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是近几年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学生自觉地学习的效果往往此被动地学习的效果更好。但是,自觉地学习往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初中数学的学习为引,就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兴趣 能力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85-02
现如今,无论是对小学生、中学生还是高中生,数学的学习已经成为头等大事,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已经泛滥成灾,很多人对数学的学习会一直持续到大学。在学习数学的漫长时间里,初中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初中数学在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其学习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对数学后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辅体,他们只是起辅导作用,而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的教无法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能力。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如一些数学爱好者,一谈起数学便会津津乐道,一遇到数学题目便会异常兴奋。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数学是枯燥无味的,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总是感到恐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继而出现偏科的现象。这与“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觉得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密不可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种方法,这里我主要介绍一种方法,即抽象思维法。
抽象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法就是利用概念,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抽象思维一般有经验型与理论型两种。运用抽象思维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经验型抽象思维
经验型抽象思维是在实践活动中的基础上,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
理。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后,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就不知道这一点。因此老师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时,可以事先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看看哪种图形的稳定性更好,使学生们经过亲身实践后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一个更直接的认识,从而来引导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1.2 理论型抽象思维
理论型抽象思维以理论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进行判断和推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知识点之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个池塘如图1所示,若无法直接测量河两岸A、B两点的距离,那么该怎么办呢?
如图2,在A、B外选择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D、E,如果能测量DE的长度,也就知道了AB的距离,这其实运用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了这个扩展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就可能对该知识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数学能力呢?前苏联的克鲁切茨基提出了关于数学能力结构的假设,他认为数学能力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水平是很不相同的。一种是属于科学性的数学活动的能力,能产生新成果、新成就,对人类社会作出新贡献,即科学的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另一种数学能力则是关于学习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能力,即普通学校中的一般数学学习能力。我们都知道,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中,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受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影响,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一般数学学习能力,而对科学的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关注较少。对于一般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老师反复的讲解,学生反复的练习取得,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但是科学的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却恰恰相反,这正是我们当今社会应该对学生培养的数学能力。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这种数学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做起。
2.1 扎实的数学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可见根基对高楼的重要作用。同样的,扎实的数学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犹如建高楼,如果基础不牢固,房子就无法建下去。数学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的学生,遇到同类问题才能很快解决,做到举一反三;才能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上培养创造性的数学能力。此外,学生还要积累一些有益的数学素材。比如数学中很有名的黄金分割点,在初高中学习它时,我们是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来计算黄金分割点。但是,等到学习数列时我们就可以用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后二数之比2/3,3/5,5/8,8/13,13/21,…的极限来计算黄金分割。例如我国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生刘路在破解“西塔潘猜想”后说,“其实,我在思考这个命题时好像灵光一现,论证倒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这也佐证了没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创造性的学习就无法谈起。
2.2 对数学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创造性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为基本学法,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寻求新的理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创造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的结果,而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潜移默化地增长创造的才能。对于数学的学习,不应该急于归纳,要提出多方面设想和多种解题思路,然后经过筛选,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方法,即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注意发散思维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总的来说,学好数学(也包括其他科目)可以从培养兴趣和培养能力两方面入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
【关键词】兴趣 能力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85-02
现如今,无论是对小学生、中学生还是高中生,数学的学习已经成为头等大事,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已经泛滥成灾,很多人对数学的学习会一直持续到大学。在学习数学的漫长时间里,初中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初中数学在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其学习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对数学后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辅体,他们只是起辅导作用,而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的教无法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能力。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如一些数学爱好者,一谈起数学便会津津乐道,一遇到数学题目便会异常兴奋。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数学是枯燥无味的,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总是感到恐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继而出现偏科的现象。这与“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觉得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密不可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种方法,这里我主要介绍一种方法,即抽象思维法。
抽象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法就是利用概念,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抽象思维一般有经验型与理论型两种。运用抽象思维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经验型抽象思维
经验型抽象思维是在实践活动中的基础上,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
理。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后,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就不知道这一点。因此老师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时,可以事先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看看哪种图形的稳定性更好,使学生们经过亲身实践后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一个更直接的认识,从而来引导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1.2 理论型抽象思维
理论型抽象思维以理论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进行判断和推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知识点之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个池塘如图1所示,若无法直接测量河两岸A、B两点的距离,那么该怎么办呢?
如图2,在A、B外选择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D、E,如果能测量DE的长度,也就知道了AB的距离,这其实运用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了这个扩展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就可能对该知识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数学能力呢?前苏联的克鲁切茨基提出了关于数学能力结构的假设,他认为数学能力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水平是很不相同的。一种是属于科学性的数学活动的能力,能产生新成果、新成就,对人类社会作出新贡献,即科学的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另一种数学能力则是关于学习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能力,即普通学校中的一般数学学习能力。我们都知道,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中,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受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影响,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一般数学学习能力,而对科学的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关注较少。对于一般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老师反复的讲解,学生反复的练习取得,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但是科学的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却恰恰相反,这正是我们当今社会应该对学生培养的数学能力。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这种数学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做起。
2.1 扎实的数学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可见根基对高楼的重要作用。同样的,扎实的数学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犹如建高楼,如果基础不牢固,房子就无法建下去。数学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的学生,遇到同类问题才能很快解决,做到举一反三;才能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上培养创造性的数学能力。此外,学生还要积累一些有益的数学素材。比如数学中很有名的黄金分割点,在初高中学习它时,我们是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来计算黄金分割点。但是,等到学习数列时我们就可以用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后二数之比2/3,3/5,5/8,8/13,13/21,…的极限来计算黄金分割。例如我国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生刘路在破解“西塔潘猜想”后说,“其实,我在思考这个命题时好像灵光一现,论证倒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这也佐证了没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创造性的学习就无法谈起。
2.2 对数学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创造性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为基本学法,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寻求新的理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创造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的结果,而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潜移默化地增长创造的才能。对于数学的学习,不应该急于归纳,要提出多方面设想和多种解题思路,然后经过筛选,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方法,即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注意发散思维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总的来说,学好数学(也包括其他科目)可以从培养兴趣和培养能力两方面入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