:
  诸剑芳[18]等观察针刺并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针刺选穴:曲池、血海、三阴交为主穴,刺络放血取肺俞、膈俞交替放血。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9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91.4%,疗效显著。徐维[19]等治疗頑固性湿疹,观察组25例采用放血疗法联合神阙温灸,取双侧肺俞、脾俞、膈俞、血海穴,湿疹皮损局部皮肤颜色暗红处点刺放血,后将温灸盒放在患者的神阙穴上行温和灸20min。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82.61%,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以及面积积分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肖长虹等[20]用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周湿疹。于患者截石位3、9点位湿疹皮肤边缘处,予5号小针刀行放射状潜行分离,从针孔挤压出淤血。治疗后第3天起用荆芥、防风、紫草、五倍子等煎液熏洗肛周,并将芒硝、明矾和冰片溶于药液中,洗后用炉甘石、冰片、青黛混合粉剂外洒患处。治疗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和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近些年,人们开始逐渐重视中医非药物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且初步探索了小针刀、温针灸、火针、穴位注射等方法在湿疹治疗方面的应用,临床研究表明,这些方法疗效满意。
  5 结语
  中医治疗湿疹发展迅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论治,结合个体差异,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起到整体调节、改善症状及减少复发的目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探讨上述这些方法作用机制的文献较少,且疗效评价标准不一,可重复性差。因此,需要我们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要求,进行临床研究,优化湿疹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实验研究方面,应继续探究湿疹的病因、特异性指标,明确中药作用于湿疹的机理以研究更新、更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5-732.
  [2]晋红中,孙秋宁.皮肤病与性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105.
  [3]陆德铭,陆金根.实用中医外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86.
  [4]瞿幸.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31-136.
  [5]白彦萍.湿疹的中医诊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4):259-261.
  [6]李玉柱,陈子良.杜锡贤教授治疗湿疹经验[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27-29.
  [7] 赵婧.魏品康.消痰祛风除湿法治疗顽固性湿疹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4):87-88.
  [8] 胡秀云,刘爱民.刘爱民教授治疗湿疹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6):375-376.
  [9]王万春,张世鹰,陈盼等.喻文球教授治疗慢性湿疹经验荟萃[J].光明中医,2014,29(6):1149-1150.
  [10] 梁静,陈波.李志道教授运用阳和汤治疗慢性湿疹经验[J].四川中医,2011,29(9):8-9.
  [11] 宋瑜,马绍尧,李咏梅,等.健脾除湿方治疗湿疹48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9):54-56.
  [12] 徐斌,曾宪玉.加昧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型亚急性湿疹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9):43-45.
  [13]卓鹰,王惠玲,张晖,等.苦甘方外涂治疗儿童湿疹150例疗效观察[J].上海中醫药杂志,2010,44(5):6667.
  [14]祁林,刘丽芳,席建元.润肤止痒乳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5):294-296.
  [15]马丽娜.柏榆洗剂治疗慢性湿疹86例[J].陕西中医,2012,33(11):1059-1510.
  [16]樊梅,林军.苦参荆芥饮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 2012,33(7):861-862.
  [17]周汉民,蔡敏霞. 黄柏、黄芩、五倍子配伍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983-984.
  [18]诸剑芳,金肖青,俞迈红.背俞穴刺络拔罐结合针刺治疗急性湿疹35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565-567.
  [19]徐维,陈麟,张冬梅,葛舒颖,余德标.放血疗法联合神阙温灸治疗下肢顽固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4,30(7):17-19.
  [20] 肖长虹,方晓东.小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肛周湿疹50 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3:393-39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螺内酯来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依那普利、钙拮抗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敷脐联合开塞露塞肛治疗机械通气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90例机械通气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开塞露塞肛,观察组予大黄敷脐联合开塞露塞肛,观察两组机械通气便秘患者排便的效果。 结果 对照组患者排便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排便总有效率为 9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对照组52例,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如吸氧、化痰、平喘、抗感染、纠正电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探討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急诊收治的急性上消化大出血患者76例,根据抑酸药物使用的不同将其分为奥美拉唑组(n=35)及埃索美拉唑组(n=41),并对临床疗效、止血时间、手术率及死亡率、输血量进行评估。结果:埃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术前给予研究组患者肌肉注射地佐辛镇痛,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进行镇痛,记录和分析两者患者的不良反应、手术镇痛效果以及患者苏醒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 探討莪术对人宫颈癌细胞的作用 方法 将40只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观察组给予莪术水煎液治疗。观察莪术对宫颈癌细胞的抑瘤率、生存时间及癌组织病理结果的变化。结果 莪术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瘤率达到32.76%,可以延长生存时间(P<0.05)。结论 莪术可以抑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与县中医院合作的老年康复病区共有100多例房颤病人,但使用华法林的只有16例,其中卒中病人10例,大于75岁病人5例,在应用中主要监测凝血功能中INR及患者的牙龈、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并从华法林引起副作用的各方面去预防它,在住院期间患者无出现出血及出现卒中、再次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5.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关键词】脑梗塞 中医 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脑梗塞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脑血栓形成占出血以外脑血管病的9/10。因此,脑梗塞的防治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中医治疗脑梗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中医对脑梗塞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格列美脲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自拟汤剂腹安汤治疗虚寒型小儿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腹痛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腹安汤联合抗生素口服治疗,对照组予抗生素口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之间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