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美学视野下的当代素描创作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儒家美学思想影响了着我国艺术文化发展两千多年,儒家美学中“中和”的思想更是决定了我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形成。本文以儒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当代素描艺术发展的现状,挖掘儒家美学思想对当代素描创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儒家美学;素描创作;当代
  一、儒家美学思想之概述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战乱的诸侯割据的时代,《史记》记载到:“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在这样一个兵荒马乱的环境下,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为了寻找和谐的秩序与安宁幸福之路。
  孔子儒家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就是“仁”,在论语中“仁”一共出现了109次,“仁”这个概念与日常审美,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其美学精神可以影响到审美判断以及人生理想。儒家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结合,也就是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的结合,在论语中,“美”大部分意义相当于善,例如“君子成人之美”,此处的美就不是指外在形式的美,“襄王之道思为美”,“尽善尽美”,这里的美都是在强调与“善”的结合,因此在儒家美学中,特别强调美善结合而来的人格之美。因此真正具有儒家美学的精神,生活起来便怡然自乐,整个人生变得超然,很有艺术性。
  其次,儒家美学特别注重中和的、中庸的一种尺度,一种标准。不管在情感上还是在艺术的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很强调适中。过犹不及,过分强烈的激情,过分强烈的态度都是儒家美学不欣赏的。儒家美学倡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庸为德也,其至矣乎”。无论是从政治、文化、文学、艺术还是日常生活来说,儒家美学都十分强调“中”的概念。“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认为艺术有兴、观、群、怨的作用,可以起兴,起兴就是感发志意,托物兴辞,先言他物,然后在谈自己的感情,起兴可以使人与外在自然,外在世界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关系。
  儒家美学塑造了中国的文化品格,它的审美方式强调君子比德,把人类社会的道德比附在外在的自然对象上,以此来对对象进行审美,将外在事物道德化,这样就使得外在世界与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莲花,象征着高洁,梅花象征坚强,因此有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等说法,这是儒家美学对中国审美文化的重大影响。
  二、儒家美学思想之于素描创作的价值
  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以“天人合一”为依据,从生活实践出发,强调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表达了敬畏大自然,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理想。中国传统山水画标榜的“写意”,也就是“以象明意”,它不是完全抽象的“意”,而是勾勒出山水的“象”来达到“意”的目的,遵从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论,不是单纯的再现与模仿,强调师法自然,将主观与客观、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
  回顾素描艺术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艺术家在创作传统素描时,往往是将其作为小稿或者习作,带有一定的研究目进行的。例如18世纪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将素描作为必修的基础课程,以扎实有序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从学习画线条开始,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规范,强调对古希腊大师素描的临摹练习,从石膏写生逐渐过渡到人体写生,要求学生掌握造型中的解剖学与透视学,意在高度再现对象,其目的是通过大量的素描练习培养学生高度的造型能力,将素描训练视作一种教学手段,那时的古典素描作品只能称之为习作而不是创作。然而,随着当代素描艺术的发展,素描的艺术地位不断提高,素描创作渐渐转化为同国、油、版等类似的独立画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创作时开始钟情于素描的表达方式,《浴缸女子》是安东尼奥·洛佩斯1971年的铅笔素描作品,画面刻画了浸于浴缸中的女性人体,对象处于画面正中间,仅有上半身到膝盖部分,相对重要的面部与左手没有出现在画面中,这都与传统素描的构图、造型标准背道而驰。洛佩斯标榜“自由”与“个性”,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没有过分执着“象”的刻画,适当取舍,着力表现一种神秘的意境,注入画面复杂的情感,他认为绘画需要自由的想象,但不能脱离“真实”,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神形具备的作品更耐人寻味、回味无穷。洛佩斯的绘画理念与中国传统儒家美学思想中的“中和”颇有相似之处。
  因此,“中和”的美学思想对当代素描的发展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以具象素描为例,当代具象素描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处理“象”上有相似之处,在塑造对象时准确的造其形,注重基本的结构、空间、明暗关系,但与传统古典素描的不同之处在于当代素描更注重主客观的结合,也就是更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提倡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打破了材料使用的单一性,赋予作品独特的意境,使其更有说服力、更能打动人。大卫·霍克尼的素描作品则彻底打破了传统素描的束缚,有单一或复杂的线条,有几何图形或大面积的平涂,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结合,多元化的语言与层次很好的反射出作者内心的激情,画面节奏时而平静时而激烈,使素描也能成为独立、丰富的艺术作品。然而,儒家美学强调的“中和”同时也在提醒艺术家,不能为了表“意”而过分追求完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甚至刻意逃避造型能力的训练,以免创作走入抛弃客观“象”的误区,这样的作品往往过于极端,从而显得空洞、乏味、缺乏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李泽厚,中国美学史[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4]黄仁宇,中国大历史[M],北京三联书店,1997
  [5]王晓恒,儒家“中和”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第五期,2014
其他文献
1民族打击乐简述  迄今,学术界对“打击乐”的定义尚未统一。在本文中,笔者这样理解:一人或多人运用打击乐器而演奏出的音乐,统称打击乐。在此定义下,从演奏方式上区分,打击乐又可细分为四类:第一,由一人演奏一样打击乐器;第二,有一人演奏多样打击乐器,这两类通称打击乐独奏;第三,由多人演奏同样的打击乐器,简称打击乐合奏;第四,由多人演奏不同的打击乐器,简称打击乐重奏。从地域体系上分,打击乐又可分为二类:
期刊
【摘要】: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基督教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影响,因为西方音乐与基督教音乐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在中世纪以前,西方音乐指的是基督教音乐,占据了古希腊起源音乐的重要地位。中世纪以后,西方的音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基督教音乐仍是西方音乐的源头。本文将从基督教音乐的起源出发,着重介绍基督教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音乐;西方音乐;发展;影响  基督教的在中世纪得到了兴
期刊
【摘要】:“乐在水底食清泥”是虾的品格。因此,虾成为了画家们笔下经常表现的对象。谈到画虾,有人作过这样的总结:始于八大、继于板桥、大成于白石。在古今画坛上,最得其妙者当数齐白石了。笔者就此,对齐白石的“虾”画做一鉴赏分析,以期更好的理解作品,品赏其画风意蕴。  【关键词】:齐白石;虾;画;艺术  “乐在水底食清泥”是虾的品格。因此,虾成为了画家们笔下经常表现的对象。谈到画虾,有人作过这样的总结:始
期刊
【摘要】:在上个世纪初,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对落后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科学,作为西方文化的标志,几乎俘获了所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想法,也正因此产生了艺术与科学间持久而又激烈的研讨。  现如今,我们已经走过了曾经中西文化争论不休的年代,面对今天的艺术不断创造和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艺术与科学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它们的根本上的不同,却又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艺术;科学;关系  艺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当代大数据技术在交互界面设计中对其设计范围、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提出扁平化设计在当代交互设计领域中迥然于拟物化设计的创新特征与方法,包括抽象细致的设计编排和丰富的配色体系,简析了扁平化设计在交互界面设计中的创新功能抽象化表达的视觉形式,为交互设计界面按扭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交互界面;扁平化设计;按钮;创新趋势  在当代交互界面设计领域中扁平
期刊
【摘要】:中华服装文化博大精深,但随着西方服饰的强势入侵,着华服的民俗早已淡出潮流舞台。时下能看到的中式服装大多是以一种将中国符号杂糅进现代款式的做法,这样做只能符合小众审美。另一方,在日本,一面是国际化气息,一面又处处彰显日和美学。由此本文将深入研究日本设计在时尚方面的成功之道,并尝试用之来探索中式服装的时尚化之路。  【关键词】:禅宗;日和;无印良品;华服;平面裁剪;时尚化  自大唐与大和频繁
期刊
【摘要】: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孙以强先生受中国传统音乐影响,将我国民族音乐特色和西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集于一身,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创作了钢琴曲《谷粒飞舞》。此曲主题鲜明,音乐旋律简洁淳朴、优美生动。自发表以来深受广大钢琴演奏者喜爱。本文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风格特点、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便进一步在演奏与教学中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领略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所在。  【关键
期刊
【摘要】:版画艺术是一种概括性极强,极具抽象表现力的凝聚、提炼和结合,形式感极强,成功的作品是凝结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映衬了时代精神的内涵,在画面上表现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由于版画不像油画、国画等其它画种那样是用笔勾勒出画面内容的艺术形式,因此版画更需要高度概括力和在形态结构、形式构成上的融洽配合。探究版画艺术的时代性内涵,并探讨艺术发展中如何表现版画的时代性在当下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版画
期刊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和社会经济背景;不同的透视规律;透视在中西画面中的应用;绘画艺术表现的不仅仅是视觉图像,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传递;中西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绘画创作的特质;  【关键词】:中国绘画;西方绘画;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透视学产生于西方,是西方写实绘画的主要形式法则之一。它集中地体现了西方古典绘画的传统审美理想和创作原则。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不曾出现“透视”这一术语,也不存在这一术语所指向
期刊
浅析《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六届暨2015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文字图形的表现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