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幸福的教书人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onloup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被感动了;很多学生说:现在的老师太不会感动别人了。感动愈来愈成为教育中的稀缺资源。
  有人说,社会的急速发展是以人类情感的巨耗为代价的。新工业时期,人们行迹匆匆,猎取每一次可能的机会,无暇他顾。看得见的财富在迅猛地增长,看不见的心灵却在不断地黯淡、僵麻。更可怕的是,这场工业革命带来的心灵灾难,已经蔓延到教育这块社会文明的绿洲!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工匠化”了,在每一节设计精密的课堂上,无休止地雕琢着一张张天真的脸,却忘记用感动去浇灌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我曾经在大学教了近18年的教育学。从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从杜威到凯洛夫,理论一套套,不缺乏现代气息的“科学”“原则”和“技巧”,但就是没有感动。既不教人如何感动别人,也不教人如何被感动。
  但教育是需要感动的。
  教育的本质是人性的终极关怀,它会让我们感动。因为教育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心灵的工作,它的使命就是促成人性的觉醒和学生潜能的发展。当教育拥有了感动,教师就会变得富有激情,富有亲和力。教师不断地把爱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冰冷的知识就会生出温暖,生冷的课堂就会重现生机,教育效果也会随之提高;当教育拥有了感动,学生就会打开情感闸门,以超常的能量进行学习,他们还会站在大人和孩子的立场上而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立场上进行沟通、交流并产生共鸣,这才真正是人类心灵之间的对话。
  所以,做一名幸福的教书人,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让人感动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平等、尊重、关怀和激励的境界。
  只有教师具有了人文情怀,教育才会时刻被注入感动。只有让人感动的教育才是充满人性的,才是根植于人性光辉之上的,才是有价值的,也才是可持续的。我难忘教育生涯中那些感动的片段,它们时常会跳出脑海,让我不断审视自己。
  有一年开学,一位女生拖着一箱沉重的行李,无望地在校门口等待着,我走上前问:“同学是住宿生吗?”“是的,高一的新生”她怯怯地回答道。“要去宿舍吗?我帮你一起抬吧。”我说。她看着我,点点头。我们一起抬着行李箱走进了校园。她问:“老师,您是教什么的?”“我是学校的工人,专门为你们服务的。”她狡猾地看了我一眼,笑了笑。到了宿舍,她说着谢谢,我就离开了。两周后的一个下午,我很惊诧,她竟然到我办公室,微笑地递了一张纸条,说了声“谢谢”就跑着离开了。我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写了两句话:“原来您是校长。谢谢您,广附的‘工人’。”那张字条竟然让我两眼湿润了。至今,我仍不知道那位女生在哪班、叫什么名字,但我深信那是有着一颗感恩之心的学生。这原本是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却在我内心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感动,不断净化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灵,它产生源源不断的激情和高峰体验,它也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让人们喜欢分享而不自私,愿意融合而不孤立。所有这一切都是教育的神圣理想,而要达成这一理想,我们需要感动的教育和教育的感动。
  感动的教育和教育的感动是一个幸福教书人的不懈追求。除了人文情怀,做一个幸福的教书人还应具备良好的心境。冷静地审视一下我们当下的教育,我们就会越来越感到责任的沉重。我们不乏“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教育也常是“日新月异”。但批判地说,教育过于“喧闹”了,亟需一份宁静的气质。这份宁静,归结到一个教师的精神要求上来,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教育者的心境及其情感有其独立的价值,它们不是知识或技能的附庸,而是学生知识能力及其精神世界的融合剂,也是学生善良德性的助燃剂。教师一个满含关怀的微笑就肯定了学生的现在,一个饱怀赞许的眼神就激励了学生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这个人性的殿堂是建立在师生共通的精神世界之上的。教师完整的精神世界,既有爱的上线,也有敬畏的底线。这种爱是恒久,是恩慈,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轻易发怒,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永不止息。这种敬畏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道德的敬意。
  追求幸福的教育,就要求我们做人做事遵从内心的指引,尽量少受外界干扰,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一份透彻的潇洒与自由。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你不必是演讲家、表演家,而应是一名书生型教师,醉心教育、痴迷读书、心会感动,一直赶路却不舍情趣;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你肯定不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空想家,而一定是理想的实践者、思考的实践者,是来自一线的鲜活的教育家;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你不仅要用技巧,更要用心灵对待自己的事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时时刻刻让学生体验平等、自尊、理解、友爱等人性关怀;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你也不应当是昙花一现、瞬间即逝的明星,而应该是心中应该永远萌动着“教育的乌托邦”,在心灵深处沸腾着炙热的教育期盼的守望者。你应当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永远行走在路上,谈起教育津津乐道,幸福快乐洋溢在眉宇之间……
  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幸福,愿感动的教育与教育的感动成为教育的常态。我愿像天际的一朵云,守候着、期盼着……
  (作者系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赵彩侠)
其他文献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陕西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以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服务体系,为儿童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    一、高度重视,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目标思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前教育工作。2010年12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
2012年11月13日至14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在香港理工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我国与国际高等教育界的领导、专家学者等200多人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也是香港理工大学七十五周年校庆活动的重大亮点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严隽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理事长刘川生教授,全国人大常委、国
一、教学内容与对象分析  “地球属于谁”选自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做一名地球卫士”这一主题其中的一个子课题。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一基本概念。“地球属于谁”这一子课题通过对物种、生物链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不仅属于人类,而且属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各种植物和动物)。我们只有保护好物种的多
编者按: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原有的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已经逐渐转变到了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课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改教室为学室,变讲堂为学堂,以学定教,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并尝试。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甄选浙江省推进“以学定教“实践研究的系列文章,从课堂模式、课堂评价、学情诊断、课例展示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
《数学分层测试卡》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梁威主持的全国及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的成果,自1994年诞生以来,至今已有20年,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的实验研究目前已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千所实验学校展开,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和社会影响。  2014年8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20年研讨会
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多是对学习数量(how much)的考核,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how well)。教师通常会比较关注学生做对几道题,得到多少分,而在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只是对他们所回答的一系列知识点的数量进行累加而已,很少体察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1]。这种只考查知识点而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很难为改进数学教学提供有用信息,很难真正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实质性发展,多数情
如何成为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日益关注并努力实践的专业领域。2015年,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了张铁道博士基于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完成的专著—《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获得教师教育界同行的认可,也引发了基层学校校长的关注。不久前,张铁道受教育科学出版社邀请,为参加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校长引导力训练营”的30位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一次专题研修指导。学员们以《教师
通过教学实践,我悟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本文旨在以“年月日”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详细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自编年历  (小博士太空探秘,用电脑动画模拟地球绕太阳一周,然后出示重要信息: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师:我们知道了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一年有几个月呢?  生1:12个月。  师: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
2014年元旦的前一天,记者从武汉驱车前往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采访,被采访的是该校荣获武汉市第十届“十佳班主任”称号的教师刘晓琳。她用爱心打造阳光班级,用智慧创新班级管理,她是新洲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小学教师。  在校长余其芳的陪同下,我们来到刘晓琳所带的六年级(1)班参观。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站在讲台上的学生与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正在积极互动,气氛相当热烈。刘晓林说:这是我们班的“迎接2014年元旦
口述者:张公仁(1950—),男,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杨林村人,小学高级教师。初中毕业后,1969年在杨林中学成为民办教师,1989年被评为中教二级,2002年被评为小学高级。经历了31年的坚持,终于在2000年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一、走上教学岗位  我出生于1950年,12岁南寻完小①毕业升初中,我们这一届杨林村中只有我考上了初中。1963年秋天,我开始在沁阳市第二中学读初中,因“文化大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