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并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反映探索四周世界的一种活动。体育游戏活动应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学前儿童由于动作和语言在发展,生活范围扩大,独立性增长,他们有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因此,只有通过游戏这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来满足其需要.所以,体育游戏活动理所当然成了学前儿童活动的主要形式。这就是说.体育游戏活动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体育游戏活动对于学前儿童是在假象或想象中完成的一种现实活动,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
  1.体育游戏活动不但是适合学前儿童特点的活动形式,而且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正确组织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都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1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他们在活动中,由于老师和同伴的激励,必须努力去完成某一任务。他们的动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身体的各种器官就会得到充分调动和发展。
  1.2 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更快地发展起来。一些研究已经证实,儿童的视敏度、记忆能力、感知能力、注重和思维能力都会随着活动的需要而加强。
  1.3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也可以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儿童的个性品质。因为体育游戏活动一般都是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能使儿童学会遵守纪律,同时,由于儿童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担任各种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儿童的性格和意志品质。所以,通过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前儿童身体的适应能力、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以及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心情。
  2.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特点。
  2.1 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看,应以假设活动为主要内容,通常应是实际生活中有意义的模拟活动。这对于大人们看来是可笑的,但却非常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活动中应突出“游戏”成分,强调情境性。如“一群小鸭过河”,让儿童排成一队,两手学着游泳的姿势淌过“河”去。在运动技能方面,要求儿童逐步把握走、跑、投掷、排队、按口令做动作、听音乐节奏做一些模拟动作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对于较大一些(5-6 岁)的儿童,要重视其向独立性、集体性和较长时间的活动过渡。
  2.2 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形式看,应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全组(班)所有儿童都参加同一活动,并分别分配各种不同的角色,因为学前儿童最感爱好的是游戏中有趣的角色分配。如在“开火车”游戏中,有人当指挥(举旗),有人当司机(领头),有人当乘客,沿着划好的曲线前进。
  2.3 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分组看,应非凡注重年龄和能力的分组。因为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很快,由于年龄差异而在运动能力表现上的差异很大。因此,应严格区分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体育游戏活动。一般应分为大班(5-6 岁),中班(4-5 岁)和小班(3-4 岁)。各班体育游戏分组的情况,小班儿童能在一起活动的人数是很少的。以2—3 人为一组较适宜,到了中班,一起游戏的人数扩大了,以5—6 人为宜;至于大班,总是集体性的游戏。
  2.4 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时问看,也应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的分班而区别对待。小班儿童很轻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爱好经常改变,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同一个游戏,不能坚持很长的时间,往往只能玩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中班儿童开始能在较长时间从事于一种游戏活动;至于大班儿童,往往能连续做一种游戏达40—50分钟,对于有爱好的竞赛性游戏,有时甚至还可能更长。
  3.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体育游戏活动的注重事项
  3.1 由于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在安排体育游戏活动前后,要做简单的预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活动内容应选用高密度、低强度、时问短、节奏欢快的体育游戏。
  3.2 对于学前儿童的体育游戏活动,也应考虑到性别差异,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这里所考虑的不是男女儿童运动能力的差异,而主要是对社会性别角色概念的培养。
  3.3 要非凡注重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安全。在小班和中班一般不安排追逐游戏或相互之间的竞赛游戏。如“猫抓老鼠”的体育游戏,很轻易使儿童摔倒,有时甚至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在大班,也只安排没有身体相互接触的竞赛游戏。
  3.4 对于学前儿童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老师要时刻给以强化刺激。表扬或批评应是直接的和明确的,因为学前儿童的思想意识很单纯,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但在批评之后,应给以希望和鼓励.儿童改正之后马上表扬。
  总之,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有其特点和规律,抓好这个时期的学前体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二年级有一篇课文——《称赞》,说的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小板凳做得好,小獾得到称赞后,自信倍增,做出了更好的小板凳;而小獾也发现小刺猬摘的苹果又大又红,也称赞了它,小刺猬得到称赞,消除了一天的疲劳。  两个小动物相互发现美,赞赏美,心灵如水晶般剔透,情感在称赞中升华。可见,作为语言的积极形态的主要形式之一,称赞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多么重要,对学生情商的培养,性格的塑造有着不可或缺缺的作用。长期以来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1.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
期刊
在历史课教学中除了传授历史知识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让课堂充满正气,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我在讲中国现代史时,就利用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事迹,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1.强身健体是学生必须获取的正能量  当今学生在校期间首要任务是强身健体,而今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差也成为普遍现象。强健的体魄是完成其它一切工作的资本。历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改革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培养目标其实与高考并不矛盾,课程的内容和高考的内容上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也无冲突,只是前者内容多,而后者并不是都有所涉及,是什么原因造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感觉二者有所脱节呢?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学方向上出现了偏差,本应“先育后选”,变成了“为选而教”,高中教育变质为高考教育。本文目的在于探究“新课程”教学与高考的相互融合及良性互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培养人才必须靠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要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更要他们学有所用。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引导、点拨、指导。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退隐,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要不断提高教学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和评价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
期刊
【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认识“沿、际、信”等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过程和方法:通过读议结合,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的对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则成语的寓意。  二、 教学
期刊
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以生为本,为了学生发展的课堂,为了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才是生本高效课堂。  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小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利用预习引导学生先自学,启发学生思维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
期刊
【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绪 快乐 教学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期刊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二十篇关于竞技状态与运动训练方面的文献。学者一致认为在比赛中能否取得比赛的胜利或者最佳成绩,不仅需要良好的体能与技能,同时也需要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寻找形成竞技状态的因素,找出一些合理的方法,希望能更好的为运动训练服务。  【关键词】竞技状态 运动训练 调控  1.研究意义  竞技状态与运动训练分期问题一直是运动训练界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运动竞赛的不断
期刊
游戏是儿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手段,对于儿童的社会化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蒙台梭利指出:“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游戏不仅有启智的功能,还可以帮助孩子从中认识和体验真善美。  1.在游戏中认识真  在友人家做客,眼见这样的一件事。女儿缠着爸爸要做“你一笔,我一笔”的绘画游戏。一开始,爸爸柔声对女儿说:“我要招待客人,你先自己画着玩吧,别忘了替我画上一笔。”不一会儿,女儿兴高采烈地拿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