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iei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的设置往往是课的引入,它可以引导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即将学习的内容,因此对学生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教师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多种方式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使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问题情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有一个可以直接感悟研究的对象;另一方面是问题本身具有广度,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有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从而挖掘自身潜能。通过“问题情境”教学,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识是经由学生研究获得的,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记忆更加牢固,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要注重问题情境的特点
  第一,问题具有探究性。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探索才能解决问题,需要通过对情境的研究去发现,去探索,自己去想,去做,在探索问题的实践中,学会学习。第二,问题具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具有开放性。包括问题内容的开放性、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的解答方法的开放性、问题答案的开放性等等,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更加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第四,问题的难度要适宜。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设计问题要给学生以适当的负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过易和过难都不好,设计的问题要遵循“让学生跳跳,才能摘到果子”的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有利于探究潜能的开发。
  二、要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
  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亲身的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和总结中得出的,对学生来说相当于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知识,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时的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当学生遇到困难一时不能解决时,教师还得充当点拨点的角色,并对有关问题加以适当的说明。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只是一个参加者,不能包办代替。即使在学生讨论结束形成结论时,教师也应放手让学生进行,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对问题的总结往往不全面,用词不当,教师适时帮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形成科学的概念,以免给学生留下模糊不清或错误的概念。
  三、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优秀教师特别讲究导课艺术。以教师的出其不意,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来创设问题,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染色体的变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能产生自己的后代,马可以生马,驴可以生驴,南极的企鹅也在享受着天伦之乐,但谁能想到马和驴的爱情结晶——骡子为什么不能产生自己的后代呢?”这些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望,并使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
  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好奇,没有疑问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没有问题学生也不会去深入地思考,学习也只能是被动和表面的,所以问题是学生培养思维习惯和探索能力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选取背景材料,设计一个或多个相关问题,学生可能会依据教师创设的情景,提出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再进行筛选,找出共性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来探究。其中学生发现的问题有助于激发课堂的探索氛围,也有助于学生下一步的探究和学习,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筛选出有针对性的,略高于现有认知水平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有效激活课堂。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每一堂课教师都要在精心准备下来上,这样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问题才能做到具体明确,有思考价值,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五、在实验操作中创设问题
  学生的实验一般分为验证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不管那种类型实验,若只要求学生按实验步骤去做,没有创设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很难发挥出来。例如,本人在组织学生进行“检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各成分的浓度及实验条件有何不同?(2)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有何不同?(3)哪个实验需要加热?哪个实验需要用到显微镜?(4)如果错用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分别检验蛋白质和糖类,实验现象有何差异?(5)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的成分和原理有何异同?让学生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开展实验,便于对各个实验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通过对比,能更快掌握各个实验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实验的技能技巧。
  六、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
  有些知识如果不利用多媒体,由于学生想象力的缺陷,往往很难融入教学中。比如“DNA分子结构”教学中,尽管DNA分子的结构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广告代言人”、“形象大使”,被广泛应用于电视、书刊及教材上,但学生对它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可以先让学生观察“DNA结构的立体模型”,或者借助媒体来展示,“DNA的空间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学生边看录像,边思考问题,找出答案,并加以概括归纳,产生探究欲望。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是强化记忆的“催化剂”,是开启科学的“金钥匙”。在教学中,让“问题”充满学生的头脑,并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思考老问题。合理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详细阐述了“数学是什么”的发展变化。强调指出“数学是一门科学,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实践部分和其他科学一样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贯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抓住学生的心理,给他们多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大胆质疑猜想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命脉,更是学生创新的灵魂,只有在敢于猜想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寻找方法,尝试验证、解决问题。在教学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人们对化学教育的认识由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下面,就探讨化学教育观念创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观的转变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教材应按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它不考虑
教学目标:掌握图层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若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笔者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英语教师把握和掌控课堂,实施积极有效地课堂管理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英语教学内容广泛,学生思维活跃,英语课堂的管理与控制的难度就显得尤为突出。本研究从英语教学实际出
混凝土施工缝几乎可以说是每个混凝土工程都要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混凝土施工缝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详细叙述建筑工程混
[摘要]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看作美的载体,把语文看作一个美的系统的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发现美,从审美感知中获得美感,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  [关键词]人物美;情感美;神韵美;语言美;和谐美;新奇美    语文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审美活动的过程,审美要成为语文课的灵魂。  一、让学生体会课文的美丽  教师应把语文看作美的载体,把语文看作一个美的系统的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越来越突出,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研发人才作为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是促进企
期刊
在课改的浪潮下如何实施目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避免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灌输而缺乏交流的沉闷状况,就英语教学而言,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在不停地教学探索与研究中,我体会到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
一  二○一八年,又是一年春节,厌倦了来去拥堵,与千万人摩肩接踵。今年,像往常一样,我们一家人在大年初一的午后在影院看一部贺岁片。立春后的微安城已是晴空万里,温热如初夏。一家人在空荡荡的城市街道上缓缓前行,却丝毫生不出孤单的感觉。  取票机像个忠于职守的老员工,输入取票码,将四张电影票一张一张吐了出来。我匆匆挤进人群,将票递给检票员。  一段贺岁片特有的喜庆歌舞过后,电影已经放映二十分钟,我丝毫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