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上心头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xim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计”而非“算”。“计”是计策、策略和经观察思考后做出的合理性选择。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不能靠简单、机械、反复地操练,而要基于学生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从外部的物质活动中探索,获取动觉经验。学会选用合适的“计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具体做法有强化口算算理,夯实计算基础;巧用数形结合,明晰计算算理;妙用体验策略,聚焦方法优化;精选随堂习题,渗透回眸意识。
  【关键词】计算策略;计算能力;有效举措
  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从当下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计算教学过多地偏向于学生会算、算得快,忽视了计算能力的培养,这就直接导致了“计算虽常练,错误仍屡见”现象的产生。诚然,计算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会“算”,但笔者认为其重点应当是“计”而非“算”。这里的“计”是指计策、策略和经观察思考后做出的合理性选择。“计”应当成为会“算”的前提。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唯有注重计算教学方法的“计”,才能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般的体悟中明晰“计”在计算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下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强化口算算理,夯实计算基础
  口算,是不借助其他计算工具,只凭借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是笔算的基础,具有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它要求学生采用灵活的方法将口算题进行合理地分解、转化、重组等,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得出正确的结果,是一种极其高级的心理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没能把握好口算教學的核心要义,不重视口算算理的引领与思辨,认为口算内容简单,没有必要讲解,指导学生口算训练的过程也无非“学生练习—核对答案—学生订正—二次批阅”。这种没有方法引领的口算练习,很多学生往往把它当笔算来完成,他们在脑子里列竖式,最后得出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误以为采用笔算法则进行的口算更快捷、准确,他们不能体悟口算的意义和价值,甚至对口算产生厌恶情绪。如此,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不明显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仅仅以“正确结果”为努力目标的口算练习是对口算的意义及价值的扭曲,而以“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口算教学,方是口算的意义及价值的本意。因此,在口算教学中,我们要强化学生的口算算理,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45+36)时,笔者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就收获到了学生们不一样的精彩。
  生:我把45看作40,36看成30,先算40+30=70,再把零头5和6相加得11,70+11=81。
  生:我先算5+6=11,再算40+30=70,最后算70+11=81。
  生:我把36分成30和6,先算45+30=75,再算75+6=81。
  生:我把36分成30和6,先算45+6=51,再算51+30=81。
  生:我把45分成40和5,先算40+36=76,再算76+5=81。
  ……
  以上案例,笔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与展示的机会,短短几分钟,不仅反映了不同学生口算过程中的不同思维特点,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对如此多的口算算法,笔者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和方法策略的探讨。很快,他们就由表及里地发现了这些口算方法的共同本质(都是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或两个加数拆分开来再重新按顺序计算)。由此,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二、巧用数形结合,明晰计算算理
  数形结合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数形结合,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因此,我们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合理地运用数形结合,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计算算理,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计算中的一个知识难点,也是初中“因式分解”中的一个重点。从众多教学案例来看,有些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记忆乘法分配律的公式,缺少对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理解,造成知识运用模糊不清。为趁早扫清学生认知路上的思维障碍,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笔者在教学此内容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排队做操的情境出发,结合多媒体逐次展示排队做操的几种情况(如图1,男生用黑色圆点表示,女生用圆圈表示),并按照情境展示的顺序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列式表示每种列队方式中参加做操的学生的总数。
  图1
  以上教学过程,笔者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做操情境和由黑点、圆圈覆盖的“动态”做操方阵,让学生从做操方阵的“动态变化”和所列算式的变化中逐步感知乘法分配律。接着,笔者组织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①两种不同的列式方法,它们的运算结果相等吗?你是怎么想的?②你觉得是什么决定了算式变形的难易?(加号两边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相同乘数)③你能编出一道可以这样变形的算式吗?编完后在组内交流。这样的过程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表征,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为后续学习“因式分解”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妙用体验策略,聚焦方法优化
  探究方法多样化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的重要理念,它满足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点显而易见。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探究方法多样化的同时注重探究方法的优化,即在众多方法中寻找一种大多数学生能接受且合理、方便的探究方法。叶澜教授认为,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探究方法多样化与探究方法优化的和谐统一十分重要。   比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在探究12+14等于多少的环节中,学生采用了通分、化小数、画线段图、折纸、透明胶片叠加等多种探究方法。笔者对学生的探究方法一一肯定,给予表扬,并带着他们找出这些探究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将计数单位不同的数转化成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再直接相加减。然后,笔者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探究方法。对于学生们的种种个性化回答,笔者没有马上做评判,而是话锋一转,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探究13+17的结果,比一比,看看谁完成得最快。原本采用化小数、折纸、画图一类方法的学生开始抓耳挠腮,一下子找不到北了。最终,通分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纵观以上探究流程,一方面,学生个性化的数学思维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另一方面,学生在比赛、体验中明晰了各种探究方法虽然“异曲同工”,但是唯有通分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1]。
  四、精选随堂习题,渗透“回眸”意识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確率,避免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是一线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始终关注的问题。教学中,很多教师深信“熟能生巧”,大搞“题海战术”,然而效果甚微。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即做完计算题之后,“匆匆赶题”,缺少“回眸”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课堂这一舞台,注意向学生渗透“回眸”意识,使学生养成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不断提高计算质量。
  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笔者利用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习题进行课堂前测,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对乘积的正确性缺乏快速、有效的验证意识和方法。针对这一状况,在本节课的随堂测中,笔者对教材中的改错习题进行了改编、重组,对其承载的功能进行了深入开掘,设计了如下习题。
  你能快速地判断出下面几题的结果是否正确吗?说一说你的方法。
  在以上四道题中,题①可以让学生体悟到个位乘积判断法和估算法的巧妙;题②可以让学生体悟到个位乘积判断法的局限性及估算的巧妙;题③可以让学生体悟到个位乘积判断法和估算法的局限性,针对这种类型的判断题只有老老实实重算一遍;题④可以让学生体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积具有极限值,即最小的乘积是四位数的1000,最大的乘积是五位数的98901,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积只可能是四位数或者五位数。
  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积的正确性的判断方法,很大程度上还仅限于认识、了解的层面,尚未形成技能。因此,接下来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实战习题:
  不计算,你能否快速判断下面哪些题的计算结果肯定是错误的?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判断方法。
  ①478×24=9004 ②114×15=680
  ③706×32=200302 ④309×31=9279
  这道题不仅让学生及时巩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积的判断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判断方法灵活判断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增强了数感。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过程,并非简单等同于机械、反复地操练计算法则,而应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从外部的物质活动中探索,获取动觉经验,同时借助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数学思维活动而逐步形成计算能力的一种心智活动。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握计算教学的本质,通过多种途径把计算教学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国军.赋予学生“几何型思维”生长的力量[J].基础教育课程,2016(2):43-47.
其他文献
一、活动背景  本次原创课来自我参加了瑶海区教师语言基本功大赛,在入围了合肥市语言基本功大赛后,比赛的形式变成了现场抽课题,这让我更加的紧张,于是,研读了《语言核心经验》系统的认识到语言活动有五大类型: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活动、谈话活动、文学作品学习和欣赏、早期阅读活动,比赛前整理思绪,开始有计划有目的搜集绘本故事,以故事素材为内容展开多种类型的语言教学活动。  二、浅尝辄止的初践行  2017年8
期刊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所以精心设计每个课堂提问,由浅入深、拾级而上,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重要方法。目前老师的阅读教学中的设问,往往停留在低层次的思维活动上,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最新修订的学习分类法提倡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尝试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生成性教学是新課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理念,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在对传统教学中因过度强调预设而导致的封闭、僵化等弊端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开放教材和开放教学过程两个方面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  关键词:生成性课堂 开放教材 开放课堂  新课程理念认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拙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教学是进行科学知识、方法、能力、思想教育的最为生动、活波的教学形式,它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活动虽然比较受到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 改进  适当的进行一些并不合理的实
期刊
摘 要:“情境练写”是在课堂内外创设有利于学生练写的教学实践活动。一是利用课内文本创设情境,现场激趣,让学生找到练写的感觉。二是创设课外语文活动情境,自然激趣。以语文教学的课内外链接,设置不同的生活情境、模拟生活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心中有情境、笔底有波澜,下笔有话说,行文有激情。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境练写 情境创设 激趣方式  “情境练写”是在课堂内外创设有利于学生练写
期刊
摘 要:系统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它把对象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动态整体来加以研究,从系统、要素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中考复习存在复习时间紧、个体差异大、中考要求高等困难,作者尝试将系统思维方法应用于初中科学的复习教学,并开展案例研究,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问题,重点应对关键性问题的突破和应用迁移,关注小系统,深入细致分析问题,跳出系统看系统,建立更宏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评价和数学教师的突出特点是导致高中数学课堂中普遍地、经常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在课堂外建立数学兴趣小组,对有数学学习兴趣和余力的学生恰当指导,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合作,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以来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严峻的现实却是,一方面人们关于数学探究性学习谈论得轰轰烈烈,另
期刊
一、缘起  最近,参加了本校五年级科学的一个教研活动。  教学内容是《给冷水加热》。  实验开始,教师要求学生将装满冷水的塑料袋密封后浸到了热水中,观察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结束时,教师请学生汇报实验的发现:  学生回答:1.冷水温度升高了。2.袋子鼓起来了,体积变大了。3.袋子在水中先沉后浮。  老师追问:“谁能解释袋子先沉后浮的原理?”  时间过去了好久,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令在场的教师都
期刊
【摘要】“互联网+”对当前数学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催生了数学实验创课。图形计算器融入数学教学的技术,既能作为教具,又能作为学具,为数学实验及教学提供广阔平台。本文基于5E学习环,尝试构建数学实验创课的八个教学环节:實验引言、实验目标、实验预备、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实验结论、实验拓展、实验反思,以专题复习课“函数图象平移变换”为例,设计数学实验创课,期待为优化高中数学复习课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期刊
许多小学生一提写作文就感到没什么可写,不想写,出现了厌恶作文和作文质量低下的现象,老师为了扭转这一现象,于是大讲特讲写作方法,增加写作的数量。什么日记、周记、兴趣作文、大作文、小作文、自由作文等等,以为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会呈现一派好气象,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学生越来越厌恶作文,有的像挤牙膏,越挤越少,即使写出来的作文也总离不开“捉迷藏、推车子、送盲人、拾钱包……”这类“假、大、空”现象。学生的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