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在美术活动中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8169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关注幼儿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教学也被引入了美术课堂,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遗憾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公开课中,一些教师由于对“探究”的误解走入片面追求“探究”的误区,从而导致美术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误区一:有“幼”无“师”
  这是一种缺乏教师指导的课堂,为突出幼儿“主体性”,教师选择了“失声”。
  案例:小班“绘画——美丽的花”
  教师把幼儿带到户外,告诉幼儿今天的主题是“画花”后,幼儿自由作画。
  师:草地上有很多漂亮的花,请小朋友自由地观察,并试试画下来。
  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画和大家分享一下。
  幼儿自由交流……
  师:今天小朋友们很棒,我们下次再继续。
  分析:这一活动看似“自主”,实则随意,教师目标空泛,对为何画、如何画以及画得如何都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无原则的“自由”将导致“教”“学”失衡,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也难以提升。
  对策:美术活动既要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学前教师首先应明确这是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内容。对小班幼儿而言,模仿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的示范、讲解非常重要;中大班一些较复杂的绘画、手工等,也不适于肓目探究,以免白白浪费幼儿精力和时间。其次,引导幼儿有日的地探究,即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出发,对探究什么及通过探究要提升哪些美术知识、经验和能力做到心中有数。第三,采取有效策略保持幼儿探究和教师讲解之间的平衡。如以问题为向导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创作欲望;改传统的“教师讲授”为师幼共同猜测、假设和推断获取、使用工具及材料,设计美术方案;通过“幼儿操作在前、教师小结在后”的方式引领幼儿探索具体的美术技巧的方法并丰富创造;在观察比较、师生互动中反馈制作过程,提升创作经验和技能等。
  误区二:有“花”无“果”
  这是一种有过程而无结果的教学,是一种缺失审美“成果”的探究。
  案例:大班美术欣赏——“格尔尼卡”(毕加索)
  师:母亲抱着谁?他怎么了?
  幼:是她的孩子,他好像睡着了。
  师:真的在睡觉吗?你为什么觉得他在睡觉呢?他还有可能怎么了?
  幼:是睡着了,他的眼睛闭着。
  幼:画面上黑乎乎的,晚上妈妈抱着他睡着了。
  幼:可能还在做梦,这个画面有点恐怖。
  幼:他可能梦到什么可怕的事情,画上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师:你们睡觉时是这样的吗?
  幼:老师,我睡觉时也是这样,我也会做梦。
  幼:我昨天就做梦啦,我梦见一只大老虎,哈哈!
  幼:我昨天也做梦了,我梦见……
  分析:这一教学环节中,幼儿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热烈。但探讨的中心由作品所表达的“苦难中的人民”偏离去了“睡觉和梦”,显然探究的主题已与作品脱节。
  对策:尊重幼儿和幼儿的发现并不等于自由发挥,漫无边际。基于幼儿的认知心理具有经验性和形象性,即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想象往往只根据经验或看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为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画面,可考虑从以下两点改进:
  一、创造条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教师平时应鼓励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素材。对于某些特定的主题,如上例中的《格尔尼卡》,可借用载体如通过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多种手段,使幼儿接触到与作品背景相近的场景与环境,帮助幼儿丰富背景知识,激发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二、鼓励幼儿细致观察,提升对事物本质特征把握的能力。通过启发提问,如“你从哪里看出母亲很伤心?”“我们一起学一学她的动作和表情!”“她为什么这么伤心?可能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她的孩子究竟怎么了?”等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捕捉画面所隐藏的各种信息。另外,教师还可用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营造氛围,如上例中模仿母亲的语气:“天啦,快救救我可怜的孩子吧!”引起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需要,使探讨深刻又紧扣主题。
  误区三:有“形”无“神”
  
  这是一种有“操作”形式,但缺乏“探索”内涵的教学。
  案例:中班手工“拓印树叶”
  师:这是老师拍下的叶子照片(展示树叶的压印画),照片主要拍到了叶子的什么地方?
  师:请你们猜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幼儿推测树叶照片的制作方法。)
  师(介绍材料):请小朋友自己制作一张树叶照片,,
  幼儿非常投入地尝试制作。
  师(小结):这是xx和xx的叶子照片,你们看他们的照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xx的照片会清楚些呢?
  师(自问自答):你们看,因为xx把颜料涂在凸出来的叶脉上,所以印出来的照片就清晰了。
  师:我们在制作照片前,可以先拿着叶子,摸一摸哪一面是叶脉凸出来的地方,找到后,给这一面叶子均匀地涂上颜色,注意要刮笔,涂完后把笔放好,把叶子压在纸上,每一个地方都要压到,这样叶子才不会缺失,像被虫子咬了一块,这样就有一张又清晰又漂亮的树叶印画啦……
  幼儿按教师的方法再次印画。
  分析:从教学设计表面看,似乎是丝丝入扣,整个环节贯穿了幼儿在前、教师小结在后。但仔细推敲,便不难发现本次活动重点应是幼儿自主探索“树叶印画”的方法,并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印画”的基本技能和经验。但教师在活动流程上显得有点操之过急,用简单的小结替代幼儿的亲身感受币¨体验,再次操作也只是验证教师强加的厅法,幼儿反应冷淡。
  对策:操作是具体解决问题的环节,也是主动构建知识和经验的载体,但仅仅让幼儿动手还远远不够。自主探究的真正价值体现在一个让幼儿亲身经历的、有序列、有效地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升审美经验干¨能力的创作过程中,从而获得对作品的完整经验。因此,教师应考虑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操作层次和难度:①围绕同一技能的不同经验层次展开操作,如案例“树叶印画”涉及的小手能力有平涂、压印,经验构建的序列首先是感知物体凹凸面可以平涂印画,其次是运用叶脉面平涂印画,最后完善树叶平涂印面,那么没置操作层次为“尝试印画——尝试树叶印画——尝试使树叶印画完整漂亮”;②围绕同一经验的不同能力序列展开操作,如小班手工《渲染》的操作层次是:小纸巾游戏一(尝试对边或对角折)——小纸巾游戏二(尝试多层折叠)——小纸巾游戏三《尝试点染颜料》;③围绕不同经验的相同能力序列展开操作,如大班绘画《荷花》的操作层次为:尝试蜡笔在普通纸勾勒荷花——尝试毛笔在普通纸勾勒荷花——尝试毛笔在宣纸勾勒荷花。
  总之,美术探究活动既要体现自主探究的原则,又要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即把教师讲解与幼儿自由探索、技能要求与自主表达、操作过程与创作效果三方面有机结合,使幼儿在充分的感知、探索和表达中领略艺术审美与创作带来的身心愉悦,令美术活动充满真正的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由子宫内膜息肉引发的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96)和对照组(n=96),观察组行宫腔镜电切术,对照组行传统
一、娃娃读画赵令仪:鱼儿在欢乐世界里游来游去,好像是在聚会。杨婷玉:这是海豚在表演吧,你看狗儿、大象都来助阵了。
如果说香水是充满灵性和生命的嗅觉艺术,那么,香水瓶则是凝固的造型和视觉艺术。  今天,香水瓶家族的成员们将带领我们一起走进造型和图案各异的香水瓶世界里,看一看,你们会喜欢哪一个呢?  瞧,他们来了。
孩子们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仔细观察:墨汁遇到水,会发生墨色的变化。水墨不停地交汇,还能变出奇妙的世界。一起来做游戏,留住这水墨的奇妙世界并讲述孩子们眼中精彩的故事。
美无处不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身边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艺术家们用他们会捕捉美的眼睛,设计出了各色茶壶,下面来欣赏一下吧!
摘 要:加强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能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教师要借助历史影视资料的放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挖掘历史素材中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对我国历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通过对历史案例的客观分析,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客观分析;探究兴趣;思想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豫剧唱腔流派纷呈,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豫剧唱腔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文章从豫剧唱腔的历史渊源、豫剧唱腔的融汇与发展、豫剧唱腔需要回到民间三方面,对职校豫剧专业教学中的唱腔教学进行论述。  关键词:豫剧;唱腔;课堂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1-0052-01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村幼儿园所处的周边环境中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物,利用这些自然物,笔者从感知、唤起和联想三方面去丰富幼儿感官刺激和表象,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基于自然的幼儿美术创作实践。  一、纹理篇  案例一:它们的图案不一样  在一次田间玩泥巴的手工活动中,孩子们尝试在揉软后的泥巴上画画。凡凡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我的图案不一样!”我闻声过去,原来,凡凡在摔泥巴时粘上了一片枫叶,当他把枫叶取下来时,发现泥巴上留下
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的最佳途径之一。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懂得要保护生活环境,而珍爱生命尤为重要。要将合唱教学中审美的感知与生命
撕纸是婴幼儿喜欢的活動,婴幼儿不仅能在活動过程中感受快乐,而且能在撕纸活動中促进婴幼儿動作协调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幼儿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带来更多的喜悦。  但是长期以来,教师的观念都是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婴幼儿在撕纸活動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忽略了感知觉的发展。并且教师提供的环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撕纸材料种类、质地单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