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稍微细心的人都会发现,我们从市面上买回的蔬菜,有的叶面上会有不规则分布的白色线道。
也许你会对此习以为常,顶多只会解释说那是因为有菜虫的原因,然而,事情的根源却远没有如此简单,专家分析,这种白色线道是由一种美洲斑潜蝇造成的。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俗称蛆)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
美洲斑潜蝇原分布在巴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1994年在海南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山东,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自治区,菜田发生面积2000多万亩。
说到美洲班潜蝇,便使我们不得不想到——
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入侵,如果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那么某个物种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原来是没有的,是通过人为有意或无意的从其他生态系统中引入到这个生态系统中,这就叫外来物种。
但是,一旦这种外来物种在当地形成自己繁殖,形成对当地生态或经济的破坏,这种物种可以称为外来入侵种,这是以生态系统来界定的。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都有着相对固定的物种,它们在此生息繁衍,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已经有着固定的栖息地,而这个系统之外的物种与之可以说是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却通过有意无意的人类活动被引人。生态系统是一个宽容但又残酷的系统,它可以包容很多物种和睦相处,但又强调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这一生存守则之下,由于许多外来物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繁衍能力强,在新的环境中更缺少天敌,便开始喧宾夺主,一步一步地蚕食本上物种,由一个外来者发展壮大成当地的“地头蛇”,并不断扩大自身力量,扩大领土的侵占面积,最终使得大面积的本土物种被削弱、蚕食。原本平衡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并进一步影响破坏到与我们生活休戚相关的方方面面。
广西,在这一强大的外来兵团面前,不但没有幸免于难,而且——
外来物种入侵在全国位居前列
可以说,外来入侵物种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视线中,而且“请神容易送神准”,有的物种已经跨越“国界”,在我们广西本土开始“称王称霸”。
1、香蕉被香蕉蛾“叮咬”,只能贱卖
七月,农田里本该是一派丰收繁荣的景象,农民脸上洋溢着希望和喜悦。然而,当我们走进梧州、北海等地的农田时,眼前的景象却截然相反:大量甘蔗、香蕉、玉米等农作物皮层、茎秆被蛀食得面目全非,而一些农作物刚长出嫩芽、新根就被蚕食!
当地的香蕉农户更是眉头深锁,一脸无奈地说:“香蕉被香蕉蛾‘叮咬’,只能贱卖!可惜了,本来可以卖个好价钱的香蕉,就因为长相不好!”
原来,罪魁祸首就是蔗扁蛾(又称香蕉蛾),1987年随进口的巴西木进入广州,随着巴西木在全国的普及,蔗扁蛾也随之扩散。由于蔗扁蛾活动能力极强,而且“胃口好不挑食”,可寄生植物达60余种,与广东为邻的广西深受其害,河池,梧州等地的香蕉、甘蔗、马铃薯等农作物备受摧残。农户们对蔗扁蛾疾恶如仇,忙忙碌碌一年到头,所有的辛苦和收成都被蔗扁蛾耗费近半。
更让专家们担忧的是,蔗扁蛾虽然分布区不到广西总面积的1/4,但有逐步蔓延之势,繁殖快,数量多,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视。
2、无法成型的“相思湖”
水葫芦也叫水浮莲、水凤仙,原产南美,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据了解,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水葫芦在适宜条件下繁殖能力可以说是惊人的强大。而广西,地处亚热带,有着高温多雨的气候,富营养的水体,于是,在此情况下,我们发现广西大多数的江湖湖泊,都有水葫芦的踪影。有时,放眼过去,翠绿翠绿的一片,颇为壮观,倒也养眼。然而事实上,水葫芦却是杀“人”不眨眼的“绿魔”。它大量生长繁殖,最终遮蔽水面,使得水下面的生物得不到阳光,消耗水体中的氧和营养,最终导致水中生物死亡,物种减少,越来越单一化。前不久,流经柳江县进德镇的九曲河上,100多只网箱约5万公斤鱼突然死亡,专家便指出这一事件水葫芦绝对难逃干系。与此同时,水葫芦自身的死亡残体影响水土,堵塞河道、航道,久而久之更会形成一种准闻的气味,影响人群的生活。广西大学堪称广西首屈一指的高校,然而,每当水葫芦泛滥成灾的季节,师生们都不得不绕道而行,因为,本是风景宜人的湖面不时却飘荡着一股臭味.让行人只得闻而止步了。在校的梁同学更是不无幽默地对我说:“可惜了,这本该也是一个风花雪月、怡情养性的‘相思湖’,现在不但是无法成型的‘相思湖’,还成了避之不及的‘臭湖’!”
3、“田螺”吃掉农田
自小生长在北方,大学四年也是在不南不北的武汉度过,后来,终于来到了南方城市南宁工作。在被这一绿意盎然、四季如春的绿城吸引的同时,倒也发现了许多希奇古怪的事儿。第一次去凭祥,有趣,“田螺”会上树!出于职业习惯,我忙用数码相机拍下来,回南宁后,照片不巧被一位经常去凭祥做生意的朋友看到,我说出的我的惊讶,他却哈哈大笑,打趣到说我太老土,告诉我说这种相貌丑陋的“田螺”其实是非洲大蜗牛,它可以咬断各种农作物,甚至肆无忌惮地吃掉整片农田。当地人为了铲除该“田螺”,几乎什么招都用上了,可是它依然不时出现在居民的视野里。记者从专家处还了解到,非洲大蜗牛上个世纪30年代在福建厦门被发现,当时主要是作为人类的食物、宠物以及动物的饲料等用途,后逃逸为野生。其卵体和幼体可随观赏植物,木材等传播,还可咬断各种农作物的幼芽,嫩枝、嫩叶、树茎表皮,可谓“所向披靡”。专家介绍,非洲大蜗牛繁殖力强,一次产卵数达100~400枚,而且生长速度快,5个月即可交配产卵,可活5~7年。
此外,它还有一项绝技——可以“变色”,遇到不良环境就进入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生存几年。非洲大蜗牛在广西一半的地区有分布,数量极多,不但给当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入侵我区的外来物种除了60多种植物外,牛蛙、非洲大蜗牛、蔗扁蛾、湿地松粉蚧、淡水白鲳等10多种外来入侵动物也正疯狂地袭击我区,不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导致森林、水域和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焦虑之情溢于言表:“没想到吧,就连我们日常食用的淡水白鲳、罗非鱼也成了外来入侵的‘恐怖分子’!”
最新调查的情况表明,广西的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其中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16种“严重危害”的外来有害物种“黑名单”中,广西就占有13种,居全国首位!
一个“前列”,一个“首位”,都已是 触目惊心的字眼。但更我们不得不警醒的是,提到广西的生态系统,专家坦言地指出——
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危险性最高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广西之所以在外来兵团面前深受其害,是由地理条件、经济原因、人为等诸多因素造成。
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广西并带来严重危害性,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广西大学的此类研究专家,专家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广西在外来生物入侵面前,具有极其薄弱的抵制力,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系数最高。并详细地指出了造成其高危性的诸多原因——
众所周知,广西的地址构造特点具有单一性,基本上都是山区,而越简单的地质构造,生态系统就越容易被破坏;其二,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这样的气候特点往往又给许多外来物种提供了难得的繁衍生息的温床;其三,随着西部大开发以来,广西充分利用沿边、沿海,沿江“三位一体”区位优势,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广泛的贸易往来也使得外来人侵物种有更多可趁之机;其四,广西处于西南边陲,大部分民众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念都是模糊的。更不用说自觉地去防范、抵制外来生物入侵了。广西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是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一个重要关口,在采访过程中,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的一个故事,在让记者哭笑不得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民众意识的淡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南宁市民从国外旅行回来,随行带回几种国外特产的水果,本想在回家后让家里人尝尝鲜,孰料水果还没到家就已经被广西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没收。工作人员解释说是此种水果可能携带有病菌,在传人区内后,有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繁殖,影响本土物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该市民哪里懂得了那么多,只得自认倒霉,不过却固执地认为,是工作人员为了贪吃他的水果,便利用职权之便将水果没收了。记者在就外来生物入侵这一话题采访一市民时,该市民看看记者,一脸疑惑地问:“你们是科幻杂志吗?”一语让记者差点当场笑晕,解释了半天,对方似懂非懂地说,“吓唬人的吧,没那么严重!”由此可见,市民在抵制外来有害物种入侵这一刻不容缓的重要职责面前,意识是多么的淡薄。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于抵制外来生物入侵的宣传是远远不够,因此,专家指出,做好宣传也是面对外来生物入侵的重要举措之一。
广西向来以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著称,滋生和蕴藏着种类众多,组成复杂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绿城”更是首府南宁向世界打出的一张特色名片。但是,从国外、省外或省内引进的大量的物种,在美化广西的同时,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这些物种会携带有害生物,包括病虫检疫对象。这些外来入侵的有害生物,将会造成动植物死亡或高额的防治费用,危害当地相近物种,造成生态失衡。例如南湖广场花巨资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加拿利海枣树有植物检疫害虫棕榈象甲(学名暂定),造成茎叶发黄,树势衰弱。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一旦这一检疫害虫在南宁越冬、繁殖、扩散,将对整个南宁市种植的棕榈科植物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记者认为政府应切实做好动植物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同时,我们做为一个个体,也处于这一繁琐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中,面对与我们休戚相关的生态环境,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破坏我们的起居环境,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也许你会对此习以为常,顶多只会解释说那是因为有菜虫的原因,然而,事情的根源却远没有如此简单,专家分析,这种白色线道是由一种美洲斑潜蝇造成的。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俗称蛆)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
美洲斑潜蝇原分布在巴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1994年在海南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山东,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自治区,菜田发生面积2000多万亩。
说到美洲班潜蝇,便使我们不得不想到——
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入侵,如果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那么某个物种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原来是没有的,是通过人为有意或无意的从其他生态系统中引入到这个生态系统中,这就叫外来物种。
但是,一旦这种外来物种在当地形成自己繁殖,形成对当地生态或经济的破坏,这种物种可以称为外来入侵种,这是以生态系统来界定的。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都有着相对固定的物种,它们在此生息繁衍,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已经有着固定的栖息地,而这个系统之外的物种与之可以说是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却通过有意无意的人类活动被引人。生态系统是一个宽容但又残酷的系统,它可以包容很多物种和睦相处,但又强调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这一生存守则之下,由于许多外来物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繁衍能力强,在新的环境中更缺少天敌,便开始喧宾夺主,一步一步地蚕食本上物种,由一个外来者发展壮大成当地的“地头蛇”,并不断扩大自身力量,扩大领土的侵占面积,最终使得大面积的本土物种被削弱、蚕食。原本平衡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并进一步影响破坏到与我们生活休戚相关的方方面面。
广西,在这一强大的外来兵团面前,不但没有幸免于难,而且——
外来物种入侵在全国位居前列
可以说,外来入侵物种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视线中,而且“请神容易送神准”,有的物种已经跨越“国界”,在我们广西本土开始“称王称霸”。
1、香蕉被香蕉蛾“叮咬”,只能贱卖
七月,农田里本该是一派丰收繁荣的景象,农民脸上洋溢着希望和喜悦。然而,当我们走进梧州、北海等地的农田时,眼前的景象却截然相反:大量甘蔗、香蕉、玉米等农作物皮层、茎秆被蛀食得面目全非,而一些农作物刚长出嫩芽、新根就被蚕食!
当地的香蕉农户更是眉头深锁,一脸无奈地说:“香蕉被香蕉蛾‘叮咬’,只能贱卖!可惜了,本来可以卖个好价钱的香蕉,就因为长相不好!”
原来,罪魁祸首就是蔗扁蛾(又称香蕉蛾),1987年随进口的巴西木进入广州,随着巴西木在全国的普及,蔗扁蛾也随之扩散。由于蔗扁蛾活动能力极强,而且“胃口好不挑食”,可寄生植物达60余种,与广东为邻的广西深受其害,河池,梧州等地的香蕉、甘蔗、马铃薯等农作物备受摧残。农户们对蔗扁蛾疾恶如仇,忙忙碌碌一年到头,所有的辛苦和收成都被蔗扁蛾耗费近半。
更让专家们担忧的是,蔗扁蛾虽然分布区不到广西总面积的1/4,但有逐步蔓延之势,繁殖快,数量多,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视。
2、无法成型的“相思湖”
水葫芦也叫水浮莲、水凤仙,原产南美,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据了解,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水葫芦在适宜条件下繁殖能力可以说是惊人的强大。而广西,地处亚热带,有着高温多雨的气候,富营养的水体,于是,在此情况下,我们发现广西大多数的江湖湖泊,都有水葫芦的踪影。有时,放眼过去,翠绿翠绿的一片,颇为壮观,倒也养眼。然而事实上,水葫芦却是杀“人”不眨眼的“绿魔”。它大量生长繁殖,最终遮蔽水面,使得水下面的生物得不到阳光,消耗水体中的氧和营养,最终导致水中生物死亡,物种减少,越来越单一化。前不久,流经柳江县进德镇的九曲河上,100多只网箱约5万公斤鱼突然死亡,专家便指出这一事件水葫芦绝对难逃干系。与此同时,水葫芦自身的死亡残体影响水土,堵塞河道、航道,久而久之更会形成一种准闻的气味,影响人群的生活。广西大学堪称广西首屈一指的高校,然而,每当水葫芦泛滥成灾的季节,师生们都不得不绕道而行,因为,本是风景宜人的湖面不时却飘荡着一股臭味.让行人只得闻而止步了。在校的梁同学更是不无幽默地对我说:“可惜了,这本该也是一个风花雪月、怡情养性的‘相思湖’,现在不但是无法成型的‘相思湖’,还成了避之不及的‘臭湖’!”
3、“田螺”吃掉农田
自小生长在北方,大学四年也是在不南不北的武汉度过,后来,终于来到了南方城市南宁工作。在被这一绿意盎然、四季如春的绿城吸引的同时,倒也发现了许多希奇古怪的事儿。第一次去凭祥,有趣,“田螺”会上树!出于职业习惯,我忙用数码相机拍下来,回南宁后,照片不巧被一位经常去凭祥做生意的朋友看到,我说出的我的惊讶,他却哈哈大笑,打趣到说我太老土,告诉我说这种相貌丑陋的“田螺”其实是非洲大蜗牛,它可以咬断各种农作物,甚至肆无忌惮地吃掉整片农田。当地人为了铲除该“田螺”,几乎什么招都用上了,可是它依然不时出现在居民的视野里。记者从专家处还了解到,非洲大蜗牛上个世纪30年代在福建厦门被发现,当时主要是作为人类的食物、宠物以及动物的饲料等用途,后逃逸为野生。其卵体和幼体可随观赏植物,木材等传播,还可咬断各种农作物的幼芽,嫩枝、嫩叶、树茎表皮,可谓“所向披靡”。专家介绍,非洲大蜗牛繁殖力强,一次产卵数达100~400枚,而且生长速度快,5个月即可交配产卵,可活5~7年。
此外,它还有一项绝技——可以“变色”,遇到不良环境就进入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生存几年。非洲大蜗牛在广西一半的地区有分布,数量极多,不但给当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入侵我区的外来物种除了60多种植物外,牛蛙、非洲大蜗牛、蔗扁蛾、湿地松粉蚧、淡水白鲳等10多种外来入侵动物也正疯狂地袭击我区,不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导致森林、水域和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焦虑之情溢于言表:“没想到吧,就连我们日常食用的淡水白鲳、罗非鱼也成了外来入侵的‘恐怖分子’!”
最新调查的情况表明,广西的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其中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16种“严重危害”的外来有害物种“黑名单”中,广西就占有13种,居全国首位!
一个“前列”,一个“首位”,都已是 触目惊心的字眼。但更我们不得不警醒的是,提到广西的生态系统,专家坦言地指出——
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危险性最高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广西之所以在外来兵团面前深受其害,是由地理条件、经济原因、人为等诸多因素造成。
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广西并带来严重危害性,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广西大学的此类研究专家,专家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广西在外来生物入侵面前,具有极其薄弱的抵制力,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系数最高。并详细地指出了造成其高危性的诸多原因——
众所周知,广西的地址构造特点具有单一性,基本上都是山区,而越简单的地质构造,生态系统就越容易被破坏;其二,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这样的气候特点往往又给许多外来物种提供了难得的繁衍生息的温床;其三,随着西部大开发以来,广西充分利用沿边、沿海,沿江“三位一体”区位优势,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广泛的贸易往来也使得外来人侵物种有更多可趁之机;其四,广西处于西南边陲,大部分民众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念都是模糊的。更不用说自觉地去防范、抵制外来生物入侵了。广西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是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一个重要关口,在采访过程中,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的一个故事,在让记者哭笑不得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民众意识的淡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南宁市民从国外旅行回来,随行带回几种国外特产的水果,本想在回家后让家里人尝尝鲜,孰料水果还没到家就已经被广西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没收。工作人员解释说是此种水果可能携带有病菌,在传人区内后,有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繁殖,影响本土物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该市民哪里懂得了那么多,只得自认倒霉,不过却固执地认为,是工作人员为了贪吃他的水果,便利用职权之便将水果没收了。记者在就外来生物入侵这一话题采访一市民时,该市民看看记者,一脸疑惑地问:“你们是科幻杂志吗?”一语让记者差点当场笑晕,解释了半天,对方似懂非懂地说,“吓唬人的吧,没那么严重!”由此可见,市民在抵制外来有害物种入侵这一刻不容缓的重要职责面前,意识是多么的淡薄。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于抵制外来生物入侵的宣传是远远不够,因此,专家指出,做好宣传也是面对外来生物入侵的重要举措之一。
广西向来以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著称,滋生和蕴藏着种类众多,组成复杂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绿城”更是首府南宁向世界打出的一张特色名片。但是,从国外、省外或省内引进的大量的物种,在美化广西的同时,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这些物种会携带有害生物,包括病虫检疫对象。这些外来入侵的有害生物,将会造成动植物死亡或高额的防治费用,危害当地相近物种,造成生态失衡。例如南湖广场花巨资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加拿利海枣树有植物检疫害虫棕榈象甲(学名暂定),造成茎叶发黄,树势衰弱。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一旦这一检疫害虫在南宁越冬、繁殖、扩散,将对整个南宁市种植的棕榈科植物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记者认为政府应切实做好动植物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同时,我们做为一个个体,也处于这一繁琐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中,面对与我们休戚相关的生态环境,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破坏我们的起居环境,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