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不变色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节放假回来,像往常一样,我带着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走进了四(2)班的教室。这节科学课的活动内容就是研究植物的《根和茎》,其中有这样一个活动:把花的茎分两个部分分别插在不同颜色的水里,让学生了解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十一”放假前,我把这个活动布置给同学们,并且告诉他们用康乃馨或百合来做这个实验,效果比较明显。我自己也在放假前,把花插在了不同颜色的水中,满以为回来后,可以看到一朵花上有两种颜色。可是,上班后一看,花已经蔫了,花上并没有出现书上的那种效果,只有几瓣花上有淡淡的一点颜色,我认为可能是放假时没有精心照料的缘故。可是,这个班有几个同学拿着浸泡过的花给我看,他们的花也没有变颜色,并且告诉我,他们也是按照我说的方去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一定是我指导的方法出现了错误,才会造成该出现的现象没有发生。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有点沮丧,而这决不仅仅是因为我的教学失败了,我不得不改变预定的策略。
  下午,我走进四(2)班的时候,又有几个同学拿着花儿给我看,我惊奇地发现,他们拿出的花中有两朵已经变色了!虽然没有达到书中的效果,但是花瓣上很明显地看出变颜色了。那两个同学告诉我们,他们也是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的,一天就发现花变色了。这是为什么呢?用的是同一种花,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看着他们对这个问题这么感兴趣,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我决定先把做此实验的同学都请到实验室,让他们在亲历合作探究中共同寻找答案。我们先把所有用于做实验的花的茎切开,发现所有的颜色已经从茎向上运输,但是一到花托部分就有的继续向上达到花瓣上,有的停滞不前了。大家经过讨论,猜测原因可能在花瓣上,大家又对所有的花进行了观察,发现变色的花都是没有完全开放的,而不变色的花是那些已经完全开放的花,看来这是原因之一。然后,我们对浸泡的水和茎末端的切法进行了研究。最终结果是:水的颜色要深,并且最好要用自来水;切茎的时候,两边一定要均匀。最后,我们决定按照我们研究的结果重新做这个实验。第二天,花儿就变色了。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我从心底里笑了——谁说孩子们不能搞研究?
  这个经历也许能让孩子们对再次浸泡花的方法掌握得很好,但我想这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们从这个经历中所体验到的探究、合作的意义。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做到善于利用错误和失败,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再次探究,从而取得成功。与此同时,我也深刻地反思到,在设计教学时,不仅仅要在备课纸上设计,更应该在课前的科学探究上多研究一下,这样也就能有效地防止过多的失败和困惑。
  (作者单位:252324 山东省阳谷县七级联校)
其他文献
学生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物理难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初中物理对许多物理问题只重定性分析,知识点建立在形象思维上,而高中物理大部分问题不仅要求定性分析,还要进行复杂的定量分析,且物理教学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
期刊
新旧联系是使学生所学知识结构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唯物辩证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而又互相制约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个具体事物都有它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是有层次、有阶段性的。对众多事物的剖析,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产生联想,认识事物的全貌与本质,发现普遍规律,认识过程中的新旧联系、纵横联系。作为认识活动的特殊形式,教学过程也不例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已有的知识直接影响新知识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中西教育实质性的碰撞,能否中西合璧,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全面的知识贮备、“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正确的学生观。  【关键词】课程改革“学”校与“教”校个性化学生观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各省市已全面展开,它是中西教育第一次实质性的碰撞,尺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每一个教师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正确地把握尺度与其自身的素质密切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养成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而习惯的养成又非朝夕之功,抓培养时机越早越好,所以从起始年级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读音和书写这两项关键技能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培养学生大胆开口、不怕出错的习惯    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而交流的主要途径
期刊
【摘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本文主要是以任务型教学理论为依据,粗略谈谈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根据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较有权威的一次调查,我国中学英语的教学方法特点为: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中学教师对各种教学的态度翻译认同
期刊
《教学大纲》中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学急需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只抓读写能力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听、说、读、写是互相联系和渗透的。听和读是接受性的技能,但更需要主动积极的理解。听不仅要听清语音,更要听懂语义,在听言语时,注意力要放在内容上。阅读时,切不能
期刊
有这样两道题:  1、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 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了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B、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  C、CH4是极性分子,H
期刊
一、直接点拨    直接点拨是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开门见山、直接点破的的点拨方法。例如学生有时解答问题,尽管心中清楚该知识自己已经学过,但由于在大脑里没有将它理成一条线,加上自己的表达能力有限,往往不敢回答,或者回答出来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这时老师不要先批评他们,而应该采取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对自己增强信心。然后教师可直接给学生提供相应知识,帮助其越过语言障碍和心理障碍,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例如:多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要求采用听、说、读、写、玩、演、做、唱、视、听等形式,表现语言心得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等智力因素,以达到培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英语课堂听力技能训练不能孤立地进行,应结合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化学学科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