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来源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aiyizhizailiu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2年4月由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的庞薰琹大型艺术展、决澜社文献展,令人震撼!获益匪浅!老前辈艺术家们对祖国的赤诚、民族的捍卫,对艺术的挚爱、良知的坚守,弥足珍贵!这些闪耀着中华民族光辉的优秀品格,在当今纷繁热闹的艺圈商海,尤其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意义和楷模作用!值得我们深省、静思!
  关键词:庞薰 民族符号 国际竞争
  沐浴着首都2012年4月灿烂的朝阳,怀揣着超越春天的喜悦,迈进了炎黄艺术馆华美的殿堂,去拜读、欣赏儿时的艺术偶像——庞薰琹先生大型艺术展。感谢炎黄艺术馆的高屋建瓴,感谢他们对艺术的真诚,对艺术家的尊崇!让我们能在庞先生千古已逾27载春秋之后的今天,还能有幸仰赏先生思想之光芒;一睹先生艺术之华采;感知先生学界泰斗之强撼力量!
  一、叩开中国现代艺术之门
  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庞先生,毅然放弃了已经获得优异成绩的医学,背负着遭受外国神父怒叱:“你们中国人,成不了大艺术家!”的偏见和轻侮,19岁的有志青年在1925年的夏天,远涉重洋奔赴法兰西、德意志,倾心尽力地对西方的油画、设计、雕塑、音乐乃至工业产品的设计理念和生产模式,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并结识了不少成就颇高的艺术家和各界朋友。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国传统艺术精品也给他饥渴的艺术心田以丰盛的滋养!当有权威艺术批评家对他说出:“你对自己祖国的艺术有研究吗?……中国是有着优秀的艺术传统的……”这振聋发聩的话语时,24岁的庞先生被撼动了!随即放弃了个人画展的举办,决心回归故里,投入能给他艺术生命源泉的母亲的怀抱,用艺术报效、改变、丰富、强大自己挚爱的祖国!他满载着西学五年而获的累累硕果和更加开阔的精神视野,海归后即在上海开设了自己的画室,并于1932年与倪贻德等人创建了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有独立宣言、有学术纲领的美术社团——“决澜社”,在中华大地上刮起一股前无古人的新风!向国民昭示了国际现代艺术的活动方式,弘扬了艺术家的鲜明个性和艺术追求,提升了大众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对艺术家与社会的意识形态培育及发展之关系有了新的认知,掀起并引领了中国艺术界的现代主义浪潮!庞先生个人也推出了大量的极具西方现代艺术形式而又富含东方哲思神韵的才华横溢的艺术作品!其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和炉火纯青的审美境界,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不落窠臼、令人叹服的!对中国的现代美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 、民族艺术及其理论的启蒙先锋
  1928年,在参观完巴黎“小宫”举行的隆重华丽的日本画展之后,面对在国际画坛迅猛崛起的日本艺术,受到震动的庞先生已敏锐深切地感觉到“不从根上滋长的树,是不会开花结果的。”
  回到国中的庞先生,脱下华丽的西装,换上飘逸的长袍,开始了对他有着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母国之传统文化艺术的探究、延续和振兴!他结识了无数仁人志士、行业巨臂,参与了诸多的艺术实践,对中国古老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接轨与融合,进行了深入不懈的探索。尤其不惧孤独、安于寂寞地将重点放在了非主流的装饰艺术上,弥足珍贵!1938年以后,在陈梦家、沈从文、梁思成等知名学者的积极支持下,潜心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和装饰纹样,编撰绘成了开山之作《中国图案集》,令世人惊叹中国传统艺术之伟大!庞先生还在1939年跋山涉水、忍饥挨冻、不辞辛劳地深入到八十多个少数民族村寨调查、收集、整理、研究民俗艺术,将对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硕果用于创作和理论之中。其少数民族题材作品《贵州山民图》十幅还被选送至英国皇家学院。
  在只当了不到一年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后,庞先生就被错误地打成右派,画文被毁,遭贬受苦,妻逝子散、病魔缠身,几月发白!但仍在心身俱痛中经历了物换星移二十五载的艰辛与坎坷,以七十二岁高龄还亲赴敦煌莫高窟遍察四百九十二个洞窟,列表一一记录历朝历代不同的造型风格与特色。治学之严谨、求实之风范,令人感佩万般!数易其稿,精益求精,终于成就了心血杠鼎之大作《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使延续了数千年且有着旺盛生命力却无理论支撑的民族设计艺术,第一次能够登堂入室地归置于文化艺术的圣殿,拥有了理应属之的世界认同感及学术地位!这是开拓者的历史性贡献!从而刷新了中国民族设计艺术新的篇章,为后人提供了榜样的方向和模式!
  三、构建艺术设计与经济生活的桥梁
  十二年一次的巴黎博览会在1925年的夏末举行,展出了许多具有装饰风格的设计作品。特别重要的是首次展示了用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现代工业产品。这对于来自遥远古国的十九岁青年庞薰琹而言,肯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眼界顿开!随后便开始学习装饰艺术和建筑风格。同时也萌生了将来在自己的国家开办一所装饰美术学院的梦想。二十一岁的他除了潜心学习油画、雕塑、音乐以外,已经开始画服装设计图了。他还专程去柏林参观受包豪斯影响的建筑与设计。回国后,在上海从事了大量的包装广告、书籍装帧、公司标志设计;还筹备组建“大熊工商美术社”;拒绝外办公司的聘用,为上海这座东方的时尚之都作本土的设计师。他深知我们这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必须与国际现代工业科技和艺术设计接轨同步,甘愿将赴西所学报效于国。还醉心研究彩陶、青铜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各种风格纹样,拟撰《中国纹样史》。1941年绘著的《工艺美术集》,获当时教育部二等奖。解放前夕任成都艺专实用美术系主任兼教授。
  解放后设计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获二等奖。1953年调任中央美院实用美术系研究室主任,又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备会主任。祖国的大好河山,城市、工厂、学校,国内外的画展、书刊、讲坛,到处都有着二级教授庞先生的艺术与设计佳作、谆谆教导和精彩感言。为新中国的工艺美术理论及市场构建了一个偌大的平台;为艺术服务经济、艺术走进生活,建立了开山之功!
  当四川德州地毯厂根据先生设计稿编织一块圆形毛毯送他时,先生随即出资自购,还相送一幅画作作为酬谢!先生鸿著《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苦经二十四年方才得以出版,竟还自费购买一百本赠送友人!如先生这般绝德至行的君子,着实令今人后辈汗颜!是我们自省自觉的明镜!是我们继往开来的助力!   四、艺术设计教育之父
  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国情下,“艺术救国”痴情不改的庞先生仍然想抓住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建立工艺美术学校的机遇!1946撰写建校规划并与陶行知先生深谈三日。但一心忙于内战自顾不暇的蒋介石是不可能给予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这样一个真正的发展机会的,计划注定会落空!但为了这个坚定的理想,庞先生在1948年拒绝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全家邀请他赴美发展的盛情,一如他当初拒绝给蒋公馆画画一样,决然地留在了他灾难深重的祖国!颇为有趣的是没能带走庞先生的司徒雷登,这位生于中国并在此奋斗了一生的洋人教育家、传教士和美国官员,却在逝世了半个世纪以后终于将自己的灵魂幽静地安息在了令他更加眷念和热爱的异国——他情感心灵的故乡杭州!
  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使他实现了从青少年时期便编织的美丽梦想——在中国建立一所专门的艺术设计学院。周恩来总理在1952年就已提出。1953年庞先生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备会主任。庞先生提出了将中央美院工艺美术系与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合并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具体建议和设想。终于在梦寐以求了二十七年后实现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夙愿——1956年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北京成立!庞先生首任第一副院长。虽然庞先生在位不到一年就被野蛮解职,仍在长期的劳动受压、吃苦遭罪的境遇下,全然不顾个人荣辱得失,潜心钻研各类艺术及其规律,著书立说,热心教育,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使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翻开了历史的新篇!并一路兴旺发达至今,惠泽后生代代,功德无量!
  在中央工艺美院为庞先生执教五十二周年庆祝大会上,74岁才得以入党的庞先生赋诗一首,其中写到:“五十二年,对我来说真是不堪回首,幸而我很少回过头去看过去,我的心总是向往未来。……我身上,血总是热的……我将在有限的生命内,在祖国文化事业的土地上,再种上几株小草,再种上几株小草!”还将自己众多价值连城的画作捐献给国家。这就是我们民族伟大的艺术家比海洋更加宽广的胸怀;比雄鹰还要高远的志向;比小草都还平实的谦逊!这就是德配天地的中国艺术家的魅力人格!
  五、学习楷模 继往开来
  参观完庞薰琹大型艺展之后,心潮澎湃、感触颇深。联想到我国当下的文化风尚和艺术式样,心情不免沉重。一些青年虽刻苦于绘画创作,却无心深研中西方文化内涵及差别,只落得拾人牙慧、照搬抄拣外国人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就已经发明或过时的东西,实无价值;某些学霸、官霸手握各种优质资源,只为自己的利益圈人大开绿灯,不重视或打压有真才实学且走踏实路线之人;有一些庸俗之辈,靠拉帮结派、浮夸乱捧的方式来推销艺术作品和炒作名声;还有些品行恶劣者靠行贿官员拿下大宗项目却做可恶的豆腐渣设计,一切向钱看;另有一些人对美术考生及家长极尽忽悠之手段,误人子弟牟取暴利;更有甚者故意夸张、歪曲、揭露中国社会的阴暗面从而迎合国外某些组织机构以捞取不菲的经济利益……一次又一次地亵渎艺术的高雅!令人痛心疾首!值得庆幸的是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正在着力纠正各行业的不正之风,净化祖国下一代成长的空气与环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华民族要薪火相传林立世界,务必要完成民族的理性自觉方可实现。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应当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多向大众和新一代介绍和宣传老一辈精英艺术家们高尚的品德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倡导他们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目标和完善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个人品格,使我们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同步于飞速发展的经济脚步!
  参考文献:
  [1] http://site.douban.com/121533/widget/forum/4046790/discussion/47605334/ 李立新.庞薰琹年谱,2012-07-23来自:良友大漠(景仰良友·传播良友)
  作者简介:
  刘芙蓉,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设计师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油画。
其他文献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教授。  20世纪90年代之后,陈传席将研究重点转向美术批评。他提倡“阳刚大气”,以振奋民族精神;提出“正大气象”,改变画坛小巧邪怪现象,这些观点广被众多书画家赞同和实践,形成一股风气。他较早提出反对殖民文化,在题材上提倡民族精神,纠正很多画家错误的创作倾向。近年来,他又
期刊
摘要:河南新密打虎亭汉代壁画墓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座重要墓葬遗迹,此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豪华,墓室内主要绘制有200多平方米的彩色壁画和墨色壁画,堪称我国汉代绘画艺术的最美地下博物馆,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打虎亭 汉代壁画墓 沉稳绚烂 厚重 朴素  一、概述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墓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两座重要墓葬遗迹,其西墓为画像石墓,东墓为壁画墓,两座墓规模宏大
期刊
摘要:运用比较分析与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探讨了赣北地区九江市近60 年冬季降水与翌年雨季即棉花生长季降水间的气候韵律关系,旨在丰富棉花气候年景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翌年雨季降水量与冬季降水量、雨日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且翌年4月降水量与冬季阴雨日数呈正相关,翌年7月降水量与冬季阴雨日数及降水量均呈正相关。  关键词:赣北地区;棉花;生长季;降水量;韵律  中图分类号:S16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南北城市的传统民居色彩面貌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完整的色彩语言。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的符号和象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环境,是人与自然融合、人与社会和谐的典范,是极富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色彩和形式,将传统民居色彩运用于今天的住宅色彩设计中能展现建筑的丰富形态,提升建筑色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  关键词:传统民居 色彩运用 比较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
期刊
摘要:倪瓒与弘仁的山水画在意境追求上有相似之处,画面纯净、简淡、萧疏、雅逸,具有冷逸之美。其绘画风格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简约的图式;2.意象的空间;3.枯淡的笔墨。他们的绘画来源于生活,强调主观体验和情感表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画面中所体现的山水精神,及其在澄澈的心灵境界中所达到的超凡脱俗的审美品格,在今天仍然具有研究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冷逸 图式 空间 笔墨  据文献记载,“逸
期刊
摘要:绘画创作规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画面直观感受来讲的构成形式与内容,另一部分是隐藏在构成形式与内容背后的创作情感。  构成形式与内容可以通过构图、色彩、绘画技法等表达出来,形成完整的一幅画作,这主要是体现画者绘画功底的层次。但绘画真正的目的在于传达感情,在于画者与观者之间产生共鸣。这就是绘画的灵魂所在——创作。绘画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指就是画者在无形中感受生活,并主观地提取生活,将其
期刊
摘 要:视觉审美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青年群体是视觉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也是视觉审美的重要参与者,加强青年视觉审美的全局性、整体性研究对推进大众美育意义重大。青年处于社会角色赋能较多的人生阶段,重重压力之下,其审美世界呈现出矛盾与焦虑的时代特征。同时,青年群体也在“人之为人”的觉醒、全面发展的诉求及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进行着审美的表达和对抗。笔者认为应结合青年的发展特点,通过建立全民美育共识、加
期刊
摘要:河南省辉县剪纸艺术大师李爱荣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创作的剪纸作品《新二十四孝》充分反映了当代新农村的乡土生活,风格淳朴稚拙、粗犷豪放,饱含真情,题材独特,花样繁多,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李爱荣 新二十四孝 辉县民间剪纸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太行深处剪花娘  李爱荣,生于山西省陵川县马屹塔乡干涸村,后嫁入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潭头村高家,她是一位太行深处的农
期刊
摘要:作为现代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逆反,慢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图画笔记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指的是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个人的日常生活、自然观察、旅行见闻等各种经历。绘制图画笔记不要求专业的绘画训练或是绘画的天分,评判其价值的标准并不是笔法技法,而是在笔记中留存的生活印记。想要记录生活的人可以大胆地去画下想要记录的瞬间,就如同孩提时天马行空的信手涂鸦,无需担心画技的问题。  关键
期刊
他从长安文化沉淀最为丰厚的五柳巷走出。在这里,他在藏香点燃的气息中,聆听过隋唐古刹卧龙寺的晨钟暮鼓和神秘抑扬的佛教音乐;在这里,他曾嬉戏于关中金石之府西安碑林的碑石丛中,领略中国书法启蒙的感性熏陶:在这里,他更留恋于与小伙伴在明代古城墙残垣上跳跃嚎叫:在这里,这块曾经是豪门巨贾、官僚、军阀宅院鳞次栉比的地段,他目睹过清末与民国遗风的苍凉与灰暗;在这里,他无忧无虑地读完小学、中学,成了最调皮又最优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