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女性表达的故事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呈现了一个关于女性表达的主题。影片讲述了清末结为"老同"的一对姐妹雪花和百合及其现代后裔索菲娅和妮娜之间的姐妹情谊。通过清末和现代四位女性的情感生活经历揭示了女性所遭遇的表达的困惑,影片以易于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表现风格,突出了女性在影片中的主体地位,充满了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雪花秘扇》 女性主义 女性表达
  一个女性的主题似乎永远是沉默寡言的,但又似乎是在沉默中表达着什么,王颖导演的《雪花秘扇》就讲述了一个关于女性表达的故事。虽然整部电影的情节与悬念设置并不完美,沉闷与冗长也充斥其中,但是其突出的女性主题却不言而喻。该片以“女书”这“一种属于姐妹之邦的文字”为主线而展开,分别讲述了清末和当代两个女人间的感情故事。女性生存的窘境与压迫,女性的挣扎与反抗,以及现代女性意识的回归在该片中悉数可见,正如戴锦华所言:“如果说,存在着一种为历史/男性话语所阻断、抹杀的女性记忆;那么女性的文化挣扎便是试图将这无声的记忆发而为话语、为表达。”1因此,这是一个关于女性表达的电影,一个充溢着女性意识的电影文本。
  一
  王颖导演的《雪花秘扇》秉承了其旧作《喜福会》的特点,以其独到的女性视角争得了以男性话语权为主导的电影屏幕上的一席之地。整部影片以清末和现代的四位女性的生活情感经历为主要内容,运用了“老同”、“女书”这一古老的女性文化历史为背景,展现出东方女性在这一百年间所遭受的困苦和挣扎。清末的雪花与百合,现代的妮娜和索菲娅,都是结为“老同”的姐妹,她们用“女书”互相表达情意,并成为彼此的情感寄托。全片以一把折扇和一部小说手稿为线索展现出两对姐妹间的不朽情谊,并将女性情感与意识流转于其中,表达着纯粹的女性精神世界。
  《雪花秘扇》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无疑是“老同”、“女书”这一中国所独有的女性文化。所谓“老同”就是年龄相仿的女性之间共同盟誓所结成的女人間最亲密的关系,她们以一种非女子不能书写、非女子不能辨识的文字——“女书”彼此沟通,通过写在折扇上的“女书”她们无所不言,相互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着她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女书”这一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不仅显示出女性话语与表达的困境,也显示出女性对表达的需要,更加说明女性的表达窘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从来都是缺少话语权的,因为女性需要通过男性话语来表达自己,因此,“从表达的意义上说,不存在所谓关于女人的‘真实’。”2《雪花秘扇》借助“女书”来展现女人的真实世界,虽然这一表达也并非完全属于女性自身的逻辑,但却在形式上更加靠近对女性的真实表述。“女书”本身体现着女性在男权话语社会中的挣扎,这一汉语方言的音节文字是对以男性话语权为主导的汉字的无声反抗。但随着“女书”的消失,女人争夺女性话语可能的努力也付之一炬。
  在影片讲述清末雪花和百合的段落中,导演用中国女性的三寸金莲来渲染对女性的压迫。雪花的母亲不顾女儿的身体痛苦,执意要雪花拥有一双完美的小脚,并严厉地告诉女儿,是为她好,为她将来能够嫁给一个好人家。这一女人对女人的迫害更加凸显了女性生存的窘迫,压迫在女性身上的不只是男权社会、父权与夫权制度,还有女性自身。如果说,“女书”是女性表达上缺失的补充,那么缠足便是女性自我指认的艰难。前者,虽然从某个方面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但这种觉醒却以无法公之于众的样态呈现在历史中,并最终走向衰亡;而后者,则赤裸裸地暴露了女性对自身的挤压。换言之,“女书”是女性精神世界受到压迫的产物,缠足则是女性身体受到摧残的明证。因此,“女性的困境,源于语言的囚牢与规范的囚牢,源于自我指认的艰难,源于重重镜像的指认与迷惘。”3影片转回现代,轻描淡写了女性关于表达的主题。妮娜和索菲娅在上个世纪王菲走红的那个年代,听着王菲的歌曲,不失叛逆的顶撞着父母,为了姐妹情谊,她们在姑妈的见证下结为“老同”。现代的妮娜和索菲娅,不再用“折扇”传达彼此的境遇,交流情感,她们一起出入酒吧、一起做着年轻时的荒唐事,一起表达着自己的青春。一方面,妮娜供职于一家外企,是一名现代职业女性,她事业顺利还是老板的得意助手,她用自己的职业地位表达着一般现代女性所具有的女性意识。另一方面,索菲亚的生活却颠沛流离,没有固定职业,为了不成为妮娜的拖累,委身于一名外籍男友,由于流产的巨大打击而分手。但是,她却一直通过文字表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写着她和妮娜祖辈的姐妹情谊。妮娜作为女性的表达更加常态化,用经济独立表现现代女性的抗争,而作为现代女性的索菲娅却还经历着女人一生中所经历的诸多痛苦,无论是精神上的孤独,还是身体上的伤痛。她们似乎代表着女性主义的两极,她们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彼此扶持,却都无法回避女人软弱的命运。
  《雪花密扇》改编自邝丽莎的同名小说,导演创意性地加入了电影中的现代部分,虽然与清末那个年代相隔久远,却表达了同一个女性主题。在清末,女性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父权和夫权束缚着女性的身体和精神,连被迫害的女性自身还要压迫女性。然而,在这样的夹缝中,女人之间的姐妹情谊却生发出花朵,结为“老同”成为女性情感精神寄托的绝好方式,她们通过“女书”来进行表达,以一种独立于男权社会之外的语言体系,悄无声息地表达着哀怨与忧愁。同样是女性表达,在现代所谓男女平等的社会中,妮娜和索菲娅已不再靠“女书”沟通,失去了女性所独有的语言系统,在男权社会中,依然经历着表达的困惑。因此,无论是在清末还是现代,女性的表达都是隐性的、秘密的、不为所知的,而这种隐性表达成为女性难以自我指认的困境所在。
  二
  《雪花秘扇》是一个关于女性表达的电影文本,因此,它在影像表达中也融入了女性主义的质素,一改男性在影片中的主动地位,弱化了男性形象对电影情节的发展走向,在镜头与影像表达的风格上,女性形象不再是特殊的符号,转而成为电影中的主动者,无论是一再追寻索菲娅境遇的妮娜,还是清末雪花和百合故事的叙述者索菲娅,都已不再是男性形象,女性成为电影主体。   《雪花秘扇》给观众展现出了一个纯粹的女性精神世界,同王颖导演的《喜福会》相类似,《雪花秘扇》同样鲜有男性形象,或者说男性形象的对白与镜头极少。虽然,男性形象的多少、戏份高低并不能用来衡量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但却在形式上给人以直观的女性主义之感。《雪花秘扇》全片共有四个男性形象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最先出现的索菲娅的父亲,一个曾经成功的小业主的形象,却在股市投机中破产,遭到妻子的责骂,最终而郁郁而终。索菲娅对父亲的追思也仅仅是在父亲生前常去的澡堂储物柜中贡放父亲的灵位,以及她的小说手稿和祖辈留下的那把“密扇”。影片中,父亲的形象是被阉割了的,纵使索菲娅对其的尊重之情溢于言表,但却体现出父亲的懦弱。在清末的段落中,雪花的丈夫和百合的丈夫,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夫权。雪花的丈夫是个屠夫,性格暴烈,虽然雪花爱着他,却在经受丧子之痛的时候经受着丈夫的打骂;百合的丈夫是有头脑的盐商,事业顺利,百合因他而具有尊贵地位却缺少了夫妻间的爱意绵绵。因此,两位丈夫的形象在这里造成了女性的两种不幸,一种是身体上的折磨,另一种是精神上的缺失。影片现代部分索菲娅的男友是一名澳洲藉商人,热情奔放,当妮娜遇到去纽约工作的大好机会时,索菲娅不愿再成为妮娜的负担,于是选择他作為生活依靠,然而却始终未能成为索菲娅的情感寄托,由于误解和索菲娅的流产,他们的关系最终破裂。虽然现代女性已经无需在男人的庇佑下生活,但却依然遭受着身体与精神上的创伤,流产所带给女性的身体伤害和精神痛楚犹如埋藏在女人生命中的炸弹,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而男性在其中的态度与行为直接影响女性心理的健康与否。影片中雪花的丧子与索菲娅的流产,都印证了影片中的那句台词:“命运让我知道,做女人是多么的软弱。”
  在主流电影的叙事中,男性通常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形象的出现总是被男性欣赏或观看的对象,正如劳拉·穆尔维在其《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所说的那样:“在一个由性失衡安排的世界里,观看的快感分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女性被看成为司空见惯的影片表达方式,而《钢琴课》中女主人公的主动观看成为女性主义电影的革命性镜头。在《雪花秘扇》这部关于女性表达的电影文本中,通常的男性观看被女性形象所取代,当百合看望雪花并在她家小住的夜晚,百合透过隔板的缝隙看到雪花与丈夫交欢的场景,并不自主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抚摸,这一镜头同《钢琴课》中艾达看到柏裸体情景的镜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女性不再是裸露的对象,而成为窥视者,一反主流叙事电影的影像表达风格,体现出女性主义电影在影像表达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
  三
  《雪花密扇》用西方的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东方女性表达的故事,虽然电影叙事节奏十分平稳,却鲜明地表现了女性在沉默中寻求表达的主题。随着“女书”的消逝,女性的隐性表达也成为一种历史记忆,而这种女性的历史性失语却一直延续至今。在现代社会中,女性运用男性话语表达自身的需求与反抗,一些女性主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伪”表达,因为这种表达只会使得女性越来越迷失自己而向男人靠拢,但最终也未能逃脱男权社会的囚笼。《雪花秘扇》所传达出来的女性表达仅仅局限于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整部影片中女性同男性的对话少之又少,这种两性间女性的失语,也造成了女性一直以来的悲惨境遇。此外,女性自身的羞于表达和选择隐忍也造成了女性集体性失语的状况。因此,《雪花秘扇》呈现出的既是女性的沉默寡言,又是女性寻求表达的路程,从沉默到表达女性所走过的艰辛,而这种艰辛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换言之,现代女性依然徘徊在失语与表达的困惑之中。
  注释:
  [1]戴锦华.《人·鬼·情》——一个女人的困境[M].电影批评,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同上
  [3]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延安移驻西柏坡,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自此西柏坡成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同时在这里也产生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党员,我们应该认真的思考西柏坡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又应该如何将西柏坡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 当代大学生 传承  1.西柏坡精神在新中国建立中占有重要的地
期刊
摘要: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合理学习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合理的学习动机会阻碍学生学习英语。同时,本文指出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寓教于乐,鼓励式评价方式,增强学生信心;布置难度适中的任务,降低学生焦虑;引导学生正确地归因,坚持努力;重视英语学习的价值,强化动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 英语教师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而班主任则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办学质量,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校风校纪。因此,加强班级管理,是办学的迫切需求。班级管理师一门艺术。  下面,就班主任的管理艺术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识和做法:  关键词:班主任 管理 教
期刊
摘要: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教师在在课堂40分钟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设疑激思”法是根据相应教学内容,教师精心设置疑问,通过学生完成化学实验和对化学问题的探究,在课堂内使学生积极思索,勇于探索。“设疑激思”法根据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疑点,层层设计、导出疑问,拟定若干个问题,将为何设置这样的疑问和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使学生感
期刊
一、项目介绍  《中国节日志》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由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规划执行。我校承担了《中国节日志·开斋节、古尔邦节》的撰写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院民族学硕士点的同学,分组分区参加了开斋节、古尔邦节的调研。  二、笔者的田野工作  2011年8月,本人做莎车县乌孜别克族开斋节调查。调查前没有人系统的指导过,调研报告被导师定为失败。2011年11月再一次对莎车县乌孜别克族古尔
期刊
摘要:对于批发企业,由于其行业本身的分散性和覆盖广的特点,所以产生了时间差导致的供需不对称和空间差导致的供需不对称,相应地使得批发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营运特点存在差异。本文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分析批发企业存在的差异性,研究生命周期各阶段和区域、规模方面的差异性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批发企业  长期以来批发企业处于杂乱、低端、零散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其行业性
期刊
摘要:对社会结构和学科重组的基本理论模糊,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整体意识混乱。有些专家学者不安本分随意发言误导百姓,是引发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为了让国家各阶层各行业安其位、司其职、乐其俗、知其责,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社会行业分工体系。建立规范统一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学科标准,才有可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这本来不是本文应该思考的问题,但近百年来的社会大变革、大分化、大动荡、大转型,已经向全社会提出了
期刊
摘要:日本語の「らしい」という言葉は中国語の「像」という言葉は非常に似ている。しかし、「らしい」は必ずしも「像」と等しくない。異なった場合によって、その「らしい」と「像」の使い分けも違う。その二つの言葉はどのような共通点があるのか、どのような異なりがあるのかはこの論文の主な研究した問題である。この研究したまとめは中国語を勉強する日本人のためによく理解できるようにつくられたことである。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逆推归纳法是博弈论中的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但是,它的运用有时会背离了人们的直觉,造成了博弈理论推理与实际中人们的真实行动的不一致。这就是所谓的逆向归纳悖论,蜈蚣博弈悖论则是它的一个典型。本文揭示了逆推归纳悖论产生的根源是只重视眼前(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即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分析下,逆推归纳论是不存在的。  关键词:逆推归纳法 蜈蚣博弈 逆向归纳悖论  一、蜈蚣博弈悖论  博弈(g
期刊
摘要:恩格斯将战争视为由多要素构成的整体,主张通过战争与其他事物间的联系、战争间的纵横联系和战争力量构要素来系统地认识战争,为揭示战争的矛盾运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维度。  关键词:恩格斯 战争 系统联系  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