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破茧之后

来源 :新青年·财经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邮储银行成立之初,立足农村金融,既是其在自身优势下做出的现实选择,也是监管部门有针对性的要求
  
  中国金融史中记载的2006年最后一天,不可遗漏的将是“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了邮储银行的开业”。
  获准成立后,邮储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定位主要是社区和农村,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但是,有学者认为,邮储银行的这一定位不够清晰,还没有明确它的使命。那么,邮储银行在未来所肩负的任务是什么?
  邮储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以全资的方式出资组建,因此,受制于其母公司仅有800亿元注册资本的制约,虽然被广泛称为“第五大银行”,但邮储银行的注册资本只有200亿元,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相差甚远。缺乏贷款经验和中间业务的邮储银行,将如何突破资本金较低的限制?
  自去年12月11日起,中国金融业实现全面开放。从中国邮政系统分离出来的邮储银行,打从一诞生就处于“全开放”的环境底下。在未来的中国金融格局坐标中,邮储银行将为自己选择什么位置?
  
  立足农村金融:双重身份的痛苦
  
  邮储银行成立之初,立足农村金融,既是其在自身优势下做出的现实选择,也是监管部门有针对性的要求。
  20多年来,“只存不贷、坐吃央行利差”的邮储落得“农村抽血机”的恶名。人们普遍认为,邮储把农村地区的资金都抽走了,没有用到农村,流到了城市。针对邮储的“不良形象”,监管部门多次表示邮政储蓄资金要回流农村。目前,监管部门要求邮储机构在乡村一级都要设立分支机构,未来的邮储银行将是一个“金字塔”型的全国性机构。
  至去年8月,邮政储蓄全国坐拥7.6万个网点,存款余额达到1.54万亿元,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农村金融市场约70%的邮储有庞大的网点和储户数目,可以说,将来在农村开展更多金融业务的邮储银行是“衔玉而生”。
  另一方面,自1999年起四大国有银行的县城机构纷纷从农村撤出,此后城市就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主战场”。虽然邮储从农村吸收来的存款实际上都流到了城市,但由于其从来只有存款业务,没有贷款业务。如果刚成立的邮储银行打算一开始就进军城市,那么市场的进入门槛不可谓不低。由此,选择农村金融,是邮储银行适应市场环境的策略行为。
  从目前的情况看,邮储银行被要求在成立后担负一定的政策功能,为西北开发和农村资金回流做出贡献;同时,邮储银行的商业效益问题又经常被突出地强调。曾经定位不清晰的国有银行就陷入过这样的困境:既不能商业化经营,也实现不了所谓的政策性目标,最后由于政策性任务造成的商业亏损让政府来埋单。
  现今,在农村金融中,政策性银行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有关农村政策性的职能正在开始发挥;执行商业银行职能的是农村信用社,然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远未到位,以致央行相关人士表示,邮政储蓄放开贷款业务,可以给农信社外在的竞争压力,从而强化市场竞争,改变农信社独家经营的格局。
  可见,邮储银行面临着政策性任务和商业利益追求“双重身份”的选择。为了避免“精神分裂”,邮储银行目前最理想的定位是农村的商业银行,拥有部分相关的政策支持,以克服农村的有效资金需求不足。
  
  突破小额信贷
  
  由于邮储银行目前的注册资本金为200亿元,它对单一客户的最高贷款不能超过20亿元,最大的前10位客户贷款之和不能超过100亿元。这决定了小额信贷将是邮储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突破口。
  在缺乏经营贷款业务的经验和人才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此前20多年来从没做过的贷款业务的风险,早在邮政储蓄变身银行前就开始了发放个人小额贷款的尝试。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是邮政储蓄首次推出的零售信贷业务,至2006年10月底,邮政储蓄系统13个试点省(区、市)局累计发放贷款5.5亿元,结余贷款2.25亿元。
  客观上,目前我国的小额信贷陷入了某种程度的困境。小额信贷一般是指单笔贷款不超过本国人均年GDP的1-3倍的贷款,是专门针对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的一种贷款方式。更宽泛地说,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个人和中小企业。
  目前我国的300多家小额信贷机构,由于没有合法地位、贷款利率过低、没有充裕的资金来源、管理水平低、地方政府干预、不通金融机构的运作规律、缺乏金融创新能力等等原因,经营受阻,处境困难。所以,邮储银行在小额信贷改革方面作为一个试点,承载了监管部门推动小额贷款改革的期望。
  在操作层面上,商业小额信贷机构最迫切的需求是获得资金来源。而邮政储蓄则是先从吸收存款起家的,这可以说邮储银行是应“小额信贷”之时而生。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中国连接城乡的最大金融网,邮储银行可以争取覆盖农村金融市场的中高端客户,并利用在城市和乡村都有网点的优势,发掘潜在的盈利机会。
  
  未来:金融控股公司
  
  展望未来,作为全国银行系统存款规模的“老五”,邮储银行随着贷款的逐渐增加,以及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其资本金也将会相应增加。
  由于邮储银行成立前并没有贷款业务,也就是说,它没有不良资产,“干干净净地来”,没有包袱,可以“轻装上阵”,亦预示着将来发展金融业务的空间不小。结合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日益发展的趋势,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广泛布局的特点,邮储银行的未来着眼点将是扩大自身金融业务版图,最终成立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的金融集团公司,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从而体现了金融混业经营的特点。
  邮储银行从邮政分离出来,本来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分业”。但在金融领域,监管部门逐渐对“混业”有了一定的支持。央行曾明确表示,金融控股公司是中国金融业走向综合经营的现实选择。而且,从四大国有银行的股改过程中可以看到,它们的改革的方向就是打造金融控股公司。
  那么,“合久必分”而脱胎于邮政系统的邮储银行,当从社区和农村金融中突破后,亦不乏将来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能。
  此前,邮储的1.54万亿元存款中有8000多亿元存放在央行“吃利差”,其余部分用于和银行之间的协议存款、同业拆借及购买国债等用途,都处于盈利状态。与此同时,邮储也相继推出了信用卡等多种银行中间业务。这一切都为邮储银行“成为一个成熟的商业银行”打下了基础。
  当邮储银行的相关银行业务成熟以后,往更宽广的业务范围拓展,直至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乃是应势而动。
其他文献
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市,只要是与人民币相关的资产,都将大涨,并泛起大泡沫,其程度将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    当前,许多人在谈论中国的崛起,并对这种崛起惊叹不已。但笔者认为,所谓“中国崛起”迄今为止主要体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上,如果从人均意义上来看,“中国崛起”言过其实。比如,2006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1700多亿美元,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回顾历史,日本与德国在二战后的出口高峰时期,人均出口额都曾达到8
期刊
垄断性国有企业获得的暴利越多,人民群众做出的牺牲就越大    最近一段时间,在媒体和舆论中,有很多关于民企“原罪”的讨论,这些讨论的背后存在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不过,很多人忽略的是,如果套用“原罪”一说,把目光转向国有企业,会发现国有企业的“原罪”问题其实比民营企业“原罪”更值得社会关注。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民众福利的目标来说,认识和救赎国企“原罪”远比追究民企“原罪”重要得多。  国有企业的第
期刊
“很有必要调整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兼职比例。目前的代表结构问题比较突出,党员、官员代表比例偏高,农民、工人和外来人口的利益缺少真正的代言人。”这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郑国强2006年12月21日上午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讨会上作书面发言时说的一番话。  郑国强说这话的背景是,广州500名人大代表中,官员代表占了38.43%,其中“一府两院”组成人员及其工作人员又占总数的10%。广州的情况如此,全
期刊
当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体现在股市上时,普通百姓也有了分享利润的机会;只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普通人也有获得财务自由的一天    如何从投资中获得财富的增长,相信参与了2006年中国A股投资的人深有感触。大部分参与股市的人,只要不是投机心理太重,在年初投入一定的资金买入股票或基金,在年终结算时,不翻倍的话,至少也有30%的涨幅,远远高于银行2%的存款收益。曾经让人心生恐惧的中国A股市场,突然间变成了中
期刊
近日,光大银行的重组已经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消息灵通人士称,到2005年年底,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到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49%,远低于8%和4%的监管要求,而巨额财务黑洞的根子在其第一大股东光大集团身上。中央汇金公司的一位人士说:“巨大的窟窿是以关联交易形式产生的。”为了弥补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拯救光大银行,中央汇金公司将出资约200亿元人民币。据悉,这一方案已得到国务院批准。  中央汇
期刊
真题回放   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千百年来不知唤醒了多少游子的心,不知激活了多少颓废的灵魂……其实,母亲总是在我们身边默默付出,需要我们慢慢去读懂。   请以“读懂母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某校八年级期末作文题)  名师金手指   孟郊的《游子吟》一诗,所写之人是母与子,所写之物是线与衣,全诗仅仅30个字,深情赞美了无私的母爱。慈母缝衣的简单动作,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伟大的人性之美
期刊
凯雷的中国市场盛宴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巨大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凯雷作为国际投资基金巨头的过人之处    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投资机构,因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梅杰等要人先后在公司任职,凯雷公司也被称为国际投资界的“总统俱乐部”。  近来凯雷对徐工集团的股权收购因涉及“产业安全”而被暂停,使凯雷成为外界评价中国外资政策风向的焦点。大部分观察家认为,尽管凯雷与徐
期刊
雅虎已经摆脱了迷失在十字路口的彷徨,“企业搜索+社区”的战略定位开始清晰    全球知名的搜索引擎提供商雅虎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独立运作、并购、合作等本地化方式都尝试了一遍,雅虎中国却仍然处在主流市场边缘。不论是花费上亿美元收购3721,还是与阿里巴巴、淘宝网合并,似乎都没能阻止雅虎搜索下滑的趋势。2006年,雅虎中国更是负面新闻不断,与奇虎的相互起诉、与反流氓软件联盟的官司、谢文的闪电离职都曾
期刊
Google虎视眈眈,雅虎信誓旦旦,百度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百度是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2000年尚浪迹于北大众多小公司之间,2004年已开始领跑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市场,2005年更是在纳斯达克创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IPO神话,发展蒸蒸日上。但在2006年,如日中天的百度却接连遭遇邮件门、裁员门、点击欺诈门等负面报道,还跟搜狐、天极等门户网站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在口水中“摆渡”。这
期刊
Google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其身后也隐藏着静悄悄的危机    毫无疑问,Google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Google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公司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全球市场凯歌高奏。但这一年,Google也招致了不少批评,惹来了一堆麻烦,其在中国的发展更是不尽如人意。    全球市场凯歌高奏    2006年,Google惹来了一连串法律诉讼,包括侵犯版权、商标以及G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