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不容忽视的阅读教学助推剂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资料是指与文本相关的,或者与文中人物、内容、情节相关联的,但在文中没有展现或者没有完全展现的资料。诸如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作者生平、创作动因、作品影响等。教者应合理利用相应背景资料,使之成为学生和文本有效对话的助推剂。
  遗憾的是,现阶段不少的课堂对背景资料的处理存在简单化、模式化倾向。具体表现:一是流于形式,误认为知人论世就是要告诉学生作者生于何时,卒于何际;二是课程意识淡薄,胡子眉毛一把抓,背景材料的选择与文本之间缺乏关联性;三是呈现方式单一,只是教师或学生读一遍,作用仅限于学生一般性了解;四是表述时机不当,先入为主,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兴味索然;五是呈现方式枯燥,不顾学生认知水平,直接克隆辞典词条,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上述种种情形,导致背景材料无法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有效资源,沦为花瓶式的摆设。
  背景材料作为阅读的补充资源,在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中,如何服务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呢?
  一、创设情境,有效激趣
  有效激趣,事半功倍;无效聒噪,事倍功半。情境设置作为初始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那些发生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以情感人的文本,适宜搜集背景资料,用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天上的街市》教学中,教师以钢琴曲《星空》为背景,提问,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璀璨的星空,牛郎织女。教师,传说故事中的牛郎和织女的生活幸福吗?学生摇头。教师,可是,郭沫若为我们描绘了另一幅画面。接下来请大家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教师用寥寥数语,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将学生带入到语文学习的情境中,学生在朗读中自然会将不同结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比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倘若情境设置游离于文本,非但不会有效激趣,反而画蛇添足。譬如,《老王》这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放映由央视制作的专题片——杨绛逝世:百岁人生,固守淡薄。视频细细介绍了先生的生平、代表作,钱钟书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画面精美,也很感人,乍一看似乎很精彩,细想却脱离了文本。视频信息跟文本阐述的内容毫无关联,无助于课堂阅读目标的达成。再从情感角度看,杨绛先生成就卓著,其逝世令人沉痛,这个视频会将课堂氛围带入悲伤压抑之中,不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开启课堂学习。背景资料的不当运用反成了课堂的瑕疵。面对海量的资料,教师要善于选择与文本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的背景内容。
  二、巧补空白,深化情感
  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课标》要求: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但是,由于受时空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加上作者有意无意间在文本留下了空白,学生难以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背景材料可以成为文本的有效补充和印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天上的街市》课堂上,教师提问,诗人颠覆神话,创造出自由、美丽、富庶的天上街市,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学生沉思,理解的确有难度,抓住这个“愤悱”的时机,教师呈现创作背景:本诗写于1921年10月,当时五四运动的怒潮已经消退,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沉重的民族苦难,许多知识分子陷入苦闷彷徨之中。学生似乎有些明白,教师继续出示郭沫若《女神》中的句子:“闲的尸,淫嚣的肉,……满目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柩,……我的眼儿泪流,我的心儿作呕……”,特定创作背景资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了诗人创作动因:诗人以心灵的眼睛看天空,看到天上的世界,以天上的世界对应地上的世界,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教师继续出示陈毅《赠郭沫若同志》中的句子:“我早年读过你的诗集《星空》,《天上的街市》那首诗曾引起我的同情”,“你从人间想到天上”,是因为“你知道人世间的各种艰难”。陈毅的话印证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接下来独到而精深的课堂生成便顺理成章了。背景资料的有机渗透,可以成为理解文中人物感情以及作者感情的“钥匙”,成功打开难点解读之“锁”。
  三、对照映衬,强化理解
  让材料与文本间形成比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有助于文本探究渐入佳境,从而助推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在理顺完《梵天寺木塔》大意后,教师出示《十国春秋》关于梵天寺木塔的记载:“喻皓有巧思,武肃王尝于杭州梵天寺建七级木塔,方登数层而塔动不止。匠师密访于皓。皓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傅以实钉,则塔定不摇矣。国人服其精练。”将这段话与课本《梵天寺木塔》的内容对比,学生发现课本选文还写了:匠师的语言、匠师的心理、两位妻子、喻皓的笑、解决塔动的原理。接着教师引导:“这些内容是否有多出的必要,大家觉得哪一篇更好看?”
  通过比照,学生明白课本选文具体叙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情节更曲折,人物形象更突出,语言更生动,自然更耐读。教师进一步引导:“‘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有没有必要一定写出来?”学生大悟:这样可以让我们明白解决塔晃动的原理,源于这是一篇以文学的笔触写科学的文章。《梦溪笔谈》之所以被誉为穿越千年的经典,是因为既散发出科学之光,又散发出文学之光。紧接着,教师出示背景材料:沈括《梦溪笔谈》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考古、音乐等十几个领域,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两则材料环环相扣,可谓珠联璧合:前一个材料用于对照映衬,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在对照中突破文本材料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后一个背景资料的介绍在前文铺垫下,让学生对沈括及《梦溪笔谈》的价值获得理性的认识。反之,如果一上课就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无论老师将沈括的地位讲得有多高,学生只会把这种介绍当成例行公事,丝毫不感兴趣,更不用说理解深入了。
  四、关联链接,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在丰富课堂内涵的同时,有效拓展其外延至关重要。教者可以抓住教材的延伸点,通过背景介绍,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语言素养的训练。
  《植树的牧羊人》一课,在学生读懂牧羊人对后人的精神启发后,安排“故事背后的故事”环节,教师出示文章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约稿而写。编辑收到这个令人震惊的故事后,便去调查,发现普罗旺斯地区并没有布菲这个人。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是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巨大贡献。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虚构的故事,同样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启发人们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济世安生的情怀去播种一个个幸福美好的明天。紧接着,图文并茂出示身边默默奉献的“牧羊人”——感动中国人物吴锦泉老人,教师讲述人物事迹,学生用叙议结合的方法抒写对人物的评价。教师抓住了教材的延伸点——“牧羊人”感人的精神力量,具有类似精神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训练抒写评价语,不但加深了对主旨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钱塘湖春行》一课,归纳出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后,教师提问,作者只是爱西湖美景吗?随即出示背景材料:白居易,唐代伟大诗人,现存诗歌近三千首,数量当推唐代诗人之首。长庆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主持疏浚六井;修堤蓄水,写了《钱塘湖石记》;开凿了“七里山塘”……
  材料的第一句让学生了解白居易诗歌创作成就之大、数量之多,第二句介绍了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功绩。经过教师的刻意联系,得出诗人乐在“为民造福”的结论。似有道理,却脱离了文本,忽视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解读,曲解了诗歌的本意。事实上这道“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就已存在,称作“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后世误传是白居易所修筑,解读出诗人乐在“为民造福”的情感实在牵强。背景材料呈现的语言方式文白夹杂,也有商榷的余地。
  总之,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背景资料这一易被忽视的教育资源,辅助学生走进文本并“吃透”文本,养成探究意识及研究意识,使之成为阅读教学的助推剂,成为阅读教学课堂效益提升的增长点。 (以上课例均出自第五届“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初级中学(226500)
其他文献
阅读是美丽的,需要有双发现美丽的眼睛和敏锐的大脑。带着好奇和新鲜,引领学生在主动阅读和自觉探索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美丽,这是教师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让学生在阅读中留下美丽的足迹,给他们更多纵横千里和驰骋万千的想法,让他们在主观投射的过程中深入洞察其中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多元化对话中感受“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定能使得阅读教学如同烟火,更加光彩照耀和熠熠生辉。  一、笔记圈划,融进“真想
近些年来 ,国内外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表明 ,骨髓干细胞移植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上具有极广阔的前景 ,从而为人类解决缺血性心脏病这一公共卫生问题带来新的希望。
怎样选购饲料粉碎机齐齐哈尔市北方牧业机械厂孙国芳一、选功能多的功能多可一机多用,减少设备投资。在选功能多的机型时还要注意这些功能必须符合你的要求。例如:9FRQ系列和9FZ系列两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充实有用的素材积累是写出一篇优秀作文的关键,所以培养学生有效进行素材积累的意识和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占有极大的比重,是教学内容的重头戏,但是想要有明显的教学成效又是不容易的,因为优秀的文章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不断积累而厚积薄发。为此,本文就初中语文如何进行有效的素材积累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在生活中发现素材  俗
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要注意审题准确,立意创新,写出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文章。所谓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主要是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好的立意一般要求有新意、新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在展现审题立意时要尽量采用新提出的,别人不常用的观点,或者自己有新的感受,使文章具有新鲜感。学生审题清楚,立意新颖才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起到非同凡响的效果。  一、审题清楚,明确题目要求  1.题眼
一个随机的网络上的一个简化 Olami-Feder-Christensen 模型被学习了。我们建议一条新倒下规则—当有一个不稳定的地点,倒下时,这个地点的精力不平均随机被再分配到它的最近的
中学生学语文普遍流传着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多少年过去了,大部分学生这种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还是没有缓解。那么学生为什么这么怕学文言文呢?  笔者在且行且思中探究其原因,认为造成学生怕学文言文的原因来自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在此之前,从主观角度探究这个问题的人很多。的确,主观因素常常对问题的解决起决定作用,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客观因素的重要影响作用,不闻、不问、不顾客观原因的这
印射的 A 被获得在 N 维的空格与光线的非谐的振荡器的低屏蔽参数联系光线的屏蔽库仑系统。用形式主义 ofsupersymmetric 量力学,参数什么时候满足某些限制,被显示出这些潜力的
在这篇论文,靠近环的反馈控制在 theFitzhugh-Nagumo (FHN ) 上局部地被强加根据自我适应的联合的原则压制稳定的螺线和空间与时间的混乱的系统相互作用。当 5 个 x5 格子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