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语言能力从何体现?对社会的认知、看法从哪表现?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哪?——作文。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有部分学生所言皆千篇一律、众口一词,非自己心中所想所思。有一些甚至脱离生活实际,泛泛而谈。读此类文章可比嚼蜡,这也正是笔者呼吁创新作文之初衷。下文谈一下本人的一些拙见。
什么是创新作文呢?我认为创新作文就是言别人所未言,写别人所未写,阐述观点是自己独特的见解,抒发的感情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即以我手写我心。
那么在教学中具体应如何操控呢?在此我将一篇好作文比作一台好戏,这出好戏的生成是要经过一些过程的。
一、“搭台”——即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
过分严肃而庄重地出示命题作文题目,机械地进行指导。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具有新意,充满灵气的作文,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紧张、排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作文的创新能力,教师在作文课上要淡化作文教学的过重“压迫”痕迹,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营造出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度,宽容鼓励虽有偏颇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初具思维穿透力的优秀作文。尊重学生好奇心。尊重学生好奇心将促进学生发展。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基本心理品质。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为促进儿童好奇心的发展,教师要创设能引起学生观察和探索的情境,并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找到答案。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激情,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故事激趣等形式,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我要写”的兴奋的精神状态,让他们思想的骏马在广袤的原野奔驰,让他们心灵的鸽子,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
二、“剧本创作”——即深入生活,积累素材,选择素材。
1.深入生活:
在传统教育的禁锢下,学生的生活范围只是校园小天地再加家庭鸽子笼,这样,学生的作文只能是闭门造车。为克服这种弊端,教师首先要开放眼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开拓学生视野,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到社会中去,去发现和描写新人、新事、新风尚。捕捉新事物新观念。作文要创新,必须捕捉生活中的新事物、新信息、新观念,由此选择写作的新材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时时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还要组织学生游览、参观。让学生在领略自然界优美景物的同时,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游览的时候,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并在观察时设疑。
2.积累素材:
写文章过程,是一个“调动”的过程,调动思想,调动经验,调动材料,可调动之物从何而来?要靠平时积累,如看到鲜花,听到鸟语,闻到芳香,想到一首好诗,尝到一种美味,学了一句名言,悟出一个道理……以及得知了古今中外人、事、物、景、理等等,都应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和做法,先占有,后备用。输入到大脑,经筛选、提炼、加工,再根据信息拟题、构思、布局谋篇,连缀成文。积累的主要渠道是阅读。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学好课本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3.选择素材:
从选择材料上创新。作文最忌用别人经常用的材料,创新作文尤其如此。创新作文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它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思考,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领悟能力,要写好创新作文,需要我们平时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要养成积累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进而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排练”——即为学生营建一个自由倾吐的平台让其广泛交流。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外衣。口语训练,是语文能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在每节语文课前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讲,内容不限,可以讲见闻,可以讲故事,可以朗诵诗歌、背格言警句,可以讲电视、网络里的新闻、可以复述课文等等。形式多样,可以同桌之间互讲,也可以每次安排三――五个同学轮流演讲,让每一个学生都轮到。刚开始时,要求不要高,学生三言两语都行,老师要适时指导,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后,再每周安排一节课专门作演讲课。遇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演讲、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思维,培养学生比较敏锐的观察力,思辩力,分析力,提高学生在大庭广众场合的讲话能力。从学生写的作文看,有很多与演讲、讨论的内容有关,如引用的格言、警句、诗句等,这说明作文不只是作文课的事,功夫在平时,有积淀才有作文。
四、“修改再提高”——即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草稿,最终定稿。
让学生学会自改。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自改方法如读改法、反思法、推敲法等,还要变换自改形式如面批面改、粗批细改、合作互改等,让学生学会改,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自改,创造自改新方法,变“学会改”为“我会改”,用自己的语言充实自己的习作,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放手让学生独立自改,相信学生会改好的。努力改出新意。学会自改,不能仅满足于改些皮毛如纠正错别字、疏通语句、调整段篇,还要紧紧抓住习作的灵魂,让学生大胆地想象,自由地创造,从整体的角度往深处去改,带着感情去改,直到改出新意,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物贵于稀,文贵于新。要想写出“人人眼中有,他人笔下无”的文章来,岂是一朝一夕之事?我想我们做老师的和学生一样都应记住这两个词吧,一是有心,一是求真。这样的话,写出富有创新的文章来也就不难了,也就不远了。
什么是创新作文呢?我认为创新作文就是言别人所未言,写别人所未写,阐述观点是自己独特的见解,抒发的感情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即以我手写我心。
那么在教学中具体应如何操控呢?在此我将一篇好作文比作一台好戏,这出好戏的生成是要经过一些过程的。
一、“搭台”——即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
过分严肃而庄重地出示命题作文题目,机械地进行指导。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具有新意,充满灵气的作文,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紧张、排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作文的创新能力,教师在作文课上要淡化作文教学的过重“压迫”痕迹,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营造出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度,宽容鼓励虽有偏颇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初具思维穿透力的优秀作文。尊重学生好奇心。尊重学生好奇心将促进学生发展。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基本心理品质。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为促进儿童好奇心的发展,教师要创设能引起学生观察和探索的情境,并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找到答案。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激情,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故事激趣等形式,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我要写”的兴奋的精神状态,让他们思想的骏马在广袤的原野奔驰,让他们心灵的鸽子,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
二、“剧本创作”——即深入生活,积累素材,选择素材。
1.深入生活:
在传统教育的禁锢下,学生的生活范围只是校园小天地再加家庭鸽子笼,这样,学生的作文只能是闭门造车。为克服这种弊端,教师首先要开放眼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开拓学生视野,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到社会中去,去发现和描写新人、新事、新风尚。捕捉新事物新观念。作文要创新,必须捕捉生活中的新事物、新信息、新观念,由此选择写作的新材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时时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还要组织学生游览、参观。让学生在领略自然界优美景物的同时,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游览的时候,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并在观察时设疑。
2.积累素材:
写文章过程,是一个“调动”的过程,调动思想,调动经验,调动材料,可调动之物从何而来?要靠平时积累,如看到鲜花,听到鸟语,闻到芳香,想到一首好诗,尝到一种美味,学了一句名言,悟出一个道理……以及得知了古今中外人、事、物、景、理等等,都应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和做法,先占有,后备用。输入到大脑,经筛选、提炼、加工,再根据信息拟题、构思、布局谋篇,连缀成文。积累的主要渠道是阅读。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学好课本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3.选择素材:
从选择材料上创新。作文最忌用别人经常用的材料,创新作文尤其如此。创新作文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它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思考,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领悟能力,要写好创新作文,需要我们平时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要养成积累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进而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排练”——即为学生营建一个自由倾吐的平台让其广泛交流。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外衣。口语训练,是语文能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在每节语文课前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讲,内容不限,可以讲见闻,可以讲故事,可以朗诵诗歌、背格言警句,可以讲电视、网络里的新闻、可以复述课文等等。形式多样,可以同桌之间互讲,也可以每次安排三――五个同学轮流演讲,让每一个学生都轮到。刚开始时,要求不要高,学生三言两语都行,老师要适时指导,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后,再每周安排一节课专门作演讲课。遇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演讲、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思维,培养学生比较敏锐的观察力,思辩力,分析力,提高学生在大庭广众场合的讲话能力。从学生写的作文看,有很多与演讲、讨论的内容有关,如引用的格言、警句、诗句等,这说明作文不只是作文课的事,功夫在平时,有积淀才有作文。
四、“修改再提高”——即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草稿,最终定稿。
让学生学会自改。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自改方法如读改法、反思法、推敲法等,还要变换自改形式如面批面改、粗批细改、合作互改等,让学生学会改,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自改,创造自改新方法,变“学会改”为“我会改”,用自己的语言充实自己的习作,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放手让学生独立自改,相信学生会改好的。努力改出新意。学会自改,不能仅满足于改些皮毛如纠正错别字、疏通语句、调整段篇,还要紧紧抓住习作的灵魂,让学生大胆地想象,自由地创造,从整体的角度往深处去改,带着感情去改,直到改出新意,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物贵于稀,文贵于新。要想写出“人人眼中有,他人笔下无”的文章来,岂是一朝一夕之事?我想我们做老师的和学生一样都应记住这两个词吧,一是有心,一是求真。这样的话,写出富有创新的文章来也就不难了,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