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夏英这样开宗名义。这是句老话,但一语道破科技在解决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她已经在农业科研领域耕耘了25个年头。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53.5%,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夏英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强调。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这意味着科技已成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这在国家最高层面也得到了确认。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事实上,“粮食安全”进入党代会的报告已经不是第一次。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如今,中国粮食已连续6年总产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并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
受追捧的科技
新世纪以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技术的变革与升级,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据悉,2002年到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从43.3%提高到53.5%,10年提高了10%,现代农业生产走进了主要依靠科技促发展的时代。
“十一五”期间,以粮食科技水平为例,形成了180套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大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创新了产量性能优化等作物高产高效理论及缩株增密、双晚双高、精准栽培、条带深旋和节水省肥等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创造出了黄淮海小麦亩产789.9公斤、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产1770.5公斤等超高产纪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今年夏粮总产达到2599亿斤,比上年增产71亿斤,增幅达2.8%;全国早稻增产53.6万吨。
对此,外界普遍认为,这都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一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建立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杂交大豆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促进了主要农作物单产提高和品质提升。
二是动植物疫情防控和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三是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收获机械化快速推进,实现了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四是大范围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作物跨区机收,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技术服务不断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夏英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主要方向是调整创新方向和重点,转变农技推广和服务方式,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为普及农业科技先进技术,农业科技部门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大批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蹲点包片、开展咨询指导服务;各地组织农技专家分区域、分季节、分品种制定农业粮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实行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良种搭配良法,充分发挥增产潜力。”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重大技术推广补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联地补贴”向“联技补贴”转变,解决了技术落地、技术到位的问题,有力激发了农民采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今年,全国创建小麦高产万亩示范片就达到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
据了解,2012年,我国及时出台冬小麦“一喷三防”措施,帮助小麦主产区减少产量损失90多亿斤。针对2012年雨水偏多、病虫害发生较重的情况,农业部门组织开展“奋战60天、实现虫口夺粮、确保秋粮丰收”的行动。
如何解困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必须倍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农业生产仍面临着供求关系偏紧、市场竞争加大、资源约束趋紧、灾害威胁加剧等问题和挑战,要以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信念,牢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较为突出;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极为艰巨;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
最让人担忧的是,全球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及传导影响加深,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
夏英强调,现代农业走向哪里,能走多远,未来还有很多考验,为克服上述问题,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决防止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
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政府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选择、差别化扶持政策,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显然,一个“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新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53.5%,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夏英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强调。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这意味着科技已成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这在国家最高层面也得到了确认。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事实上,“粮食安全”进入党代会的报告已经不是第一次。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如今,中国粮食已连续6年总产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并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
受追捧的科技
新世纪以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技术的变革与升级,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据悉,2002年到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从43.3%提高到53.5%,10年提高了10%,现代农业生产走进了主要依靠科技促发展的时代。
“十一五”期间,以粮食科技水平为例,形成了180套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大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创新了产量性能优化等作物高产高效理论及缩株增密、双晚双高、精准栽培、条带深旋和节水省肥等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创造出了黄淮海小麦亩产789.9公斤、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产1770.5公斤等超高产纪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今年夏粮总产达到2599亿斤,比上年增产71亿斤,增幅达2.8%;全国早稻增产53.6万吨。
对此,外界普遍认为,这都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一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建立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杂交大豆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促进了主要农作物单产提高和品质提升。
二是动植物疫情防控和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三是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收获机械化快速推进,实现了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四是大范围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作物跨区机收,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技术服务不断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夏英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主要方向是调整创新方向和重点,转变农技推广和服务方式,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为普及农业科技先进技术,农业科技部门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大批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蹲点包片、开展咨询指导服务;各地组织农技专家分区域、分季节、分品种制定农业粮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实行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良种搭配良法,充分发挥增产潜力。”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重大技术推广补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联地补贴”向“联技补贴”转变,解决了技术落地、技术到位的问题,有力激发了农民采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今年,全国创建小麦高产万亩示范片就达到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
据了解,2012年,我国及时出台冬小麦“一喷三防”措施,帮助小麦主产区减少产量损失90多亿斤。针对2012年雨水偏多、病虫害发生较重的情况,农业部门组织开展“奋战60天、实现虫口夺粮、确保秋粮丰收”的行动。
如何解困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必须倍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农业生产仍面临着供求关系偏紧、市场竞争加大、资源约束趋紧、灾害威胁加剧等问题和挑战,要以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信念,牢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较为突出;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极为艰巨;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
最让人担忧的是,全球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及传导影响加深,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
夏英强调,现代农业走向哪里,能走多远,未来还有很多考验,为克服上述问题,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决防止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
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政府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选择、差别化扶持政策,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显然,一个“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新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