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与“爱”的人性关怀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著名作家中,写煤矿题材文学作品最多、最好的,当然是刘庆邦。写煤矿文学作品难以回避“事故”,他前几年写的悲爱深情的三个短篇《生命的悲悯》《不要让我再哭了》和《清汤面》都曾经引起社会舆论的同情和反响。
  “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震动矿区,而且震动社会,自然也牵动作家的心。十几年前,一位老战友从千里之外给我打电话,怒气冲冲地质问“你们煤炭部怎么搞的!怎么老出事故?战争年代,我们同敌人枪对枪、炮对炮,牺牲流血是难免的。现在,现在不就是出点儿煤吗?!”可见世人只知光明温暖之可贵,而不知矿工挖煤的艰辛和危险!我回答说,感谢你对矿工的关心,不过,一句话说不清楚。总之,战争有战争的规律,生产有生产的规律。煤矿生产也是矿工同大自然之间的一场战争。许多矿工一旦井下遇险被困,也会像战士一样给亲人留遗书,颇有面对敌人壮烈牺牲之英雄气概!
  一
  大自然无偿地赐予人类阳光、雨露和土地。但是,矿工要钻进地球心脏,掏它的五脏六腑,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地质条件优越,科学技术到位,采煤设备先进,企业管理到位,工人严守操作规程……许多大矿多年不出事故也是常有的。但是,一旦疏忽,触到地球的“痛处”,事故随时会发生。轻者:冒顶、片帮、机电伤人;重者:水、火、瓦斯,几十上百人的伤亡……
  刘庆邦以他特有的悲情、激情和责任感,用不足6个月的时间完成的这部25万字的长篇《黑白男女》,就是以龙陌煤矿一次瓦斯事故,死亡138名矿工的事件为背景。人生三大悲剧同时落在一个家庭:儿女失去父亲,妻子失去丈夫,父母失去儿子,如同天塌地陷、五雷轰顶。这一百多个家庭将如何应对这场悲剧,如何继续生活?大悲之后需要大爱:国家的经济抚恤是物质的关爱;工会组织的照顾是精神的关爱。小说以五个家庭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悲痛忧伤的生活中自尊自强自立、相互关爱、奋力拼搏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二
  60岁的退休矿工周天杰,失去儿子周启帆。唯恐儿媳郑宝兰改嫁带走孙子小来,致使这个三代单传的家庭断后,而对儿媳百般关怀,却引起老伴的猜忌,跟踪监视,甚至同儿媳成了“对头儿”。郑宝兰不仅失去爱情上如胶似漆的丈夫,同时还失去娘家哥哥郑宝明,嫂子褚国芳要改嫁,引起父母的更加悲痛!两个破碎家庭三代人的悲痛生活,压在这个年轻女子心上。她悲哀、痛苦、浑浑噩噩、精神几近崩溃!
  郑宝兰的初中同学卫君梅的丈夫陈龙民也在这次事故中死亡。她们是同学,是闺蜜,又有了同命相怜的悲情。经过深情交往,反复思考,互相激励,对以后生活终于有了共同的心愿,就是“不改嫁”。郑宝兰决心维护两个破碎的家庭,全心全意的把爱献给父母、公婆和儿子小来。卫君梅有一儿一女都在上小学,她决心自强自立,傲霜斗雪,苦度余生,教育儿女继承丈夫爱岗敬业的传统,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大树”。但她俩并不反对别人改嫁。郑宝兰劝说父母不要阻拦嫂子改嫁,卫君梅也强忍悲痛,答应秦凤玲的要求陪她相亲,重建家庭。
  秦凤玲的丈夫陶刚也是在这次事故中死亡的,但她“绝不守寡”。当今的社会守寡和改嫁是亡夫女人的自由和权利。守寡,可以说是为了怀念和留恋,是对爱的坚守;改嫁,可以说是对爱的转移。褚国芳虽已改嫁,却对亡夫郑宝明的旧情念念不忘,要记住他的好处。这是两种不同的爱情观和人生观。秦凤玲跟丈夫生前如胶似漆,而工亡后却愤恨不已,作风“放浪”不规,甚至骂儿子是“鳖孙子”!相比之下,卫君梅、郑宝兰灵魂深处颇显高尚,而她却显得低俗!
  三
  作品始终围绕“悲”和“爱”,密枝细节地叙述故事,精雕细刻地塑造人物。
  悲,是狭义的,暂时的;爱,是广义的,永恒的。爱己、爱人、爱社会、爱岗敬业、爱国家。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悲和爱的演进中呼唤人性的升华,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好战胜邪恶。
  在众多人物形象中,蒋妈妈的形象尤为丰满。她的丈夫蒋清平在前几年的一次“冒顶事故”中死亡,她辞掉农村民办教师的职业,带上上高中的儿子蒋志方来矿接班。她有文化,有涵养,是俗人也是智者,有一颗博爱之心。她对弱智又失去丈夫的王俊鸟百般呵护,视同己出。她能在全矿千人安全生产大会上现身说法,讲事故前的担心,事故后的苦衷,讲得头头是道,情真意切。她主动帮助一些工亡家属排忧解难,抚慰心灵,调解纠纷。她的家无形中成了工亡家属的“心理治疗中心”。作者对这个人物倾注了更多的心思和笔墨。并借她为人处事的哲理思维,通俗地诠释了人生在世,日常生活中的祸与福、悲与喜、梦想与现实、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对与错、爱与恨……一系列的生活辩证法。这仿佛是人生一世难以回避的沟沟坎坎,要想得开,摆得平,放得下,过得去。
  令蒋妈妈为难的是,儿子蒋志方爱上了大他六岁还带有两个孩子的卫君梅!虽然遭到对方和许多知情人的强烈反对,他却执迷不悟、穷追不舍,达到浪漫疯狂的程度。蒋妈妈通过调查,了解到卫君梅和自己一样:对丈夫爱的坚守忠贞不渝,刻骨铭心。更不愿给儿女强添一个“后爸”。于是她意识到儿子的错误,是把对卫君梅的敬爱、关爱与爱情混为一谈。针对儿子的幼稚和痴情,她是母亲、是老师,也是合格的思想工作者。她用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说服了儿子。蒋志方终于听从了母亲的教诲,把一片爱心融入到矿团委“青年服务队”, 倾注到全矿工亡家属的身上。
  如果要从作品中找一个反面人物,那只能是卫君梅的妯娌申应娟。她为了把卫君梅驱逐出门“独占家产”,用尽各种卑劣的阴谋手段。可见,鲁迅小说中的“恶毒妇”仍然有她的“当下性”。
  四
  无需多言,《黑白男女》是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佳作。
  刘庆邦文学创作四十多年,拥有数百万字的作品。从煤矿走向社会,从中国走向世界。他始终不忘生他养他的中原大地和把他培养成作家的这块黑土地,他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他深深地植根于中原大地和煤矿的黑土地,始终以矿工、农民、民工为创作对象,始终坚持“颂美、斥恶,呼唤人性升华”的创作原则。在《黑白男女》中凸显文学技巧的创新和升华,文学情感愈加浓重。更让我们感佩的是,他生活积累之丰厚,文学潜力之充沛,创作速度之惊人,竟然能在一年之中(从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出版两部长篇《黄泥地》和《黑白男女》、三篇颇有力度的文学评论(他自谦为“读者感言”,此前他也写过多篇这样的“读者感言”)。
  鲁迅先生曾经把作家比作“厨师”,把读者比作“食客”。毫无疑问,在现代中国文坛上,鲁迅先生是厨艺最高的“厨师”,也是品位最高的“食客”。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当今煤矿文学的领域里,刘庆邦既是高技艺的“厨师”,也是高品位的“食客”?
  但愿我们煤矿文学园地上,更多一些 “厨师”和“食客”,有更多一些 “读者感言”。
其他文献
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是从汉字的一点、一撇、一捺、一横、一竖开始。那一点之水,来自长江黄河的源头,一撇一捺,是中国人的自尊威严和站立起来的大写的人。横竖纵横,阡陌交通,形成了中华龙的神脉和精神。中国篆刻,方寸之地,容华夏五千年文化之精髓;方寸空间,呈现中国文人的豪气和傲骨。一把刻刀在甲骨、大篆、小篆、金文、隶变之间行走,每一刀都彰显刀锋在方寸空间的威严。狼毫长锋,行走在960万平方公里偌大的宣纸
期刊
你穿上时髦的服装也会很帅  戴上墨镜也会很酷  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  坐在咖啡店喝咖啡,在电影院  看电影。然而你是在  无人能看见的阴暗潮湿处  将身体一再弯曲,佝偻  生活降到低处。沉重的活儿  让你出汗,背后却感觉冰凉  最怕闻到瓦斯的气味,听到  煤层断裂,看到透水  走出巷道的刹那,微笑  从炭黑包裹的脸上钻出来  你做的第一件事是赶快洗把脸  换上干净衣服,回家  一个温暖的拥抱,已在
期刊
问:个人风格的生发须依托对传统经典的承接,两者的内在逻辑是必然的,如何找到风格的出口,一定是您所关注的。对于您个人风格的确立,您有哪些经验之谈?  答:其实我没有刻意寻找自己书法风格的出口,目前也没有形成自己所谓的风格,我只是在不断吸纳、积累。大家看到我的每一次供给大家的作品,都是我当下对于书法、文化的理解、把握和实践。我在努力学习如何更加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对于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的解读。所以经验不敢
期刊
我刚过十岁就进了中学,正好赶上“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年代。1973年春天,我懵懂中坐进了县城省立中学初一(2)班的教室。那个年代,大人们都知道,孩子在校是学不到什么的,至少学校和老师要求不那么严,但是书又不得不读。  父亲为了不使我过多地荒废学业,特地从老家背了一块大方砖到县城,是古时候大户人家铺地用的,让我每天用水在这砖上练习毛笔字;又给了我一本字帖,是柳公权的《玄秘塔》。我辈先生对联“隶
期刊
王惠:孙老师,您好!很高兴能有机会采访您。在当代诗歌领域,作为一位著名的煤矿诗人,您一共出版了10部诗集和许多散文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我们对您一直很钦佩,也感到惊奇。您在《学诗札记》中曾写道:“每天,当我完成了任务和同志们走出大井口的时候,满腔激情冲动着我拿起笔来,摊开沾满煤粉和机油的稿纸,尽力的歌唱党,歌唱矿山。”在艰苦的劳动中,您收获的却是澎湃汹涌的诗歌创作灵感,这让我们十分感动。
期刊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
期刊
一个淳朴、虔诚、善良的女子,珍惜生活,迷恋艺术,苦中求乐,舍中有得,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描绘着企业文化建设的美丽画卷,绽放出企业走向未来再创辉煌的风采。二十多年来,无论井口、工地、车间、社区,还是巡回演出、重大庆祝活动,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就是被人们誉为“煤海之花”的矿山歌者李丽萍。  李丽萍出生于河北省清河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爱好唱歌,是一名集通俗、民族、美声唱法于一身,对演唱的理解和把握都很
期刊
“高书记”  “高书记”姓郑,名叫郑诚德,他是从矿务局党委办公室“空降”到李庄子矿担任党委书记的。郑诚德是个老政工,从参加工作就在矿上和矿务局党群部门转悠,一直没挪过窝。干了一辈子政工,郑诚德笔头子上的功夫自然是没说的,不论是写总结寫经验材料写调查报告还是写新闻搞宣传,都是数一数二的好手。  说郑诚德高,主要理由有三。其一是说他理论水平高口才好。在矿上,除了每年的职代会、“七一”表彰会等正规会议外
期刊
油画当属绘画中的高雅艺术门类,喜欢油画是一种高雅的爱好;从事油画创作,我甚至认为是一门奢侈的爱好。矿工赵列墨就不仅是油画爱好者,而且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油画家。  画自乡村青野始  赵列墨是个憨厚的人。接触过他的人,第一印象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他与画家联系在一起。他个子不高,有点微胖,岁月在他的额头上已刻出了一圈圈沧桑的年轮,凭主观臆断,他或许已是退休之人了。其实是北方的风吹出了生命的苍茫,北方的雨洗浴了
期刊
夏天的夜晚,天气炎热,人员流动少,城市的夏夜增添了几分安谧,沿街树上偶尔有几声夜鸟的叫声传来,也没有人去理会它。喜欢读书的我,打开了北京美术出版社给画家刘德功新出版的《铁荷画派》画集,细细浏览,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画集中的作品。  倒一杯清茶,倚窗夜读画集,这个世界顿时安静下来。闲闲地一幅幅作品观赏,恰似品读一首首田园荷塘诗,清新雅逸直抵心间。刘德功画的《绿荷》系列作品风雅摇曳,满纸弥香,那含苞欲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