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础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及其改进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nu_l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教育过程平等。我国目前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倡导教育公平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前提。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还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如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阶层差别及性别歧视等,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一、基础教育领域不公平现象的主要表现
  
  教育公平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我们孜孜不倦的现实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广大教育战线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公平化运动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基础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存在。
  (一)地域与城乡差异
  我国是世界上地域与城乡差异特性较显著的国家之一,地域及城乡之间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方面差别颇大。如沿海地区的基础教育,无论在基础设施的投入、教师待遇等方面都要优于中西部地区,他们的教育条件也就相对要好。又如高考制度,虽然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的人人平等,但实际录取学生采取的是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地录取定额并非按考生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各地高教资源的状况,以及优先照顾城市学生的准则,因此出现同一份考卷,各地录取分数线极大差异的现象,从而加剧了原本已经存在的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城乡差别首先体现在基础设施方面。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的学校无论从师资队伍建设、校舍建设、设备建设及图书建设等方面都无法与城区的学校相媲美。其次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存在不公平。在以前,农村中小学的经费由县(区)、乡(镇)、村各自负担一部分,相比于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的经费保障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教师工资(含补贴)不能全额到位,公用经费标准较低,学校建设资金来源不足。农村近年来实行税率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并不准向农民集资,学校办学处境就愈加艰难。如江西省政协在某市调研时,该市有关部门直言不讳,因为按照“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市本级财政只负担市教育主管部门直属的各类学校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资金,也就是说,市直学校需要的一切经费都已由市财政直接负担了,而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这种情况则是不可能的。[1]三是教师整体素质差距大。城乡学校教师差距首要表现在农村学校师资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城区学校,城区学校教师学历明显较农村教师学历高,农村小学教师中民办教师转编较多,且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其次是城乡教师福利待遇差别较大,农村教师基本上没有降温费、烤火费,更谈不上福利,而城区的教师的福利待遇相对较有保障。四是教师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史地生、音体美学科没有本专业毕业的教师,而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造成农村教育中的“搭杂”现象,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
  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又一不公平现象。由于政府垄断着教育资源,因而在学校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过去一段时期,政府对“重点学校”予以特殊照顾,使其独享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学校政策在过去特定时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一政策给基础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早在1997年,国家教委在《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中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和变相招收“择校生”,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但实际上,重点校依然存在,并且依靠其优势,独享着优质教育资源。
  重点学校享受了特殊的不公平的教育政策,其所获得的优先权导致了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不公平:(1)学校间的不公平,重点学校凭借资源配置和师资力量获得更多的物质条件;(2)教师间的不公平,重点学校的教师无论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收益方面都明显高于一般学校的教师,从而导致优秀教师流向重点中学,加剧了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教师落差”;(3)学生间的不公平,重点学校只为少数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没有机会。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重点学校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示范学校。示范学校和重点学校不同,示范学校是依靠本校教职员工的努力,使自身得到发展,创造出名牌。而重点学校则是依靠政策倾斜,得到更多的优惠条件发展起来。现阶段,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政府应更加关注贫困地区以及薄弱学校的建设。
  (三)阶层及性别方面的差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这也成为我们观察教育公平的另一视角。阶层差距首要表现是贫困生问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际的教育收费不断增加,高中阶段实行收费制,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贫困仍然是农村学生出现辍学、多人上不起高中的重要原因;其次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问题,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借读费就是阻挡他们接受城市公平教育的一道坎;同时表现为择校问题,择校问题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实际问题,择校就是在分数不够的情况下通过缴费来进入名校读书,且这种收费都是高收费,所以只有高收入家庭才能供得起,而一些名校也有意识地缩小统招生,扩大择校生,这更加加剧了教育不公。
  在教育机会性别平等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着歧视女性的现象,无论是从文盲率还是从居民接受初中、高中、大学教育的人口比例看,不少地方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总的趋势是教育层次越高歧视女性的现象越严重。
  义务教育的实施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现实基础,从法律规定到具体措施的实施都在提醒着公民教育平等的重要性。但这不等于人们已经完全理解并接受了教育平等的真正含义,进而在心底里根除了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偏见。另外,目前教育法律的性别平等内容比较原则化,缺乏程序性的配套法规,在实践中,也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女童的受教育权利难以得到有力保障。教育制度在保证女童受教育的公平性的同时却很少有政策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性别区别对待做出规定。传统性别观念仍然存在于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间。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态度、对儿童的尊重和教育方法等对儿童的权利、人格、学习成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师通常对男女生同样的行为做出不同的价值评价,对男生的积极评价往往高于女生。即使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也往往留给男生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而女生往往受到较大的限制和压抑。女生相对于男生受到更严格的行为约束和道德规范,使其在学习、生活上都自觉地遵循传统的性别规范,丧失进一步进取、获得社会承认的品质和能力。
  (四)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基础教育中的不公平,还表现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公正,这些不公正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作业的批改和辅导方面
  由于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且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为基础,无奈之下,不少学校广开渠道吸纳生源。根据笔者调查,某城区的几所高级中学,大部分班级学生人数都到100多人以上,致使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只是走马观花,应付了事。有的教师只批改成绩好、有特殊关系学生的作业,一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的作业本没有一处有批改的痕迹,而且教师对学生辅导时,对优生特别关照,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耐心指导,而对差生视而不见,有时还给予其人格的侮辱,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2.师生互动次数差异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一些教师与自己喜爱的学生互动次数和差生的互动次数明显地存在不公。根据某中学一项调查,教师上课常常只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问,而且一节课有的学生被提问8~9次,而大多数学生一次也未能被抽问,尽管这些学生写信责问,但教师并未接受批评意见,依然如故 [2]。这样导致了许多学生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不守纪律、留级辍学,甚至产生灰心丧志、冷漠社会等问题。
  3.教师的课程设置标准
  现行的学校以传统的升学率为标准,不得不以“同一标准”、用同一模式要求具有不同能力、不同个性、不同基础和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这种大一统的做法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要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承认每个个体的差异,对每个个体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待。
  
  二、促进基础教育领域教育公平的对策
  
  教育公平与否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前途与命运,更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休戚相关。虽然教育无法绝对公平,但教育应尽量避免人为的不公,并不断向着更公平、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迈进。要促进教育公平,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制定以公平为首要价值的基础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有效解决当前众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是教育政策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目前众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政策和制度问题:一是许多不公平问题本身就是政策、制度缺失或不健全所造成的;二是所有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都可以通过政策修订和制度创新进行调节。教育政策仅仅具备平等或公平的理念还远远不够,研究和建立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关键。首先,应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逐步缩小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这是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有效的选择;其次,通过教育决策的集体选择,最大限度地整合、平衡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形成一种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保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在教育政策中得到全面反映,以实现大多数人的教育公平;最后,要保证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基础性目标,建立弱势补偿的政策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持续增加国家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对教育腐败与教育特权的监督。
  (二)建立良好的基础教育保障机制
  由于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和失业队伍的增加,经济收入分化现象已比较严重,低收入者往往把下一代接受良好教育,视为经济上翻身的希望。经济上的平等,社会是无法给予的,但教育的公平政府可以给予,这一公平可以保证低收入者的社会尊严,给弱者以希望,成为他们改变现状的保障。因此,国家必须建立起政府负责的基础教育保障体制。
  首先,加强建立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除杂费、免除书本费,并对住宿生实行生活补贴。
  其次,尽快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农村网点布局调整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教师合理流动渠道不够通畅,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建立和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做到教育经费统筹、教育人事统管、教师工资统发。
  再次,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政府应该担负起举办义务教育的主要职责。财政体制改革后,县、乡级财力普遍感到吃紧,上面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加大投入。同时,各县、乡(镇)政府也应本着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确保各项教育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同时,设立农村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进修、教研专项基金,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使他们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适应现代教育需求。
  最后,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尤其是应当建立一套规范来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教育问题。
  (三)关注教育过程的公平
  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将教育公平理解为机会均等。[3]实际上,随着教育的发展,机会均等问题已不是唯一重要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过程的公平。过程的公平主要是微观领域的问题,往往重视得不够。因此,无论校长还是教师,都要对教育过程中的公平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解决师资和生源等“软资源”的均衡问题。新的义务教育法特别强调学校之间的均衡,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应该说,许多地方在改善薄弱学校条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在则深入到软件建设方面,往学校派专家、教研员支持,进行校长和教师培训等。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学校更加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师和学生的均衡配置问题,真正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次,正确处理好教学效率和教育公平的关系。在课程内容多、有考试压力的前提下,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的效率是自然的事,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要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公平。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常常有矛盾的心态和困惑,既要讲教学效率又要讲公平,有时似乎难以兼顾,这就需要有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处理艺术,不能只从一件事上去权衡,而是放在更大的机会范围(多种机会)、更长的时间(比如一个学期)里考虑二者的平衡。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公平评价学生。现实中,在对学生的评价时最容易出现不公平现象,学校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要基于他们是成长中的一代,都各有所长,都有优点和不足,用发展和发现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遵循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原则,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才能一碗水端平。
  
  参考文献:
  [1]李素珍.基础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杜学元.试论我国中小学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及其改进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7,(4).
  [3]钟祖荣.中小学骨干教师眼中的教育公平[J].中国教师,2007,(1).
其他文献
智力指人类认识、记忆和处理事物的综合能力。而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常指人的道德品质、思想状况、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创新能力、调控情
摘要:本文首先就创新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之后简述了创新性学习的实施原则,最后从探究性解决问题型学习策略、研究性解决问题型学习策略两个方面探究了创新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希望对同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精神;策略    创新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概念,因为使用的领域和范围不同,也因为使用者的不同,有着各种解说。生物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
目的探讨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同期手术后的临床护理对策,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从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选择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饮
剪纸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特殊的功能。它那鲜艳的色彩、神奇的变幻,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所以,我们将它引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力图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为建构园本艺术教育课程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一、注重环境的创设  皮亚杰在建构理论中提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的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
在医学七年制外科汉语大课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课前发放相关章节医学英语单词词义及标注英式音标与美式音标并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并对这一教学方法作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本文拟对惠州工业科技学校现有的计算机专业图形图像课程进行研究,以探讨计算机专业图形图像课程改革的必要以及改革的模式。
中学作文教学水平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教师难教,学生怕写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部分教师租专家一直在探索作文教改的路子,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
医学高职院校实训室不仅是院校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是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室文化是院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推进教学改革、凝练专业精神、营造优良
对高等院校中从事医学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行政人员与医学生成长的关系及其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他们是落实相关领导和委员会的决定,服务学生成长的执行力量;在目前管
运动伤害的发生是许多学生害怕但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如何预防学生在运动中受伤及如何帮助受伤学生缩短治疗与复健的时间,减小伤害前后运动能力的差异.以使受伤学生能尽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