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世界城市

来源 :城市管理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anger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危机时代,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大国,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成功举办奥运会、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北京迎来了后奥运的全新转型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城市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中全会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新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面对首都在国家工作大局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面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使命,北京新的发展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立意很新、意义很大、目标很高、底气很足。
  “世界城市”,正在成为北京城市管理者崭新面对和予以深刻理解的词汇。3月1日,“2010年世界城市建设国际论坛”在京召开。来自驻华使馆、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近500名中外代表就世界城市建设展开了理论研讨和国际交流。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Subinay Nandy出席论坛并致词。北京市朝阳区区委书记陈刚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中国外交学院前院长、欧洲科学院副院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中国美国商会会长Michael Barbalas,德意志银行集团亚太区副首席运营官Richard A·Yacenda,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和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开忠等专家学者发表演讲。这是北京第一次就“世界城市”开展的国际交流论坛,目的是加强交流,更好把握世界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规律,探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有效途径。
  纵览世界历史,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国际城市是城市形态的高级阶段,而世界城市则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纵观当今主要世界城市,其特点、功能与定位有共性:国际经济控制功能彰显,国际政治中心地位突出,国际服务业集聚发达,国际信息枢纽作用显赫,国际文化交流频繁,并且充分体现国家、区域精神与竞争力。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和重心东移,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了历史良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了高起点、高平台。首都厚重的文化积淀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了强大的软实力保障。北京要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其发展方向将是成为国际组织的主要集聚区、东西方文明融合的多元文化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世界金融决策和服务中心、海陆空的立体化交通与现代物流枢纽等。探索中国式的世界城市建设创新模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世界城市,北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确定的中国现代化的“三步走”的战略前进,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去实施,一个充分展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展现社会主义大国首都风貌的北京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 文雪峰)5月13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举行了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及办公室正式成立。这是北京市全面统筹协调首都环境建设资源,使环境建设常态化、科学化,大力推进首都环境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  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是经中央编办同意,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的首都层面的高层议事协调机构。其组织机构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和委员共77人组成。北京市市长郭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文雪峰)“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5月28日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世界城市视野下的首都环境建设”,目的是针对城市环境建设及管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着力探讨“世界城市”新坐标下的北京城市环境建设的战略机遇和创新途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决策者及企业界人士共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
期刊
一、污泥处理现状    多年来,江苏省溧阳市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力促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夯实环保基础设施。至2010年底,全市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0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7.7万吨,污水处理率达84.97%,有效控减了生活污染负荷。然而,污泥总量也在同步递增。  根据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全省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作的通知》(苏环委办【2009】10号)和
期刊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演变进程,城市管理的内涵也随之向农村发展。2008年—2011年三年期间,成都市在城市建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坚持“全域成都”、“城乡统筹”和“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载体,遵循城市管理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和绩效化的原则,把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向农村延伸,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标准,以“布局优化
期刊
一、城市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分类模式      按照所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收入来源,城市行政区域中的农村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如图1所示):第一类是位于城市主城区,如图中所示A,虽然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已基本完全征用了农民原先的生存基础——土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从生活来源与工作渠道上都已经与第一产业脱离关系,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由于这类城中村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城中村改造较
期刊
在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数据统计中,有一项记录由石景山区保持,那就是连续三年在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考评中位居全市前列。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石景山区令人瞩目的环境源于先天条件,更源于后天努力。石景山区处于长安街的西向延长线上,城市绿化覆盖率高达到48.56%,人均绿地面积106.42平方米,居北京城六区第一;区域内山地面积占23%,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7.09%,人均
期刊
在2010年春天的北京,记者看到“做文明有礼北京人 垃圾减量 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的横幅出现在公交、地铁站台。这个以“周四垃圾减量日”为抓手的精神文明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将成为北京市民必有的文明素质之一。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活动不再仅仅停留在党政机关和部分小区的模范带头作用上,它已经融入北京市建设宜居城市、低碳城市的活动中来。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落实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再生利用
期刊
为防止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衰退恶化和城市无序蔓延等问题,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城乡可持续发展,基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自然人文特色和城乡环境景观的需要,有必要在区域范围内划定永久性保护和开发控制的具有重大生态和人文价值并对区域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绿色开敞空间范围,确定控制模式以及不同地带的控制强度等,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一、区域绿地界定及研究范围    (
期刊
Burwood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大悉尼地区的一个市,中文翻译为宝活市。  2011年7月3日下午,笔者在宝活市拜访了现任市政府议员和新州州长助理的王国忠先生。王国忠先生是上世纪80年代从香港来澳大利亚求学,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NSW)医学系和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法学院,拥有医学学士、经济学学士、法学学士三个学位。2000年,参加宝活市议
期刊
北京市石景山区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开始是在城市建成区推广,后来逐渐覆盖到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该模式运行3年多来,明显提升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速度和处理质量,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在工作实践发现:发生在建成区内的部件、事件问题,解决起来快捷通畅,效果显著;而城乡结合部地区(尤其“城中村”地区)的问题,历史遗留因素多、解决难、易反复。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