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音乐开拓人丁善德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年前我有幸在上海参加丁善德诞辰80周年庆祝会及创作研讨会,那次我没有发言。因为,我终究并非丁先生直接的学生,我只是工作上与丁先生有过不少接触的一个后辈。大概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起,在文化部、中国音协、《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以及当时中央、上海两院的各种工作中,我跟丁先生有过很多工作上的联系。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为人非常谦逊朴实,对工作非常热情坦诚。同时,他是国内久负盛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及音乐演奏家,他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建设、以致新中国音乐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他那亲切慈祥、豪爽质朴的音貌,至今仍深深地留驻在我的心间。
  作为一位作曲家,丁先生也是我国少见的全面、优秀的代表之一。他虽然早年以琵琶和钢琴的演奏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但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他就转入了作曲的轨道,直至1995年12月8日他逝世为止,他几乎没有停下自己从事音乐创作的笔。开始,丁先生一边从事钢琴教学、一边向当时在上海的俄裔作曲教授富兰克尔学习作曲理论;更为可贵的是在他1947年自费去法国留学期间,他的主攻方向不是钢琴演奏、而是作曲和作曲理论。他深知要真正成为一个作曲家,就得全力投入,就得不惜牺牲自己在钢琴演奏方面已经获得的一切。尽管当他从法国回国后,客观形势的需要,他不得不首先服从工作的需要,将自己主要的精力投入教学和教学行政领导工作,他只能在工作之余顾及音乐创作。直到1985年(他74岁高龄时)退居二线后,他才能以全力投入创作,并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多的音乐作品,实现了既是一位革命者、教育家,又是一位作曲家的崇高愿望。
  钢琴音乐是他一生创作数量最多、形式最多样、时间最长的一个领域。大至钢琴协奏曲、钢琴三重奏、谐谑曲、回旋曲,前奏曲与赋格;小至前奏曲、小奏鸣曲、练习曲等,他都留下了自己的劳绩。这在中国近现代钢琴艺术史上也可说是是独一无二的。
  丁先生的钢琴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钢琴创作的、密切结合教学的实践性。他的钢琴作品不仅可以作为演奏的曲目,而首先是钢琴教学的优秀曲目。他是以一位音乐教育家身份来从事自己的钢琴创作的。他想到首先是整个提高中国钢琴教学的水平,从而才能一步步地开拓出更为深广的中国钢琴艺术园地。其实,在西方钢琴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早期的多米尼科·斯卡拉蒂、J.S.巴赫、P.E.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等,也都是将为教学而创作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从而才为西方的钢琴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丁先生的这一宝贵的创作思想,至今还是中国钢琴家的一个光辉榜样。
  实际上,在丁先生之前,已有赵元任、萧友梅、江文也、包括贺绿汀、刘雪庵等写过少数的钢琴作品,他们还在自己的声乐作品中广泛运用了钢琴的伴奏。但是,这些作品的作者都不是专业的钢琴演奏家,他们对钢琴的了解,尤其对西方钢琴音乐特殊语言和技巧的掌握,都有一定的局限。也就是说,在他们的钢琴音乐创作中还未达到真正的“钢琴化”,或者说还缺乏比较成熟的钢琴的思维。而在丁先生1940年的处女作《春之旅》组曲中,才使我们听到了真正具有钢琴思维特色的中国作品。之后,无论在他法国时期的《序曲三首》、《中国民歌主题变奏》以及上世纪50年代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两首《新疆舞曲》等,都鲜明地体现了他这种比较成熟的“钢琴化”的特色。
  1934年著名俄裔钢琴家、作曲家齐尔品向当时的上海国立音专提出“征求有中国风味钢琴曲”的历史性倡议,它给中国音乐界产生了重大启示——即要求中国的音乐家不要简单地跟着西方的钢琴音乐亦步亦趋地去跟,而要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去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前进。他的倡议催化了贺绿汀《牧童短笛》、刘雪庵《中国组曲》等新作的产生,为真正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引上了一条新路。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条新路贺绿汀等人没能继续走下去。这个重任落在了丁先生的肩上,是丁先生在他后来一系列的钢琴创作中为中国钢琴的民族化作了进一步引人注目的拓宽。也正是在他的引发下,推动了桑桐、陈铭志、陈培勋、罗忠镕、朱践耳、黎英海、黄虎威、蒋祖馨、汪立三、王建中等作曲家,为继续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出了各自分量不等的新贡献。而丁先生直到80年代他所创作的大量钢琴作品,始终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丁先生一生在这方面的贡献说明,要将中国的民族传统与西方的传统进行创意性的结合,必须不断地通过自己的艺术创造使西方的钢琴语言逐步变成中国的钢琴语言,这样才能使西方这种代表性的乐器真正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惟一的康庄大道,也是所有从事钢琴创作的中国音乐家的共同愿望。
  20世纪以来,不可否认西方现代主义新音乐的发展是建立在冲破、否定19世纪浪漫主义的思潮影响下逐步前进的。这一点在当时的西方,可能是有其特殊的历史根据的。正像在中国80年代后,相当一部分中国作曲家,为了使自己的创作更好地面向世界、缩短与世界现代音乐的距离,也出现了片面否定我国自己过去音乐传统的思想一样。这种力图“破旧立新”的思潮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有些前辈音乐家,像江文也、马思聪、冼星海、包括丁先生在内,在他们创作的早年,都曾一度对西方现代音乐发生过兴趣、并在创作中有所体现。但是,后来他们都根据各自的条件先后改变了,都坚定地走上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以丁先生早年的钢琴创作与他晚年的钢琴创作相比,就决不是凝固不变的。相反,后者呈献出一系列的新的变化。即:作品的和声语言与钢琴织体的写法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创作构思也从早期偏重于直接反映时代生活感受的标题性风格、改为愈益走向内在的非标题性风格了,对创作体裁的选择也比过去更多样了,特别是作品的内涵更加深厚、甚至富于哲理性了。这一切新的变化,显示出随着时代的前进、环境的变化、以及年龄的增长和对美学情趣的不断拓宽,丁先生在创作上决不是处于“原地踏步走”,而是在保持他自己风格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发展了。
其他文献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9月4日,奥克兰规模最大的华人社团——新西兰中国团体联合会,在奥克兰市的阿尔博特战争纪念堂举办了名为“抗战之歌”的大型演唱会。新西兰中国团体联合会旗下的十余家华侨华人社团近300人,参加了演唱。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马崇仁总领事携全体馆员出席了演唱会,并组织全体馆员参加了合唱比赛。  奥克兰10多个华人华侨社团、留学生代表和总领馆人员在演唱会上演唱
期刊
9月12日,总政歌剧团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在解放军歌剧院演出,由张卓娅、王祖皆作曲,孟冰编剧,王晓岭作词,胡宗琪导演。  钟声响起,大幕打开,是一壁灰色城墙与深深的城门洞。多媒体在墙体上打出现代城市繁华的景色,一女大学生出场,念着爷爷给的来信。弦乐声起,如泣如诉,把大家带回到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场景;一列地铁在行进中,车厢中乘客转眼变成了抗战时代的中国人和日本兵。  歌剧《野火春风斗
期刊
梅尔基奥尔(L.Melchior,1890―1973)  丹麦男高音梅尔基奥尔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瓦格纳男高音,其实,他首演时是男中音,师从保尔·班(Paul Bang),后经卡希尔夫人(Mme.C.Cahier)指导下改唱男高音,又随赫罗尔德(K.Herold)、贝格尔(V.Beigel)、格兰泽巴赫(E.Grenzebach)、巴尔―迈尔登贝格(A.bahr―Mildenburg)等进一步学唱。
期刊
今年是天津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建团10周年,10月14日晚,南开合唱团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团庆10周年专场音乐会,由孟超美指挥。  开场是吕泉生编曲的台湾民谣《快乐的聚会》,台上队员身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引人注目,一开口,音乐也很抓人;前排演员时而变换队形,有动作、有表演,气氛活跃。随后是一组无伴奏的中国民歌,有色·恩克巴雅尔编曲的蒙古民歌《八骏赞》、刘文金编曲的陕西民歌《赶牲灵》,还有张以达编曲的
期刊
继歌剧《茶花女》成功举办之后, 中央音乐学院55周年院庆系列展演将在金秋冬夜里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绚丽呈献,横贯4个月之久的“音乐之旅”将使你畅游在音乐海洋,以音乐为伴,尽享雅致、温馨。  此次系列展演有以下几大“特色看点”:    一、“名师”聚集 “海归”当先     近年来,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纷纷归国加盟中央音乐学院,传递他们在国外的创作、表演艺术经验,“海归”齐集为中央院的教学注入了新
期刊
2005年8月28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北京卢沟桥畔拉开序幕。  此时,北京日报社合唱团的团员们激情满怀,在舞台上与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中央歌剧院合唱团、中国广播合唱团的专业演员们比肩而立,共同唱响《黄河大合唱》。  北京日报社合唱团是一支来自新闻战线的业余合唱队伍,团龄只有“三岁”。    吃百家饭 适应不同风格指挥    在北京日报众多职工中,歌唱爱好者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给音乐教育赋予了更高的使命: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时,教育给他的生命体验应该是快乐、提升和创造。音乐教育的目标不仅要“面向艺术作品”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品质,而且要将学生“引进音乐文化中”。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引领学生畅游浩瀚的音乐王国。  1、加强理论学习。科学技术的
期刊
河南省第二届“大河风”合唱音乐节,于2005年12月22日在河南省会郑州黄河科技大学音乐厅举行。音乐节分两场进行,共有27个合唱团,近2000余名合唱演员参加了演出。  大河风合唱音乐节是河南省合唱协会于2002年推出的富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合唱音乐节。本届音乐节在筹办过程中,为了使各参演团队不计功利,真正达到观摩交流、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目的,筹委会决定此次音乐节不设奖项、不限曲目,由各合唱队(多为
期刊
20世纪20年代初,现代艺术歌曲和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开始受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歌曲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大多是从不同的角度宣扬反帝爱国的思想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在此影响下,涌现出了几位主要从事歌曲创作的作曲家,陈啸空是其中富有才气的一位。他们在当时创作了一系列抒情性的独唱歌曲。  陈啸空(1903-1962),浙江湖州人。1922年入上海专科师范,攻读音乐、美术,曾师从刘质
期刊
年年过节贺岁剧,无论是上盘酸菜的“翠花”,还是想吃就现给你拧的“麻花”,每到岁末年初,话剧市场都会热闹非凡。今年年末,两部老戏《托儿》、《麻花I》和一部新戏《看我们的幸福生活》开始摩拳擦掌,铆足了劲准备在新年档期有所作为。《托儿》和《麻花I》都是经过市场千锤百炼的,颇有观众缘;《看我们的幸福生活》则启用观众熟悉的主持人索妮、顾阳和王芳,希望带来人气。同为喜剧主题,三部戏给过年的观众们带来不少欢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