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操作活动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操作活动是儿童自主学习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孩子们通过自主的操作,教师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孩子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式,自发选择活动的材料、活动的时间,自愿选择活动的伙伴、活动的空间。教师给予孩子极大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自主意识。
  【关键词】操作活动;教师;扮演的角色;儿童
  蒙台梭利认为:“教具只有结合整个学习环境才能发挥其有效性。”让孩子们在自己摆弄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取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使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安吉游戏创始人程学琴老师提到我们应“放手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真正自主、自由、自发、自愿地做他们喜欢的事,真正做到玩中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包办者,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是指导孩子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儿童在其中也只是被动的接受。从操作材料的设计、制作都由老师一手包办,到按何种模式操作教师也都讲解得清清楚楚,生怕孩子操作有误。结果孩子们依葫芦画瓢,操作出来的是“拷贝”“克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新的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操作活动中,在操作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这些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实际的尝试与探索,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操作活动的开始,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与材料的提供者
  在操作工作的开始,教师如何组织孩子们明确操作的目的、要求,并做到不力求统一而特意去组织、干预儿童的操作活动,而是引导孩子们在明确操作目标的基础上允许孩子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所需。
  操作活动更与操作材料的提供密不可分。教师作为材料的提供者,首先应考虑提供的操作材料是否符合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否把操作的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之中。每次活动前,教师要仔细分析活动的目标、要求,以便确定适应不同层次的孩子的材料,照顾到个性的差异,尽可能考虑到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材料的提供上不追求形式的花哨,但内容要全面,提供的材料要符合本班孩子的学龄特点,新颖美观、独特实用,使孩子们通过操作过程易理解。如在探索“10以内的数量”时,教师给儿童提供一系列不同数量的积木、图片、信封等,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材料,自主操作。发现有的孩子是按信封上圆点的数量,分别放入等量的物体图片;有的孩子是按圆点的数量贴上等量的物体图片;有的孩子是按圆点数量与相同数量的物体图片连线;有的孩子是按教师提供的数字贴上相同数量的物体图片;还有的孩子是按教师提供的数字把等量的积木放入小袋中。自由、自主选择材料的教学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其实,操作材料的来源除由教师、儿童设计、制作外,更多的应就地取材,利用孩子们实际生活中的环境资源,作为“活”的材料。一个灵活的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日常生活中及身边的“活”材料组织儿童去发现、去探索。蒙台梭利将老师的角色与她所谓的“工作的组织”结合在一起,她并没有将“工作”和“玩耍”这两个词对立起来。对蒙特梭利而言,“工作”意味着“正在进行着的生活”。教育家杜威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更进一步的成长和发育。”如在一次“玩图形”游戏活动中,教师组织孩子们去户外“找图形”,孩子们被这广阔的空间所吸引,他们发现脚底下踩的是正方形,滑梯上能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大厅的地板上、墙壁上也找出了各种形状。还有个别幼儿甚至从树上掉下的树叶中发现了各种形状的图形。在“比较粗细”时,教师发给每位孩子一根绳子,带孩子们到户外用手拥抱树干,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粗与细,并用绳子进行测量。个别孩子还找出了一棵树中,树干比树枝粗,树枝比树干细。这种真实的操作活动形式,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二、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与支持者
  在蒙台梭利的“非教师”观念中,她把观察作为首要的教学用具,且她相信观察技能是教育中极为常用的技能。她提出:“大家都很清楚,在我的方法中,老师更多的是一个观察者,而不是一位教师,因此,老师必须懂得怎样去观察孩子并理解孩子。不懂得观察理解孩子的老师是不能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应让每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地学习,给孩子留出极大的思维空间、操作空间,不要急于评判孩子的对与错,通过全面地观察孩子、全方位的理解孩子、并以此为信息,详细记录孩子的谈话及工作情况,还应进行相应的整理、分析,为儿童下一步工作做准备。在工作中,教师应鼓励孩子自己大胆去尝试以至于发现各种问题。正如《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中国学生最大的缺陷是不会提问,也就是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而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以往的教学工作首先是教师讲解、孩子们听,教师示范操作、孩子们看,然后孩子们按教师的模式操作,接下来孩子们都有了同类似的结果,孩子们成了一个被动的接受器,何从谈创造,根本没有自己的思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把孩子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让孩子主动活动。如在一次“怎样等于1”的操作活动中,我只给孩子们提供了计算材料,如木珠、积塑片、吸管等,让孩子自己动手尝试。平常比较调皮的几名孩子,通过摆一摆、编一编、算一算,也摆出了多种方法、列出了多种算式。而当我把视线转向另一名孩子时,他看看我,又看看自己的操作材料,看得出来他怕出错,而显得有点紧张,这时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对他的操作给予肯定,并鼓励他摆出更多的种类。,因为在此时教师应传达自己对孩子的关注与重视,并给予他必要的支持与鼓励。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作为一个支持者,允许孩子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有个人探索的操作活动、小组一起讨论和操作的活动和集体交流及互换的操作活动等等。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孩子的活动经常干预,禁止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其实教师不应干预孩子的操作活动时间,或是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孩子。记得多年前林嘉綏教授说过:“教师千万不要随便去打断、干扰孩子的操作过程。”其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教师是怕孩子出错,就急于给孩子解释具体要怎样做,甚至将正确答案告之孩子,这在操作活动中常常可见,尤其是新任教师。其实,让孩子尝试一点失败未尝不可,他才会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没有失败哪来成功。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支持者,鼓励孩子持之以恒,让孩子自己去操作、探索。通过操作—思考—再操作—再思考,反反复复地做做、想想,并允许孩子的“错”,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思维空间。教师切勿充当护卫者,包办者。蒙台梭利认为:“一个给孩子提供自由条件的老师通常也会给孩子设置一些限制。老师必须去引导孩子,但不能让孩子感到老师无处不在。”因此,老师应当随时准备提供孩子所需,作为孩子的支持者,但永远不要成为孩子及其操作实践之间的障碍。   三、在操作活动结束时,教师是活动的倾听者与欣赏者
  在操作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多方位的关注孩子们的表达,并与孩子一同欣赏、倾听他人的操作活动过程与心得。孩子们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比一比中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及其他孩子的优点,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此时每个孩子都是主角,孩子在自由的评价中产生互动,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教师之间;个别与个别,个别与小组、集体之间……允许孩子讨论,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孩子们能听取他人的优秀操作方法,取长补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欣赏孩子们的操作活动演示过程,听取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想法,其实这也是孩子产生新思维、新方法的主要且重要来源。教师只有明确以孩子为主体,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旁观者、支持者、欣赏者,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孩子才会有再学习、再发现的兴趣。
  最后,教师和孩子一同做活动的评价者与欣赏者。此时,教师可引导孩子把自己的工作整理、归纳,带领孩子一起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如在操作活动“看谁数得快”中,教师给每位孩子二十粒木珠,看谁数的更快。活动的开始,孩子都用很快的速度一粒一粒的数,不一会儿,有的孩子告诉我:“老师我数完了。”“老师我数得最快,共20粒。”这时,在我的提示下,引导孩子们,“我们还可以怎样数,能数得更快?”让孩子们多想一想、多试一试。不一会儿,几名幼儿就举手说,还可以2个、2个地数,教师又问:“这样你数了多少次?”……从而让孩子们找出了其它的计算方法,使数的次数越来越少。每位孩子的数法都存在不同之处,教师也应包容孩子的不同,能力强的孩子按群数的方式来数,使数的次数越来越少。最终孩子们在操作演示、互相讲解、评价活动中发现了“群数的数目越多,数得越快”的规律。
  从操作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中可以看出,教师既要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想象力,同时又要给予孩子们必要的支持與引导。陈鹤琴说过:“教师帮助孩子最好只用一只手,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孩子的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应扮演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倾听者与欣赏者的角色,活动中的主角是孩子,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思维空间中主动去操作、去尝试、去探索。“活动意味着正在进行着的生活,以此来达到最终目的是获得更进益步的成长和发育。”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7.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学前教育文荟,2000,5.
  [4]林嘉绥,李丹玪.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枸杞、蔬菜、羊”是格尔木的三大主导产业,下图是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格尔木日较差最大的月份及原因是  A.1月份太阳高度较小,白昼时间短  B 3月份气温回升快,大气逆辐射弱  C.17月份白天气温高,夜晚降温幅度大  D 10月份太阳高度
【摘要】本文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对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进行简述并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策略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其进行了很多优化改革措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2017年版课标》)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落实好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进程,进一步学习探究知识的方式,学会学习和探究。通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增强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文章通过分析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措施,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简单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  初中物理是现在初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科目,也是许多学生薄弱的科目。学好
2018年5月15日,佛山市第二中学教学开放日,前来听课的老师惊奇地发现,课堂上学生穿着两种不同的校服,显然是两个不同学校的学生。他们分成8个学习小组,根据小组学习任务迅速分工,合作探究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从上课准备开始,“接受任务——分组分工——合作探究——任务提交——分组讨论——小组总结”,每一个学习环节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而教师就像一个穿梭在片场的导演,适时地与各个小组的学生交流。  “这
本报综合报道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日前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把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作为教育系统的头等大事,与中宣部共同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修订工作。目前,“进教材”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种新教材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新修订的其他“马工程”重点教材也将在今年秋季进入课堂。近期,教
【摘要】观课是一个学习、不断思考的过程,笔者曾经看到很多教师的听课笔记:有的稀稀拉拉,有的满满当当,完全是上课教案的重现。所以如何观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主要阐述青年英语教师,要在教學上有持续的进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通过观课来达到成长的目的。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自我体验,从授课教师、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自我反思教学问题等角度来阐述观课的具体策略,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本报综合报道 7月15日下午,阳江市“三名工程”培养项目在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黄真友报告厅举行了开班典礼,阳江市教育局陈小锋局长、曾小清副局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肖卫国副主任、李罡副主任,阳江市教师校长培训中心阮奕光主任出席了开班典礼。  陈小锋局长在开班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鼓励参训的一百多位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对象严于律己、明晰责任,善于思考、学以致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创名师品牌,
11月17日,从化区教育局以“乡情乡韵”为主题,在美丽的西塘童话小镇举办从化区第六届“校园创意稻草艺术节嘉年华”活动,推出30多组来自中小学校精心制作的稻草作品,如沙贝小学——“童趣之拔萝卜”、北星小学——“浓浓灶乡情”、高平小学——“农耕文化”等。通过本次活动,提升了从化区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使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藝术实践活动中培养乡土情怀,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摘 要: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我们从小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优良素质就会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关键词:学习习惯;优秀班级  在中国,可能很少有什么词汇比“学习”两个字更牵动父母的神经,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几乎是每位父母
【摘要】现如今,在新课改中提出了合作学习模式,促使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倡导合作教学法,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做到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确保各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和协作,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势必会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小组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