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西方互动模式解体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少有国际现象,能像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那样勾起对冷战的回忆。美国的坦克逼近俄罗斯边境,再次引发关于新冷战的猜测。6月23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距俄边境200公里的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宣布了这样一条消息:美国将在中欧和波罗的海共计6国部署250辆坦克以及装甲车、榴弹炮等重型军事装备。
  一旦部署到位,这将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重型武器首次进驻俄罗斯邻国。卡特宣布此消息前一周,俄总统普京宣布,2015年底前俄罗斯将部署40枚新型洲际弹道导弹。6月22日,欧盟决定将对俄的经济制裁延长半年。两天后,克里姆林宫针对性地将对欧盟的反制裁措施延长半年。军事威慑与经济制裁,是美苏冷战对抗的常用手段。俄罗斯与西方日渐升级的对抗,是否意味着双方正在滑向新冷战?

新冷战若隐若现


  “冷战后的和平期现在已经结束了。”6月23日,在布鲁塞尔出席北约防长会的波兰国防部长托马什·谢莫尼亚克这样表示。同一场合,在被问及北约与俄是否正迈向新冷战时,英国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未作正面回应,他说:“现在出现了意在挑衅和恫吓的武力威胁,但同样重要的是,北约将继续维持对集体意志的承诺,保卫所有成员国的安全。” 同一天,普京在与到访的芬兰总统会晤时表示,北约在向俄边境推进,俄武器将瞄准产生威胁的地区。
  无论怎么定义“冷战”,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的现状,都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具冷战色彩的对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者罗伯特·莱格沃尔德,在去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总结了新冷战与旧冷战的诸多相似点,比如极端条件下形成的僵局、以冲突的视角看待对方的行为、对双边关系的期望值降低、诉诸冷战式的报复手段、以欧洲为“主战场”等。基于这些判断,莱格沃尔德认为,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瓦解,真正称得上是新冷战。
  回顾后冷战时代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可以发现某些耐人寻味的现象。西方对冷战的论述总与普京个人联系在一起,俄罗斯几乎任何在西方看来“不合作”的行为,都能激起关于冷战的讨论。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威廉·萨菲尔是最早做出“冷战暗示”的西方学者,他2000年1月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普京主义隐然可见》一文时,普京刚入主克里姆林宫。此后,西方关于新冷战的论述,几乎都以“普京视角”为切入点,他的一言一行总能让冷战预言者们兴奋。2006年俄对乌克兰“断气”、2008年俄与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等,都在西方引发了关于新冷战的密集讨论。
  过去十多年来,俄罗斯与西方的新冷战论述,如同历史的循环,一直在出现但却从未被证实或证伪。冷战似乎变成了一个筐,只要是对抗就可以往里装。英国皇家战争学院学者劳伦斯·弗里德曼,在2010年发表于《外交事务》杂志上的文章中称,“冷战”越来越多地被当作“便捷标签”,使用方便但具有误导性。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学者安德鲁·莫纳汉认为,新冷战论述是对历史的“滥用”。他表示,那些冷战类比大多没什么意义。“冷战的论述虽有吸引力,但有误导作用。往往把讨论框定在简单化、重复性的争论中,阻碍对俄罗斯以及其与西方关系的理解。”

旧模式已经解体


  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关键,不在于准确定义双方是否已陷入新冷战,而是认识到后冷战时期两者的互动模式已经解体。用莱格沃尔德的话说,就是后冷战时期双方非敌非友的模糊状态已经结束,俄罗斯与西方现在成为了对手。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学者萨缪尔·查拉普,把后冷战时期俄与西方的关系称为“非成员身份式的伙伴关系”,即北约和欧盟不吸纳俄罗斯为“成员”,但与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关系。他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已经把欧洲安全的这种模式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即使乌克兰的冲突能自己快速平息,也不可能再回到那种模式。”
  在俄罗斯与欧盟和北约的互动中,德国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向来对俄较为友好。这种友好的缘由,可以追溯到当初戈尔巴乔夫对东西德统一的“宽容”。加之冷战结束后德俄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两国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关系。能说流利德语的普京,与能说流利俄语的默克尔,个人关系也不错。但乌克兰危机之后,这一切都变了。正是在俄有着巨大经济利益的德国,主导了欧盟对俄的经济制裁。也就是说,乌克兰局势的恶化,使默克尔对政治的考虑超越了经济利益。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学者德米特里·特列宁的评价是,德俄关系没有破裂,但已不再“特殊”。
  旧模式解体的另一面是战略对抗的升级。6月19日,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讲话中,普京指责美国是“侵略性”国家,并警告美国,同俄罗斯交往不能采用“最后通牒的方式”。普京的表态再次凸显了俄美关系的“对抗性”。在德米特里·特列宁看来,乌克兰危机开启了美俄关系竞争甚至对抗的时代。他认为,美俄关系中在1990年代存在、21世纪初短暂再现的信任因素,已经从根本上遭到了破坏。“莫斯科不会在原则性问题上退缩,也不能指望华盛顿承认俄罗斯在乌克兰与欧亚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
  战略对抗升级的前景谁也无法预料。美国已故战略思想家、遏制政策创始人乔治·凯南,在冷战期间曾指出,很难说服五角大楼不要把斯大林看作另一个希特勒,或者不让他们在新的战争预案中采用以往战争中的策略。他的这番话,并非指责美国决策者不够灵活,而是道出了人们简单化、重复性的“惰性思维”本能。这种本能对决策者的影响绝非微不足道。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去年7月曾表示,鉴于俄罗斯的行为,美军有必要审视自身的备用模式,考虑20年来没有必要去思考的诸如军事基地、海上通道等事情。一年后,美军坦克计划进驻中欧。很显然,邓普西所说的“备用模式”,来自20多年前的冷战“工具箱”。

战略对抗的余波


  俄罗斯与西方战略对抗,所造成的影响绝不会局限于两者之间。在俄与欧盟的“中间地带”,俄罗斯相对于欧盟的优势在于,它总能针对“低风险对手”玩“高风险游戏”,而且总能把“风险行为”控制在欧盟和北约必须做出军事回应的水平以下。先前的格鲁吉亚与目前的乌克兰,都被迫成为了这类“玩伴”。下一个是谁?谁也无法预料。即便是欧盟和北约内部,在对俄政策上也远非铁板一块。普京虽然不受西欧领导人待见,去年6月对奥地利的访问却享受了“红地毯”待遇,今年2月的匈牙利之行也收获颇丰。战略对抗无疑将让俄付出代价,但也会影响“中间地带”的稳定,考验欧盟的凝聚力。
  最大余波,不在西面,而在东方。俄罗斯与西方战略对抗,加速了俄“向东看”的步伐。德米特里·特列宁认为,在莫斯科看来,乌克兰冲突反映了全球竞争加剧以及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竞争的根本现实。“俄罗斯会专注于欧亚后苏联区域的融合,在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崛起的影响下,将逐渐把注意力转向更远的东方。”2010年由普京提出的从里斯本到海参崴的“大欧洲”设想,已经彻底淡出了俄罗斯的政治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欧亚联盟与中国丝绸之路的对接。与外交政策的变化相比,经贸战略与区域融合战略的转向,意义更为深远。因为这种转向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进而影响地缘政治格局。
  不过,德米特里·特列宁也指出,美俄关系的严重恶化也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挑战。“北京将需要保持谨慎,不向对抗的任何一方靠得太近,以免激起另一方的愤怒。但从最近的事态发展中,北京获得的远比失去的多。”至少从目前看,中国对俄罗斯与美国在战略上显然不是“等距离”,对美俄的外交也远未达到德米特里·特列宁所说的会“激怒”哪一方的程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美俄战略对抗升级,它们对中国战略倾向的敏感性都会增加。刚刚在华盛顿出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中国领导人们,就已经领会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
其他文献
今年早春,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大纲》一书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再版,这已经是这本书自抗战之初问世以来,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十几个版本。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可谓是平白、浅显,近乎于中小学历史教材,写法比较类似于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尽管具备较强的可读性,但学术性并不能算很强。不仅如此,蒋在书中的很多论述也显得主观、随意,缺乏足够史料的证据支撑。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样一本有着诸多
2015年7月29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与刚果(金)外长奇班达共同主持两国外交部首轮磋商。这距离王毅最近一次访问刚果(金)仅隔半年。中刚外交的密集接触,来自紧密的经贸往来。  非洲国家刚果(金),是一个与邻国刚果(布)共用“刚果”之名、并以首都金沙萨之“金”加以区别的贫穷国家,本文简称为“刚果金”。刚果金号称全球原料仓库,其铜储量约占全球10%,钴储量占33%,钶钽铁矿占34%。位于世界上最大铜矿
近期广受好评的电影《十二公民》里有一个情节,身份为出租车司机的“陪审员”与另一个身为地产商的“陪审员”矛盾相左,于是发牢骚地说,这是工农大众的天下,没有资本家说话的份儿。后者勃然大怒,起身指着前者的鼻子质问,你说谁是资本家?  这个电影属于改编的作品,其受称赞之处就包括本土化做得比较成功。但这个情节太不“本土化”了,现如今资本家还会被当作骂人的话吗?出租车司机的确有可能那么说话,但一定是在反讽官方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浩瀚程度超乎我们理解的网络世界。可以这样来形容它的大小:2012年,新的互联网地址系统IPv6创建了超过340兆兆兆个地址—平均下来,地球上每个人有4.8×1028个地址。新系统不但可以为目前已经联网的50亿台设备提供服务,此外也能满足到2020年,预计220亿台设备联网的需要。  网络爆炸的难度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理。我们必须回答有关生活方式的深层次疑问。是不是所有人和事之间都
人们必须了解,国际外交乃是一个角力赛,各国有自己的主张,但别国也有他们的反应,最后,大家妥协定输赢,没有一个人可以片面决定一切。  最近美国的智库组织 “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的佛纳(Edwin Feulner),由于替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安排了一次接电话的活动,其中有中国台湾的蔡英文,而惹出了大风波。于是我们就要问,“传统基金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它和特朗普有什么
国际上,有两种秩序观。  一种是“大美帝国的秩序”,它永远在世界上拉一派打一派,把世界搞乱,而它则凭借着独强的实力,成为秩序的中心。但这种操作的手法,却有一种最大的风险,那就是它广泛地树敌,到了某个时刻,所有的敌性就会集中爆发,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这是“大美帝国之和平”(Pax Americana)。  另一种则是中国目前正在推动的秩序观。它是以经济作为手段,将各国绑在一起。由于经济力是一种非破坏
中国制造业要“转型升级”的口号喊了很多年,距离目标的实现同样还有很多年。随着工业4.0时代的崛起,中国制造业是否可以借势“弯道超车”,多快好省地实现向“中国智造”的飞跃呢?  “弯道超车”有时也会翻车。在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我们曾希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但最终,事情的发展却显得有些舍本逐末。工业化中最简单的事:即工厂技术和产品品质的提升,正愈发落后于信息化的速度。  工业4.0的核心是建设“有智
《新闻周刊》10月30日  普京支持阿萨德打击叙利亚境内恐怖分子的行动,是否能得到俄罗斯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引发质疑。在俄罗斯,穆斯林大部分隶属于逊尼派,而此次普京帮助阿萨德打击的,是叙利亚境内逊尼派的穆斯林,这已经引起了俄罗斯境内穆斯林的反感。但由于迫于俄国政府的压力,反抗活动只是流于社交媒体并未实行大规模示威游行。ISIS与努斯拉阵线联合声明要对抗俄罗斯,这可能表示北高加索地区的基地武装分子,与
樊建川把做房地产开发商赚来的钱,都投入文物购买和博物馆的建设与维护中。他具备与历史人物共情的能力,所做出来的博物馆总能让许多人无法控制情绪,当场嚎啕大哭,其中包括一些有地位的大人物。  行为一定反映人的内心,尤其是艺术创作行为。7月30日,当我走进樊建川那间巨大的办公室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挂满四面墙壁的个人书法作品,紧接着发现了这些书法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那个字—“死”。  这个字,有时夹在一句话
火化当天,老板的下属纷纷来给狗送丧。“一共来了15辆丰田霸道、两辆奔驰。”  7月14日下午3时许,一辆崭新雷克萨斯从深圳横岗飞快驶往东莞黄江镇,并拐入莞樟路旁的一座破旧厂房里。车停靠后,车上下来3个人:两女一男。  一个年轻女子下车后,脚步像踏空了一样,神情有些恍惚。年轻男子则一把抱过她肩膀:他们是情侣,男的姓邱,女的姓蔡,都只有23岁。  最后从车上下来的中年妇女是小蔡的母亲。  他们此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