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往往让我们能发现这样的课堂情景:产生疑问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提出的问题,可读完后,有很多人不知道要思考的是什么问题;围绕一个问题交流时,很多人都急切地发表看似不同却是重复的结果;在一位学生作了精彩的发言后,教师表扬,教室随即响起如潮的掌声,若细问鼓掌原因,多数学生不能作出解释……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很好的去听并思考别人的话,想标新立异却不知所云,产生上述课堂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则是学生缺乏良好倾听的技能与习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重视倾听能力。
1、“听”是个体认识世界、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中,将“听”放在首位,因为个体从降临人世间开始,就通过听来认识世界,感受生活,了解他人。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听也是用得最为频繁的语文能力,很多信息的获得往往都依赖于听。有研究表明,在人类的各种交际中,一般人花在听、说、读、写的时间所占比例大约是:听占40%,说占35%,读占16%,写占9%。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其间构成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储存--提取--表达的心理过程。而在听读活动中,听能保持记忆的内容比读远远超出一倍。因此,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堂学习应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信息交汇、智慧碰撞的主要途径则是聆听。
2、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个体表现出的一种较高的素养。
现代交际礼仪提出在人际交往时首先要倾听,只有认真听人讲,才能了解他人,学习他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也将“学会倾听”放在首位:“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学生必须养成的重要素质。
二、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分析。
1、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
受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在课堂中主要表现为:⑴表现欲望强,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⑵夜郎自大,他人还未开口,就武断地认为“跟我想的一样”,或“我已经会了”。
2、注意力不够集中。
“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养成倾听习惯的首要前提就是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是要做到指向明确、精神集中。 “身在课堂心在外”、“思想的野马奔驰到了辽阔的草原上”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3、平淡的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专心倾听,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教者教学设计平淡,让学生觉得无趣,那么学生如何能专心倾听?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情感冷漠、教学定位不明确,如何让学生专心倾听?
三、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强化能力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技巧。
科学研究表明,倾听是有技巧的,学生不会倾听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式还是行之有效的。
1、复述与转述
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重复或者转述别人的话语意思,达到让学生集中注意、专心倾听的目的。学生要想一字不差地重复别人的简短话语,或者要能不变意思地转述别人的观点,其首要的前提就是专心倾听并开启思维,有意记忆他人所表达的观点。
2、猜想与补白
所谓猜想,就是在学生发言前,可以让其他学生先猜测:他可能会讲什么?会从什么角度来讲?他的观点是否和我一致?他的观点有无道理?而补白则是在发言者陈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歉意地打断他,让其他学生接着他的思路补充说,然后和先前的发言者交换意见。
3、分析与评价
课堂交流过程中,在发言者陈述自己观点前,要求学生对不赞同的观点不随便给予否定,起码要理解发言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即使自己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而对自己赞同的观点,可以作出评价,“我赞同他的观点,因为……”,即便是对他人观点的重复,只要有个人的理解,这对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
丰富教学情感,让学生产生倾听欲望。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学习离开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1、教学语言艺术化。
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底蕴,具有十足的驾驭、调控课堂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的叙述、讲解、朗读等都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情,语言绘声绘色,语调抑扬顿挫。这样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会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2、课堂氛围民主化。
教学艺术的魅力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加拿大教育专家安尼福来斯特曾说:“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的发现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会引导学生产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
3、教学设计人性化。
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教学设计贴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多用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倾听魅力。
即使再平淡课堂,课堂上总是会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出倾听的态度,这时,老师就应牢抓这一契机,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赞赏,它能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形式之下,学生无疑会产生仔细倾听的不竭动力,变得更注意倾听了。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学习、提升情趣,感悟人生!
(作者单位:何显存:陕西省商南县职教中心;吴晓琴:陕西省商南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一、重视倾听能力。
1、“听”是个体认识世界、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中,将“听”放在首位,因为个体从降临人世间开始,就通过听来认识世界,感受生活,了解他人。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听也是用得最为频繁的语文能力,很多信息的获得往往都依赖于听。有研究表明,在人类的各种交际中,一般人花在听、说、读、写的时间所占比例大约是:听占40%,说占35%,读占16%,写占9%。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其间构成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储存--提取--表达的心理过程。而在听读活动中,听能保持记忆的内容比读远远超出一倍。因此,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堂学习应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信息交汇、智慧碰撞的主要途径则是聆听。
2、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个体表现出的一种较高的素养。
现代交际礼仪提出在人际交往时首先要倾听,只有认真听人讲,才能了解他人,学习他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也将“学会倾听”放在首位:“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学生必须养成的重要素质。
二、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分析。
1、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
受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在课堂中主要表现为:⑴表现欲望强,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⑵夜郎自大,他人还未开口,就武断地认为“跟我想的一样”,或“我已经会了”。
2、注意力不够集中。
“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养成倾听习惯的首要前提就是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是要做到指向明确、精神集中。 “身在课堂心在外”、“思想的野马奔驰到了辽阔的草原上”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3、平淡的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专心倾听,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教者教学设计平淡,让学生觉得无趣,那么学生如何能专心倾听?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情感冷漠、教学定位不明确,如何让学生专心倾听?
三、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强化能力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技巧。
科学研究表明,倾听是有技巧的,学生不会倾听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式还是行之有效的。
1、复述与转述
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重复或者转述别人的话语意思,达到让学生集中注意、专心倾听的目的。学生要想一字不差地重复别人的简短话语,或者要能不变意思地转述别人的观点,其首要的前提就是专心倾听并开启思维,有意记忆他人所表达的观点。
2、猜想与补白
所谓猜想,就是在学生发言前,可以让其他学生先猜测:他可能会讲什么?会从什么角度来讲?他的观点是否和我一致?他的观点有无道理?而补白则是在发言者陈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歉意地打断他,让其他学生接着他的思路补充说,然后和先前的发言者交换意见。
3、分析与评价
课堂交流过程中,在发言者陈述自己观点前,要求学生对不赞同的观点不随便给予否定,起码要理解发言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即使自己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而对自己赞同的观点,可以作出评价,“我赞同他的观点,因为……”,即便是对他人观点的重复,只要有个人的理解,这对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
丰富教学情感,让学生产生倾听欲望。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学习离开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1、教学语言艺术化。
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底蕴,具有十足的驾驭、调控课堂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的叙述、讲解、朗读等都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情,语言绘声绘色,语调抑扬顿挫。这样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会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2、课堂氛围民主化。
教学艺术的魅力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加拿大教育专家安尼福来斯特曾说:“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的发现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会引导学生产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
3、教学设计人性化。
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教学设计贴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多用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倾听魅力。
即使再平淡课堂,课堂上总是会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出倾听的态度,这时,老师就应牢抓这一契机,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赞赏,它能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形式之下,学生无疑会产生仔细倾听的不竭动力,变得更注意倾听了。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学习、提升情趣,感悟人生!
(作者单位:何显存:陕西省商南县职教中心;吴晓琴:陕西省商南县城关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