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yu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拥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内涵与价值既深刻又深厚,在当今的教育教学领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育人作用与育才价值。在高校的各类教育活动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有效传承,能够更好地挖掘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并在高校的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教育价值。文章主要对在高校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策略展开有效研究,通过对传统文化概念、内涵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状的认知与掌握,能够促进高校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增强高校育人效果与育才水平,提升高校大學生的综合素养与内在精神品质。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0-0029-04
  Abstract: Our country has rich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s connotation and value are both profound and profound.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valu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all kinds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inheritance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better excavate and utilize the intrinsic valu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lay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valu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strategies of inheriting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llege education.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ognition and maste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it can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enhance the effect and level of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ccomplishment and inner spiritu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hina;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emporaryvalue; college education
  在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并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与传承,能够推动高校大学生更好地践行习近平的青年观,还能够更好地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促进大学生更加综合、全面地成长与发展。与此同时,人才强国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助推力,也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引与指导,以史为鉴,不断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启发或者启示大学生,丰富大学生优秀的思维,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素养与品质[1]。此外,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传承,能够更好地丰富高校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使得高校的教育向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与演变,这与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相契合,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概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华伟大文明也传承至今,并经过历史的洗礼与更迭,逐渐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具内涵的精神追求。在当前的新时代与新背景下,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并对其进行更好地转化与创新,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更好地融合,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下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与讨论: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载体
  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尽管其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但是经过中国的建设、革命与改革,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融合,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与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更好地进行契合与共同发展。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如果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中华风格、中国特色就无从说起,如同无根之水。当前,我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结合本国的国情来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方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同时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彰显出“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3]。而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刻的阐释,其治国理政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治国安邦、修齐治平思想的超越与转化[1]。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与精神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的长远、健康发展有赖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无价之宝,是我国健康发展过程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彰显我国的文化自信,树立我国优秀的文化形象,其内涵的精神价值在育人育才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在中华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平天下”等蕴含的自强、公忠、廉洁、修身等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没有中断的根基,是我们坚持文化自觉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也是教书育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与融合性,在几千年的历史洪流中,其兼收并蓄、开放包容、融会贯通,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并持续彰显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价值。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速建设
  目前,从国家角度或者层面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围绕和谐、文明、民主、富强等方面丰富与建设;从社会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来分析,友善、诚信、敬业、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与弘扬的。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个人还是社会,其精神内涵与价值都与我国古代“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理念相契合。与此同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思想与价值理念,如我们熟知的“民贵君轻”的思想、“民惟邦本”的理念,这些都是儒家思想中比较经典的民本思想。同时在这些民本思想与理念中,“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统一、和谐的思想是其核心与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是一种相互融通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继承与升华,前者与后者之间也有着“源”与“流”的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与应用,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更好地凝聚人心,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与传承。
  二、高校教育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重要性的分析
  我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着力培养综合素养高的人才。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积极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推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断认同传统,扬弃传统,在转化中重建传统,在批叛中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其积极因素,剔除其消极因素,不断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持续改革与创新,高校各类教育课程的形式与方法也在逐渐进行多元化、多样化的革新。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校大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多样化融入到高校教育学科或者课程中,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够简化教育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高校思政育人的实际效果。
  与此同时,在高校的各个教育环节中融合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逐渐用传统文化内核来培养学生的心态文化和行为文化,使得学生的思想、行为、心态都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和变化,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精神和情怀来培养学生优秀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教会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素养,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做人、做事的道理[5-6]。同时在高校育人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广大学生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养,并让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热爱和尊重之情。因此,高校的教师要不断积极、主动地探究与寻找各类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传统文化以科学、合理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品质能够获得良好、健康的发展,推动与提升高校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三、在高校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方略探究
  为了能够更好地优化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不断为国家以及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重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当代价值的弘扬与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对高校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具体策略与方法展开有效的探究与分析:
  (一)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性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教育意义也非常深厚。在高校的教育活动中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渗透,能够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性价值有效地挖掘出来。与此同时,高校教师也要打破学科教学限制,积极地学习和掌握我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会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来丰富各类教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不断革新高校教育的方法,拓宽教育途径,从而更好地运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来优化各类教育活动,不断培养与提升高校大学生优秀素养和内在核心品质。此外,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引导当代大学生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民族意识、民族荣誉感与奉献精神,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讲求谦敬礼让、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强化道德修養的提升,从道德素养、精神理念等方面来推动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使得大学生成为优秀的道德主体,从而有利于增强高校育人效果,还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2]。
  (二)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类型丰富多样。将传统文化融合和渗透到高校的各类育人活动当中,能够对高校大学生个人道德品质与精神塑造进行更好的锻造与提升,还能够丰富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实现高校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的目标。与此同时,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辅助高校教育与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教育意义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整合与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巧妙地将优秀的、富有活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高校教育的内容当中,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解、体验传统文化的好处和精髓。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知之甚少,缺乏一定的传统文化观念与意识,很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会出现缺乏爱心、责任感、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助人为乐与乐观豁达精神、团队合作与诚实守信精神等现象。在高校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精髓融入到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丰富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例如将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内涵诠释出来,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以及道德观,纠正大学生错误的价值偏差,不断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7]。此外,在组织的多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意识与观念,培养学生正己正人、推己及人的意识与能力,端正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增强高校育人的实际效果与水平。   (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与时俱进
  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高校的教师必须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重视教育思路与观念的转变,革新高校育人路径,时刻秉承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并引导高校大学生积极地学习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地认知与掌握,充分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精髓来丰富与延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变革中华文明,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目标。鉴于此,在高校的教育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积极引导与鼓励大学生多学习、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学习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创新性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既能够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又能够增强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与此同时,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并鼓励高校大学生要敢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于挑战、不忘初心、心系国家,善于学会抓住实践与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和情系国家的壮志情怀,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对于未来的就业与从业也非常有利。
  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千年积淀而成,其底蕴非常深厚。重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能够更好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不断地将尊崇正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仁爱之心、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与育人价值融合与渗透到高校教育当中,逐渐培养与锻造高校大学生优秀的品质与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重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古代,三纲八目是治学、育人之道。在治学方面,亲民、明明德、止于至善是三纲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而平天下、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治国、齐家是治学的八目之道,二者都在育人、育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是治学育人方面非常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广泛地应用到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当今的时代下,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新思路、新理念、信息技术的前端人群,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动力与源泉,是我国重点培养的优秀人才。高校大学生经过丰富的教育与教学,能够学古通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弘扬与继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历史,逐渐汇聚与积淀成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从古至今,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于历史,逐渐成为我国广为弘扬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在理解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时,其不是一种难以理解的抽象意念,而是一种表现在行为与事件中的具象,因而在对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进行弘扬时,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与实际情况,积极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来实施教育与指引,从思想与行为上练就我国优秀的人才,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鼓励与提醒当代大学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正确的道路,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逐渐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3]。此外,爱国精神从始至终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内核,强化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锻造与培养,积极地利用古代、近代、现代等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与实例,从事件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从情感上进行指引,将我国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有效且充分地融入到现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激发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怀与爱国斗志,从而鼓励大学生更好、更积极地努力、奋进,为中华民族更好地发展与壮大付出最大的努力。
  (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与创新
   在高校教育中,为了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与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对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认同感、自信心进行培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意识、有目标地融入到多种教育活动与内容中,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掌握与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多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工作中,促进高校育人课程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实现高校实践育人的目标。例如高校可以组织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了解、博物馆的参观、历史遗迹的参观、抗战遗址的参观与学习等等,通过亲自研究与学习,能够通过切身经历来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感,引起学生强烈的认同与共鸣,从而在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型丰富且多样,遍布我国各个领域与范畴。例如诗词歌赋、艺术书法、国画曲艺、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忠孝观念等等,通过组织与开展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丰富当代大学生的优秀思维,提升学生的素養与精神品质,推动高校育人实效的更好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各类教育活动中,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大学生,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极强,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古今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道德教育等等,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与锻造大学生优秀综合素养与精神内涵,使得高校大学生在精神上、学习上、情怀上以及斗志上都能够得到完善与指引,不断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研究[J].文教资料,2019,(9):64-65.
  [2]潘祥超,王海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改革探索——基于习近平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视角[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12):21-26.
  [3]谭旭红,孙彦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融合的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9(2):50-53.
  [4]石磊.党校青年教师的角色认知[J].党政论坛,2018(12):36-38.
  [5]伍星星.美育在高校思政理论教育实践中的作用探索[J].就业与保障,2020(23):157-158.
  [6]陈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研究[J].才智,2019(22):199.
  [7]于伟东.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4):38-41.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些话,都强调了乐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年龄心理特征,利用英语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是值得我们每位英语教师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
期刊
在中学生中,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英语成绩低。学生也很努力学,可就是成绩总上不去。学生、家长、老师都因此很苦恼。这是为什么呢?教育心理学认为,当人或动物连续不断地受到挫折后,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即“习得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实证研究证明,这种习得无助感会使人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行为。学生对英语一旦进入这种心理状态,英语学科学不好,还将影响其
期刊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下面谈谈快乐
期刊
摘 要:文章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以问卷测试的形式,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探究英语学习者在推理性语境中理解隐喻性复合词所采用的心理联想策略,并建立心理联想模型。结果表明,在因果或条件关联等强推理性语境中,学习者主要利用纵聚合联想策略;其次是利用横向分离-组合联想策略;使用较少的是横组合联想。而在转折关联弱推理性语境中,学习者较多采用的是横向分离-组合联想策略。学习者更多呈现出纵横联想型模型来理解英语隐喻性复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即是通过师生主动交流,相互作用,教学互动,形成相对稳定的某种形态的师生关系、校风和班级气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一定教学目标。就美术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内容来说,其“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属于审美模式。基本的教学过程是“参与——审美——立美——创新——鉴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通过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位置转换等交际来进行教学
期刊
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学校需要在图书馆(室)建设和应用方面努力,增加学校图书种类和数量,让学生多读书.东莞市虎门镇应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立足各自实际,开拓思路,探索出学校图书室资源建设和应用的三条路径.
期刊
在中文语境下,“大师”不是指在某一方面小有成就、稍有建树的人,而是开宗立派、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大师”最早是指在佛学上有精深造诣或参悟的高僧,后衍生为对和尚的尊称,也指在艺术上和学术上有显着成就的人,即对艺术家和大学者的尊称。如在绘画艺术领域,自古画家千千万万,但能称得上大师的却屈指可数。遗憾的是,现代浮躁社会中大师的帽子满天飞,各行各业的“大师”随处可见:小有成就甚至在专业方面略知一二的人,便
期刊
在线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On鄄line Learning, PBOL)是一种将“项目式学习”与“在线教学”有机融合起来的,实现项目式学习在线化的有效学习模式.在线项目教学通过核心知识在情境中的再建构与创造,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学习,将学科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它通过知能融合,打破各个学科知识的界限,将实践中的问题(problem)转化为项目( project) ,实现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通过运用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实现学习者的心智转换,创造出新成果,从而提
期刊
最天真烂漫、最牵动人心的,恰是那群孱弱的孩子。毫无自护能力的他们,本该得到最周全的照管,本该嬉戏在离危险最远的地方。但,一辆肆意超载的校车,打破了种种美愿。    近年来,在湖南衡南、吉林公主岭、广西武鸣等地,因为百分之几十到几倍不等的超载率引发交通事故,不少幼小的生命受到摧残。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坦陈,目前交通事故已成为中小学生意外伤亡的最主要“杀手”。  从这些校车超载事件的发生地来看,多集中
期刊
编者按:从一名普通代课教师到校长,从全县的先进个人到自治区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再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不变的是普琼对学生无限的爱,以及数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生命禁区”的那份真情。    仲巴县位于西藏的西南部,在日喀则地区18个县市中海拔最高。因为海拔高,高寒缺氧、自然灾害频繁,被当地人称作“生命的禁区”。在仲巴县所有的小学中,仁多乡完小海拔最高。5000多米的海拔,恶劣的气候,艰苦的条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