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菜里藏着的吴门密码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苏州,人们会想到千年古城,想到苏式园林,想到丝绸之地,想到富庶江南。然而苏州人在吃上也没有少花心思,在他们眼里,吃是生活,更是艺术,苏州菜的精致细腻与苏州人的笃悠悠的性格融合的相得益彰,如同吴侬软语一般,处处透露着细腻温婉。
  可又常听到有人说:“苏州的文化太多了,所以顾不上饮食文化了。”听来极为遗憾,长期以来苏州菜文化传播的缺失,不仅使得其在一众食客心里失去地位,很多传统制作技艺面临失传,更是在多次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遭遇阻力。
  苏菜申遗有底气
  心细的苏州人重视起了这一點,近日,在吴门人家举办的倡议创立苏州菜制作技艺申报非遗工作促进会上,苏州烹饪协会、苏州餐饮业商会、苏州民俗学会饮食文化研究会联手,在苏帮菜制作技艺和苏州织造府菜制作技艺列入省非遗保护名录的前提下,启动苏州菜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和世界非遗的研讨筹备,把打响苏州菜城市名片提上日程。
  苏州菜的名气没有其他城市名气大,这是事实,却不是历史事实。关于苏州菜的记载,最早楚辞离骚中便有“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酸羹些。”,《世说新语》中有“莼鲈之思”,司马迁更是将江南饮食文化高度概括为“饭稻羹鱼”,在历史长河的浩瀚著作中,还有无数的苏州菜身影隐藏其中。
  苏州菜对于食材、火候、工艺的讲究,以及种类的繁多,样式的多样,可谓登峰造极,苏州织造官府菜,更是苏州的顶级厨艺。苏宴在明朝已经进入宫廷,是皇帝设在正大光明殿上宴请大臣宴请国宾的国宴,到了清朝更是大放异彩,在宫廷里还有两个苏州厨房——苏造铺,还有专门的“紫檀木苏宴桌”,皇帝不论南巡和东巡都有苏州织造府厨师随行备膳。
  乾隆三十年起苏帮名厨首次出现在清宫廷“御底档”中,张东官成为故宫中“江南第一名厨”。苏州民俗学会饮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沙佩智表示;“目前国家级非遗项目有3000多个,上海本帮菜已入选国家级非遗,申遗是苏州菜复兴的历史使命。”苏州菜早已不仅代表苏州地域,而是代表皇宫、代表国家,这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宫廷饮食的专家下的结论。但是苏州菜在社会上知名度的式微,使苏州菜迟迟进不了联合国。
  文化传承靠创新
  推动苏州菜申遗,要靠餐饮大厨传承创新,要靠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的史料佐证,要靠大中院校等专业学者的学术研究,最终目标是让苏州菜制作技艺能够代表国家菜系进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菜非遗促进会成立后,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故宫博物院、大中院校等联系,联合开展苏州菜专题研究、理论探讨,组织专家召开论证会,把苏州菜研究成果结集成册形成专著,宣传展示苏州菜传承、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和当代意义等,同时在故宫学院苏州分院内设“宫廷苏宴研究室”,建立苏州菜试验基地,对苏州菜的制作技法、口味口感、造型样貌进行符合时代的创新,并且加强海外联系拓展,为苏州菜申遗创造条件。
  苏州菜尤其是苏州织造官府菜文化作为吴门饮食文化的顶级存在,既与苏州其它文化一样不可或缺,也是滋养江南其它文化的根脉。
  想象在一个日丽风和的日子里,一处小桥流水评弹调,一桌松鼠桂鱼莼菜羹,大概定能理解了“鲈鱼堪脍”的心情,慨叹:苏州真天堂也。
其他文献
说到绘画艺术,人们能说出梵高的“向日葵 ,”莫奈的“睡莲,”更近一点的苏州“吴门画派,”甚至人们眼前最著名的达芬奇“蒙娜丽莎”,浅浅的微笑、眸子、手臂,百看不厌,耐人寻味。曾去过湖东诚品书店,翻阅过厚厚一本达芬奇画册,其中“蒙娜丽莎,”放大还是缩小,完全符合人体自然黄金比率,用光、色彩,细节处理、表达,令人惊叹,不愧为世界顶级名画。因为达芬奇学过解剖学,因此,无数的艺术家关注、研究、学习他的创作技
期刊
“潺潺听水流,峭石碧潭湫。山外峦坡岰,颜开泛绿洲。”一日午后,潘国光先生一如往常边临诗边作画,走近一看,原来他临的是自己父亲题画的一首回文诗。于是乎,他神秘地拿出三本小集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诗词,他说这是父亲潘承基的作品手稿。翻开品鉴,足见潘老遣词造句、磨洗韵律之功深。在友人的助力下,潘国光将父亲的诗词汇拢集于一册,出版了这本《潘承基题画诗词集》,完成了父子两代人的夙愿。  旧时明月,生生不息  
期刊
若不是电视新闻里,有人“炫耀”已经备足了“度梅”的内衣,真忘了梅雨季的滋味。躲进了空调房里,关于梅雨季憋闷感的记忆,就不那么强烈了。  去过更南的南方,才感知偌大的中国,要一起熬过梅雨季的区域,远不止一个江浙沪,回头珍惜起苏州的梅雨期,我们这里还好、还好。南国的六月,室外的潮湿感更像一层结结实实的膜,裹得人喘不过气,被堵截在体内的湿热浊气非得激烈的有氧运动,才能宣泄出来。想起苏州虽然阴雨连绵,屋子
期刊
甪直古镇几乎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水乡文化古镇。1917年至1921年,叶圣陶在甪直潜心教育,不仅关心学生,更致力于教育革新,自律且包容;他也把水乡甪直当作文学创作的摇篮,《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心是分不开的》、《多收了三五斗米》、《甪直闲吟图》等等,在这块土地上精耕细作,一篇《多收了三五斗米》让甪直名扬九州。事实上,直到今天,叶圣陶的精神,还在影响着水乡人。就说
期刊
“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 1997年,苏州乐园欢乐世界在狮山脚下平地而起。伴随着这条广告语,苏州乐园声名响彻长三角,作为中国第三代主题乐园的点睛之作,打造出一张亮丽的欢乐名片。苏州乐园也带着无数苏州人的情怀,定格在永远的纯真年代。2020年5月,新的苏州乐园森林世界在无数怀念、留恋、欣喜、期待、展望中盛大开幕,往后,苏州人的生活中,有它。  生活升级,娱乐也要辞旧迎新  2016年夏季,苏州乐
期刊
人间天堂,大美苏州。精美的园林遍布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并且每一座都有每一座独到的韵味。从2018年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公布的数字看,苏州园林数量达到了108座,这些园林中,很多都属于私家园林,背后的故事也十分耐人寻味。这一次,我们要讲讲东山雕花楼。  旧 时 光  东山“豪宅”的故事  看一眼雕花楼,体验一次旧时的精雕細琢。但光苏州就有三座雕花楼,东山这座有什么特色呢?  雕花楼,又名春在楼,
期刊
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在运河与胥江交界处的三角洲上,横塘驿站立于此,这是全国仅存的两座邮驿遗址之一,历史价值极高。对于这样一处难得的历史文化“遗珠”,最近,苏州有关部门给予了足够重视,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牵头启动修缮工作,力求让古驿站重现往日光彩,内外兼修。  横塘驿与彩云桥史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首《送别》道出了昔日驿亭分手的画面。很多人对驿站的印
期刊
“轧神仙”是几千年吴文化的活态传承,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传统民俗为传承发展,正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  今年5月6日,结合疫情精准防控常态化要求,为期三天的狂欢节顺势以七大“云”主题线上活动,吸引120多万人次转到线上“轧闹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俗节庆日被赋予新内涵、注入新活力。  文创产品征集、3D“轧闹猛”、祈福祖国、小游戏开发、民俗知识科普
期刊
苏州,是一座充满历史的诗意之城。苏州的历史凝结在人文足迹和城市脉络里,在光与影的快门声中定格在充满历史感的相片中。于祥,作为一位人文纪实摄影师,坚持用相机记录姑苏城的历史变迁,用黑白胶片展示姑苏城最原汁原味的的生活底色。  “一路一门”到“一城”  于祥深知一座城市的精神会在一个个小细节里反映出来,《一路一平江》和《一水一盘门》里的一张张黑白相片承载着平江路和盘门的时光脉络和人文往事。当岁月变迁,
期刊
虎丘山北麓的白洋湖畔,有着独特的白洋湾山歌文化,那是农民从前在田间地头劳作时表达情感的方式。当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时,山歌文化的传承就迫切需要创新求变了。在时代面前,廉政文化建设与当地山歌文化携手结合,宣传廉政教育,也赋予白洋湾山歌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  一曲山歌唱千年  白洋湾地区阡陌纵横、水网密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这里农民们纯朴的性格,也促成了他们运用最原始的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