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别太乐观了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pi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达夫(Keith Griffiths)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他的母亲在70多岁的时候卖掉了伦敦郊区的房子,搬进市中心,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舒适的公寓、健康的身体、足够多的存款、在剧院和博物馆里度过退休时光,小辈每周来探望,每年旅行。“这样的老年人在大城市里越来越多。”纪达夫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这大概也是不少中国的公司人向往的退休生活。而且他们对实现这样的目标很有信心,花旗银行与友邦保险联合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便显示出了这种乐观。
  报告所覆盖的受访者为来自13个大中城市的年轻人,7成以上的受访者对实现上述目标有信心。为了更早实现这种“自由而舒适”的理想生活,有27%的人还计划提前退休。
  从某种角度说,当下的中国年轻人是全球最乐观的。他们从小生活在经济增长中,很容易产生一个错觉,即这种增长会永远持续下去—每年都可以加薪,资产会越来越多,到时候会有足够的钱让我们不用工作也能保持生活质量。
  这可能太想当然了。报告同样调研了已退休人群,他们并不开心。现在的退休人士有的会持续工作,直到帮忙照顾第三代,时间和资产也大多用在了第二代和第三代身上。这还是经济宽裕的情况,而一次大的医疗支出就可能让他们花光所有存款。1/3的已退休受访者承认,按照目前的资产,眼下的生活水准仅能再维持10 年。
  养老需要多少钱?目前,4000元/月已经是国家退休金中较高的水平,这些钱显然无法满足一个公司人在大城市的生活,而养老的日常开销只会更大。如果仅以受访者的预期看,每个家庭需要198万元,但他们平均的储备(加上房产等资产)只有132万元。
  这还只是现状,以后可能更糟。缴纳养老金的人在减少,领取养老金的人在增多。而受访的大多数公司人仍把国家退休金和存款当做自己最主要的退休积蓄。
  在花旗银行和友邦保险的这份报告中,中国城市居民的养老信心指数为71.6分,与之相对的,他们的养老储备指数仅为43.4分。如果按照地域划分,长三角城市的受访者信心与储备之间的差值没有那么大,西部城市的受访者信心更高,但其实他们的储备能力更低。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人们都没有准备,或者说他们不知道该为养老做怎样的投资。受访的40岁以下公司人,大多数还没有开始准备养老,48岁是他们开始准备养老的平均年龄。
  “需要多少钱才够退休我没概念,为什么要有这个概念?人生是一步步走下去的,我到法定退休年龄肯定要退休,难道没有几百万元的存款就不退休了吗?钱不够,顶多到外面打工。”一位上海的受访者这样说道。
  既然单靠强制的养老金肯定不够,那就需要在工作时期早作投资。实际上,在成熟市场,从年轻时就开始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最常见的投资手段。只不过在中国,商业养老保险还远未普及。75%的受访者现已持有人身保险产品,但持有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的受访者仅21%。
  人们甚至搞不清商业养老保险的目的。在花旗银行的报告中,受访者对于“退休养老金融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9%,甚至高于他们对一般金融产品的预期(7.8%)。养老保险的特征是安全稳健、收益明确,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像P2P平台上的标的一样享有动辄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一般退休养老金融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甚至更低。
  而对于公司来说,低认知和低普及意味着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正在培育期,它终将发挥支柱性的作用。现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开发满足中国人需要的产品。”花旗银行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兆伦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更关键的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发达很有可能加速整个养老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养老地产。
  “在日本,养老地产的增长与商业保险的增长是同步的。保险公司是重要的养老地产投资人。”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战略咨询合伙人孙超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一种最成熟的模式是,保险公司投资商业养老地产,其商业险客户则可以优惠的价格租赁或购买这些房产。
  普华永道预测,从2016年到2020年,整个中国养老市场的消费将超过10万亿元,年均增长幅度将达17%。
  养老地产的概念在中国一直不够流行,10年前才出现规模较大的项目,比如北京的亲和源,它于2008年开放入住,直到2015年才达到盈亏平衡。养老地产不流行,本质问题在于,如果仅仅是一套房子,并不能对退休者产生吸引力。在花旗银行的报告中,现在的年轻人所向往的退休生活并不是停滞、安静、充满疾病的,而是应该把原来用于工作的时间用来享受快乐。
  这意味着养老地产应该拥有良好的娱乐配套,并且不应该远离城市。“亲和源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一开始认为医疗养护是养老地产的最大特征,但后来发现退休人群不希望被当成病人,他们要的是开心,这种趋势在未来将越来越明显。”孙超对《第一财经周刊》 说。
  纪达夫在为大城市的中心设计城市综合体项目时发现,除了年轻的高收入人群,中产退休人士已经成为这类物业的第二大客户群。那里配套的娱乐设施和公共空间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纪达夫的母亲就是如此,虽然年龄已经很大,但她并没有影响正常生活的疾病,她用保险金支付自己的日常健康管理费用。这让她有更多时间待在伦敦的画廊和剧场里,而不是医院。
  巨额的医疗支出是花旗银行的报告中受访者对退休生活的最大担心。但这部分支出有虚高的成分。由于现在的公共保险制度,所有医疗服务都只能在医院获取,而那里的效率并不高。在英国,选择在医院病床上享受专业的临终关怀,平均价格是425英镑(约合4099元人民币)一天,而社区里同样的服务,平均价格是145英镑(约合1398.5元人民币)。在美国,病人在医院终老的平均总费用比在院外接受临终关怀的费用高出7563美元。
  对大多数退休人群来说,日常的健康管理完全可以由社区提供,如果这部分服务由保险公司提供,费用还可以更低。
  即使目前中国的保险公司或其他机构尚不能提供这种理想的退休保障产品,对于年轻的公司人来说,尽早开始为未来的退休生活投资也很必要。毕竟,在最能赚钱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对未来过于乐观,而在乐观时谨慎永远不会错。




其他文献
融资,在过去的几年里和创业一样,变成了时髦。在创业最火热的时间段里,一个揣着稍微算得上是个好主意的年轻人就可以轻轻松松融到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资金。这些年轻人可能连工作经验都算不上丰富,却需要思考所谓的发展战略问题,处理股权分配问题,面对经验比他们更丰富,也更“狡猾”的投资 方。  在问答网站知乎上,针对“风险投资”的话题就有1000个关注度很高的精华问答,其中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怎么才能拿到
期刊
如果说有谁能凭一篇测评报告就左右一款产品的销量或一家公司的股票走势,那一定是绰号“莫博士”的AllthingsD的主编沃尔特·莫斯伯格。在2015年接近尾声的时候,“莫博士”在The Verge上发表了名为The next big thing didn’t show up this year的文章,对2015年的技术发展做了总结。  “2015年没有出现足以成为next big thing的重磅产
期刊
这不是一个适合大公司生存的好年代。  它们维持规模越来越难—这是本期封面故事得出的结论。你可以看到,财富500强公司榜单变化的趋势—能保持基业长青的公司越来越少。  在过去几年的失意大公司里,我们发现公司的错误更多来自其自身,比如没有将焦点放在用户身上,而是过度陷入市场导向导致退潮后在裸泳。讽刺的是,如今,它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往往发现已经丧失了创造用户的能力。  在过去的30年中,我们身边的不确
期刊
原力与迪士尼同在。  过去两周,迪士尼出品的第七部星战电影《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成为全球多个市场最大的票房赢家。首映当天,《原力觉醒》票房达到了5700万美元,打破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第二集在2011年创下的4350万美元的纪录。此后,《原力觉醒》又成为史上北美首周末票房最高影片,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票房达2.38亿美元,同时,英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的票房也创下新纪录。此外,《原力觉醒》上
期刊
先来回想一下,你最近做出的消费决策,有多少来自别人的推荐?在各种年末榜单爆棚的月份,我常听到“@cosme大赏”这个名字。看上去,姑娘们很中意它的推荐,她们会把按产品种类发布的@cosme大赏榜单放入收藏夹,商家也喜欢把@cosme排名标签贴在产品上显示人气。  这个奖项的全名是“@cosme最佳化妆品大奖(@ cosme Best Cosmetics Awards)”,由日本美容门户网站isty
期刊
C=CBNweekly  B=Philippe Barrault  在今天,跨国公司将员工外派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情况并不相同,如何保证外派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成为这些跨国公司的挑战。国际SOS抓住了这个市场。在国际SOS亚洲区集团医疗总监Philippe Barrault看来,如今的全球救援形势并不轻松,恐怖主义等突发事件很可能威胁海外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期刊
2015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在Sanitaria Assistenziale San Lorenzo护理中心的20位老人曾迎来了一位有金属质感的新朋友,充当他们护理员或仆人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是全球最大服务型机器人试验项目Robot-Era的一部分,它一直在这个中心服务到12月21 日。  这台机器人不但负责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24小时照料老人的健康状况,还带有视频聊天工具,是老人连接外部世界的通讯
期刊
C=CBNweekly  B=Chet Burchett  过去的20年是中国会展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这个行业本身的聚集效应,会展业被看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初期,重心总是更多放在展览的规模上,因为大规模、综合性的展览往往更具吸引力,并被认为可以给客户带来最大价值。但是Chet Burchett注意到,这一情况在中国市场中正在发生着转变。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励展
期刊
时尚界的抱怨越来越多地集中在速度本身,每一届的时装周又放大了这些声音。  纽约再次证明了它是几个时装周主办地中最商业化的。3月3日,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CFDA)公布了一份报告,这是它委托波士顿咨询集团做的关于“即看即买”的调查,多数参与访问的时尚博主和设计师认为,“这个市场迎来一场变革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三周前的纽约时装周和伦敦时装周上,时装品牌一个接一个宣布推出“即看即买”的模式,进一步缩
期刊
有位读者在来信中说他在加拿大创立了一家家居装饰设计公司,也做成了一些小单子,但口碑传播似乎并没有为他带来更多的客户,潜在客户更是往往倾向于选择最便宜的那家。他想知道该如何接触并拿到第一批“真正的”客户—他已经尽可能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平台上投放了广告,但他不想守株待兔,眼巴巴看着手头的潜在客户越来越少。  首先我要恭喜这位朋友,你创立了一家公司,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要想在你所选择的行业取得突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