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团长”的滋味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我被聘任为初一年级英语教师。因为这个年级开始的选课走班改革,我从一名班主任变成了一名稚嫩的导师,又成为由8名导师组成的“导师团团长”。此“团长”非彼团长,我这个“团长”,不仅对我自己“导”的16个学生不再有以前班主任的权威,而且对团里的其他成员也是只有沟通、协商的份儿。导师团,更像是一个联盟,每个导师都独立培育各自的16个学生。导师新角色、团长新使命,让我尝尽了其中的苦辣酸甜……
  从“酸”到“甜”
  从当班主任到做导师,我一时间难以适应身份变化产生的落差,感到很苦恼。我发现我找不到学生了—因为选课走班,传统的自然班被打破,我没法再时刻面对学生了,以往做班主任的经验也派不上用场了。失落的感觉,酸酸的,让我这个当惯了班主任角色的人迷失了自己的坐标。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和摸索,我慢慢品味到了班主任和导师的区别:班主任着力在“管”,导师重在“导”。学生不可能再耳提面命,方便我管理了,他们说飞就飞已经成了
  常态。
  工作中,我慢慢明白,导师不能靠权威去征服学生,而必须靠水平去吸引学生。于是,我率先进行学科教室建设,英语学科的教学文化加上走廊的壁橱文化,使学生迅速地爱上了这间教室。导师的职责有四项:行为教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规划指导。与班主任不同,导师手里没有评价权,失去了“大棒”和“胡萝卜”,导师只有“走心”,于是,育人就这样进行着:
  我创作了“导师心香”,把一些班规、校纪变成了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抄写在作业记录本上,落实在行动上;带领导师班同学理顺好习惯、培养感恩心。“美习、美德、美少年”机制,让孩子们每天坚持读书,帮助父母做家务,坚持锻炼身体;我主动约见孩子,认真倾听着他们的心声,辅导着他们的各科学习。作为导师,还要教会孩子们规划学习、规划人生,为此,我引导孩子们制作“四十岁名片”,树立未来30年的人生目标,并因势利导,教育他们应该怎么努力,如何坚持,怎样以终为始,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每一天。我设计的家长会,让学生们参与主持,汇报成长情况,看到学生的成长,家长也成了我忠实的支持者。
  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懂得了珍惜与感恩。不再是为了评价做给教师看,而是自己内心喜欢这样做,愿意这
  样做。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有条不紊地规划学习与生活,我也找到了做导师的感觉。甜甜的、幸福的感觉。
  从“五味杂陈”到“幸福满满”
  还没有学会做导师,我又有了一个新头衔—导师团“团长”。因为人人做导师,学校考虑有些教师没做过班主任,于是从导师中选择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导师,带着几个导师成立导师团,经验丰富的为主任导师,也是这个导师团的“团长”。我尚处在从班主任到导师的角色转变中,许多事情也是第一次尝试,如何做好团长?一时间,我的内心可谓五味杂陈。
  被信任,催生了我职业的责任感。结合选课走班以来的经验,基于自己的导师班秩序有条不紊、家长满意度高的事实,我确定了导师团的工作方向。
  我首先细化了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做好不同事情的标准。有标准,有要求,也有愿景。同时以各个组内的优秀学生为榜样,组织了“学霸说”,让优秀学生成为其他人的榜样。又发动了“春风也识字,结伴共读书”活动,在团里率先开始了“我读书,我坚持—百日悦读”活动。
  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导师们对阅读和礼节这两个问题认知不同,引导方式和策略也有差异,这就造成了各个班级风貌的差异。有的导师班活动成了形式,搞成了一阵风。这明明是我多年来总结的宝贵经验,他们为什么不认
  可呢?
  再去各个班里看,就更郁闷了。学生走马灯似地来了又去,教室卫生一团糟,教室值日通常是导师自己打扫,每天累得叫苦不迭。礼仪和习惯喊在嘴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我把礼仪要求落实于策略中。统一策划和设计我这个导师团所有教学班和导师班的学生值日生表,张贴在学科教室中,并且有明确的规范要求。但是,许多导师质疑这个安排的可行性,没有实施的动力。
  我怀着苦涩的心情,看着每天忙碌着的导师们,突然明白:他们也是有思想、有见地的导师,他们和我一样正在探索和努力,金点子不单纯我这个团长有,他们也有啊!
  于是,我改变了“越俎代庖”的团长作风,开始了头脑风暴,力争让每一个导师都成为团里最重要的人。我和导师们的关系也变得亲密起来,我不仅管理自己的问题学生,导师团其他班里的问题学生也成了我的工作
  对象。
  导师28班有四个特别调皮的男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其他方面,总让教师特别头疼。有一天,他们在宿舍打架,被通报了,按要求家长要协助接回孩子教育,可是导师给家长打电话说明时,家长不同意,而且孩子也是各说各的理,都有一肚子委屈。面对这件棘手的事,我还是选择了沟通。我耐心地听每一个孩子讲述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让四个孩子思考:为什么同一件事情,四个人的表述却有这么大的
  差距?
  当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他们放松了,跟我说了许多心里话,并且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次事件后,他们有什么问题都愿意咨询
  我了。
  另一个导师组里的一名学生,因为跟妈妈的矛盾,拒绝上学,妈妈气得进了医院,孩子在家自学。作为团长,我得帮助导师解决问题。于是我主动打电话给家长,约定了时间去家访。真诚地沟通后,母亲理解了孩子,孩子也平和地跟着我回到了学校。同时,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也在接受一种全新的挑战。我执教三个教学班,一下子变得健忘起来,平常自信地记住每个学生名字的技能,突然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分不清哪个学生是哪个导师班、哪个导师组的,一天内上完三个班的课,甚至布置了什么作业都会
  混淆……
  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有,有时候真的想哭,到了这个年龄,不愿挑战新生活了。但是,“你的疲惫,从来和忙碌无关,如果你不能以一种热情、主动和有意义的方式对待生活,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依然会觉得疲惫”,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精神鼓舞。
  记性不好,不是忙碌造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带领导师们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也不是忙碌的过错。
  于是,我以自己的学科教室建设为样本,摸索出了“书包成一线”“课桌排在线”“上课三条线”的走课模型,又快速地整理出了完整的英语课上课流程,想办法把各个教学班同学的名字记住并制作了小组表格,分类整理出了课堂规范记录表。我的这些举措,既把课堂整理得条理清楚,又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过程中,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
  认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努力,“团长的春天”终于来了。
  导师班和团里的活动都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家长们对我的导师和团长工作充满了信任与支持。
  我们团的导师们也充满了工作的热情,他们认真积极地履行导师团的工作章程,每当有问题的时候,就会通过“头脑风暴”各抒己见,从而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人的工作也干得越来越出色,学生在走班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少了。
  选课走班,让我这个多年的老班主任,变得更加理性和气。当我懂得了当“团长”要担负的责任,我开始了又一轮成长。
  回首“导师”与“团长”之路,我发现,遇到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在于解决问题。当我看到我的每一个孩子都那么优秀和快乐,幸福的味道不由得弥漫心间。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文华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
其他文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直到现在,领略那些古人的智慧精髓依然让我们有醍醐灌顶之感,那些渗透在经典字句中的高尚品质依然规范着现代人的一言一行。随着中国经济的日新月异,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我们对自身的文化愈加引以为傲,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考察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从全国各地对儒学的日渐重视中便可窥见一斑。  2014年10月11日,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丁鼎教授应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之
以色列,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它人口少,国土面积狭小,却经常成为世界的焦点;它在地图上不过弹丸之地,却培育出了数位诺贝尔奖得主;它土地贫瘠,却有着令人惊叹的农业生产力;它生长于充满敌视的国际环境中,却在层层外交与经济的封锁中,闯出了属于自己的高精尖生存空间。  众所周知,以色列极其推崇创新精神,然而,“创新”一词实在抽象,令人难以捉摸。以色列人是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又是如何作用于他们的生活?带
康静涵,1949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汉语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在东北云山农场当过幼儿教师,在内蒙兵团化纤厂子弟学校当过教师,后在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教研室、北京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室任教研员,从教28年。任教研员以来,共发表文章(论文)40余篇,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小学语文学会、北京小学语文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担任主编、副主编或参与编著的
笔者按:  《史记》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即以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其刻画人物技法百变,开后世小说之先河;叙事中兼具抒情议论,抑郁慷慨悲凉之气蓬勃而发;于人物之论赞独出己见,引后世之文豪相与竞评,以刺时政,以浇块磊。此三者,盖《史记》教学价值之核心也。  癸巳秋,与所教之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学生廿九人做《史记》专题学习。遂以《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为例讲授“叙事与形象”,以《屈原贾
在小学日常韵律操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示范法、讲解口令法、分解组合法等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便于管理,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但单调、死板的课堂氛围,容易导致学生对韵律操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下降。那么,在韵律操的教学中如何能够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以教”呢?笔者通过对美国SPARK(The Sport,Play and Active R
近年来,成都市持续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为儿童课外阅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儿童课外阅读也成为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书香成都,‘阅’动蓉城”是成都市儿童课外阅读的目标和追求。  成都市几年前率先开始在中小学推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按照“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的原则,将诵读活动逐步融入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此基础上,成都市把图书配备、电子图书馆建设等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各学校也加强班级图书角
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经典问题。但这个问题,经常在课内与课外游离。本文主要以植树问题为例,探讨通过教学改善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现实意义。  一、通常,我们这样教  例题:路长100米种树(两头都种),每5米种一棵,一共种几棵?  教学流程:  (1)建立概念。距离、间距、间隔数、棵数。  (2)建立关系。距离÷间距 1=棵数。强调:距离÷间距是与棵数一一对应的间隔数。  (3)区别类型。两头种: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文化特色和价值追求。在创建特色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一所硬件环境、生源素质均不突出的学校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本着这样的思考,河沙小学立足生源实际,依托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项目,致力于打造“励志·立人”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精神意志和人格品质,使学生学会立志于学、成志于行,并懂得感恩。  一、构建特色文化,引领学校办学  河沙小学历来重视对学生
这是一堂两个小时的音乐课,但师生的交往和缘分一直在延续着;这是一堂高墙内的音乐课,但室内的课堂已经延伸到了高墙之外遥远的地方。这是我在美国访学时收获的一次特殊教学经历,令我欣慰的是:在美国高墙内的某一个音乐课堂里,我展现了一位中国教师的应有形象。  受波士顿大学音乐系主任安德烈·夸德罗斯教授的邀请,2015年3月19日,正在美国访学的我与波士顿大学的几位教师一道,走进了波士顿郊区一所美国男子监狱(
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学校的管理方式、组织架构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一场关于学校组织的变革正在发生。在始于2014年的综合改革中,北京史家小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承担多项改革任务,形成一校多址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集团化办学冲击着每一个集团人的工作方式。相比以往,集团化建设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文化认同问题。成员构成复杂了,亟须理念的共通化;改革形势迫切了,亟须定位的明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