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画作中的写实风格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与其他时代的绘画作品相比较,宋代的绘画作品具有浓重的现实意味,更加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宋代绘画受到学术思想的深深影响,更加注重描绘的逼真性。
  一、花鸟画的写实技法
  宋代花鸟画是人们初学花鸟画时的临摹范本。宋代画家在创作花鸟主题的绘画作品时必是提前对所绘画的物象进行观察,在充分了解其特点和细节的基础上做到师法自然。黄氏画风着重刻画富丽华贵的花鸟画,宋代的许多画家在写实的基础上开创了与黄氏画风完全不同的画法。比如,赵昌开创了更加符合大众审美的花鸟画技法,丰富了宋代绘画艺术,而这一成就的达成离不开其对花鸟长期、细致的观察。宋代的写实花鸟画作品是在掌握物象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技法对其进行浓缩和概括,主要技法包括以下几点。
  (一)白描技法
  白描技法主要用于线条的绘制,是写实风格绘画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技巧,简单来说,白描技法就是画家用笔墨勾勒出物象的轮廓、形态,但不上色,或仅在局部进行墨色分染。
  (二)笔法技法
  宋代写实风格绘画作品的创作思路一般是先勾勒,再添彩。除了白描作品之外,其他大部分作品也是先勾勒好花鸟的轮廓,以线为骨,融合书法元素,这对画家的下笔有着较高的要求。比如,宋代花鸟画通过线条的刚柔、曲直、疏密、顿挫来表现花木的自然生长结构。
  (三)构图技法
  构图对于画面整体艺术效果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宋代绘画作品往往不是对单一花鸟的特写,而是将花鸟融于自然情境之中。宋代的花鸟画是在隋唐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宋代画家更趋向于绘制折枝花鸟画。折枝花鸟画就是选取花鸟物象的一小部分进行作画,专注于描绘物象本身,相当于现代画像中的特写画幅,追求内容的精炼,刻画细致入微,给人较强的视觉感受。
  二、山水画的写实技法
  (一)气势凸显
  宋代山水画没有固定、统一的范式,相较于隋唐时期温婉、婉约的艺术风格,宋代的山水画追求雄浑的气势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强调的是画面的空间感、质感和量感,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比如,著名画家李成十分擅长展现大自然中的山川地势样貌和节气的变化,其用墨较深,用笔有力,在山水画领域被称为“古今第一”。
  画家郭熙也专注于山水画创作,他长期游历名山大川,善于用浓墨作画,笔势雄健,多创作巨幅山水画作。后世学者通过研究郭熙的画作认为,他的山水画建立在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客观描摹基础之上,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作为模型,体现了他在景物选择上的取舍。
  画家范宽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李成与郭熙的绘画技法,其绘画风格为“山顶好作密林,自此趋枯老;水际作突兀大石,自此趋劲硬”。从他著名的《溪山行旅图》可以看出,瀑布两旁的巨峰聳立,峰峦叠张,层次清晰,岩石上的沟壑清晰可辨认,整体绘画苍劲有力,尤其是在山川的线条勾勒上,粗细明显、气势雄强。
  (二)“三远”法
  宋代著名山水画画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画“三远”创作理念,这是一种以山水绘画空间布局为主导的创作技法,“三远”指的是“高远”“深远”“平远”。同时,郭熙还对不同视角的用墨方法进行描述,“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时至今日,“三远”法仍然是山水画创作的常见技法,相比于西方的平行透视、焦点透视法,“三远”法只对角度作出了规定,而没有对具体的观察点位提出要求,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自由的空间。比如,李成的《寒林平野图》采用了平远的绘图方法,画面近处的老松枯木于缓坡上生长,背景则为低矮止丘,整体画面显得宏大而旷远,虽然描绘的是景物,但却能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三、人物画的写实技法
  人物画是宋代主流的绘画题材。人物画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发展到高峰,宋代画家将人物画中的形象从神仙向普通大众过渡,创作构思、绘画技法、造型刻画都逐渐走向成熟,写实技巧更是有了极大的进步。
  (一)形神兼备的绘画技法
  宋代的绘画理论、著述相当完善,其中不乏一些批评的理论,比如宋代郭若虚批评当时画者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人物性格的表达,他认为“今之画者,但贵其姱丽之容,是取悦于众目,不达画之理趣也”。人物画的创作必须要展现人物的特点,形神兼备的绘画思想由此诞生。
  (二)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笔法特点
  随着宋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物画的题材和创作技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画家更倾向于描绘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通过绘画展现社会现状以及人们的生活情况。比如,北宋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直观展现了北宋时期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人物排列疏密合理,虽然人物众多,但是其服饰、表情清晰可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线条和色彩的技法
  线条和色彩是宋代人物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特色的两大审美标志。由于北宋画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画法,且讲究色彩写实,因此人物画中的人物身形、体态都更加贴合实际。宋代画家习惯在绘画作品中运用色彩区分人物,运用线条强化色彩,逐渐改变了隋唐时期色彩斑斓的人物画创作技法。
  四、结语
  宋代绘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巅峰,宋代的写实风格绘画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深入研究宋代绘画的写实风格,可以为创作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时代审美趣味的好作品提供借鉴。
  (澳门城市大学)
其他文献
我国的美学观念里有一种独特的、受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影响的传统美学观念——“计白当黑”。“计白当黑”是指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处与笔墨的“黑”一样重要。而马远与夏圭的绘画作品完美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一观念,并且形成了其艺术美学的独创性。本文从马远、夏圭作品中的空间布局以及笔墨的虚实这两個方面着手,分析他们画作中“计白当黑”的美学内涵。  一、“计白当黑”的绘画理念  “计白当黑”是中国美术史上特
期刊
水彩画自传入中国,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外来艺术,水彩画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有中国传统色彩,又融合西方绘画艺术形式的图式和表现风格。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交流、适应、融合过程中,中国的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水彩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产生了具有民族性的表达方式、表现风格。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国家,浓厚的民族文化及广阔的疆域土地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中国当代水彩艺术的发展与民族精
期刊
《儿童法案》是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对于儿童福祉的思考。在《儿童法案》中,亚当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在于宗教信仰幻灭之后,他无法找到新的精神指引,从而失去了方向,陷入了虚无。在这部作品中,麦克尤恩倡导一种理性的信仰,这种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也可以是一种信念。当律法、理性和信仰都为伦理服务时,人们才更有可能驱散内心的幽暗。  一、《兒童法案》概述  《儿童法案》是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对
期刊
就钢琴艺术来讲,其不仅是作为演奏乐器流传至今,更是靠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在音乐领域立于不败之地。钢琴艺术本身带有浓郁的西方艺术气息,当其传入我国后,经过我国钢琴家、作曲家的不断努力,为其增添了中国文化特色。  随着钢琴艺术的不断推广,钢琴艺术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文化内涵,并且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基于此,为了能够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人们对我国钢琴艺术文化内涵的
期刊
戴进是明初浙派的创始人,他的艺术创作推动了明代绘画的发展。《明画录》卷二记载:“(戴进)其山水源出郭熙、李唐、马远、夏圭,而妙处多自发之,俗所谓行家兼利家者也,神像人物杂画无不佳。”戴进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为主,不拘一格,师承百家。从“董巨”的气派山水画及李唐、郭熙的全景式构图,到马远、夏圭意义深远的边角小景,再到元画的笔墨韵味,戴进在吸收各时期绘画大师的艺术技巧的同时,又进行创新融合,形成了自己独
期刊
谢时臣作为明代的职业画家,生前颇负盛名,但在其死后,却渐渐“消匿”于画坛,几乎不被人所提及。有关他的绘画思想,也只能从其作品的画跋中以及友人吴鼎为其所作的《谢时臣小传》中寻找踪迹,其中提及:“顾其言曰:‘……天行而神会,游艺而道存,庶几古真人之流哉!因自号樗仙云。’”谢时臣将“游”与“道”联系起来,因“游”而得“道”,“游”之思想贯穿其一生的创作。探究其根源,南朝画家宗炳晚年提出的“卧游”说通过吴
期刊
《喜福会》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作者在小说中描述了四对移民母女的关系和她们之间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冲突。母亲们早年受尽磨难,最终迫不得已远离故土,来到美国求生存,女儿们则出生在美国,在美国文化熏陶下成长。基于母女两代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本文描述了四对母女从误解、冲突到沟通、理解的过程,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美两种文化的矛盾与对立。  一、《喜福会》概述  在小说《喜福会》中
期刊
中国现当代油画是一种舶来艺术,由西方传入我国。经过多年发展,通过油画家的探索和研究,在中西方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现当代油画的生存方式、表达形式都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油画作品。中国近现代油画审美所呈现的表现主义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现当代油画审美中的表现主义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受到越来越多油画研究者的关注。表现主义最早来源于西方美学,中国现当代油画审美中的表现主义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
期刊
气韵生动是我国绘画的重要命题之一,也是自魏晋以来不断被学者、画家讨论的一个美学范畴。笔者认为气韵生动所引起的审美心理与高峰体验有相同之处。本文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对比分析气韵生动与高峰体验,希望为此命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一、气韵生动概述  气韵生动是南朝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之一,其最初指向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通过线条的运用将人物的风骨气韵传达出来。绘画六法分别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
期刊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极高声誉,就在于它能够帮助人类去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它在人类的眼睛面前呈现出来的,是它能够理解或相信是真实的东西。”艺术的表现性存在于结构之中,每一个层级都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与理解。本文从张力、艺术与象征等方面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  一、阿恩海姆的“表现”理论  表现性是知觉范畴中最有意思的一种。当透过表象去看一件艺术的本质时,便可发现表现性存在于结构之中。一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