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教育浅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j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的生命状态是事关教育成败的重要问题,教育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发展人的身心、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高校思政课是一门思想课理论课,受教育者的生命状态是决定思政课教学成败的关键,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题中之义。而由于思政课特殊的历史地位,又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指导大学生加强对生命的认识,提高生命质量,焕发生命光彩,提升生命价值,不仅具有紧迫性,还具有实践性。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前沿阵地,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工具理性的日益膨胀,人类对实用知识和技术过度的崇拜,使教育逐渐远离了自己的本真,出现了物质化和功利化、产业化,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生命的尊严和个性,导致学生的生命质量下降,造成部分大学生迷茫彷徨、消極厌世、漠视生命,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也给思政课带来了更大的阻力。大学生生命教育能够塑造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政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高校思政课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能为生命教育提供特殊的平台,另一方面,在渗透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思政课也可以获得自身的发展。
  一、高校思政课与生命教育的关联性
  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和价值的源泉,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价值,自觉深刻地认识生命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意义,使其能够自觉尊重自我和他人的生命。在思政课中重视和倡导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既体现了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注,意味着对生命价值的凸显与人生态度的提升,又突出了思政课教学的诉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概念及目标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依据生命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使其关注其生命的整体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过程。生命具有有限性、不可逆性,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潜在地决定了生命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1]其本真是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
  (二)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题中之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而进行的教育,高校思政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政课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它的价值必须通过人的生命来体现,人的生命存在、素质提高及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政课是社会本位的,它强调更多外在规范,往往忽视了人的个性和内在需求。若能使思政课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就能够超越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能够强化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其珍惜生命,为价值观、政治观教育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全面进步。
  (三)高校思政课是生命教育的有效平台
  生命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的教育过程,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积极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和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通过进行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生命关怀意识。这种意识不仅意味着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为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和对人生态度的引导,使之成为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巨大生命潜能以及充满生命活力的活生生的人。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都是寻求个体生命及生命的完善和发展;在教育具体内容上互相交叉与交融,存在着感性与理性、生活与理论、现实与信仰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张力。
  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为时尚短,虽然随着生命问题的不断出现,生命教育逐渐得到重视,但主要在中小学得到了较多的重视,在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缺少必要的长效的发展渠道,我们必须为高校生命教育寻找一个长效的课程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长期坚持的教育传统,其主渠道思政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教育部高度重视思政课,在指导思想上、组织上、经费上都给予思政课大力的支持,无疑能够成为生命教育的有效平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渗透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一)突出学生主体性,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效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政治性和理论性,原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等方面均与专业课不太相同,在功利化的教育趋势下,其地位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感受和反映,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缺乏同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对话,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帮助。正是这种思政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理念的缺失,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生命的个性和多样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生命的尊重是人类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教育不仅要关切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还需引导与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一种治疗模式或矫正模式,必须把关注生命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所有环节中去,让教育教学充分对生命敞开,这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只有将生命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营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也才能使大学生感悟生命与生活,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生命质量的提升,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拓宽生命教育渠道,减少悲剧发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变迁、竞争加剧等因素,使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受面临着空前的困惑与迷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生存状况以及个人发展等问题产生了困扰,甚至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生命意义也产生了质疑,于是,漠视生命存在、生命情感匮乏、生命意义丧失的现象凸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不断冲击传统道德,无聊、空虚、寂寞、迷茫致使轻生、自残、犯罪以及践踏事件频发。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件警示了我们,大学生对生命的漠然与轻视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加以解决。近年来,生命教育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关注,部门高校开始将生命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内容体系之中,但仍有部分学校不能将生命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或是发生了问题之后才引起重视,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比较少,更没有配备专门的生命教育教师,这是生命教育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思政课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中,把握主流意识,深刻认识人生的价值。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其本身就具有生命教育功能,在思政课中更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依靠系统的思政课,又可以拓宽生命教育的渠道,对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意识有重大的意义。
  三、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充实教学内容,激发课堂活力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如生命意识教育、生存信念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感恩教育以及挫折教育等。这些内容均可以与思政课结合,并且可以激发思政课课堂活力。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时,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生命的产生入手去认识社会,一方面可以将枯燥的内容与学生自身联系起来,更贴近实际,易于理解;另一方面,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产生了对生命和社会的关注,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道德教育中特别加强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挫折教育,在教学时可通过阐述人的地位,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生命的重要价值,促使学生带着对生命的尊崇自觉地接受社会规范教育,又通过这些规范教育,提升自己对生命的把握能力。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社会问题,使学生对社会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以积极心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通过强调中国的今天是先辈历经磨难、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每一门课都可以适时地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原本枯燥的政治课能够闪现生命的柔美,对于激发课堂活力,促进生命教育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使思政课成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需要优化教学方法。首先,借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播放视频、歌曲、动画等,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受,增强内心的体验,用客观、翔实、生动的材料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其次,创设特殊情景,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如通过参观临终病房、墓园、或者写遗言、墓志铭等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是短暂的、宝贵的,生理生命、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是多样性的,异体生命之间是紧密相关的,从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主动学习,寻求个性和多样化的发展,敢于迎接生命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升生命情感
  “生命情感是解读人生在世一切作为的密码,是个体人生建构的基础性素质。”[3]必须走出过去思政课教学存在的满堂灌、假大空的误区,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情感。首先,变单向传授为双向互动。教学不是知识的机械传授,而应是知识的建构,这要求师生关系人性化,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地位。人的主体性一旦得到尊重,就能激发巨大的力量。双向互动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中。其次,开展实践性教学。如参观监狱、旁听法院庭审、观看影片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接受教育,洗涤心灵,陶冶情操;或者参观革命纪念馆、参与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能够欣赏生命之美,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仰。
  (四)提升教师素质,强化外部推动力
  人的生命价值观与认知、情感、意志是有密切关系的,知情意的传达在生命教育中也尤为重要,而“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必须在生命教育中展现出积极、向上、热情的生活状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言行,以自己的心灵感化学生的心灵。一要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付出平等的关心、信任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爱的生命之火。二要加强自身修养,补充生命知识,净化心灵,由内而外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更多的正能量。三是以身作则,加强课程的研究,寻找本课程与生命教育的切入点,完善课堂教学,使思政课与生命教育能更切实地融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总之,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以及生命教育发展的紧迫性,笔者认为,需要在思政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包括树立尊重生命的理念,充实生命教育的内容以及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思政课焕发出生命的气息,提升教学的实效,而且促进大学生认识生命,愉悦生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7
  [2]肖韻,姜雪莲.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求索,2011,4
其他文献
作者从集团内部信息化试点入手,在实际工作中对信息整合深入研究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结合整合实例,分析了信息化业务系统整合的对象以及可采用的技术实现方式。
【摘 要】 文章简要论述信息素养的内涵,并对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提出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检索;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2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信息泛滥,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每天呈几何级数增长,此时信息本身已不再重要,如何有效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食品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考核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准确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食品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考核;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
以基础素质与应用能力综合训练为目的,通过古代文学作业形式的革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学实验.认为有必要在古代文学课程开始前、结束后对学生的需求与能力进行调查、反
【摘 要】 本文从教师准备、学生准备以及课堂实施等方面介绍了笔者在内科学教学中采用PBL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实践分析与思考,对于采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同行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法;PBL;内科学;教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内科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门极为重要课程,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临床
【摘 要】 从系列课程建设实践入手,对普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建设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系列课程建设体系,重点对生物学知识系列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阐述了系列课程实施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普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
目的:探讨表观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DNMT1表达的影响特点及生物学作用。  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表观治疗对NSCLC中DNMT1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1.表观治
《集邮博览》连续两年的第12期分别刊出《2016年新邮,你关注什么?》(以下简称“16”)、《2017年新邮,你关注什么?》(以下简称“17”),想必这会成为“保留剧目”。笔者喜欢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