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性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实施七年来,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并使生物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矛盾也凸显出来。从探究性教学实施现状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开展探究性教学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班额过大的问题与分析
  目前我县大部分中学每班学生人数超过50人,有的竟达70人之多。这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即使是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能参与到探究教学活动中,也不能在教学中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仍然不能通过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因而要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目标就显得很牵强。笔者认为,大班制不利于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最适应搞探究性教学的班级人数最好限定在35人以内。造成班额过大的原因很复杂,有教学投资问题,有“择校”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师生比例等。另外学校和社会为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提供的教学资源还远远不够。例如,供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活动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相关的科研院所向学校开放的程度不够,社会上相关的企事业没有适合学生活动的空间;还有一些不胜任的教师不能尽到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换一个角度说,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初中生物学科更为突出;学校目前的管理机制有的还不能适应目前探究性教学;若实行小班化教学这一机制,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的核定还有待相关的政策等等。
  2.教材中设计的“活动”难以完成问题与分析
  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10个一级主题的第一主题,并给出了为数不少的探究活动建议,教材中也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目的在于倡导探究性学习。然而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们普遍反映需要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活动过多,“活动”达成的目标类型多种多样,部分探究活动需要时间长,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由于初中生物学科不参加中考,不受重视,课后活动难以保证。如果每一项活动都去完成,教学时间根本无法保证。这就带来了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的问题:该选什么?深人到什么程度?如何开展?怎样组合?对这些问题教师不易把握。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中的活动建议只是建议而已,不是要求必须做到的。教师可以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相关教学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可以考虑学生的兴趣,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基础,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考虑本校生物学科的教学条件。
  3.课程资源问题与分析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必须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大部分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现在最缺乏的资源是图书资料、实验室及相应的设备,还有网络资源。探究学习需要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必要的实验设备及材料。一方面教师有责任发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但更重要的方面是要有相应的投资和建设。探究性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仪器,这一点在城市中学尚未做到应用自如,在一些普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推广就更难。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普通学校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现在各类初中都将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学校教师都是通过加大教学工作量,让学生在题海中“畅游”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缺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因为探究学习相对于教师直接传授更耽误时间。所以为了能有效地进行生物探究性教学,我们国家必须进一步进行升学体制的改革,改变现行的中考选拔观念和运行机制,同时教师必须学会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尽量用一些常见的、普通的物品来进行实验。
  4.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建议
  4.1 探究性教学要有一个螺旋式上升。探究性学习策略对于中小学来说,首先应当有一个启蒙阶段。虽然好奇和频频地提问题是所有学生共有的天性,但是它仅仅是一种探究意识的萌动,不能自发地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较长时期的、不断反复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时,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段和心理特征,在内容和要求上加以考虑和引导。
  4.2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许多生物教师在师范院校所学的内容相对陈旧,因此在进行生物探究性教学时,很多教师感到不适应,甚至无所适从。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首先明确每一个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同时,选择对学生能力帮助较大的几项“活动”精心设计,补充教材,重点引导。学生能力的培养依靠教师娴熟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课本,吃透课程标准,学会取舍,把握重点,应有选择地组织探究性教学活动。既要防止无所作为,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防止不分轻重,过于偏离教学目标。
  总之,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生物探究性教学也是在不断探索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因为我们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在学校里接受我们的教育,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为孩子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这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课堂,吸引,注意力    社会在不断进步,同样学生也是在不断进步和变化的。如果我们一味地沿用老的一套教学模式,那么作为教师就会跟不上形式,教学势必要落后。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喜欢用
期刊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关键词】学生,教师,课堂教学,活    1.让教师在课堂中“活”起来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是课堂活跃的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
期刊
课堂资源是指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的、师生共享的,促使课堂教学有效完成,实现学生有效发展的一切因素的统称。教师,以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将课堂设定的教学材料与自身内在学习兴趣融成一起,对个性发展产生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如何开发利用好课堂资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重活动性  人的内在心理是在其积极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又实现着对人活动的调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的一
期刊
【摘要】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的今天,“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那么如何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使语文课堂多一些动感、生气与活力,并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呢?下面就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的几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改,互动教学    新课改像一阵春风吹进了语文课堂,在语文课中
期刊
【摘要】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那精彩迭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提问,艺术,发散思维,关键  Art of Teaching bit question  Jiang Huagui  【Abstract】Art of
期刊
【摘要】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我认为,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教的高效,学生配合的高效,学生学的高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更新观念,激发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反思,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是:教师教的高效,学生配合的高效,学生学的高效。
期刊
1.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目标  从传统意义上讲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上课注意听、练习、作业等方面的习惯,在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创新的高度出发,以新的教育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有利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形成,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形成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达到以下目标:  1.1 课前预习目标。  (1)了解和阅读
期刊
【摘要】在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必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课程整合    在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
期刊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在观察和实验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因为在探究自然事物的活动中,首先要在认真观察周围常见事物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