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点点拨]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史。它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其目标是推翻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主要内容有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打倒北洋军阀政府的国民大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民主革命。后三次革命使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出现三次高潮。
本专题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在综合考试的试题中,它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历次革命运动的特点、纲领、失败原因的分析比较。②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阶层、无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中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③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在不同时期,针对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制定不同的路线、方针、政策。④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各革命阶级所作的努力。⑤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各种形式的机会主义斗争,使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考点分析]
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有:社会性质相同,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主要是:①领导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从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⑥所处的国际背景:前者处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最终确立时期;后者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二、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④从组织上看,小农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
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没有遇到的情况。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发展不充分,当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未成熟到能够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那么,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都有哪些主要表现呢?
一是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提出一个明确反帝和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民族主义”的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把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清政府,而忽视了中国近代史上真正的民族敌人——帝国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但它的矛头主要指向的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它并不是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更不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因而不可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建立起一个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同盟会虽然是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但组织涣散,派系复杂,同盟会的活动基本上是采取秘密活动的形式。参加辛亥革命的吴玉章在回忆时就说:“同盟会自广州起义失败以后,即已趋于涣散,而至武昌起义以后,几乎陷于瓦解状态。”武昌起义后,有人主张继续以原有形式存在,而更多的人则主张公开活动。1911年底,孙中山召集同盟会本部临时会议,强调同盟会要加强内部的团结,在以后适当的时机改组为议会政党。会议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人进行改组活动,各行其是,使同盟会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三是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单纯依靠会党、新军,不注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会党的组织涣散,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兴中会发动的广州起义、惠州起义,主要依靠的力量就是会党。武昌起义中的军事主力是湖北新军,当时湖北新军中虽然有很大的革命成分,但新军毕竟不是革命党自己建立的革命武装,其成员即使是受革命影响的部分,也因为缺乏坚强的领导,不但对新军中的洋务派、立宪派军官的面目认识不清,而且没有经过应有的改编和改造,也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强有力的革命武装。
四是武昌起义成功后,拱手把湖北军政府的大权交给旧官僚黎元洪和立宪党人。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错误地认为,湖北军政府的首脑应由社会上有“资望”的人来担任,才能号召群众。这样,仇视革命的旧军官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立宪党人汤化龙当了民政部长。
五是在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的情况下,使各省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从而控制了大部分地区政权,使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但是各省掌握政府实权的大多是旧官僚、立宪派和旧军阀,他们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是投机革命,伺机破坏革命,他们在革命阵营的内部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六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说明了革命党人缺乏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幻想,希望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但直到南京临时政府宣告结 束,都始终没有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
七是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的压力下,同意停战议和。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协议。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为大总统。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提出了三个条件:临时政府要设在南京;新大总统到南京就职后,他才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新大总统必须遵守参议院即将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这些限制条件,都被袁世凯一一破坏,孙中山也一次次地妥协退让。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不断妥协退让,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典型题例]
例1 (2005年天津文综卷)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族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比较和分析能力。关键要理解材料中的含义,特别注意“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创举。
答案:C。
四、1927年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1927年国民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是:①背景: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四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领导的。③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④群众基础: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大革命依靠的是工农力量。
这两次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相同点为:①客观上:都受到了帝国主义的干涉,辛亥革命是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国民大革命中,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导致其失败。②主观上:都由于革命领导的软弱、妥协使得革命失败。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国民大革命中,中共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对蒋、汪的反革命活动姑息迁就,并压制工农运动,妥协退让。
五、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1)相同之处:①两次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一次是为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第二次是为解决民族矛盾。②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并促成的,也是在国民党表达了合作态度后完成的。③共产国际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④都对中国革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不同之处:①背景:前者是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全国人民要求打倒列强除军阀;后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灭亡中国为目的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②范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比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广泛,它具有空前广泛的民族性,不仅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还包括其他的爱国反日人士。③形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④合作方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是党内合作方式。⑤政权和军队的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基本上都由国民党掌握。⑥内部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⑦结果: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⑧任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法西斯日本,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
[典型题例]
例2 (2003年全国文综卷)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本题的关键词是政权和民主建设。A项内容不在抗日战争时期,可排除。C项是思想运动,排除。D项可理解为政权建设,但与民主建设在内涵上有一定的差异。
答案:B。
例3 (2005年全国高考卷Ⅲ)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
宣言
简析:本题的四个选项均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有直接关系。看清题目中的“正式建立”,考生最容易选择的错误选项是A项,A项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D。
例4 (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Ⅲ)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简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说明此时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民族矛盾。A项错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只会导致内战规模进一步扩大。B项错误,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营垒就出现分化。D项是由中共提出的这一正确的政治主张带来的影响,而非这一主张提出的依据。
答案:C。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五四运动后,中国主要社会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共成立后,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要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因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2)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代表——国民党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中共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国共两党十年对峙。
(3)由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20世纪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矛盾。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
(4)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合作再次走向对抗, 中共领导人民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总之,国共关系的变化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变化的过程为分立—合作-对峙-合作-对抗。
[典型题例]
例5 (2005年广东高考卷I)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简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和材料信息,首先排除A、B两项,其次注意我党所主张的国防政府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还有区别,并不是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把材料放人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可知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争取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成为当时中共的主要任务。
答案:C。
七、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1)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维新时期提出君主立宪,设议院,兴民权,在变法时期对旧的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革,可以说是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国,成立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加快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内专制独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只保留着“中华民国”的外壳,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政治。
(4)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中共创建时期,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政治民主化迈进了一大步。国民大革命时期,倡导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工农运动,与国民党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新纪元。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苏维埃政权,于1931年冬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在陕甘宁边区采取“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团结了各阶层抗日力量;中共七大的《论联合政府》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抗战胜利后,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先后参加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联合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斗争,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内战爆发后,领导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在解放区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为新中国建立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政治进入了充分发展完善的阶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与民主协商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典型题例]
例6 (2005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二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据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材料三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简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和概括、认识等材料处理能力。回答此题不必拘泥于教材,可依据材料概括。解答时,第(1)题要注意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出要点。第(2)题要注意材料中的“根本”,即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第(3)题要结合材料认识,从调查结果的最多票数来分析。要回答好第(3)题,关键要读透材料,然后依据有效信息得出判断。
答案:(1)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2)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3)主流民意:认为国民革命是最重要的救国方案;苏联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和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原因:南方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军阀的反动统治。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近代中国各阶级在反对列强的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5题。
1.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是( )
①反封建反侵略 ②颁布革命纲领 ③建立革命政权 ④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2.洪仁开、康有为、孙中山三人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推翻清政府
B.主张君主立宪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B.革命阵营内部分裂
C.阶级的局限性
D.没有取胜的经济基础
4.下列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活动的概括中,不正确的是( )
A.经历了由改良到革命的变化
B.经历了由反封建到反帝反封建的飞跃
C.经过了师夷到灭洋两个阶段 D.经历了独立领导到与中共合作的变化
5.无产阶级进行的民主革命经历了以下变化,这些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①以单纯的工人运动为主 ②开展武装斗争
③建立农村根据地 ④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目标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民主革命的兴起。据此回答6~10题。
6.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
A.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B.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C.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
7.之所以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统一行动的阶段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了一个由统一的领导核心指导革命的阶段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武装起义的阶段
D.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了共同的主张,便于联合斗争
8.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兴中会誓词 B.三大政策
C.三民主义 D.北上宣言
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被称为“大革命”的主要依据是( )
A.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C.由先进阶级领导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0.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有( )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共产国际的帮助 ③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⑤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活动
A.①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把向西方学习贯穿于革命的过程中。据此回答11~12题。
11.关于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都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都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都具有爱国进步思想
12.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与以往的救国纲领或主张相比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提出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要求
D.要求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在民主革命阶段,国共两党为反对共同的敌人,曾经有过两次携手合作,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据此回答13~18题。
13.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
A.性质相同,基本内容不同
B.内容基本相同,性质不同、
C.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
D.目标相同,内容不同
14.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以前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 )
A利用非暴力的斗争形式
B.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C.有先进阶级的组织领导
D.斗争走向统一领导
15.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内容有所变化,其主要依据是中国( )
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革命力量的强弱 ③社会性质的变化 ④革命对象的变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采取“党内合作”方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这是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一致通过的决议
B.这样做更可能有力地影响国民党
C.这样做更有利于共产党发动工农运动
D.这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当时可能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
1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较之革命统一战线的最主要特点是( )
A.斗争性 B.广泛性
C.复杂性 D.持久性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据此回答19~27题。
1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发生的重大事件大多首先爆发在南方,这主要是( )
A.北方是反动势力统治中心
B.革命中心在南方
C.南方西方资本主义影响较早
D.民主革命家大多分布在南方
2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意义在于( )
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共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21.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 )
A.瑞金—上海—延安—北平
B.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
C.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D.上海—瑞金—遵义—北平
22.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共主要认识到( )
A.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
D.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23.促使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向湘赣边界的山区进军的直接原因是( )
A.山区群众基础较好
B.八七会议决议的指导
C.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
D.敌人在山区的力量薄弱
24.遵义会议后,红军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 )
A.重建军事领导机关
B.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C.消除“左”倾思想的危害
D.执行北上抗日的方针
2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统辖,这主要说明了( )
A.国共军队实现了国家化
B.国共两党的对立已经消除
C.红军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D.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
26.1945年,在努力争取全国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当陈独秀。”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和为贵”,努力争取和平
B.既要努力争取和平,也要准备斗争
C.通过谈判,尽量避免内战
D.继续同国民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27.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当时,此“斗争”主要集中在( )
A.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B.国共两党的关系之争
C.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D.国民党同民主党派的权力之争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即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三次巨变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28~30题。
2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2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0.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 )
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④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是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了怎样的努力?这一努力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的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摘自《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又达目的,惜民生问题尚待解决。……民生主义即富人虽富,不使以其富害人。我国资本家尚无,想不要不予为富人劝告,予为贫人防备。此即民生主义也。
——摘自孙中山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材料三的论述有哪些不符合当时的实际?
(4)你认为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建立起“至完美”的国家吗?为什么?
33.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资产阶级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
——引自《中国共产党党纲》
材料二 (中共七大指出)新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旧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也不可能直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应该是一个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各革命阶级民主联盟的国家,即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引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依靠的力量、革命的目标认识上有什么进步?并分析取得这些进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理论创新上的突出成就,并简要说明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
(3)上述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C 5.A 6.C 7.B
8.B 9.D 10.D 11.B 12.C 13.B 14.C
15.D 16.A 17.D 18.B 19.C 20.B 21.C
22.D 23.C 24.B 25.D 26.B 27.A 28.A
29.D 30.B
二、非选择题
31.答:(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2)努力: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特点: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各阶级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3)启示:只有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实践证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2.答:(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武装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2)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性:民族主义只是推翻满洲贵族的君主专制,缺少明确的反帝内容;民生主义只提出“不要少数富人专制”,缺少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3)“民族民权已达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我国资本家尚无”,实际上中国的资本家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产生了。(4)不能。因为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要维护其统治,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软弱、妥协,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3.答:(1)认为中国革命只能单纯依靠工农到依靠无产阶级及绝大多数人民(包括资产阶级)。由直接实现共产主义到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再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成长。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3)由照搬苏俄到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走自己的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必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史。它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其目标是推翻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主要内容有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打倒北洋军阀政府的国民大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民主革命。后三次革命使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出现三次高潮。
本专题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在综合考试的试题中,它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历次革命运动的特点、纲领、失败原因的分析比较。②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阶层、无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中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③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在不同时期,针对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制定不同的路线、方针、政策。④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各革命阶级所作的努力。⑤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各种形式的机会主义斗争,使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考点分析]
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有:社会性质相同,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主要是:①领导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从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⑥所处的国际背景:前者处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最终确立时期;后者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二、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④从组织上看,小农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
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没有遇到的情况。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发展不充分,当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未成熟到能够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那么,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都有哪些主要表现呢?
一是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提出一个明确反帝和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民族主义”的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把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清政府,而忽视了中国近代史上真正的民族敌人——帝国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但它的矛头主要指向的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它并不是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更不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因而不可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建立起一个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同盟会虽然是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但组织涣散,派系复杂,同盟会的活动基本上是采取秘密活动的形式。参加辛亥革命的吴玉章在回忆时就说:“同盟会自广州起义失败以后,即已趋于涣散,而至武昌起义以后,几乎陷于瓦解状态。”武昌起义后,有人主张继续以原有形式存在,而更多的人则主张公开活动。1911年底,孙中山召集同盟会本部临时会议,强调同盟会要加强内部的团结,在以后适当的时机改组为议会政党。会议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人进行改组活动,各行其是,使同盟会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三是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单纯依靠会党、新军,不注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会党的组织涣散,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兴中会发动的广州起义、惠州起义,主要依靠的力量就是会党。武昌起义中的军事主力是湖北新军,当时湖北新军中虽然有很大的革命成分,但新军毕竟不是革命党自己建立的革命武装,其成员即使是受革命影响的部分,也因为缺乏坚强的领导,不但对新军中的洋务派、立宪派军官的面目认识不清,而且没有经过应有的改编和改造,也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强有力的革命武装。
四是武昌起义成功后,拱手把湖北军政府的大权交给旧官僚黎元洪和立宪党人。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错误地认为,湖北军政府的首脑应由社会上有“资望”的人来担任,才能号召群众。这样,仇视革命的旧军官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立宪党人汤化龙当了民政部长。
五是在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的情况下,使各省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从而控制了大部分地区政权,使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但是各省掌握政府实权的大多是旧官僚、立宪派和旧军阀,他们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是投机革命,伺机破坏革命,他们在革命阵营的内部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六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说明了革命党人缺乏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幻想,希望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但直到南京临时政府宣告结 束,都始终没有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
七是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的压力下,同意停战议和。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协议。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为大总统。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提出了三个条件:临时政府要设在南京;新大总统到南京就职后,他才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新大总统必须遵守参议院即将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这些限制条件,都被袁世凯一一破坏,孙中山也一次次地妥协退让。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不断妥协退让,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典型题例]
例1 (2005年天津文综卷)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族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比较和分析能力。关键要理解材料中的含义,特别注意“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创举。
答案:C。
四、1927年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1927年国民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是:①背景: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四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领导的。③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④群众基础: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大革命依靠的是工农力量。
这两次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相同点为:①客观上:都受到了帝国主义的干涉,辛亥革命是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国民大革命中,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导致其失败。②主观上:都由于革命领导的软弱、妥协使得革命失败。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国民大革命中,中共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对蒋、汪的反革命活动姑息迁就,并压制工农运动,妥协退让。
五、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1)相同之处:①两次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一次是为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第二次是为解决民族矛盾。②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并促成的,也是在国民党表达了合作态度后完成的。③共产国际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④都对中国革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不同之处:①背景:前者是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全国人民要求打倒列强除军阀;后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灭亡中国为目的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②范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比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广泛,它具有空前广泛的民族性,不仅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还包括其他的爱国反日人士。③形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④合作方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是党内合作方式。⑤政权和军队的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基本上都由国民党掌握。⑥内部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⑦结果: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⑧任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法西斯日本,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
[典型题例]
例2 (2003年全国文综卷)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本题的关键词是政权和民主建设。A项内容不在抗日战争时期,可排除。C项是思想运动,排除。D项可理解为政权建设,但与民主建设在内涵上有一定的差异。
答案:B。
例3 (2005年全国高考卷Ⅲ)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
宣言
简析:本题的四个选项均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有直接关系。看清题目中的“正式建立”,考生最容易选择的错误选项是A项,A项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D。
例4 (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Ⅲ)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简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说明此时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民族矛盾。A项错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只会导致内战规模进一步扩大。B项错误,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营垒就出现分化。D项是由中共提出的这一正确的政治主张带来的影响,而非这一主张提出的依据。
答案:C。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五四运动后,中国主要社会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共成立后,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要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因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2)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代表——国民党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中共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国共两党十年对峙。
(3)由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20世纪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矛盾。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
(4)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合作再次走向对抗, 中共领导人民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总之,国共关系的变化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变化的过程为分立—合作-对峙-合作-对抗。
[典型题例]
例5 (2005年广东高考卷I)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简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和材料信息,首先排除A、B两项,其次注意我党所主张的国防政府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还有区别,并不是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把材料放人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可知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争取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成为当时中共的主要任务。
答案:C。
七、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1)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维新时期提出君主立宪,设议院,兴民权,在变法时期对旧的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革,可以说是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国,成立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加快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内专制独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只保留着“中华民国”的外壳,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政治。
(4)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中共创建时期,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政治民主化迈进了一大步。国民大革命时期,倡导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工农运动,与国民党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新纪元。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苏维埃政权,于1931年冬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在陕甘宁边区采取“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团结了各阶层抗日力量;中共七大的《论联合政府》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抗战胜利后,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先后参加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联合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斗争,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内战爆发后,领导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在解放区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为新中国建立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政治进入了充分发展完善的阶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与民主协商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典型题例]
例6 (2005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二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据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材料三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简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和概括、认识等材料处理能力。回答此题不必拘泥于教材,可依据材料概括。解答时,第(1)题要注意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出要点。第(2)题要注意材料中的“根本”,即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第(3)题要结合材料认识,从调查结果的最多票数来分析。要回答好第(3)题,关键要读透材料,然后依据有效信息得出判断。
答案:(1)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2)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3)主流民意:认为国民革命是最重要的救国方案;苏联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和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原因:南方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军阀的反动统治。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近代中国各阶级在反对列强的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5题。
1.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是( )
①反封建反侵略 ②颁布革命纲领 ③建立革命政权 ④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2.洪仁开、康有为、孙中山三人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推翻清政府
B.主张君主立宪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B.革命阵营内部分裂
C.阶级的局限性
D.没有取胜的经济基础
4.下列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活动的概括中,不正确的是( )
A.经历了由改良到革命的变化
B.经历了由反封建到反帝反封建的飞跃
C.经过了师夷到灭洋两个阶段 D.经历了独立领导到与中共合作的变化
5.无产阶级进行的民主革命经历了以下变化,这些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①以单纯的工人运动为主 ②开展武装斗争
③建立农村根据地 ④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目标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民主革命的兴起。据此回答6~10题。
6.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
A.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B.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C.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
7.之所以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统一行动的阶段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了一个由统一的领导核心指导革命的阶段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武装起义的阶段
D.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了共同的主张,便于联合斗争
8.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兴中会誓词 B.三大政策
C.三民主义 D.北上宣言
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被称为“大革命”的主要依据是( )
A.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C.由先进阶级领导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0.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有( )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共产国际的帮助 ③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⑤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活动
A.①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把向西方学习贯穿于革命的过程中。据此回答11~12题。
11.关于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都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都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都具有爱国进步思想
12.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与以往的救国纲领或主张相比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提出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要求
D.要求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在民主革命阶段,国共两党为反对共同的敌人,曾经有过两次携手合作,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据此回答13~18题。
13.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
A.性质相同,基本内容不同
B.内容基本相同,性质不同、
C.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
D.目标相同,内容不同
14.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以前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 )
A利用非暴力的斗争形式
B.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C.有先进阶级的组织领导
D.斗争走向统一领导
15.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内容有所变化,其主要依据是中国( )
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革命力量的强弱 ③社会性质的变化 ④革命对象的变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采取“党内合作”方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这是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一致通过的决议
B.这样做更可能有力地影响国民党
C.这样做更有利于共产党发动工农运动
D.这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当时可能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
1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较之革命统一战线的最主要特点是( )
A.斗争性 B.广泛性
C.复杂性 D.持久性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据此回答19~27题。
1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发生的重大事件大多首先爆发在南方,这主要是( )
A.北方是反动势力统治中心
B.革命中心在南方
C.南方西方资本主义影响较早
D.民主革命家大多分布在南方
2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意义在于( )
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共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21.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 )
A.瑞金—上海—延安—北平
B.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
C.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D.上海—瑞金—遵义—北平
22.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共主要认识到( )
A.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
D.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23.促使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向湘赣边界的山区进军的直接原因是( )
A.山区群众基础较好
B.八七会议决议的指导
C.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
D.敌人在山区的力量薄弱
24.遵义会议后,红军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 )
A.重建军事领导机关
B.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C.消除“左”倾思想的危害
D.执行北上抗日的方针
2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统辖,这主要说明了( )
A.国共军队实现了国家化
B.国共两党的对立已经消除
C.红军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D.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
26.1945年,在努力争取全国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当陈独秀。”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和为贵”,努力争取和平
B.既要努力争取和平,也要准备斗争
C.通过谈判,尽量避免内战
D.继续同国民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27.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当时,此“斗争”主要集中在( )
A.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B.国共两党的关系之争
C.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D.国民党同民主党派的权力之争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即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三次巨变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28~30题。
2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2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0.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 )
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④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是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了怎样的努力?这一努力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的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摘自《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又达目的,惜民生问题尚待解决。……民生主义即富人虽富,不使以其富害人。我国资本家尚无,想不要不予为富人劝告,予为贫人防备。此即民生主义也。
——摘自孙中山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材料三的论述有哪些不符合当时的实际?
(4)你认为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建立起“至完美”的国家吗?为什么?
33.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资产阶级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
——引自《中国共产党党纲》
材料二 (中共七大指出)新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旧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也不可能直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应该是一个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各革命阶级民主联盟的国家,即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引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依靠的力量、革命的目标认识上有什么进步?并分析取得这些进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理论创新上的突出成就,并简要说明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
(3)上述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C 5.A 6.C 7.B
8.B 9.D 10.D 11.B 12.C 13.B 14.C
15.D 16.A 17.D 18.B 19.C 20.B 21.C
22.D 23.C 24.B 25.D 26.B 27.A 28.A
29.D 30.B
二、非选择题
31.答:(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2)努力: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特点: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各阶级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3)启示:只有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实践证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2.答:(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武装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2)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性:民族主义只是推翻满洲贵族的君主专制,缺少明确的反帝内容;民生主义只提出“不要少数富人专制”,缺少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3)“民族民权已达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我国资本家尚无”,实际上中国的资本家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产生了。(4)不能。因为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要维护其统治,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软弱、妥协,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3.答:(1)认为中国革命只能单纯依靠工农到依靠无产阶级及绝大多数人民(包括资产阶级)。由直接实现共产主义到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再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成长。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3)由照搬苏俄到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走自己的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必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