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贾岛的“苦吟”与创作心态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ba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贾岛素以“苦吟”著称,他潜心为诗、刻意求工的创作方式实际是其心灵历程的反映,它既受诗人内在心性的趋动,也是有别于当时社会济世匡民思想自娱、自慰心态的折射。
  关键词:贾岛 苦吟 创作心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唐代安史之乱后的元和、长庆年间,诗歌出现了中兴、繁荣的态势。虽不及盛唐时的气宏体大,却诞生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诗人、诗作,你吟我唱,一时间也颇为热闹。其中带着些许寒酸,几许淡漠,却有着十二分执着的就是“苦吟”诗人——贾岛。
  文学史通常将贾岛归入韩孟诗派,这一派本来就有刻意搜求怪奇而致工的倾向,然而,真正意义上把“苦吟”工夫发挥到极致的诗人当推贾岛。仔细考究,贾岛的“苦吟”有两层意义:一是在清苦的生活中为凄寒苦涩、瘦硬新奇之吟咏;二是作诗时的潜心刻苦、锻字炼句。毫无疑问,贾岛以“苦吟”得其诗名,成其诗风,在他身前、身后都吸引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闻一多先生称贾岛“不单是晚唐五代的贾岛,而是唐以后各时代共同的贾岛”。这或许有言过其辞之嫌,但多少道出了贾岛在诗坛的地位和影响。
  贾岛以“苦吟”著称,又属寒士之流,其诗风亦在寒酸之中,透出穷涩瘦僻之气。无怪乎有人认为贾岛挖空心思地写自己穷愁潦倒的生活才得以成诗,途径、内容、境界都过于偏狭。欧阳修《六一诗话》说:“(贾岛)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严羽《沧浪诗话》云:“……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张文潜语云:“贾浪仙之徒,皆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以上论断都把握到了贾岛喜“苦吟”为诗,甚至“苦吟”成癖的特点,但它们又不约而同地仅从文本表层去评价诗人的创作活动,耽于浅尝辄止。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诗人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成果是其心态的外化表征。贾岛潜心为诗,苦吟求工,并非一时兴起或时断时续的行为,这样的创作方式和风格几乎贯穿了他的写作生涯,不歇不懈。旁人看似凄苦难堪,他自己却浑然不觉,在心灵的世界中执着地品赏畅游。诚然,这种创作既受了贾岛自我内在心性的趋动,又由于诗人在特定时代中所处的地位、所产生的影响,在其周围无形中聚合了许多志同道合之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这些文人共同的心理特征,可以说,是此类寒士文人共有心态的折射,属于社会心态的范畴。
  闻一多先生阐论元和、长庆年间诗坛动态中“三个较有力的新趋势”,提到贾岛时说:“远远的,在古老的禅房或一个小县的廨署里,贾岛,姚合……为各人自己的出路,也为着癖好,做一种阴黯情调的五言律诗。”这段论述很精辟。贾岛酷爱诗歌,诗歌创作已经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戏赠友人》诗中云: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更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由此可见,作诗已与其生命融为一体,片刻不可分离,这直接促使贾岛形成了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那些天才式的诗人相比,贾岛确实略显才情不及,但他写诗时苦思沉吟,反复推敲,以求字句的精警与含意的深遂,更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诉求,称他“语不惊人死不休”,应当是相当准确的。似痴若狂,爱诗如斯,贾岛在艺术上苦心孤诣地锐意追求,把“苦吟”精神提炼、净化到最为纯粹之境,形成了有别于“元轻白俗”,甚至韩愈、孟郊等人的独特风格。韩、孟的理论主张之一,就是苦吟,要求辞语避俗、出新、务去陈言。孟郊曾说自己是“夜吟晓未休,苦吟鬼神愁”,但是,对世道人心积聚了太多的不满和讽刺,读他的作品总让人觉得牢骚满腹、愤恨盈胸;韩愈则更是文风改革的斗士,坚持沿着自己“不平则鸣”的道路披荆斩棘、戮力前行。倒是贾岛,简简单单、一心一意地与万物分享着喜怒哀乐,淡定地搜寻着有别于他人他作的新词拗句。清人金圣叹曾云:“先生作诗……读之每每见其别出尖新者,只为其炼字炼句真如五伐毛,三洗髓,不肯一笔犹乎前人也。”我们不妨来看几篇贾岛的作品。《长江集》开卷第一首《古意》诗曰:
  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目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全诗以写将士不得志的痛苦为中心。这类题材前人不乏其作,但贾岛吟来,却又有一番独特面貌。首联写日月如梭、时光易逝,皆属平常意象,然用转动的轮毂作比,颇有新意,而且轮毂转动,声音单调重复,人物内心的愁苦抑郁之情,自然而然的隐现其中。另外,以有声之转毂喻无声之时间,还兼有通感之妙。贾岛诗句中足见锤炼推敲之功的俯拾皆是,如“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泥阳馆》)绘秋夕凄冷景色,独出机杼;“虬龍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望山》)写雨中望南山的佳境,譬喻生动;“生闻西窗琴,冻折两三弦”(《朝饥》)述天寒地冻的严酷,凛烈非常;而“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暮过山村》)一句,就连对贾岛评价不高的欧阳修也连声称奇,赞赏有加。
  贾岛以全情投入的态度进行诗歌创作,视吟诗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获得了独具个性的成就。他毫无回避地自称为“苦吟”人,如“沟西苦吟客”(《雨夜厉玄怀皇甫荀》);“苦吟谁喜闻”(《秋暮》);“风光别我苦吟身”(《赠刘评事》)。再如,他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送无可上人》)后题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为不赏,归卧故山秋。”这两句倒未必是三年乃得,但得前必是经过苦心搜求,字斟句酌,反复锤炼。即使“双泪”长流,然作者绝非是自觉才气不及他人而沮丧。从题句所传达的情绪看,那分明是一种百转千回,终获珍宝般的狂喜和感动,甚至流露出几分满足和自负。贾岛爱诗如痴,倾情而为。“苦心孤诣”和“苦吟”是他获取佳作,满足审美需要,渲泄内心情感的创作方式,终极的指向是自我趣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他又怎么会觉得痛苦呢?
  创作的灵感源于内心的冲动。贾岛的认真刻苦正是情绪渴望被传达、被了解、被认同的外化表征,可谓真正的“为艺术而艺术”。胡适先生在《白话文学史》中云:“这样认真的态度,便是杜甫以后的新风气。从此以后,作诗不是给贵人贵公主做玩物了,也不仅是应试应制的工具了,做诗成了诗人的第二生命。”这段论述,虽不单指贾岛一人,但它高度评价了那个时代诗歌由宴饮中的文字斗艳、科场上的位次追逐、名利场中的歌功颂德向自身艺术价值转化,并与诗人生命真正融为一体的流变。贾岛出身寒门,由僧还俗,位贱无依,科举难第,各种因素推动着他全情投入到自己珍爱的诗歌创作中,把创作主体与表达载体之间的距离尽力拉拢并弥合起来。当然,这类创作题材往往出于己身穷愁潦倒的生活经验范围,不免显出视界狭窄的遗憾,而且由于过分地潜心刻削,很多篇章斧凿之迹毕显,但它的确反映了诗人内心状态的本真,跳脱了功利范畴。所以,即使是境况不佳,穷困潦倒,他依然不变色,不伤心,以审美者的眼光注视着周遭的一切。静静地聆听,细细地端详,轻轻地抚摸,别人不重视甚至不屑的东西,他统统留心到了,继之慢慢斟酌、酝酿,务求以新奇之语拾掇串联起来,断不肯落了俗套。在这样的创作过程里,诗人将社会环境的险恶和生活条件的困顿转化为了艺术的审美,实现了对自身价值重新的证明和肯定。贾岛为诗,吟的是“苦”,而外人看来亦是苦心、苦身、苦言,实则却是习惯与爱好使然,独获乐趣于其中。他自称的“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也得到了最恰当的诠释。   现实中的个人总是作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存在。贾岛生逢元和之际,又与韩愈、孟郊等人交往甚密,也难免受到当时实用观念的影响,其为僧后还俗并应举科考便是证明。贾岛有一些咏怀述志之作,如《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外表孺弱的贾岛也向人们透露出了自己的侠气与宏愿。不过很可惜,贾岛这类诗作并不多,他积极济世的心态再没有更明显的彰示。实际在当时,进取之心逐渐淡褪的并非贾岛一人,相似的命运使很多本可大有作为的寒士诗人抱守着心中的节操,自吟自赏,最多不过三五知己间的赠和应答。因此,贾岛安于现状,淡泊俗务,苦吟为诗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个别行为,而是有别于元白、韩孟等人济世匡民思想的自娱、自慰心态的折射。
  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就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年人中年人忙着挽救人心、改良社会,青年人反不闻不问,只顾躲在幽静的角落里做诗。”对此,闻先生将其归结为旧中国传统社会制度下的正常状态。确实,当贾岛怀着信心与抱负走向仕途之际,唐王朝衰朽之势却日趋明显,以门第勋位得官者益多,寒士的进身之阶越来越狭仄。外部环境没有给他们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这些无功名、没地位的青年人,往往空负“丽句清词,遍在人口”之文才,陷入“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的困境。治国平天下的社会重任落不到他们的肩头,甚至连说话做事的资格也没有。进无施展抱负之地,退无衣食耕作之资,贾岛就是一个典型。随着失意生涯的延续,他内心的济世之志亦如同“古镜重经几度磨”,逐渐消磨淡褪。他的生活中,只剩下刻苦自娱、吟诗以慰。当然,我们还不能忘了贾岛曾经为僧的经历。禅房诵经生活的影响,不至于还了俗就骤然烟消云散。于是,淡漠自安之心萌生,顾影自怜之情渐长,唯集全部心力于苦吟作诗。可见,贾岛的诗歌创作,从其自身看,是其癖好所致,而从社会大环境考察,多少是诗人对社会不公、时运不济而做的无奈选择了。
  贾岛作为典型,或多或少地代表了当时乃至后代寒士文人的心态,因而学习他的诗人难以计数,他的崇拜者们甚至有时下追星族般的热情:
  李洞……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人有喜贾岛诗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唐才子传》九)
  南唐孙晟……尝画贾岛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郡斋读书志》十八)
  此外,南宋的“四灵”,明朝的竟陵派,诗作都有效仿贾岛风格的痕迹。考其最受推重的年代,几乎都在每个朝代衰朽不堪、行将覆亡之时。即使国家考录制度完备,但纷扰复杂的乱世之中,大多数的寒族知识分子也很难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无情地击碎。旺盛的青春热情得不到尽情挥洒的天地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无法把握,让他们很快就产生了怀疑、惆怅、悲凄、孤独的情绪,以至于对社会政治的彻底失望。正踯躅徘徊,掂量着何去何从之时,贾岛前辈不歇不懈、潜心为诗、从容淡定的情趣打动了他们,让他们在理想困倦之时尚能找到适合的心灵栖息所。既然无缘建功立业,那就退而求其次,安安心心地做一个纯粹的诗人吧。因此,贾岛避开世俗杂务,平复心灵冲突,埋头苦吟,以艺术的方式给予生活审美的关照,在诗歌的创作中完成自己对苦难人生的超越,正是这类寒士文人群体心态的一个代表,一束折射。
  综上所述,贾岛为诗,并非他人认定的“立心亦苦”。他的“苦吟”既是心性所向,自得其乐;更是寒士们在追寻精神家园的路途上,且歌且行。
  参考文献:
  [1] 闻一多:《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 (宋)欧阳修、(宋)释惠洪:《六一诗话冷斋夜话》,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3] (宋)严羽、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5] 爱克曼、朱光潜:《歌德谈话录》,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 (明)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
  [7] 胡适:《白话文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 (元)辛文房、周绍良:《唐才子传笺证》,中华书局,2010年版。
  [9] (宋)晁公式、孙猛:《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韦依娜,女,1979—,广西象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学,工作单位:广西工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女性主义理论为解读安德鲁·马维尔的情诗《致他的羞涩的女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维度。从对女友身体传统的崇拜到暴力的攻击、吞噬,叙述者有效地肢解了女友的身体,在叙述中定义了女友的“他者”地位。体现女友权力的对求爱的不断拒绝导致了叙述者笔下的沉默、负面的女性形象,但他剥夺女友话语权的同时,却解构了自身话语。  关键词:《致他的羞涩的女友》 女性主义 他者 话语  中图分类号:I1
期刊
摘要 尤金·奥尼尔的诸多后期悲剧隐含着一个深刻的主题:现代人在寻找自我,寻找灵魂的避难所及人的归属的过程中充满着无尽的矛盾和困惑,精神家园总在那遥不可及的地方。这与剧作家的生活经历、对现代人的认识有直接关系。尤金·奥尼尔的后期作品,是他精神探索和思想探索的重要记录。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悲剧 寻“家” 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被誉为“美
期刊
摘要 中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哲学观较好地解决了西方二元论认知模式所致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为西方生态诗歌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自然规律提供了思想资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平衡了西方价值观的功利性,为诗歌提倡适度发展、简单生活提供了价值尺度;“物我两忘”、“大美不言”的和谐意境对西方诗歌创作审美上的理性和功利性倾向的纠偏,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国生态哲学
期刊
摘要 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凭借《蝴蝶君》一举荣获美国戏剧界最高奖——托尼奖,并奠定了在美国戏剧界的地位。作为对西方后殖民主义《蝴蝶夫人》的拆解颠覆之作,该剧成功塑造了两大主角沉迷于各自的虚幻生活,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悲剧。本文就东西方主义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和心理缺失进行分析,试图得出其悲剧产生的缘由是二者错位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蝴蝶君》 东方主义 错位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以其精巧的结构、严谨而庞大的内容,包罗万象的气势向我们表现了女性复杂的人生经验。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弗罗姆的自由观,以探讨黑、红、黄、蓝各自代表的“安娜”的心灵状态入手,剖析自由女性的存在、困惑、挣扎、分裂、崩溃与整合,对其心灵史发展历程进行哲理性的思考,记录一颗自由女性的心灵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及在这一过程中熠熠生辉的金色印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充满苏菲神秘主义的哲理意蕴。她吸收苏菲思想中的自我意识发展观引导人们忍耐现实生活的苦难,摒弃在世的禁锢,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金色笔记》描绘了破中立的自我拯救之路,《幸存者回忆录》则展现了在意识平衡中获得自我拯救的苏菲之路。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苏菲思想 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多丽丝·莱辛是20世纪继弗吉尼亚·伍
期刊
摘要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成功之处首先是小说的叙事结构。《金色笔记》特有的叙事结构强化了它的互文特征,主要表现为:巴特提出的读者之死和“可写文本”与小说的意义建构性,解构方向发展的互文性理论关注的意义生成的无限性和生殖性,以及由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多重复杂关系的互文特征所呈现的小说文化文本的媒介特征。  关键词:《金色笔记》 叙事结构 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
期刊
摘要 江总的诗歌中充满着浓郁的悲情色彩, 丽浮靡的悲怨,幽静凄冷的悲思,萧瑟苍凉的悲忧,无不衬托出江总诗歌“悲”的特质。江总的“悲”来自于身不由己的生活、内心世界的矛盾,也来自于时局政事的变化,诗人将深沉的忧思化作诗歌中的悲情,为人们呈现出陈代诗坛在风云变化之际中的独特风格,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江总 悲情色彩 陈代诗风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
期刊
摘要 屈原作品中展现的思想异常复杂,历来学者看法不一,就整个思想体系来说,笔者以为,屈原作品既反映了儒家的某些思想又渗透了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多思想家思想。从整体架构上看来,屈原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根本,以法家、道家思想为治国方略,从而建构起独特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屈原 思想 儒家 法家 道家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分析屈赋,发现其作品中既有明确
期刊
摘要 马祖常的诗歌中有一些诗体现出悲慨沉郁的风貌,这与他尊崇儒学,信仰儒学的思想是紧密相联的。马祖常尊崇儒家经典,学习儒学义理,并且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处处以国家兴衰百姓疾苦为念,诗风悲慨沉郁。  关键词:儒学义理 马祖常诗歌 悲慨沉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元代诗人马祖常的诗歌风格以豪放为主,许多人都曾论及,豪放也是他诗歌的基本风格,体现出马祖常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