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一家人总是围绕着孩子一个人转,把他们一个个都宠成小皇帝、小公主。但他们缺乏同伴间的友好协作、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精神,只知道自己需要别人疼爱、关心、关注,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关心别人,给别人一点关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情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爱心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学会关爱别人呢?
一、通过直观形象的音乐活动感染幼儿的爱心
选择形象生动、主题鲜明、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便于幼儿接受并产生情感共鸣。如: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表现了幼儿园的美好,使刚入园的幼儿知道跟同伴在一起唱歌跳舞是很快乐的;歌曲《好朋友》展示了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歌曲《让座》、《我的好妈妈》描述了懂事的孩子如何关爱长辈。这些歌曲内容来自于生活,贴近孩子,容易诱发幼儿情感。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我们还要主动发掘和拓展教材的教育价值。例如:歌曲《谢谢好叔叔》刻画了一个扶老奶奶上车和给老奶奶让座的形象,表现的是敬老爱幼的主题。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有意识地在教唱中用充满真情的演唱和生动的、高度儿童化的形体动作去感染孩子,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深受感染的同时,无形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实施爱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最初都是拥有爱心培育基础的,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地加以引导和培养。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标,有目的地开展爱心教育的主题活动是向幼儿传递爱心和培养爱心的重要途径。如《我爱我家》、《我们都是好朋友》、《谁有困难我来帮》等主题活动。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讲故事、唱儿歌、做手工、玩游戏等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并且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运用了动手、动脑、动嘴等多种感官手段,使幼儿从思想上到情感上再到行动上都有了不同的转变。例如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目标是让幼儿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的辛苦,愿意自己独立游戏,不再纠缠父母,愿意做一个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再如《妈妈生病了》,通过情境表演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体验和表达对妈妈的爱,引导幼儿体验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该如何照顾他们,重点是要通过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时候的难受和痛苦体验,理解每个人生病时都很脆弱,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关爱。
三、在日常活动中贯穿爱心教育
培养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教师,我们在孩子们面前滔滔不绝的讲述如何关爱他人,是难以开启孩子心灵深处爱的大门的。我们不妨换种做法,在给予孩子关爱的同时,引导并鼓励孩子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爱,用心灵去体验爱,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进行随机教育,不断强化、激励幼儿美好情感的形成。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很多,如在玩积木的时候,常会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争执,老师在了解原因后要引导孩子们积极讨论:“怎样玩才开心呀?”经过讨论,孩子们明白了“大家一起玩,或者是你玩好了我再玩”等等道理。这样孩子之间通过他们的友好合作、互相配合,使他们体会到集体游戏的好处,同时也尝到了分享的快乐。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总有几个孩子找不到自己的杯子或者毛巾,于是有爱心的孩子就会来帮忙,这是关心他人的行为,我们应该及时抓住教育机会,在全班面前进行鼓励和表扬,在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及日常渗透关爱教育之后,就能发现孩子们能够主动去帮助同伴了。离园前,总有几个幼儿先穿好自己的衣服,再帮助其他弱小的同伴穿衣服、扣纽扣;有幼儿摔倒时,会有几个幼儿同时跑过去扶起他,有的拍土,有的安慰;看到老师搬桌子时,几个幼儿也不约而同的上前帮忙。这些显著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巨大作用。
四、通过家园共育强化爱心教育
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言传身教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及“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等。在每月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组织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从中感受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在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感受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情感;提醒孩子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父母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后孩子可以帮父母拿拖鞋、捶捶背、倒杯水等。家长对孩子的爱心行为要做出积极的反应,如“谢谢”、微笑、摸摸孩子的头等表示赞许,将孩子的行为或事例拍成照片,给“爱心宝宝”信箱投信。学期末,利用家园联系册,将孩子在幼儿园品德行为方面的问题准确地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给幼儿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幼儿关爱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爱心的形成必然要受到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只要我们在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主动去培养幼儿的爱心,从小事抓起,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在感受关爱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
一、通过直观形象的音乐活动感染幼儿的爱心
选择形象生动、主题鲜明、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便于幼儿接受并产生情感共鸣。如: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表现了幼儿园的美好,使刚入园的幼儿知道跟同伴在一起唱歌跳舞是很快乐的;歌曲《好朋友》展示了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歌曲《让座》、《我的好妈妈》描述了懂事的孩子如何关爱长辈。这些歌曲内容来自于生活,贴近孩子,容易诱发幼儿情感。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我们还要主动发掘和拓展教材的教育价值。例如:歌曲《谢谢好叔叔》刻画了一个扶老奶奶上车和给老奶奶让座的形象,表现的是敬老爱幼的主题。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有意识地在教唱中用充满真情的演唱和生动的、高度儿童化的形体动作去感染孩子,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深受感染的同时,无形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实施爱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最初都是拥有爱心培育基础的,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地加以引导和培养。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标,有目的地开展爱心教育的主题活动是向幼儿传递爱心和培养爱心的重要途径。如《我爱我家》、《我们都是好朋友》、《谁有困难我来帮》等主题活动。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讲故事、唱儿歌、做手工、玩游戏等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并且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运用了动手、动脑、动嘴等多种感官手段,使幼儿从思想上到情感上再到行动上都有了不同的转变。例如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目标是让幼儿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的辛苦,愿意自己独立游戏,不再纠缠父母,愿意做一个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再如《妈妈生病了》,通过情境表演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体验和表达对妈妈的爱,引导幼儿体验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该如何照顾他们,重点是要通过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时候的难受和痛苦体验,理解每个人生病时都很脆弱,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关爱。
三、在日常活动中贯穿爱心教育
培养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教师,我们在孩子们面前滔滔不绝的讲述如何关爱他人,是难以开启孩子心灵深处爱的大门的。我们不妨换种做法,在给予孩子关爱的同时,引导并鼓励孩子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爱,用心灵去体验爱,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进行随机教育,不断强化、激励幼儿美好情感的形成。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很多,如在玩积木的时候,常会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争执,老师在了解原因后要引导孩子们积极讨论:“怎样玩才开心呀?”经过讨论,孩子们明白了“大家一起玩,或者是你玩好了我再玩”等等道理。这样孩子之间通过他们的友好合作、互相配合,使他们体会到集体游戏的好处,同时也尝到了分享的快乐。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总有几个孩子找不到自己的杯子或者毛巾,于是有爱心的孩子就会来帮忙,这是关心他人的行为,我们应该及时抓住教育机会,在全班面前进行鼓励和表扬,在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及日常渗透关爱教育之后,就能发现孩子们能够主动去帮助同伴了。离园前,总有几个幼儿先穿好自己的衣服,再帮助其他弱小的同伴穿衣服、扣纽扣;有幼儿摔倒时,会有几个幼儿同时跑过去扶起他,有的拍土,有的安慰;看到老师搬桌子时,几个幼儿也不约而同的上前帮忙。这些显著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巨大作用。
四、通过家园共育强化爱心教育
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言传身教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及“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等。在每月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组织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从中感受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在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感受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情感;提醒孩子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父母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后孩子可以帮父母拿拖鞋、捶捶背、倒杯水等。家长对孩子的爱心行为要做出积极的反应,如“谢谢”、微笑、摸摸孩子的头等表示赞许,将孩子的行为或事例拍成照片,给“爱心宝宝”信箱投信。学期末,利用家园联系册,将孩子在幼儿园品德行为方面的问题准确地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给幼儿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幼儿关爱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爱心的形成必然要受到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只要我们在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主动去培养幼儿的爱心,从小事抓起,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在感受关爱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