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自豪感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中华民族认同感”问卷和“一般国家自豪感”问卷对广州地区高校的550名粤港澳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粤港澳大学生在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情感、认知、行为、评价等维度上差异都非常显著。总体来说,粤港澳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均为积极和正面的,其中广东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普遍比香港澳门大学生略高。
  关键词:粤港澳;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国家自豪感
  随着经济特别是全球化的发展,与民族精神文化密切联系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自豪感越来越受到关注[ 1][ 2][ 3][ 4],并成为群体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我国,有关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兴起,并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 5] 虽然民族认同感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但我国心理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华民族认同是一种具体的社会认同,是中华民族中的成员对自己中华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也就是个体知道并认可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以及对中华民族人群的心理依恋和情感偏爱。[ 6]中华民族认同的发展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民认知评价会有重要影响。[ 7] 国家自豪感( National pride) 是公民对于他的国家的积极情感,是国家认同的结果。它既包括一个人对一个国家的自豪感和尊重感,也包括一个人来自于国家认同的自豪感和自尊感。[ 8]
  现阶段,国外研究主要以少数民族群体与移民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的是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等问题;国内研究则主要以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集中探讨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问题以及其影响因素[9][10],也有少部分研究涉及到中华民族认同感[11],但至今还没有研究者对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进行比较研究。粤港澳大学生,虽然在地理位置上非常近,但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广东一直属于中国内地,一直接受中华民族文化,但香港和澳门经历了殖民主义回归祖国后,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比较研究港澳大学生与广东大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的差异非常有意义。
  一、 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抽取在广州地区高校就读的来源于广东、香港、澳门的大学新生,以研究粤港澳三地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特点。主要采取整群取样法,在广州高校中随机抽取大学生,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有效率为93.09%。所有学生的年龄为18-22岁之间,其中来源于广东的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8.2岁,来源于香港的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8.8岁,来源于澳门的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9岁。香港和澳门的新生都是初次来内地的大学新生。被试基本资料见表1。
  2.研究工具
  秦向荣民族认同感问卷(Ethnic Identity Scales EIS)共21个项目,包括4个维度:认知成分,个体对自己民族身份的承认及其对自己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评价成分,即个体对本民族的积极评价和民族自尊心;情感成分,对自己所属民族群体的情感上的联系和依恋;行为成分,对自己保持本民族的行为习惯、文化、语言、及其在民族群体面临困难时积极为本民族效力。[ 12]得分越高表明对中华民族认同的程度越高。
  T.W.Smith的一般国家自豪感量表(The general national pride scal)共5个项目[ 13],采用5点利克特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国家自豪感越强。对国家自豪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在大多数国家里,男性的一般国家自豪感要高于女性[ 14],另外,年龄对国家自豪感有影响,教育程度也对其有显著影响。
  3.施测
  采用以班为单位团体测试的方式,要求被试逐项填写,2份问卷1次完成。
  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
  二、 结果
  1.粤港澳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自豪感总体状况
  为了解粤港澳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总体偏向,将粤港澳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总分与得分中点73.5以及将国家自豪感总分与得分中点17.5进行单样本t检验(One-sample T test),Karagezov等(2001)研究儿童对本国、外国人群评价的倾向时曾使用该方法。t检验的结果见表2。总体来说,粤港澳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得分显著高于中点,表明三地大学生认同都是积极和正面的,其中来自广东的大学生的认同得分最高。同时,粤港澳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得分显著高于中点,尽管澳门大学生自豪感得分与中点差异不显著,但三地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都是积极和正面的。
  2.粤港澳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自豪感的总体比较
  对粤港澳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进行F检验(见表3),结果表明粤港澳大学生在中华民族认同感的4个维度上差异都非常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情感维度和行为维度上,广东生源学生与香港、澳门生源学生有显著差异,但香港和澳门学生之间在这两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同时,在评价维度、认知维度上,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生源学生,香港生源学生这两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澳门生源学生。但粤港澳学生在国家自豪感量表中总体差异不显著。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国家自豪感量表中,粤港澳大学生在性别、经济水平、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不同教育程度上等维度差异均不显著,所以在下面的表格中将不再列出。
  3.粤港澳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性别比较
  对粤港澳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进行性别比较(见表4)。结果发现,在中华民族认同感量表上,男性除了在行为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外,其他3个维度都达到显著差异。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情感维度和评价维度上,来自广东的学生显著高于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学生,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认知维度上,来自广东的学生显著高于来自澳门的学生。女性学生在4个维度上差异都非常显著,其中在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上,来自广东的学生显著高于来自香港的学生,香港的学生也显著高于来自澳门的学生;在评价维度和行为维度上,来自广东的学生显著高于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学生,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   4.不同经济水平粤港澳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比较
  结果表明(见表5),在中华民族认同感量表中,不管是高经济收入家庭还是中低经济收入家庭,粤港澳学生之间差异都非常显著。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情感维度,不管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均为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与澳门生源学生,但香港与澳门生源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评价维度和认知维度上,对于高经济收入家庭,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生源学生,香港生源学生显著高于澳门生源学生;但对于中低经济收入家庭,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与澳门生源学生,但香港与澳门生源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行为维度上,对于高经济收入家庭,广东生源学生仅显著高于香港生源学生;但对于中低经济收入家庭,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与澳门生源学生,但香港与澳门生源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5.是否独生子女粤港澳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比较
  结果表明(见表6),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在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四个维度中,粤港澳大学生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四个维度中,粤港澳大学生之间都有显著差异,并且在情感、评价和认知维度,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生源学生,香港生源学生显著高于澳门生源学生;但在行为维度,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与澳门生源学生,但香港与澳门生源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6.父母不同教育程度粤港澳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比较
  结果表明(见表7),在中华民族认同感量表的4个维度中,不管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还是母亲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粤港澳大学生之间都差异显著;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上,只有在行为维度上,粤港澳大学生之间才有显著差异。具体来讲,在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上,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广东及香港生源学生与澳门生源学生差异显著,但广东与香港生源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父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广东生源学生与香港生源学生之间差异显著;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生源学生,香港生源学生显著高于澳门生源学生。在评价维度,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生源学生,香港生源学生显著高于澳门生源学生;父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与澳门生源学生,但香港与澳门生源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生源学生,香港生源学生显著高于澳门生源学生。在行为维度,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澳门生源学生;但父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广东生源学生则显著高于香港生源学生;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广东生源学生显著高于香港生源学生,香港生源学生显著高于澳门生源学生;母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广东生源学生则显著高于香港生源学生。
  三、讨论
   总体来说,粤港澳青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都是正面和积极的,说明我国新一代青年对中华民族都非常认同并且热爱,并且为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感到自豪。
   国家自豪感表明国家认同,也是爱国主义的一部分,粤港澳青年之间差异无显著,与前人研究[ 15]一致。研究表明年龄与教育程度对其影响较大,粤港澳青年的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相当,所以差异不显著。但粤港澳青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有较大差异,广东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明显比港澳大学生高,因为广东一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所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较高。而港澳学生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儿童期后都处于港澳回归后的融合时期,从西方文化教育过渡到中华民族文化,所以相对广东青年,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会稍低。
   香港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中的评价维度和认知维度较澳门学生高,可能是因为香港比澳门更早回归,和中华民族文化交融更早,对民族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而两者情感维度和行为维度相差不大则与港澳回归后政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中国的迅速崛起有关。虽然香港澳门在文化背景等各个方面均有一定差异,但两地青年都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富强,民族自尊心和归属感大大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当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两地青少年的民族意识被激发,都能勇于维护民族利益。
   粤港澳三地男性与女性相比,男性总体民族认同感较低,这与秦向荣、高晓波、佐斌(2009)的研究[16]结果大致相同,原因为女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依恋心理会更强烈,同时女性比男性表达感情更含蓄。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较为独立,在人际交往方面更为外向,因此行为维度上稍高于女性。但在国外很多民族认同的研究中,没有发现性别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因素。[17]港澳的男性民族认同感并无差异,两个地区虽然社会环境不尽相同,但是男性在家庭中都普遍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他们的民族认同感相似。在评价维度和认知维度,总体上香港比澳门学生认同感高,但两地男性在这两个维度差异并不显著,女性在认知维度差异显著,说明在这两个维度上,女性占主要地位。因为女性相对于男性在情感认知方面需要较长转变时间,而香港比澳门经历的文化交融时间要更长。
   对于家庭收入高的三地同学,他们在父母的影响下,对所属地区的成长发展比较熟悉,对现状比较满足;低收入的同学则因需要兼顾家庭经济问题,对生活的满意度不高,甚至个别会对社会产生抵触心理,民族认同感没有高收入同学高,情感表达一般比较含蓄内向。这与相关研究[18]结果一致。
   在教育方面,父母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程度高的,子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情感的表达都比较强;而教育程度低的家庭,子女从父母处得到关于民族认同的信息比较少,认同感较低。其中,粤港两地母亲教育程度较高的在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其他并无明显差异。港澳地区的高等教育和内地不同,香港地区更注重个人的观点和见解,内地教育则更注重继承传统的观点,重视爱国教育,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所接受的教育是不同的,而子女与母亲相处的时间较多,深受母亲的影响,在行为维度上广东和香港有差异,所以应当关注提高妇女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    粤港澳独生子女在情感、评价、认知、行为4个维度并无明显差异,独生子女没有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平时日常生活中大多数问题都是自己处理,独自面对,他们的人际交往等面临的环境是类似的,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造成他们在民族认同方面并无太大差异。而对于非独生子女,粤港澳在情感、评价、认知3个维度都有显著差异,而在行为维度上香港和澳门并无差异。香港和澳门已回归多年,在大陆的扶持下经济都得到了腾飞,大陆文化也渗透到港澳地区,香港澳门对中华民族的认知应该已经到了相对熟悉的程度,但是香港的经济发展程度仍高于澳门,平均生活水平稍高,这让香港同胞更能体会到祖国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在对民族的情感、认知上会高于澳门,评价也会更高。但表现在行为上时港澳并无差异,这应该和港澳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有关,他们向社会表达意见的方式更直接。
   粤港澳三地大学生的国家荣誉感相似,可见对国家的认同三者是相似的,虽然文化开放程度有差异,但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推进自身发展,提高地位,且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使得三地交流越来越多,因此对国家的认知是相似的,对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在国内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外来思想文化不断地渗入,如何加强国民的归属感、自豪感,继承宣扬本民族优秀文化,这必须建立在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深入研究上。可以预见,民族认同和国家自豪感的研究将会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1][6][8][14]张莹瑞.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自豪感和国民刻板印象的关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 胡发稳,李丽菊.哈尼族中学生学校适应及其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J].唐山: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 :1214-1217.
  [3]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北京.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 :475- 488.
  [4] Taj fel H.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ocial groups:Studies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 Group Relations [M].London:Academic Press,1978:1-3.
  [5][15]张莹瑞,佐斌.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自豪感与内群体偏好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11-13,86-88.
  [7][12][17] 秦向荣.中国11 至20 岁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3] Smith T W,Kim S .National Prid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2006,18(1) :127-137.
  [9] 王沛,赵国军,喇维新.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9):38-41.
  [10]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79(18):32-36.
  [11][16] 秦向荣,高晓波,佐斌.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社会心理科学,2009(2).
  [18] 韦磐石,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J].学术探索,2012,2(2):67-69.
  (责任编辑钟嘉仪)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2014-12-03  作者简介:李国超,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广州/510640)  摘 要:研究表明,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是专业喜爱程度,专业类型和学习成绩等对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当前,案例高校本科生最满意的是学风与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师与教学资源,再次是教学与实践,最后是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为提升本科生满意度,高校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中应
期刊
摘要:“办好开放大学”需要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模式。将现代商业模式理论引入到开放大学建设实践,结合开放大学的自身特质,从变革定位和客户价值主张、改变收入模式和成本结构、掌握关键资源能力及标准、再造价值链条和伙伴关系四个角度剖析了开放大学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提出了水泥加鼠标、一体化、平台型等三种可能的现代远程教育运作模式,以期为我国开放大学建设提供操作建议和运营指导。   关键词:开放大
期刊
收稿日期:2014-04-25  作者简介:卓进,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蔡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四川内江/641000)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年“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JDJYD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教育综合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两者优势,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
期刊
摘要: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发展,对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服务地方经济和提升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本文从中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和西北等七大行政区域中,选取广东工业大学等10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为典型分析对象,探索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作出相应学科建设策
期刊
收稿日期:2014-07-18  作者简介:刘建民,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毛军,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沙/410079)  *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财务管理研究课题“高等教育拨款考核评价机制研究”(教财司预涵[2012]197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BJG005),湖南
期刊
摘要:文章基于广州市20所高校在校生的调查,实证研究了大学生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文化资本方面,大学生的学历和所在学校的档次对其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在社会资本方面,家庭创业史、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所在地政府对创业活动的支持、拥有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和具备创业资金支持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均有显著影响;同时,性别和应届生身份作为个体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意
期刊
摘要:课后作业模式改革是“统计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单一维度的作业形式——“课后紧跟式作业题”弊端突出。本研究先从经验层面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课后作业模式,然后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学习的三大本质特征——建构性、情境性、社会性,从理论角度分析说明了模式的构建依据,同时运用近年来收集的学生调查数据,说明了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统计学;作业;建构主义  在“统计学”教学改
期刊
摘要:大学作为培养人才之殿堂、研究高深学问之机构,行政化是一种异化,“去行政化”才是其正途。大学行政化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大学和“大学人”选择和被选择的结果,有文化的因素,也有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大学要回归本位,“去行政化”也应从文化和制度入手,思考其路径:回归学术本位,引领新型大学文化;制定规章、完善政策,用制度协调行政和学术;改善结构,注重程序,防止制度形式主义。   关键词:大学行政化;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作为指导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范系统,以特定的价值倾向来引导教育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文本分析,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价值取向。研究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本体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价值取向是打造创新型、知识型社会;功利价值取向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基础价值取向是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   关键词:价值
期刊
摘要:基于公平理论的研究视角,探讨程序公正和薪酬满意度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构建了相应的分析模型,并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和617个有效样本对所提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程序公正和薪酬满意度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程序公正的解释力更强,因此实现程序公正应成为未来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在制度公开透明、教师充分参与学校管理、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