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使高三语文教学更有效?文章提出适当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首先,利用实物投影进宪课前检测、巩固,提高检测质量;其次,借助多媒体,拓展想象空间,加大思维训练力度;最后,借助实物投影,提高课堂评讲的针对性。高三语文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这有形的翅膀,多媒体只是“助推”高三语文教学,而不是“满堂灌”。
关键词: 高三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 助推
如何使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怎样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收获?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复习更见成效?我想,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多媒体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非“满堂灌”。
一、利用实物投影进行课前检测、巩固,提高检测质量。
高三语文的整个复习过程中,要识记的内容很多。语音、成语、名句、文学常识等,这些识记的点都比较散,有些又特别容易混淆。如多音字,平时很多学生说的都是方言,而江苏省常考的内容又和方言的发音有差别,甚至差别很大,加上学生已经读了将近20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改过来的;还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形近字的读音,字不认识,也不熟悉,而这一类字的形体又极其相似,在识记时,难度很大。基于这些特点,我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进行字音、成语等基础知识的检查。以往在给学生默写时,我要一边将事先备好的默写内容抄到黑板上,一边还要不时回过头来“监督”下面的学生是否有作弊的行为。这样的默写检测不仅加大了学生作弊的可能性,还一定程度地过于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现在,学校添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尤其是实物投影的投入使用之后,这种“两不得好”的局面大大地改观了。
现在课前,我只要把要检查的内容写在备课本上(不再需要到文印室印刷试卷),在出题时,我还会考虑到前几天默写的情况。这样的检测内容既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很有针对性,又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时间,节约了纸张。这真是“一箭三雕”。不仅如此,之后,我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次默写。可以说,采用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学方式)就能以最快捷的方式将复习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可能实现的复习速度成为可能。所以时效性强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首要优点,也是很多老师在进行语文复习中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首要原因。这里我想说,虽然只是5分钟,教师必须课前花大力气充分备课,检测结果也要有个标准,即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过关。天天抓,日日复习,基础知识的巩固才能落到实处。
二、借助多媒体,拓展想象空间,加大思维训练力度。
高三语文教学,无论是专题复习还是综合训练,目的都是提高学生驾驭试题的能力。而高三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做题、做题,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有没有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老师所讲的内容过了N天以后,学生脑子里还剩多少,即使老师所讲的内容绝大部分还在学生的脑海里,那么,他(她)会使用吗?他(她)能灵活驾驭相似的试题吗?这些都是高三复习中的死结,也是很多教师拼命做题却收效甚微的关键所在。基于以上考虑,我放慢了做题的步伐,同时,为了使45分钟的专题复习更有效,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我会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协助课堂教学。
现代文阅读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它的考点都是既有章可寻,又不是“死背公式”就可以解决。现代文阅读的解题需要有足够的语感作为基础。而散文又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不同作家的散文风格是不同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散文又是迥异的,而高三学生要通过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体物察情”,还要在限定的时间内解答完并且拿到分数就不容易了。对于常考考点,高三语文教师要“烂熟于胸”,要“信手拈来”,要“左右逢源”。在江苏高考中,“表达特色”题是常规题型,在专题讲授时,我选择了《金色的飘落》和《水乡的日子》作为主讲材料。结合这两篇文章的主题,我适当地选择了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图片和音乐,尤其是《金色的飘落》,当落叶纷纷飘落,文章的配乐朗读响起,学生很快进入文章所营造的氛围中,对于情感的把握也就更准确。借助多媒体整体感知以后,我再和大家一起分析试题,这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比如在解决《金色的飘落》第一题“第②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的?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时,学生跃跃欲试,很快就说出了“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答案。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有学生说“写出了落叶飞舞的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学生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很想读下去”……我鼓励学生说,大家思考的角度非常对。那么,这段描写与下文有关系吗?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再次读文章。学生边读边思考,过了一会儿,就有学生说“为下文作铺垫”。我又问,为下文什么内容作铺垫呢?经过多次阅读,同学间的交流,学生归纳出“为下文抒写对生命的感悟作铺垫”。在之后的课下交流中,我了解到,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专题复习课,对于描写角度的答题思路印象深刻,几乎可以说是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在做《水乡的日子》的练习“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一题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再次训练也巩固了学生从这一角度答题的思路。
三、借助实物投影,提高课堂评讲的针对性。
高三试题很多,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100%的批改率。无可否认,批改之后再评讲,教师在评讲时就有了针对性,可以不必“面面俱到”。但是,还有一些是当堂练习,不必等到下节课再讲,而且学生刚刚做完就讲,学生存在的疑惑很快就能解决,避免不必要的“遗忘”。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充分”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这时候,借助实物投影就可以把学生做的答案直接投到屏幕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存在的问题,借鉴好的答题思路。
比如仿句专题训练,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出的例句,再仿写句子,或者接着写下去。无论哪一种,都必须和所给的“例句”高度相似。例如“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一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脚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在学生中来回巡视,选出有典型性的“问题答案”,直接投到投影上,和学生一起研讨“答案”能得多少分,存在哪些问题。经过共同研究、探讨,大家找到了如下问题:有学生忽略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要么是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要么仿写成了其他修辞手法;有学生忽略了“溪流”“大海”是一类事物,“小草”“大树”是一类事物,仿写时没有注意到“前后对应”;有学生忽略了“内容关联”;有学生忽略了“格调一致”。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答案”,再适时加以总结强调,学生对于“仿句”的要点,就牢记于心了,而且学生也反映,很喜欢老师在他们做好后就马上评讲,这样的话,试题熟悉,困惑及早解决,学生上课上得明白,问题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
高三复习,既要在“试题”中游泳,又要求教师帮助学生选好“游泳水”的质量,同时适时地选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从而大大提高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效率。
高三语文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这有形的翅膀,但多媒体只是“助推”高三语文教学,而不是“满堂灌”。
关键词: 高三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 助推
如何使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怎样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收获?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复习更见成效?我想,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多媒体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非“满堂灌”。
一、利用实物投影进行课前检测、巩固,提高检测质量。
高三语文的整个复习过程中,要识记的内容很多。语音、成语、名句、文学常识等,这些识记的点都比较散,有些又特别容易混淆。如多音字,平时很多学生说的都是方言,而江苏省常考的内容又和方言的发音有差别,甚至差别很大,加上学生已经读了将近20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改过来的;还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形近字的读音,字不认识,也不熟悉,而这一类字的形体又极其相似,在识记时,难度很大。基于这些特点,我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进行字音、成语等基础知识的检查。以往在给学生默写时,我要一边将事先备好的默写内容抄到黑板上,一边还要不时回过头来“监督”下面的学生是否有作弊的行为。这样的默写检测不仅加大了学生作弊的可能性,还一定程度地过于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现在,学校添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尤其是实物投影的投入使用之后,这种“两不得好”的局面大大地改观了。
现在课前,我只要把要检查的内容写在备课本上(不再需要到文印室印刷试卷),在出题时,我还会考虑到前几天默写的情况。这样的检测内容既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很有针对性,又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时间,节约了纸张。这真是“一箭三雕”。不仅如此,之后,我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次默写。可以说,采用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学方式)就能以最快捷的方式将复习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可能实现的复习速度成为可能。所以时效性强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首要优点,也是很多老师在进行语文复习中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首要原因。这里我想说,虽然只是5分钟,教师必须课前花大力气充分备课,检测结果也要有个标准,即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过关。天天抓,日日复习,基础知识的巩固才能落到实处。
二、借助多媒体,拓展想象空间,加大思维训练力度。
高三语文教学,无论是专题复习还是综合训练,目的都是提高学生驾驭试题的能力。而高三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做题、做题,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有没有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老师所讲的内容过了N天以后,学生脑子里还剩多少,即使老师所讲的内容绝大部分还在学生的脑海里,那么,他(她)会使用吗?他(她)能灵活驾驭相似的试题吗?这些都是高三复习中的死结,也是很多教师拼命做题却收效甚微的关键所在。基于以上考虑,我放慢了做题的步伐,同时,为了使45分钟的专题复习更有效,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我会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协助课堂教学。
现代文阅读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它的考点都是既有章可寻,又不是“死背公式”就可以解决。现代文阅读的解题需要有足够的语感作为基础。而散文又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不同作家的散文风格是不同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散文又是迥异的,而高三学生要通过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体物察情”,还要在限定的时间内解答完并且拿到分数就不容易了。对于常考考点,高三语文教师要“烂熟于胸”,要“信手拈来”,要“左右逢源”。在江苏高考中,“表达特色”题是常规题型,在专题讲授时,我选择了《金色的飘落》和《水乡的日子》作为主讲材料。结合这两篇文章的主题,我适当地选择了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图片和音乐,尤其是《金色的飘落》,当落叶纷纷飘落,文章的配乐朗读响起,学生很快进入文章所营造的氛围中,对于情感的把握也就更准确。借助多媒体整体感知以后,我再和大家一起分析试题,这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比如在解决《金色的飘落》第一题“第②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的?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时,学生跃跃欲试,很快就说出了“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答案。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有学生说“写出了落叶飞舞的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学生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很想读下去”……我鼓励学生说,大家思考的角度非常对。那么,这段描写与下文有关系吗?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再次读文章。学生边读边思考,过了一会儿,就有学生说“为下文作铺垫”。我又问,为下文什么内容作铺垫呢?经过多次阅读,同学间的交流,学生归纳出“为下文抒写对生命的感悟作铺垫”。在之后的课下交流中,我了解到,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专题复习课,对于描写角度的答题思路印象深刻,几乎可以说是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在做《水乡的日子》的练习“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一题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再次训练也巩固了学生从这一角度答题的思路。
三、借助实物投影,提高课堂评讲的针对性。
高三试题很多,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100%的批改率。无可否认,批改之后再评讲,教师在评讲时就有了针对性,可以不必“面面俱到”。但是,还有一些是当堂练习,不必等到下节课再讲,而且学生刚刚做完就讲,学生存在的疑惑很快就能解决,避免不必要的“遗忘”。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充分”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这时候,借助实物投影就可以把学生做的答案直接投到屏幕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存在的问题,借鉴好的答题思路。
比如仿句专题训练,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出的例句,再仿写句子,或者接着写下去。无论哪一种,都必须和所给的“例句”高度相似。例如“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一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脚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在学生中来回巡视,选出有典型性的“问题答案”,直接投到投影上,和学生一起研讨“答案”能得多少分,存在哪些问题。经过共同研究、探讨,大家找到了如下问题:有学生忽略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要么是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要么仿写成了其他修辞手法;有学生忽略了“溪流”“大海”是一类事物,“小草”“大树”是一类事物,仿写时没有注意到“前后对应”;有学生忽略了“内容关联”;有学生忽略了“格调一致”。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答案”,再适时加以总结强调,学生对于“仿句”的要点,就牢记于心了,而且学生也反映,很喜欢老师在他们做好后就马上评讲,这样的话,试题熟悉,困惑及早解决,学生上课上得明白,问题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
高三复习,既要在“试题”中游泳,又要求教师帮助学生选好“游泳水”的质量,同时适时地选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从而大大提高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效率。
高三语文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这有形的翅膀,但多媒体只是“助推”高三语文教学,而不是“满堂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