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神庙遗址碑前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we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一块遗址碑,仿佛她真的存在
  许多年前,现在她是一个传说,或一种凝眸
  无论是在炎炎的夏日,还是迟缓的冬季
  在那些少女的脸庞上,和韵光退去的
  身体里,她都是一个秘密的声音。
  当她形成巨大的空缺。这美,日日新
  风的驭手,穿梭在我们身体里的后花园
  可以听到花小声地嘀咕它的旧模样
  万物在陌生中变得熟悉,像建筑物之间
  藏着一片开阔的旷野:它早已退远
  我们对于这样的一块碑可以视而不见
  比如月夜依然,光从夜鸟的嘴角
  滑落,弥漫成雾,然后朦胧到了霾
  但我们调节着车灯的亮度
  人世间小小的亮光和坡度。

2


  或就是花神的一瞥,我们
  青春时代的迷迭香,抑或
  一株从迷雾中抖擞着走来的罗汉松
  在千篇一律的年代,从印刷体的街道上
  我们的肺腑渐渐失去的弹性
  会有更加加深的雪意,在没有雪的城市
  给一个孩子标注:
  曾经的乡村,曾经的小径和河道
  犹如一座沉甸甸的鸟巢
  在孤零零的树枝上,我们眺望的边缘
  它托住了一阵风。曾经
  她赐予哪些花以香气,哪些花以刺
  又赐予哪些花以果实,哪些花被采摘者遗忘?
  或者在地底的淤泥里,伴随着
  长眠的骨骼,陶醉在花瓣被吹散的愉悦里
  在一种封闭的美里,我们觊觎
  一座天堂的重量:身体的颤栗
  挖掘出纯粹的快乐,却远离我们的本能

3


  她并非虚无,像那些种植到别处的
  草木:直到叫出它们的名字
  并賦予一个地名的荣耀
  有一天它们在异乡彼此相融
  我知道她还在,在忙碌和仓促中
  她教会我们认识,让我们辨别
  她从不曾消失,或被时间磨损
  她建设于一种新的凝固的秩序
  无问西东,不计左右。当嗅到
  那缕风,从城市的深处细微吹起
  在我们身体的内部聚拢成
  一个亘久的遗址,没有月亮被祝福过
其他文献
四月中旬后,院子里那些杏树上结出的果实大都已有拇指一般大小了,而且每棵树上都是密密麻麻羊粪蛋子一般大小的青果。“花褪残红青杏小”,当年苏轼在广东惠州写下此句,我一直怀疑其真实性,因为广东惠州属于岭南,而杏树却是生长于黄河以北的树种,不知他何以在惠州产生了这种诗情。抛开这些不论,整首词尽管有伤春之感,有对政治无比深沉的忧患和对岁月无可奈何的伤感,但这一句却是词中的亮色暖意,也是对时间和生活的写实中的
期刊
一  一想到终于有一天要化作一堆土,什么也不是,我不能看花看草看日出,不能看这个世界,我便要一阵痉挛……  人只能这样,终于要在所有的物质和精神面前、在俗世面前;终于从人的峰巅状态、从人的疯狂人的精致或人的仇视人的低调人的病态人的虚伪、从人的不是地狱胜似地狱的地狱现实中,一寸寸放弃,一层层解除“武装”,最后说“不”。从“要”到“不”,从“敌意”到“友善”,世界开始亲和,野兽们不那么迅跑……最后是彻
期刊
走亲戚常走怀旧线。逢年过节  我曾亲近过的山水,都成了  或近或远的亲人  我们相互走动,路径一年比一年长  从北上广到东三省,再到陕甘宁  从黄河流域,再到长江流域  比起天然湖泊,人工的滴水湖  只多一道入水口,爱情、蓝、涟漪  和观光客,谁都可以自由出入  用大海的一滴水,造一个湖子  想象力成就了非凡的胆识,滴水湖  也成全了非凡的创造力  不仅湖子,岸边垂柳和水中倒影  水草、鴛鸯鸟、闲
期刊
雪抢在羊群到达之前  吃掉了这片草地  风呼啸  天空給了草原洁白的教训  而羊,只留下了粪便  风呼啸  草原像雪一样出身清高  只近泥土,远离尘世  风呼啸……
期刊
头羊走在羊群的前方,像一面旗帜  被队伍托举,并引领队伍前行  正如草原上最后一棵树  君临天下,众草卑微  作为幸存者,这棵树的前生  可能是走兽的尸骨,无名的草籽  也可能是虫鸣或飞鸟的粪便  一棵树,让草原有了呼吸和高度  羊群在行进中等待众草窜高  它们的祈祷,被均匀地撒在草地上  羊,只在饥饿时观察天象  如此看来,是危機伴随万物成长  风暴来临的前夜,芸芸众生  一一竖直耳朵,在天籁隐
期刊
属于一个人的秘密,为什么  众人皆知  属于众人的金川,为什么  属于了我  故土之外,总有走散的乡音  他乡厚葬了灵魂干净的人  沙耳鄉的藏寨认出了我  我认出了亲吻过我手掌的老黄狗  故乡一生都在迎来送往  孩子们离开了,还会回来  游子的脚步使梨花一次次绽放  远道而来的人何止一个故乡  诗人留香也留名,住够了日子  你才是金川的人  来年,金川是否还能保持原始的姿色  等着我
期刊
1  使看不见的看见,是文学。再拙劣地补上一句,使看见的镌刻进心里,是记忆。写作就是使看不见的看见,使遗忘的抵抗遗忘。作家张炜说得更断然(当然也更深透):“写作严格地讲,就是一次回返,不停地在记事方面推进自己,又是一个追忆回忆的过程,写作就是回忆。这个回忆有时候是以回忆的形态来表现的,有时候是以向前的形态表现的,但是它本质的东西都是向后的,寻找原来的记忆。”文学就是沉淀出那些本质。必然的,它是时间
期刊
在海南  很难遇到真正懂海的人  正如很难遇到  人偶戏之外的临高人  不懂海洋,是因为离海太近  而人偶戏的昌盛  则是因为民间的临高  離神太远  文澜河养育了临高的民风  橡胶、咖啡、胡椒  香蕉、芒果、甘蔗、荔枝  龙眼和菠萝蜜  养育了汉、黎、壮、苗族  回、藏、蒙古、高山族  彝族和侗族人民  除夕夜,祭祀神和先祖  家家户户吃围炉饭  供台上的马鲛鱼、墨鱼  鱿鱼、对虾、螃蟹  和柚
期刊
一  有人敲门时,韩燕刚把“死海泥面膜”敷满脸。面膜是去年和朋友到以色列旅游带回来的。此时,韩燕除了眼睛和嘴,整张脸都是死海一样的土灰色,她想着那个漂在死海上做面膜广告的女人,犹豫地贴着门问:“南娅吗?”  “是我。”  韩燕打开门,看见南娅手里提着一个胀鼓鼓的黑色塑料袋。韩燕指着自己的脸问:“要不要也来点?”  南娅摇头,问她:“就你一人在家?”  韩燕说是。  “他呢?”南娅问的是韩燕丈夫肖真
期刊
世间的秩序是:先有人烟  后有庙宇,但香火却围绕着  戴南护国寺而兴衰  李世民在這里,供奉着早年的隐私  某些关乎人生历险,而某些关乎  一个人与国运的关系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它们或者深藏不露,或者  与上帝共享  寺中的秦代红陶鼓钉纹球腹罐  和元朝祭蓝釉留白云龙纹梅瓶  它们在李世民之后,才成为供品  从唐到宋,护国寺隐身了三百年  之后,它的香火渐旺起来  凡是真相,总有泄漏的那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