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京剧是我们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最好体现和结合之一,它把语言的美发挥到极致,语言的美沉淀在历史当中。把京剧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最好途径。但这样的传播不是强加式的,而是在文化传承面向世界和文化传播大融合的前进过程中探讨。对外汉语教学需要京剧,京剧文化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选择。
【关键词】京剧;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文化一体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传播中国文化,尤其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外汉语教学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既有趣味,又显得容易。把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植于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干巴巴的汉语练习变得栩栩如生,声情并茂,还能使教学格外生趣。中国文化可以说是具有千种风情的,比如诗词的意,书画的形,戏曲的美……文章就在戏曲中找一抹瑰丽,谈谈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如何传播的,她就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京剧。
京剧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她积淀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智慧以及艺术精华,“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总结概括就是对京剧这种表演艺术的最好提炼,意思就是说京剧若是有一点声音,就该是具有歌唱的,但凡有一点动作,就该有舞蹈的展现。所以,京剧包含了浓郁的民族审美情趣。不论是京剧的唱腔、念白、身段、舞蹈、戏装、脸谱等等,都显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特色,她丰富多彩、趣味浓郁、格调高尚、历史悠久。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单单是讲述京剧艺术的发展史就可以让人回味无穷,弥首留足。
一、京剧的文史魅力
从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开始,“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京演出,汉调、秦腔也入京献艺。于是以徽、汉二调为主,吸收昆腔、秦腔唱法,又受到北方方言的影响,创造了新的唱腔,以京韵为念白。京剧形成于北京,成熟于北京,因而后来定名为京剧。京剧形成迄今,虽然不过160年左右,但是它集中继承了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传统,积累深厚。在北京崛起之后,逐渐流传于全国,成为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由于京剧的前身是徽调、汉调(楚调)、昆曲、秦腔、京腔,因此深受民间俗曲的影响,比较完整、鲜明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京剧是以表现中国古代生活为主的戏剧,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各时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民间传说和古典文学名著为素材而创作和改编而来的。如《将相和》是列国戏,《霸王别姬》是秦末戏,这类戏多以史实为依据,因而对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有很强的认识价值,涉及到这些历史文化知识,就会激起汉语学习者的兴趣,驱使他们去学历史,追本源。这样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汉语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落地生根的过程。京剧的历史植根于我们国家悠久的人文积淀,所以造就了京剧语言既浅显易懂,又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学根基。如《赵氏孤儿》与《将相和》源于《史记》,《青梅煮酒论英雄》等118出戏源于《三国演义》等一些著名的优秀唱段,文笔都非常隽美,耐人寻味。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让这些优秀作品感染学习汉语的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京剧,什么是京剧文化,京剧文化就传播开来了。文化在历史中沉淀,历史在文化里前行。只有谙熟历史,才能驾驭文化,文化的传播需要语言,而语言又是属于历史的。京剧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也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京剧独有的文史魅力,使得京剧这一文化形式具有了可以传播的先天条件,这是文化传播的第一性的条件,只有具有了这个条件,传播才能像星火一样,遍地开花。
二、对外汉语教学需要京剧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是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载体,通过学习欣赏戏曲,可以提高留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丰富学习者的中华文化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囿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时间,语言环境条件,汉语教师的水平等,留学生在非汉语环境下,要想自主地深入提升汉语文化能力,还是有所不及的。大部分的留学生在汉语学习的高级阶段愿意了解和学习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多感官刺激的京剧文化。许多教师愿意拿京剧这样一个主题来贯穿对外汉语的教学,因为京剧的特有魅力:有历史的开阔,有文学的意境,也戏曲的样式,年代的不同。京剧文化的教学化既适合在课堂上讲解,又适合学生课后延伸学习。
京剧艺术在国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无论是在京剧作为跨文化交流内容的早期还是现在,一直都受到外国朋友的热衷与喜爱。而语言与文化关系密不可分,语言与文化传播与发展,相互依附,相互推动。中国京剧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精神以及和谐思想等价值观念。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京剧文化的传播是一种传播必然,也是教学的需要。
文化的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是刻意的,它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应用、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现象。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采取很有特色的中国文化加以引导,京剧这一文化传承就有了选择的优势。无形中,传播中国文化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必然,但它又不是强行传入的,而这样的一种传播更像是友好交流和文化共享。我们应该形成接纳外来文化和传播自己国家文化的文化自信,把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介绍出去,对于发展中国的软实力亦是一种方式,而更大的空间,无疑把世界连在一起,让文化融合在一处。
参考文献
[1] 林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J].开封大学学报,2007,21(01).
作者简介:段万海(1991- ),女,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
【关键词】京剧;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文化一体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传播中国文化,尤其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外汉语教学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既有趣味,又显得容易。把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植于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干巴巴的汉语练习变得栩栩如生,声情并茂,还能使教学格外生趣。中国文化可以说是具有千种风情的,比如诗词的意,书画的形,戏曲的美……文章就在戏曲中找一抹瑰丽,谈谈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如何传播的,她就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京剧。
京剧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她积淀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智慧以及艺术精华,“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总结概括就是对京剧这种表演艺术的最好提炼,意思就是说京剧若是有一点声音,就该是具有歌唱的,但凡有一点动作,就该有舞蹈的展现。所以,京剧包含了浓郁的民族审美情趣。不论是京剧的唱腔、念白、身段、舞蹈、戏装、脸谱等等,都显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特色,她丰富多彩、趣味浓郁、格调高尚、历史悠久。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单单是讲述京剧艺术的发展史就可以让人回味无穷,弥首留足。
一、京剧的文史魅力
从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开始,“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京演出,汉调、秦腔也入京献艺。于是以徽、汉二调为主,吸收昆腔、秦腔唱法,又受到北方方言的影响,创造了新的唱腔,以京韵为念白。京剧形成于北京,成熟于北京,因而后来定名为京剧。京剧形成迄今,虽然不过160年左右,但是它集中继承了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传统,积累深厚。在北京崛起之后,逐渐流传于全国,成为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由于京剧的前身是徽调、汉调(楚调)、昆曲、秦腔、京腔,因此深受民间俗曲的影响,比较完整、鲜明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京剧是以表现中国古代生活为主的戏剧,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各时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民间传说和古典文学名著为素材而创作和改编而来的。如《将相和》是列国戏,《霸王别姬》是秦末戏,这类戏多以史实为依据,因而对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有很强的认识价值,涉及到这些历史文化知识,就会激起汉语学习者的兴趣,驱使他们去学历史,追本源。这样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汉语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落地生根的过程。京剧的历史植根于我们国家悠久的人文积淀,所以造就了京剧语言既浅显易懂,又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学根基。如《赵氏孤儿》与《将相和》源于《史记》,《青梅煮酒论英雄》等118出戏源于《三国演义》等一些著名的优秀唱段,文笔都非常隽美,耐人寻味。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让这些优秀作品感染学习汉语的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京剧,什么是京剧文化,京剧文化就传播开来了。文化在历史中沉淀,历史在文化里前行。只有谙熟历史,才能驾驭文化,文化的传播需要语言,而语言又是属于历史的。京剧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也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京剧独有的文史魅力,使得京剧这一文化形式具有了可以传播的先天条件,这是文化传播的第一性的条件,只有具有了这个条件,传播才能像星火一样,遍地开花。
二、对外汉语教学需要京剧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是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载体,通过学习欣赏戏曲,可以提高留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丰富学习者的中华文化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囿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时间,语言环境条件,汉语教师的水平等,留学生在非汉语环境下,要想自主地深入提升汉语文化能力,还是有所不及的。大部分的留学生在汉语学习的高级阶段愿意了解和学习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多感官刺激的京剧文化。许多教师愿意拿京剧这样一个主题来贯穿对外汉语的教学,因为京剧的特有魅力:有历史的开阔,有文学的意境,也戏曲的样式,年代的不同。京剧文化的教学化既适合在课堂上讲解,又适合学生课后延伸学习。
京剧艺术在国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无论是在京剧作为跨文化交流内容的早期还是现在,一直都受到外国朋友的热衷与喜爱。而语言与文化关系密不可分,语言与文化传播与发展,相互依附,相互推动。中国京剧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精神以及和谐思想等价值观念。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京剧文化的传播是一种传播必然,也是教学的需要。
文化的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是刻意的,它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应用、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现象。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采取很有特色的中国文化加以引导,京剧这一文化传承就有了选择的优势。无形中,传播中国文化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必然,但它又不是强行传入的,而这样的一种传播更像是友好交流和文化共享。我们应该形成接纳外来文化和传播自己国家文化的文化自信,把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介绍出去,对于发展中国的软实力亦是一种方式,而更大的空间,无疑把世界连在一起,让文化融合在一处。
参考文献
[1] 林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J].开封大学学报,2007,21(01).
作者简介:段万海(1991- ),女,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