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箱庭疗法中治疗者所持的基本态度包括静默见证的态度、共感理解的态度、母性原理的态度,这一基本态度对为来访者营造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以致保证疗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人员局限、医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化、缺少人本主义精神等几个问题,具体分析了箱庭疗法基本态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 键 词] 箱庭疗法基本态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40-02
箱庭疗法(sandspiel,sandplay therapy),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沙具架上自由挑选沙具,在盛有细沙的沙箱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又称沙盘疗法。对箱庭疗法来说,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持的态度尤为重要。而这种态度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
一、箱庭疗法中治疗者的基本态度
箱庭疗法实施过程中,来访者能否做到安全、放松、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畅所欲言,以致最终的治疗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治疗室和治疗者给来访者营造的自由且受保护的心理空间。来访者内心的自由和受保護的感觉不仅仅来源于治疗室的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治疗者的态度这一人文环境。治疗者在面对来访者时,应坚持静默见证、共感理解、母性原理的基本态度。
(一)静默见证者的态度
静默见证者的态度是指在箱庭疗法的实施过程中,治疗者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一样陪在来访者的旁边,见证来访者无意识世界的流露与表现;同时,在咨访双方无意识弥漫之中,让自己的无意识与来访者的无意识进行交流、对话,帮助来访者的自信显现、自我整合。在箱庭制作中,治疗者不做任何分析,甚至没有任何言语,静默地见证箱庭作品的诞生。这种对来访者尊重、接纳的态度有利于来访者产生安全感和自由感,从而帮助来访者自由、投入地创造并进入一个良性互动的精神世界。
(二)共感理解的态度
共感理解的态度是指,设身处地地体会来访者的心理和感受。治疗者和来访者始终是平等的,是对来访者感同身受的理解。共感又称共情,是将治疗者对来访者情绪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让来访者感受到治疗者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处境、情绪。
箱庭疗法中,共感理解的态度还应包括对来访者制作箱庭作品的过程以及所摆放的玩具有一个“共同的情景”之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共性认识。由始至终,治疗者不做任何分析,甚至没有任何言语。即便是在交流过程中,治疗者对作品的理解也要尽可能少分析,以免引起来访者的不安与阻抗。
(三)母性原理的态度
母性原理是充满慈爱且具有高度理智的“母亲”原型,其机能是包容、包含和接纳。
箱庭疗法要求治疗者以母性原理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强调母子一体性。在箱庭制作过程中,治疗者对来访者的制作过程、作品构成及解释,总是像母亲一样慈祥地关注着,以接纳的、欣赏的、信任的、鼓励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心灵深处自我整合的自性力量的发挥。在来访者需要时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却又不包办。这一态度有利于激发来访者的潜能及自愈力。
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箱庭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中。然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仅是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任务
当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主要由科班式的学校心理学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半路出家式的政治教师、班主任、校医及学校团队干部等人员构成。一些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培训也都是针对这些教师进行的。然而,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工作,更应该是所有中小学教师的任务。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已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但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教育经验等因素对教师观点的影响较大,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不够科学。因此,有必要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正规、适宜的心理健康专业培训,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同时,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咨询倾向于医学化
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治疗意识较强;对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视较多,对心理问题关注较少。这种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趋势,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心理咨询主要是面向社会,以矫治为主,遵循临床的、治疗的和医学的模式。面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在学校教育的大背景下,遵循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以调适和矫治为辅。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像看病式的只针对某一个病人或某一种疾病,而必须面对全体学生。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有些学校简单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归于德育处或政教处管理,学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由政治课教师来承担。有的教师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思想品德问题,因此在对待学生的厌学、考试焦虑、情绪问题等心理问题时,总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扭曲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据调查,大约有一半的中小学教师认识不到“孤僻、不合群的学生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生经常违纪、打人、骂人,这些问题与心理问题有关”“有说谎、逃学、偷窃、恶作剧行为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这说明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没能认识到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因而导致对学生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四)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对等,缺少人本主义精神
中小学教师往往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威信,导致教师总是高高在上,与学生的地位不对等,这是阻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高高在上,就很难做到与学生的共感理解、以心传心。大部分教师只看到了问题学生不光彩的一面,看不到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潜能;只看到了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看不到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因此,对待问题学生缺少包容、理解的态度,往往是施加更多的干预与限制,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箱庭疗法基本态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中小学教师应善于利用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权威性
中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其威信和权威性很高,这一现实有利于教师运用箱庭疗法的基本态度帮助学生成长。人都有成长的本能,中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这一权威群体的关注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满足、自信和力量。因此,应提倡发挥全体中小学教师的作用,使每一位教师掌握这一基本态度。教师的静默见证、共感理解和母性原理的态度必将更有利于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激发学生成长的潜能和自愈力。这既不同于把学生作为病人对待的医学化心理健康咨询,也区别于一味进行说教、灌输的思想政治性教育,既能重视学生的发展性问题,又能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挥学生解决自身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中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本有的权威和威信,将为箱庭疗法基本态度发挥作用起到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充分理解、信任学生,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接受性
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讲,中小学生的问题大多是一些行为问题、一般的心理问题和发展性问题,较少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而箱庭疗法的基本态度注重发挥学生发展的潜能和自愈力,尤其适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单纯使用一种方法或技术进行干预不能很好地解决根本问题。要更好地促进内部矛盾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内部的自我平衡,这就需要帮助来访者发挥自身解决矛盾的能力。箱庭疗法基本态度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它给予对方爱和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促进来访者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问题。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遵循母性原理,充分理解、信任学生,并作为一个学生成长的见证者,似乎“没做什么”,却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反馈、及时的帮助和合理的指导。学生自身更适合接受这种态度的帮助,促进自身的心理成长。
(三)箱庭疗法基本态度有利于弥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提高教育效果
箱庭疗法基本态度相较于其他咨询手段更简便、易掌握。只要教师心中有爱,对有问题的学生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教师便能够凭着对学生的了解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的信赖关系,“润物无声”地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发展。
箱庭疗法基本态度,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理念。掌握了这一态度可以在生活和教学中灵活运用,还可以和其他的咨询技术相结合提高咨询效果。
综上所述,掌握箱庭疗法基本态度有利于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98-103.
[2]梁晨.团体箱庭治疗的特点及其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志,2014(2):140-141.
[3]李春英,杨春.箱庭疗法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3):217-219.
[4]廖全明,刘宗发.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6,185(11):97-99.
[5]贾蕊,杨春,姜涛,等.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認识状况调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8(4):96-99.
[6]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7,270(7):70-73.
[关 键 词] 箱庭疗法基本态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40-02
箱庭疗法(sandspiel,sandplay therapy),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沙具架上自由挑选沙具,在盛有细沙的沙箱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又称沙盘疗法。对箱庭疗法来说,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持的态度尤为重要。而这种态度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
一、箱庭疗法中治疗者的基本态度
箱庭疗法实施过程中,来访者能否做到安全、放松、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畅所欲言,以致最终的治疗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治疗室和治疗者给来访者营造的自由且受保护的心理空间。来访者内心的自由和受保護的感觉不仅仅来源于治疗室的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治疗者的态度这一人文环境。治疗者在面对来访者时,应坚持静默见证、共感理解、母性原理的基本态度。
(一)静默见证者的态度
静默见证者的态度是指在箱庭疗法的实施过程中,治疗者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一样陪在来访者的旁边,见证来访者无意识世界的流露与表现;同时,在咨访双方无意识弥漫之中,让自己的无意识与来访者的无意识进行交流、对话,帮助来访者的自信显现、自我整合。在箱庭制作中,治疗者不做任何分析,甚至没有任何言语,静默地见证箱庭作品的诞生。这种对来访者尊重、接纳的态度有利于来访者产生安全感和自由感,从而帮助来访者自由、投入地创造并进入一个良性互动的精神世界。
(二)共感理解的态度
共感理解的态度是指,设身处地地体会来访者的心理和感受。治疗者和来访者始终是平等的,是对来访者感同身受的理解。共感又称共情,是将治疗者对来访者情绪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让来访者感受到治疗者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处境、情绪。
箱庭疗法中,共感理解的态度还应包括对来访者制作箱庭作品的过程以及所摆放的玩具有一个“共同的情景”之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共性认识。由始至终,治疗者不做任何分析,甚至没有任何言语。即便是在交流过程中,治疗者对作品的理解也要尽可能少分析,以免引起来访者的不安与阻抗。
(三)母性原理的态度
母性原理是充满慈爱且具有高度理智的“母亲”原型,其机能是包容、包含和接纳。
箱庭疗法要求治疗者以母性原理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强调母子一体性。在箱庭制作过程中,治疗者对来访者的制作过程、作品构成及解释,总是像母亲一样慈祥地关注着,以接纳的、欣赏的、信任的、鼓励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心灵深处自我整合的自性力量的发挥。在来访者需要时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却又不包办。这一态度有利于激发来访者的潜能及自愈力。
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箱庭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中。然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仅是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任务
当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主要由科班式的学校心理学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半路出家式的政治教师、班主任、校医及学校团队干部等人员构成。一些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培训也都是针对这些教师进行的。然而,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工作,更应该是所有中小学教师的任务。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已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但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教育经验等因素对教师观点的影响较大,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不够科学。因此,有必要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正规、适宜的心理健康专业培训,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同时,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咨询倾向于医学化
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治疗意识较强;对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视较多,对心理问题关注较少。这种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趋势,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心理咨询主要是面向社会,以矫治为主,遵循临床的、治疗的和医学的模式。面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在学校教育的大背景下,遵循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以调适和矫治为辅。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像看病式的只针对某一个病人或某一种疾病,而必须面对全体学生。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有些学校简单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归于德育处或政教处管理,学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由政治课教师来承担。有的教师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思想品德问题,因此在对待学生的厌学、考试焦虑、情绪问题等心理问题时,总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扭曲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据调查,大约有一半的中小学教师认识不到“孤僻、不合群的学生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生经常违纪、打人、骂人,这些问题与心理问题有关”“有说谎、逃学、偷窃、恶作剧行为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这说明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没能认识到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因而导致对学生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四)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对等,缺少人本主义精神
中小学教师往往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威信,导致教师总是高高在上,与学生的地位不对等,这是阻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高高在上,就很难做到与学生的共感理解、以心传心。大部分教师只看到了问题学生不光彩的一面,看不到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潜能;只看到了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看不到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因此,对待问题学生缺少包容、理解的态度,往往是施加更多的干预与限制,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箱庭疗法基本态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中小学教师应善于利用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权威性
中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其威信和权威性很高,这一现实有利于教师运用箱庭疗法的基本态度帮助学生成长。人都有成长的本能,中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这一权威群体的关注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满足、自信和力量。因此,应提倡发挥全体中小学教师的作用,使每一位教师掌握这一基本态度。教师的静默见证、共感理解和母性原理的态度必将更有利于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激发学生成长的潜能和自愈力。这既不同于把学生作为病人对待的医学化心理健康咨询,也区别于一味进行说教、灌输的思想政治性教育,既能重视学生的发展性问题,又能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挥学生解决自身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中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本有的权威和威信,将为箱庭疗法基本态度发挥作用起到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充分理解、信任学生,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接受性
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讲,中小学生的问题大多是一些行为问题、一般的心理问题和发展性问题,较少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而箱庭疗法的基本态度注重发挥学生发展的潜能和自愈力,尤其适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单纯使用一种方法或技术进行干预不能很好地解决根本问题。要更好地促进内部矛盾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内部的自我平衡,这就需要帮助来访者发挥自身解决矛盾的能力。箱庭疗法基本态度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它给予对方爱和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促进来访者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问题。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遵循母性原理,充分理解、信任学生,并作为一个学生成长的见证者,似乎“没做什么”,却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反馈、及时的帮助和合理的指导。学生自身更适合接受这种态度的帮助,促进自身的心理成长。
(三)箱庭疗法基本态度有利于弥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提高教育效果
箱庭疗法基本态度相较于其他咨询手段更简便、易掌握。只要教师心中有爱,对有问题的学生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教师便能够凭着对学生的了解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的信赖关系,“润物无声”地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发展。
箱庭疗法基本态度,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理念。掌握了这一态度可以在生活和教学中灵活运用,还可以和其他的咨询技术相结合提高咨询效果。
综上所述,掌握箱庭疗法基本态度有利于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98-103.
[2]梁晨.团体箱庭治疗的特点及其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志,2014(2):140-141.
[3]李春英,杨春.箱庭疗法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3):217-219.
[4]廖全明,刘宗发.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6,185(11):97-99.
[5]贾蕊,杨春,姜涛,等.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認识状况调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8(4):96-99.
[6]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7,270(7):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