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在对石河子大学汉语言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汉语言专业“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在双语教育大背景下对待母语、汉语、双语和双语教育的态度。
关键词:双语教育;汉语言专业;认识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186-03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done on Chinese major students of Shihezi University, which carries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ogni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of "non-Han students taking Han exam" and students of "non-Han students taking non-Han exam". The article further discusses on the attitude of students of "non-Han students taking Han exam" and students of "non-Han students taking non-Han exam" towards bilingual education 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bilingual education.
Key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comparative analysis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要发展经济,就要加快与外界的联系,这需要培养各民族高素质的人才,民汉双语教育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双语教育,有利于培养既能运用汉语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又能保持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民汉双语人才,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的竞争力,民汉双语教育是实现新疆大发展的必要举措。
新疆双语教育中的少数民族师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影响着双语教育的发展,笔者就石河子大学汉语言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展开调查,就汉语言专业“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在双语教育大背景下对待母语、汉语、双语及双语教育的态度。
石河子大学汉语言专业在校学生共160人,全部是少数民族,“民考汉”学生90人,“民考民”学生70人。“民考汉”及“民考民”学生分不同班级上课。本人对“民考汉”和“民考民”学生填写的问卷各发放40份,共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收回率为100%。本人与各年级的“民考汉”和“民考民”学生进行访谈,访谈的人数各为10个人。
一、“民考汉”学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
在双语教育背景下,“民考汉”学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双语教育政策的理解
石河子大学汉语言“民考汉”学生对新疆双语教育政策赞成的比例是70%,接受的比例是7.5%,顺其自然的比例是22.5%,抗拒的比例为零,可见绝大多数“民考汉”学生对新疆双语教育政策持强烈的赞成态度,表明“民考汉”学生理解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在新疆是符合少數民族发展繁荣的要求的,符合新疆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的。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只有掌握了汉语言文字,才能培养成为双语教育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在新疆施行双语教育政策正是为了达到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相互交流,实现沟通的桥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知识。
(二)对双语学习的认识
为了继承和发展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优良传统文化,建立具有多元文化相包容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应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民考汉”学生对双语学习很感兴趣的比例是57.5%,有一定兴趣的比例是35%,不感兴趣的比例是7.5%,可以看出,多数“民考汉”学生对自身发展双语学习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很感兴趣”和“有一定感兴趣”的学生合计为92.5%。作为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他们意识到不但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使用双语,而且在生活中离开双语也是不行的。双语掌握得好坏将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顺利地找到工作。因此,“民考汉”学生对双语知识和自身双语发展的需求强烈,也认识到了双语学习能给自己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三)对双语的运用情况
1. 母语的运用
“民考汉”学生对母语的掌握程度这一问题的调查,分别有27.5%和17.5%的学生选择了“很好”和“较好”,合计为45%;表明了“民考汉”学生的母语掌握程度,有不到一半的人只会简单的拼写,不能达到完整流利的程度。而选择“一般”的比例是30%,“较差”的比例是25%,合计为55%,表明有一半多的人只停留在口头表达的水平上,不能读写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有极少一部分人甚至不会读也不会写。在跟学生访谈中发现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能在任何场合都流利地讲母语,有的人则只能表达一些生活用语,有的人连日常用语也表达得很差,当然,完全不懂母语的只是极少数。
“民考汉”学生的母语水平相对较低,他们从小在汉校学习,文化上逐渐汉化,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也渐渐疏远而变得陌生甚至不能了解。但是55%的“民考汉”学生表示将在工作后,为了不丢失自己的母语,即使简单的会写会读,也不放弃学习的信念,要学会母语。
2. 汉语的运用
如今汉语作为通用语,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民考汉”学生从小进入汉族学校用汉语学习各类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常年与汉族人接触,与汉族教师和同学有着频繁的互动,完全沉浸在汉语的氛围里,导致他们对于汉语的感情很深厚。有87.5%的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汉语很重要,另有12.5%的学生对汉语的重要性的回答是“说不上”,这部分学生在认知方面对汉语的重要性存在模糊、不明确的认识。没有人觉得汉语不重要,这表明“民考汉”学生在语言感情上偏向于汉语,熟悉汉语文,熟悉汉文化,汉语是他们最方便的交际语。 3. 双语的运用
在对民汉双语的态度问卷统计中,82.5%的“民考汉”学生支持民汉双语的发展,支持度较高。也就是说“民考汉”学生有学好民汉双语的愿望,他们更希望通过学好民汉双语找到一个好工作,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仅有17.5%的学生对此观点持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只要运用好汉语就可以了,是否懂双语对自身并未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没有人持不支持的态度,说明民汉双语顺应“民考汉”学生掌握汉语,也会母语的需求。
维护母语、接纳汉语、肯定双语,这就是“民考汉”学生的语言态度。
二、“民考民”学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
在新疆多民族杂居的社会环境里,民族间的接触和语言的双向交流是形成双语现象、双语教育的自然条件。“民考民”学生初中以前大多使用母语教材来学习。由于区域不同,学生开始学习汉语的时间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访谈了解“民考民”学生的语言背景、语言使用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民考民”学生对双语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双语教育政策的理解
“民考民”学生对新疆双语教育政策赞成的比例是47.5%, 17.5%的学生持接受态度,表明一半以上学生认可和接受新疆双语教育政策,“民考民”学生也认识到实施双语教育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发展繁荣的要求。7.5%的学生表现为顺其自然,主要是这些学生对汉语学习是不自信的态度, 2.5%的学生持抗拒态度,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面临较大困难,这无疑会给他们在学习、交友、求职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困惑。
(二)对双语学习的认识
“民考民”学生对双语学习很感兴趣的比例是“很感兴趣”和“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分别为37.5%和45%,两项合计为82.5%,大部分学生对双语学习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对双语学习产生了兴趣,有学好民汉双语的强烈愿望。有17.5%的学生不感兴趣,是由于汉语水平偏低对汉语学习失去兴趣。
(三)对双语的运用情况
1. 母语的运用
对母语的掌握程度这一问题的调查,分别有75%和22.5%的学生选择了“很好”和“较好”,合计为97.5%;表明“民考民”学生对母语的高度认同感,母语掌握程度非常好,不仅会读会写,也对母语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而仅有2.5%的人感觉自己母语掌握程度一般,主要是他们认为自己使用汉语较多。
被调查者对其母语十分自然的、不自觉的亲切语言态度使他们具有强调其母语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语言态度。他们对本民族的热爱通过对母语的深厚感情得以传递。
“民考民”大学生来到以汉文化、汉语言为主的大学环境里,民族语言意识强烈,对于本民族传统语言和文化的保护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其民族自觉性也很强。
2. 汉语的运用
“民考民”学生在回答对待汉语的态度这一问题时,有92.5%的学生认为很重要,可见他们对汉语高度认可和接受,也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汉语在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的重要地位。另有7.5%的学生认为说不上重不重要,他们在认知方面对汉语的重要性存在犹豫、不明确的认识。没有学生认为不重要的。
这个数据表明,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环境里,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大部分“民考民”学生对汉语以及汉语学习是热情接受的态度,但是一部分学生充满着矛盾的心理,对汉语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一种实用功利的语言态度,使用汉语的保守性倾向也比较明显。
3. 双语的运用
在对民汉双语的态度问卷统计中,92.5%的“民考民”大学生持支持的观点,希望通过学习民汉双语融入到本民族和汉族同胞的生活中去,结交更多的朋友。7.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在交谈中发现,“民考民”学生大都认为掌握两种语言找工作更容易,他们对双语学习热情高涨,更有自信想投入到双语教学事业中去,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三、“民考汉”和“民考民”学生对双语教育认识的异同
汉语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是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的语言,能融入主流社会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期待,汉语的社会功能在生活中远大于母语的社会功能。在对汉语的态度上, “民考汉”学生92.5%, “民考民”学生87.5%对汉语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两者都认为学习和掌握汉语很有用,普遍认为汉语重要的理由是使用范围广。对汉语有感情的访谈者大都是“民考汉”学生,接受访谈的“民考民”学生对汉语的认同态度中,理性的因素远大于情感的因素,多数“民考民”学生从汉语的社会地位考虑,认为汉语对自己的前途非常重要。
“民考民”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呈现出“母语强、汉语弱”的特征,他们自身对汉语及文化的了解不够,汉语实际运用能力差,导致专业学习感觉很困难,对汉语的亲近感减弱。接受访谈的“民考民”学生中占25%的学生对专业课很难接受,持排斥的态度,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这给“民考民”学生带来较大压力。
“民考汉”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呈现出“汉语强、母语弱”的特征,学好汉语对于“民考汉”学生来说是件容易的事情,并对汉语学习的态度也很明确,激发了学習汉语的动机,即使觉得汉语专业有些课程学习难度超过他们的接受能力,但都有学好汉语言专业的坚定信念。但是一部分“民考汉”学生对母语不会读不会写,47.5%的“民考汉”学生在“母语基础较差”方面有一定的压力,会产生焦虑、担心、害怕的语言心态,甚至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都对发展双语产生焦虑,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教育观。
四、结束语
语言态度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双语的内部动机是对学习双语意义的认识,这种认识会使学生自身产生学习动力。
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如果不能深层次地认识不同民族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双语学习就会产生文化的冲突和困惑,进而阻碍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如果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作为双语教育的最高目标,这种认识不仅可以使汉语学习行为延续下去,还能把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需求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的积极性。有目标,又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态度。
新疆的双语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会为新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真正需要的双语双文化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鞠文雁,鲁新民.“民族兼通”和新疆双语教育[M].新疆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5.
[2]敖俊梅.民族教育政策文化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2.
[3]廖冬梅.新疆民族双语发展历史现状与成就[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11.
[4]李儒忠,何向红.新疆双语教育研究文集(上)[M].乌鲁木齐: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俞理明,韩建侠.双语教育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龚军.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高教学刊,2017(03):93-94.
关键词:双语教育;汉语言专业;认识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186-03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done on Chinese major students of Shihezi University, which carries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ogni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of "non-Han students taking Han exam" and students of "non-Han students taking non-Han exam". The article further discusses on the attitude of students of "non-Han students taking Han exam" and students of "non-Han students taking non-Han exam" towards bilingual education 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bilingual education.
Key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comparative analysis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要发展经济,就要加快与外界的联系,这需要培养各民族高素质的人才,民汉双语教育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双语教育,有利于培养既能运用汉语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又能保持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民汉双语人才,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的竞争力,民汉双语教育是实现新疆大发展的必要举措。
新疆双语教育中的少数民族师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影响着双语教育的发展,笔者就石河子大学汉语言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展开调查,就汉语言专业“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在双语教育大背景下对待母语、汉语、双语及双语教育的态度。
石河子大学汉语言专业在校学生共160人,全部是少数民族,“民考汉”学生90人,“民考民”学生70人。“民考汉”及“民考民”学生分不同班级上课。本人对“民考汉”和“民考民”学生填写的问卷各发放40份,共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收回率为100%。本人与各年级的“民考汉”和“民考民”学生进行访谈,访谈的人数各为10个人。
一、“民考汉”学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
在双语教育背景下,“民考汉”学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双语教育政策的理解
石河子大学汉语言“民考汉”学生对新疆双语教育政策赞成的比例是70%,接受的比例是7.5%,顺其自然的比例是22.5%,抗拒的比例为零,可见绝大多数“民考汉”学生对新疆双语教育政策持强烈的赞成态度,表明“民考汉”学生理解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在新疆是符合少數民族发展繁荣的要求的,符合新疆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的。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只有掌握了汉语言文字,才能培养成为双语教育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在新疆施行双语教育政策正是为了达到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相互交流,实现沟通的桥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知识。
(二)对双语学习的认识
为了继承和发展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优良传统文化,建立具有多元文化相包容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应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民考汉”学生对双语学习很感兴趣的比例是57.5%,有一定兴趣的比例是35%,不感兴趣的比例是7.5%,可以看出,多数“民考汉”学生对自身发展双语学习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很感兴趣”和“有一定感兴趣”的学生合计为92.5%。作为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他们意识到不但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使用双语,而且在生活中离开双语也是不行的。双语掌握得好坏将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顺利地找到工作。因此,“民考汉”学生对双语知识和自身双语发展的需求强烈,也认识到了双语学习能给自己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三)对双语的运用情况
1. 母语的运用
“民考汉”学生对母语的掌握程度这一问题的调查,分别有27.5%和17.5%的学生选择了“很好”和“较好”,合计为45%;表明了“民考汉”学生的母语掌握程度,有不到一半的人只会简单的拼写,不能达到完整流利的程度。而选择“一般”的比例是30%,“较差”的比例是25%,合计为55%,表明有一半多的人只停留在口头表达的水平上,不能读写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有极少一部分人甚至不会读也不会写。在跟学生访谈中发现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能在任何场合都流利地讲母语,有的人则只能表达一些生活用语,有的人连日常用语也表达得很差,当然,完全不懂母语的只是极少数。
“民考汉”学生的母语水平相对较低,他们从小在汉校学习,文化上逐渐汉化,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也渐渐疏远而变得陌生甚至不能了解。但是55%的“民考汉”学生表示将在工作后,为了不丢失自己的母语,即使简单的会写会读,也不放弃学习的信念,要学会母语。
2. 汉语的运用
如今汉语作为通用语,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民考汉”学生从小进入汉族学校用汉语学习各类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常年与汉族人接触,与汉族教师和同学有着频繁的互动,完全沉浸在汉语的氛围里,导致他们对于汉语的感情很深厚。有87.5%的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汉语很重要,另有12.5%的学生对汉语的重要性的回答是“说不上”,这部分学生在认知方面对汉语的重要性存在模糊、不明确的认识。没有人觉得汉语不重要,这表明“民考汉”学生在语言感情上偏向于汉语,熟悉汉语文,熟悉汉文化,汉语是他们最方便的交际语。 3. 双语的运用
在对民汉双语的态度问卷统计中,82.5%的“民考汉”学生支持民汉双语的发展,支持度较高。也就是说“民考汉”学生有学好民汉双语的愿望,他们更希望通过学好民汉双语找到一个好工作,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仅有17.5%的学生对此观点持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只要运用好汉语就可以了,是否懂双语对自身并未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没有人持不支持的态度,说明民汉双语顺应“民考汉”学生掌握汉语,也会母语的需求。
维护母语、接纳汉语、肯定双语,这就是“民考汉”学生的语言态度。
二、“民考民”学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
在新疆多民族杂居的社会环境里,民族间的接触和语言的双向交流是形成双语现象、双语教育的自然条件。“民考民”学生初中以前大多使用母语教材来学习。由于区域不同,学生开始学习汉语的时间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访谈了解“民考民”学生的语言背景、语言使用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民考民”学生对双语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双语教育政策的理解
“民考民”学生对新疆双语教育政策赞成的比例是47.5%, 17.5%的学生持接受态度,表明一半以上学生认可和接受新疆双语教育政策,“民考民”学生也认识到实施双语教育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发展繁荣的要求。7.5%的学生表现为顺其自然,主要是这些学生对汉语学习是不自信的态度, 2.5%的学生持抗拒态度,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面临较大困难,这无疑会给他们在学习、交友、求职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困惑。
(二)对双语学习的认识
“民考民”学生对双语学习很感兴趣的比例是“很感兴趣”和“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分别为37.5%和45%,两项合计为82.5%,大部分学生对双语学习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对双语学习产生了兴趣,有学好民汉双语的强烈愿望。有17.5%的学生不感兴趣,是由于汉语水平偏低对汉语学习失去兴趣。
(三)对双语的运用情况
1. 母语的运用
对母语的掌握程度这一问题的调查,分别有75%和22.5%的学生选择了“很好”和“较好”,合计为97.5%;表明“民考民”学生对母语的高度认同感,母语掌握程度非常好,不仅会读会写,也对母语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而仅有2.5%的人感觉自己母语掌握程度一般,主要是他们认为自己使用汉语较多。
被调查者对其母语十分自然的、不自觉的亲切语言态度使他们具有强调其母语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语言态度。他们对本民族的热爱通过对母语的深厚感情得以传递。
“民考民”大学生来到以汉文化、汉语言为主的大学环境里,民族语言意识强烈,对于本民族传统语言和文化的保护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其民族自觉性也很强。
2. 汉语的运用
“民考民”学生在回答对待汉语的态度这一问题时,有92.5%的学生认为很重要,可见他们对汉语高度认可和接受,也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汉语在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的重要地位。另有7.5%的学生认为说不上重不重要,他们在认知方面对汉语的重要性存在犹豫、不明确的认识。没有学生认为不重要的。
这个数据表明,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环境里,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大部分“民考民”学生对汉语以及汉语学习是热情接受的态度,但是一部分学生充满着矛盾的心理,对汉语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一种实用功利的语言态度,使用汉语的保守性倾向也比较明显。
3. 双语的运用
在对民汉双语的态度问卷统计中,92.5%的“民考民”大学生持支持的观点,希望通过学习民汉双语融入到本民族和汉族同胞的生活中去,结交更多的朋友。7.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在交谈中发现,“民考民”学生大都认为掌握两种语言找工作更容易,他们对双语学习热情高涨,更有自信想投入到双语教学事业中去,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三、“民考汉”和“民考民”学生对双语教育认识的异同
汉语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是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的语言,能融入主流社会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期待,汉语的社会功能在生活中远大于母语的社会功能。在对汉语的态度上, “民考汉”学生92.5%, “民考民”学生87.5%对汉语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两者都认为学习和掌握汉语很有用,普遍认为汉语重要的理由是使用范围广。对汉语有感情的访谈者大都是“民考汉”学生,接受访谈的“民考民”学生对汉语的认同态度中,理性的因素远大于情感的因素,多数“民考民”学生从汉语的社会地位考虑,认为汉语对自己的前途非常重要。
“民考民”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呈现出“母语强、汉语弱”的特征,他们自身对汉语及文化的了解不够,汉语实际运用能力差,导致专业学习感觉很困难,对汉语的亲近感减弱。接受访谈的“民考民”学生中占25%的学生对专业课很难接受,持排斥的态度,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这给“民考民”学生带来较大压力。
“民考汉”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呈现出“汉语强、母语弱”的特征,学好汉语对于“民考汉”学生来说是件容易的事情,并对汉语学习的态度也很明确,激发了学習汉语的动机,即使觉得汉语专业有些课程学习难度超过他们的接受能力,但都有学好汉语言专业的坚定信念。但是一部分“民考汉”学生对母语不会读不会写,47.5%的“民考汉”学生在“母语基础较差”方面有一定的压力,会产生焦虑、担心、害怕的语言心态,甚至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都对发展双语产生焦虑,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教育观。
四、结束语
语言态度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双语的内部动机是对学习双语意义的认识,这种认识会使学生自身产生学习动力。
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如果不能深层次地认识不同民族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双语学习就会产生文化的冲突和困惑,进而阻碍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如果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作为双语教育的最高目标,这种认识不仅可以使汉语学习行为延续下去,还能把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需求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的积极性。有目标,又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态度。
新疆的双语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会为新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真正需要的双语双文化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鞠文雁,鲁新民.“民族兼通”和新疆双语教育[M].新疆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5.
[2]敖俊梅.民族教育政策文化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2.
[3]廖冬梅.新疆民族双语发展历史现状与成就[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11.
[4]李儒忠,何向红.新疆双语教育研究文集(上)[M].乌鲁木齐: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俞理明,韩建侠.双语教育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龚军.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高教学刊,2017(0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