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长大了”命题作文指导与示例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in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设计】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注意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写作指导】
  如何写作命题作文“我已经长大了”呢?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抓住关键词,选角度立意
  长大是一种非常真切的感受,却是比较抽象的情感。学生可能先想到的就是年龄增长了,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这时要引导学生不仅仅写这些,关键要由内而外写自己思想的成长。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又面临着中考,学生与家长、与教师、与自己思想上都有过冲突和矛盾,这些都是入文的好材料。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我”和“长大”。
  让学生畅谈打开思路,然后选择最拿手的入文。可以写某件事、某个人促使自己长大了;可以写自己已经长大了,渴望独立,请家长放手吧;可以写自己正在长大,经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可以写自己长大前后的对比,反向立意;等等。长大是一个很抽象宽泛的词语,写作势必通过写事情赋予它内涵。比如,责任感的增强,坚强意志的体现,个人信念的确立,拥有了宽容的心能够理解他人的宽容平和,等等。文章不能单纯地叙事,而是要重点表现自己思想上的成长。长大是一种变化,这是辨证地看长大;长大是一种提高,这是肯定长大;长大是一种退化,这是否定长大。这样,写作在叙事、抒情上更有根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二、写好细节处,抒写真性情
  学生写作文,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写作文,都希望自己的语言有深度,但是如果通篇都是理性语言,恐怕就会事与愿违了。往往是去掉清新朴实的语言,着一身枯枝败叶,作文语言苍白,无病呻吟,凑字数式的表达,这恐怕是学生的通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充沛,语言自然就有了意蕴,有了灵性,有了品位。
  写作这个主角是“我”的题目,学生比较容易从自己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读书生活、社会体验中选取对自己触动最大的事件抒写,下笔有话。但要做到“下笔有神”,描写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以采用外貌、神态、语言、心理、动作、环境的渲染等,最重要的要写好细节。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若能巧妙地借助景物描写烘托内心的情感,就更是锦上添花了。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就像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爱看,更有把握评为一类卷。
  三、构思明了化,情节能突破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文章能让读者产生意犹未尽之感,情节构思是很有必要的,设置悬念是最先要考虑的。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就缺少波澜,就难以吸引读者。情节高潮需要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更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达到预期的效果。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方能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学生写文章入题太晚,造成头大身子小,还没等写到精彩处,作文纸已经到了结尾了,这就是因为没有情节构思的缘故。
  针对这个问题,在布局谋篇上可以采用首尾照应。在开篇作好铺垫,从自己没长大写起,重点写自己长大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前后形成对比,这样能带给读者视觉冲击波。结尾可以是学生对“长大”的思考,表达自己对“长大”的独特感受与体验、见解和态度,若能情景交融,画龙点睛,就更能形成一气呵成之势。
  四、欣赏美范文,互评同促进
  最古老的作文课是“布置题目——当堂写——老师批改——反馈点评”四步作文法,说实話,学生并未从教师的泛泛指导或批改中得到更多的提升。因此,在静静的写作之后,应该采取分小组互相阅读、评价、展示,这样学生作文的速度加快了,因为不及时完成,就无法去阅读别人的作品。毕竟大家写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人,生怕自己失去参与的机会,也生怕失去一次“窥探”好友心灵世界的机会。
  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说:“每一个平凡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平凡的世界。”所以,学生渴望了解他人,也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互相评价作文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和评议的能力,学生的评语越写越有水平,自我更正意识也在增强。学生自读作文的展示环节,不少学生提升了抑扬顿挫地朗读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读自己的文章,心情特别激动,充满了自豪感和满足感。
  【总结反思】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教育之成功。”教师要整理学生的作文和评语,对有典型特点的作文和评语尽可能多选,然后分类整理、打印、张贴,使更多的优缺点呈现出来,学生自己身边的优秀作文对学生的触动最大。对这个作文题目,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家庭生活,其实,写学校生活、读书生活、社会生活等,立意更容易求新求异,更容易展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写作特色。因此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是作文立意的铺路石,能使学学生的才情最大化呈现。
其他文献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讓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了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愿大家不吝赐教。  一、课堂提问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可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发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提问,例如:问题提出的思维度较低,学生几乎是随声附和;问题提出以后没有让学生充分考虑以后就回答,往往让学生显得很被动;有些问题的提出
期刊
“传道、授业、解惑”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真如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技巧。  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一、课堂教学语言应准确、严谨、规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
期刊
人教版略讀课文不仅语言优美、形象鲜活、情感丰富,而且表达生动、描写细致、立意深刻。因此,教师要大量挖掘略读课文中实用的教学资源以供学生进行语言学用、开展读写结合,还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心态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去评价,以此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一、指向表达,提高综合能力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先
期刊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最喜欢的是颜回。孔子喜歡颜回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是从颜回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能看到周礼复兴的希望。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礼乐崩坏,诸侯争霸。孔子渴望用自己的儒家学说,拯救春秋乱世。孔子的“仁”,犹如一剂精神汤药,让恢复周礼看到了一丝曙光。  颜回是孔子思想的坚定追随者,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鲁定公十三年,孔子“隳三都”的计划失败,在鲁国推
期刊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班主任工作在学生教育第一线,不但应该在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上加强修养,努力提高洞察问题、分析处理问题、交际协调各种关系以及个性心理调节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教育艺术水平,以其大智慧来引导学生、感染
期刊
教学设计思路,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念和新课标的指导下,把教材呈现方式、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教学传媒等进行统筹规划的一个活动框架。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思路,教师要居高总揽。  一、精心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以“创设语文学习情境”为特征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将语文学习置于特定环境中。这种情境,可以是一个蕴涵着某种实际问题的事件,也可以是教师描绘甚至虚构的语言述说。通过特定
期刊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不仅“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更应率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它最具有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和心理的突出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将这些要素如春风化雨、细雨润物般地渗入学生心田,让师生得到心灵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从而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形成和发展,最终促
期刊
记得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人要去楚国,结果他驾着马车向着北方飞驰。路上的人提醒他走错路了,他却回答“我的车好、马好、路费多”,结果是越跑离楚国越远。这就是南辕北辙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管基础条件有多好,如果方向不对,那么花费的精力越大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就存在着“南辕北辙”的现象——目标定向不清,越教离实现教学目的越远。究其原因,是对教学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