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友好包容 营造居者挚爱的一生之城

来源 :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ong52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市规划院副总工朱直君谈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在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城市工作中,成都掷地有声地提出“全龄友好包容型社会营建工程”,积极回应各年龄段市民对于新时期幸福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并将其作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
  全龄友好,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也是成都这座移民城市的人文光辉。成都正以各年龄段市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以海纳百川之势将包容互助、柔性关爱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的各个环节。
  营造美好城市,让孩子开心成长
  儿童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早在2010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就起草了《中国“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创建目标与策略措施》,鼓励地方政府提高管理儿童事务的责任意识,制定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公共政策。
  近年来,成都通过提升儿童教育水平、优化儿童服务配套、打造儿童活动空间的方式,不断提升城市对于儿童在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友好度。在2019年首批“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试点”的16个社区中,成都有4个,成为入选最多的城市。要达成“十四五”末期建成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目标,成都的城市工作者坚持以“一米的高度看世界”,全面提升政策、服务、空间、文化的友好度,打造让孩子开心成长的美好城市。
  提升政策友好度,要围绕联合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行动框架完善儿童权益保障制度,针对儿童参与决策、儿童友好的法律框架、全市范围的儿童权利实现战略、儿童权利单位或协调机制、儿童影响评估、儿童专项经费预算、城市儿童的定期报告、宣传及普及儿童权利和独立的儿童宣传者等建设内容,制定适应全龄段儿童的政策制度,提升儿童福祉。
  提升服务友好度,要依托城市公共服务配套体系补充新时期所需的儿童服务内容,超前布局与人口特征匹配的托幼服务体系、结合社区规划建设儿童综合体、优化儿童卫生资源配置,促进服务均等化。
  提升空间友好度,要聚焦城市、街区、社区三个尺度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依托城市服务空间、公园、广场、郊野公园等打造儿童公共交往圈,依托街区街道空间、学校及周边空间等构建儿童安全成长圈,依托社区托育园所、社区儿童中心、家庭聚会中心等打造儿童步行生活圈。
  提升文化友好度,要注重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到成都传统文化教育和新型社会价值中,让儿童友好深入人心,结合家庭与学校教育、公共与福利政策、城市功能、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广泛开展丰富儿童友好内涵的文化活动,营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创建氛围。
  营造关怀城市,让老人舒心长寿
  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全球化的特征,使得世界各国的老年人口规模比重不断增长,国内外城市也形成了多样化的老龄化应对方式。成都聚焦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空间环境提升、完善老龄健康政策体系等方面,助推建设老龄友好社会。
  “十三五”时期,成都城市养老服務设施覆盖率达100%,并完成了首批万户老年人家庭住宅适老化改造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老年友好度。在“十四五”时期,成都将着力提升优质友好养老服务水平,体现了对老年人群的切实利好,同时,也需要多方有效的举措来支撑。
  首先,要升级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条件。围绕培育家庭养老服务产业、鼓励社会和组织拓展居家养老服务、搭建“医养护”一站式服务平台等方面保障居家养老,依托建设“一院一中心多站点”设施、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等升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多功能养老设施建设、推动丰富的公益性养老服务运营和加大养老机构财政保障等方面强化机构养老。
  其次,要构建公共参与和就业网络,推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与认同感。针对老年人再就业、继续奉献等需求,建设公共参与网络、创办老年人再就业设施、营建社会参与氛围、提供社会参与服务机会等。
  第三,要优化公共交通和出行,大力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要以提供安全、便捷、优惠的出行服务为目标,改善人行道条件、优化交通布局、设置智能公共交通设施、强化公共交通运营维护等。
  最后,要进一步推动公共空间与设施适老化改造,通过强化公园、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及综合管理,推动商场、展馆、医院等公共场所设施优化提升,稳步推进住区和步行空间的适老化改造等,促进老年人健康生活。
  营造温情城市,让特殊群体暖心有尊严
  特殊群体一般泛指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困难的群体。成都主要聚焦为残障人士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生活保障,目前,残疾人服务保障覆盖率达99.41%。未来,成都应精细化识别各类残障人士的差异化需求,围绕强化制度顶层设计、营建无障碍场景、健全文教体卫服务、保障健康生活等内容,打造让特殊群体暖心有尊严的温情城市。
  强化制度顶层设计,是保障残障人士权益、帮助其融入社会群体以及共享城市发展红利的应有之义,要优化完善工作体系、加强部门协助联动、助推残障福利落地、健全监督和评估制度,为残障人群提高生活水平给予根本保障。
  营建无障碍场景,主要包括补充城市公共服务区域的残障服务设施、提升新旧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化率、优化设计残障导视系统等,助推残障人士便捷生活。
  健全文教体卫服务,主要针对残障人士对基础的文化、教育、运动、医疗卫生需求,提供全年龄段的针对性服务内容,提升残障人士的社会参与度。
  保障健康生活,主要依托促进残障人士就业、注重心理健康建设、鼓励参与社会活动等,促进残障人士实现自我价值。
  营造包容城市,让全民共享友善和美
  202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结果发布,成都再获榜首,充分体现了市民对成都的认同感与满足感,也反映出外界人群对成都的向往度和赞誉度。未来,成都应持续聚焦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向往,通过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营造城市公益慈善氛围、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建设让全民共享友善和美的包容城市。
  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主要针对全民居住就业需求,优化配置多样化住房,建立创业就业辅导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安居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营建品质生活、健康工作场景。
  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主要建立市、区(市)县两级社工中心和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社工站(室),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社会服务网络,并开发专职社工岗位,推动城市社区至少配有2名、建制村至少配有1名专职社工人才,满足全龄市民个性化、多元化社会服务需求。
  营造城市公益慈善氛围,以“乐观包容·友善公益”为主线,打造一批区域慈善地标,探索“慈善+”跨界合作,促进慈善惠及“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
  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主要针对全民对于艺术享受、文化品质、社会交往等品质需求,以及提升自我能力、贡献价值、社会声望等价值需求,提供高能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所有人的幸福生活历久弥香。
  人文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成都正大踏步走在这条让儿童开心成长、让老人舒心长寿、特殊群体获得尊严、全民共享友善和美的大路上。未来,全龄友好的包容成都,将会温暖蓉城的每一位生活者、奋斗者,让这座城市成为居者挚爱的一生之城。
  作者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其他文献
跨越千里手牵手,脱贫路上肩并肩。  2018年7月12日,成都市武侯区第五批援藏和驻村工作队,千里奔赴雪域高原,再次开启他们不忘初心、脱贫攻坚的征程。从第一批支教教师算起,武侯区对口支援甘孜州白玉县,已跨入第20个年头。  精准施策、破解难题,这是助力白玉腾飞的20年。  产业支撑,成为提振经济“助推器”  贫困,“贫”在产业,“困”在发展。  针对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散小、旅游产业基础薄弱等情
期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庄严承诺的兑现之年。“全面小康”有很多内涵、目标和任务,而重中之重是“一个都不能少”。  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党的初心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全面小康,是我们党的初心所要实现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我们党近百年来带领人民持续奋斗的一个重要理想。  第一,全面小康是黨的初心的目标指向。我们党一成立,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
期刊
关注人民,人民至上,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起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实践的主体、创造发展奇迹的动力源泉,是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一个善治的社会和城市,必须以“人民至上”为前提,主动权在人民的手中,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社会治理得到人民的共同参与和拥护。马克思主义将人的解放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无疑是城市治理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将其
期刊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冲击,国际政治局势出现新的重要变化。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全国“两会”上,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要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经济发展布局,指明了基本方向,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指引。7月,成都
期刊
2月4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會议开幕。会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凤朝作政府工作报告。本刊将从四个方面,和您一起回顾《2021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期刊
市委党校教师廖红君谈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成都市已坚持32年办好民生实事,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成都市乘势而上提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勾勒出下一个五年幸福美好生活的蓝图。“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聚焦于市民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让市民居住既有保障又有品质,让市民消费既有温饱又有多样性
期刊
市住建局调研员刘祯贵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城市是市民生活的美好家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增进民生福祉,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成都市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决定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旨在聚焦城市有机更新,将老城区打造成高品质生活
期刊
西南交大副教授唐志红谈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得年轻人者得未来。2021年2月1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以下简称“青年筑梦工程”)作为其中之一,受到广泛关注,青春与梦想将成为新时期成都发展重要标签。  年轻人力资源竞争成为现代城市竞争
期刊
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辛亥革命时期就是著名的保路运动的发源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为迷茫中苦苦探寻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成都,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己任,他们创办刊物,成立社团,宣传、介绍国内外各种新思想以唤醒民众,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团体。  创立 
期刊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道出了成都自古以来作为天府之国的山水之美。近年来,成都“西控”区域区(市)县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控促优、以控提质”助力转型发展,持续优化生态功能布局,努力提升绿色发展能级,统筹公园城市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三区一地”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