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教我写日记,我教学生写日记。”
传奇日记老人管炳圣的故事——
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管家河套有个退休语文教师管炳圣,今年68岁了,打从15岁痴迷于写日记,一直写到今天,53年一天没落下。他在自家小院里筹建了“银杏日记收藏馆”,有二百余本大小不一、花色各样的个人日记和三大书橱日记收藏品。管老师写日记的起因,是老师和长辈的鼓励。
1959年的一天,周敦进老师鼓励管炳圣说:“炳圣啊,你这次代表全县的少先队员到省城开会,最好用你的笔记录下每天的幸福时刻。”一句话一辈子,从参加山东省少代会的头一天起,他一口气写了53年的日记,被人戏称为“日记牛人”。管老师不但自己写日记,还教学生写日记。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并得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各界的肯定和支持。用管老师自己的话说,“老师教我写日记,我教学生写日记。”1998年管老师在百尺河初中任教时首倡建立“日记节”,至今已经成功组织十届,期间还举办过全国规模的日记论坛。
管老师的日记情结不是个案,全市像管老师一样热爱写作的众多语文教师,带动促进了学生的日记写作,现在整个诸城市初中生人人都写日记,由此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县域日记教学与学生成长的特色之路,日记不仅是一种写作训练,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有效途径。
大家都来写日记
日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光在历代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就是普通人也有许多传世的日记。日记发展到今天,它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众多的名人传记、史实材料都来源于日记,如《雷锋日记》《拉贝日记》等,已经完全超出了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人们的精神瑰宝。日记,犹如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正在校园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它不但能促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启迪、净化学生心灵。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初中写作的要求是“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实现这些目标,还有比让学生天天练笔更好的途径吗?基于这些原因,我们产生了建立日记课程的设想,将日记作为一种有内容、有组织、有指导的写作方式进行尝试。全市初中生必须建立正规的日记本,教师有定期批阅和总结讲评。各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日记展览评比活动。全市每年举行一次日记写、评、展、刊、奖系列活动,从而开创了一条“天天写日记,磨就烂笔头”的写作教学新路子。
从松散、规范到自觉
最初的日记写作是一种松散的提倡,没有硬性规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坚持写日记,而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总是写写停停,老师一不提醒督促就忘记了,还有的学生喜欢在收日记本的时候匆匆突击完成。面对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怎样让每个学生得到写日记的成功感,让他们“知味”,成为我们着力解决的症结。随着日记写作教学研究的深入,我们也逐渐尝到抓学生日记的甜头,不断规范管理,走过了一个“松散要求——严格规范——逐渐放开——自由自觉”的过程。
为解决学生打怵写日记的问题,我们先是彻底放开,学生想写啥就写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实在没的写,就写写当天的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什么口水日记、流水帐,都可以,只要坚持写就行。
下面是学生的一则典型的“流水帐”日记:
4月27日 星期五 晴
又到星期五了,快要回家了。
上午有节生物,嗯,不错。
下午,有节微机,也有节生物,不错。
终于回家了,感觉真好!
这短短的一则日记,初看实在不像样子。但是换个角度细究一下,里面起码包含了这样一些信息:今天上了哪些喜欢的科目,周末住校生归心似箭。这是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啊!言之有物,表达出了真情实感——这样的日记不正是我们老师希望看到的吗?所以学生只要写,教师就要充分地肯定。
我们鼓励学生写真心话,自由表达,不要有任何顾忌,家长、老师绝不会因为日记暴露学生真实心理而追究批评。
下面是节选学生的一段日记:
“……他耽误了我们学习,又耍我们,他真把我们当猴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曲校长处理得一点都不好。不让我们参加,可以,那也得解释清楚呀。让我们就这样回去,这不让人看笑话吗?哼哼!臭校长,你让我太丢脸了。”
面对学生这样口无遮拦的心理话,我们老师的批语是这样的:
“本来就是抽查嘛,学校抽选的就是最终成绩。凡事要多理解他人。”
经了解,这是桃园初中为推荐学生参加竞赛而发生的小风波。老师的批语既尊重事实,包容了学生说真话,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了得体的教育。
就是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放下了包袱,大胆地“我以我手写我心”。学生由最初的流水帐、口水日记,到逐渐地敞开心扉,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愿意通过日记跟老师说说心里话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通过写日记,学生变成生活的有心人,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品味咀嚼人生的酸甜苦辣,学会面对自我时的反思剖白,天马行空地大胆放飞年轻的思绪……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一则日记,由32开半张纸到二页、三页,甚至更多。日记成为学生离不开的好伙伴,一天不写日记就闷得慌。
日记的样式也活泼多样,有的学生将网络中一些表情符号自如地用到日记中,增加了生活情趣。有的同学美化装饰日记本,自己设计了个性化插图。
诸城市教研室每年都组织一次全市规模的日记评比,评选结果以“诸城教研信息”形式公布,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优秀学生日记。我们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日记结集,编成一本自编书,与家长、朋友一起分享写日记的快乐。“自编书”制作别有特色,或亲手抄录,或电脑打印,作品虽显稚嫩,可贵之处是用心用情,尽展个性,个人自编书收集编纂了自己日记的得意之作、知识积累、美文集锦、游记随笔、个人成长故事等等。
“自编书”成为学生自我包装、自我展示、自我推介的一个良好平台。好多家长正是从“自编书”中了解了孩子的成长足迹,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类似个人自传的“自编书”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不少家长还别具匠心地亲自给孩子的“自编书”题写了“序”,给孩子以切身的鼓励。
教师跟进“助跑”行列
要求学生写日记,教师做什么?我们提出的要求是: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写。
刚开始几年,我们要求教师写下水文,要求作文教师先来一篇同题作文。后来要求教师人人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随着网络技术进校园,又鼓励教师开设博客、微博,将自己的随笔分类发布,借助网络平台,与更多的人切磋分享。
对语文教师随笔(博客)内容不作过细的限制,可以是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个人情感经历的真实记录,可以是对社会、人生、自然的观察与评论……内容的宽泛自由,让教师更利于发挥写作水平,锻炼写作能力。
在随笔写作中,我们的老师也,不断地收获着。教师们通过动笔,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片断,剖析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对如何面对自我、他人及社会进行最新的思索,整理读书感悟和心灵故事。臧方虹、王立君等众多青年教师开设了不错的个人博客,因为更新及时,都有较高的点击率。老师们在随笔写作中,动脑动手,修炼了身心,获得了写作的切身体验,提升了文化品位,提高了业务素养。每年有大批教师论文、文学作品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及网络。如于海波的《水的心事》,白玉红的《笔尖的音符》,孟祥霞的《山那边是海》,李建秀的《时光的缝隙有花瓣飘落》等等。
小日记——大收获
日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学生坚持日记写作,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追求学科成绩的功利目的,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小”日记的写作,带来的效益却是巨大的。
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天天记下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这种日积月累的练习,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每个人都积淀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学生面对作文不再有畏难情绪,丰富的题材俯拾即是,只需稍加提炼,动辄下笔千言。
为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学生日记因其涉及学校、家庭、社会、自然、自我等诸多领域,日记里展现的是一个完整的自我,笔下是他们自己眼中的同伴、师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生活、思想,为师生沟通、家校沟通,打开了一条良好的交流渠道。
成为学生理性反思的工具。白天的一时莽撞冲动,晚上可以坐下来,静静地反思,并形诸笔端。一则日记,实际上是学生的一次情绪的渲泄,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思想的检讨。日记更能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袒露心扉,展现崇高,从而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更好地指导学生做人、生活与学习。
涵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学生写日记中自由挥洒文字,保持了个性语言生命的活力。日记也陶冶了学生情操,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变得更加热爱生活,变得儒雅和懂事,遇事冷静沉着,看事不偏执。写日记还磨炼了学生的意志,提高了写作兴趣,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作者简介:
郝忠勇,出生于1969年8月,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诸城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全国优秀中学语文教师,全国中语会首届“语通杯”教改新星。
传奇日记老人管炳圣的故事——
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管家河套有个退休语文教师管炳圣,今年68岁了,打从15岁痴迷于写日记,一直写到今天,53年一天没落下。他在自家小院里筹建了“银杏日记收藏馆”,有二百余本大小不一、花色各样的个人日记和三大书橱日记收藏品。管老师写日记的起因,是老师和长辈的鼓励。
1959年的一天,周敦进老师鼓励管炳圣说:“炳圣啊,你这次代表全县的少先队员到省城开会,最好用你的笔记录下每天的幸福时刻。”一句话一辈子,从参加山东省少代会的头一天起,他一口气写了53年的日记,被人戏称为“日记牛人”。管老师不但自己写日记,还教学生写日记。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并得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各界的肯定和支持。用管老师自己的话说,“老师教我写日记,我教学生写日记。”1998年管老师在百尺河初中任教时首倡建立“日记节”,至今已经成功组织十届,期间还举办过全国规模的日记论坛。
管老师的日记情结不是个案,全市像管老师一样热爱写作的众多语文教师,带动促进了学生的日记写作,现在整个诸城市初中生人人都写日记,由此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县域日记教学与学生成长的特色之路,日记不仅是一种写作训练,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有效途径。
大家都来写日记
日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光在历代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就是普通人也有许多传世的日记。日记发展到今天,它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众多的名人传记、史实材料都来源于日记,如《雷锋日记》《拉贝日记》等,已经完全超出了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人们的精神瑰宝。日记,犹如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正在校园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它不但能促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启迪、净化学生心灵。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初中写作的要求是“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实现这些目标,还有比让学生天天练笔更好的途径吗?基于这些原因,我们产生了建立日记课程的设想,将日记作为一种有内容、有组织、有指导的写作方式进行尝试。全市初中生必须建立正规的日记本,教师有定期批阅和总结讲评。各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日记展览评比活动。全市每年举行一次日记写、评、展、刊、奖系列活动,从而开创了一条“天天写日记,磨就烂笔头”的写作教学新路子。
从松散、规范到自觉
最初的日记写作是一种松散的提倡,没有硬性规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坚持写日记,而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总是写写停停,老师一不提醒督促就忘记了,还有的学生喜欢在收日记本的时候匆匆突击完成。面对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怎样让每个学生得到写日记的成功感,让他们“知味”,成为我们着力解决的症结。随着日记写作教学研究的深入,我们也逐渐尝到抓学生日记的甜头,不断规范管理,走过了一个“松散要求——严格规范——逐渐放开——自由自觉”的过程。
为解决学生打怵写日记的问题,我们先是彻底放开,学生想写啥就写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实在没的写,就写写当天的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什么口水日记、流水帐,都可以,只要坚持写就行。
下面是学生的一则典型的“流水帐”日记:
4月27日 星期五 晴
又到星期五了,快要回家了。
上午有节生物,嗯,不错。
下午,有节微机,也有节生物,不错。
终于回家了,感觉真好!
这短短的一则日记,初看实在不像样子。但是换个角度细究一下,里面起码包含了这样一些信息:今天上了哪些喜欢的科目,周末住校生归心似箭。这是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啊!言之有物,表达出了真情实感——这样的日记不正是我们老师希望看到的吗?所以学生只要写,教师就要充分地肯定。
我们鼓励学生写真心话,自由表达,不要有任何顾忌,家长、老师绝不会因为日记暴露学生真实心理而追究批评。
下面是节选学生的一段日记:
“……他耽误了我们学习,又耍我们,他真把我们当猴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曲校长处理得一点都不好。不让我们参加,可以,那也得解释清楚呀。让我们就这样回去,这不让人看笑话吗?哼哼!臭校长,你让我太丢脸了。”
面对学生这样口无遮拦的心理话,我们老师的批语是这样的:
“本来就是抽查嘛,学校抽选的就是最终成绩。凡事要多理解他人。”
经了解,这是桃园初中为推荐学生参加竞赛而发生的小风波。老师的批语既尊重事实,包容了学生说真话,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了得体的教育。
就是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放下了包袱,大胆地“我以我手写我心”。学生由最初的流水帐、口水日记,到逐渐地敞开心扉,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愿意通过日记跟老师说说心里话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通过写日记,学生变成生活的有心人,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品味咀嚼人生的酸甜苦辣,学会面对自我时的反思剖白,天马行空地大胆放飞年轻的思绪……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一则日记,由32开半张纸到二页、三页,甚至更多。日记成为学生离不开的好伙伴,一天不写日记就闷得慌。
日记的样式也活泼多样,有的学生将网络中一些表情符号自如地用到日记中,增加了生活情趣。有的同学美化装饰日记本,自己设计了个性化插图。
诸城市教研室每年都组织一次全市规模的日记评比,评选结果以“诸城教研信息”形式公布,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优秀学生日记。我们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日记结集,编成一本自编书,与家长、朋友一起分享写日记的快乐。“自编书”制作别有特色,或亲手抄录,或电脑打印,作品虽显稚嫩,可贵之处是用心用情,尽展个性,个人自编书收集编纂了自己日记的得意之作、知识积累、美文集锦、游记随笔、个人成长故事等等。
“自编书”成为学生自我包装、自我展示、自我推介的一个良好平台。好多家长正是从“自编书”中了解了孩子的成长足迹,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类似个人自传的“自编书”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不少家长还别具匠心地亲自给孩子的“自编书”题写了“序”,给孩子以切身的鼓励。
教师跟进“助跑”行列
要求学生写日记,教师做什么?我们提出的要求是: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写。
刚开始几年,我们要求教师写下水文,要求作文教师先来一篇同题作文。后来要求教师人人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随着网络技术进校园,又鼓励教师开设博客、微博,将自己的随笔分类发布,借助网络平台,与更多的人切磋分享。
对语文教师随笔(博客)内容不作过细的限制,可以是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个人情感经历的真实记录,可以是对社会、人生、自然的观察与评论……内容的宽泛自由,让教师更利于发挥写作水平,锻炼写作能力。
在随笔写作中,我们的老师也,不断地收获着。教师们通过动笔,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片断,剖析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对如何面对自我、他人及社会进行最新的思索,整理读书感悟和心灵故事。臧方虹、王立君等众多青年教师开设了不错的个人博客,因为更新及时,都有较高的点击率。老师们在随笔写作中,动脑动手,修炼了身心,获得了写作的切身体验,提升了文化品位,提高了业务素养。每年有大批教师论文、文学作品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及网络。如于海波的《水的心事》,白玉红的《笔尖的音符》,孟祥霞的《山那边是海》,李建秀的《时光的缝隙有花瓣飘落》等等。
小日记——大收获
日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学生坚持日记写作,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追求学科成绩的功利目的,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小”日记的写作,带来的效益却是巨大的。
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天天记下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这种日积月累的练习,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每个人都积淀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学生面对作文不再有畏难情绪,丰富的题材俯拾即是,只需稍加提炼,动辄下笔千言。
为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学生日记因其涉及学校、家庭、社会、自然、自我等诸多领域,日记里展现的是一个完整的自我,笔下是他们自己眼中的同伴、师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生活、思想,为师生沟通、家校沟通,打开了一条良好的交流渠道。
成为学生理性反思的工具。白天的一时莽撞冲动,晚上可以坐下来,静静地反思,并形诸笔端。一则日记,实际上是学生的一次情绪的渲泄,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思想的检讨。日记更能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袒露心扉,展现崇高,从而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更好地指导学生做人、生活与学习。
涵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学生写日记中自由挥洒文字,保持了个性语言生命的活力。日记也陶冶了学生情操,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变得更加热爱生活,变得儒雅和懂事,遇事冷静沉着,看事不偏执。写日记还磨炼了学生的意志,提高了写作兴趣,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作者简介:
郝忠勇,出生于1969年8月,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诸城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全国优秀中学语文教师,全国中语会首届“语通杯”教改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