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为例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融合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思考rn融合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是指在课程统整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通过整合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和融合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将各类知识点重新转化为可实施的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想和计划.在这类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特性,提炼出学科间相联系的知识、方法、思维、工具等,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找出教学“交叉点”,遵循“由情境引问题,由问题激思维,由思维揭原理,由原理提方法,由方法解问题,由问题促建构”的教学路径,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打通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从分科走向综合,达到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科思维方式的融合、学生学习方式的融合,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的呈现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数学学科特征.“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案例说明,应结合学情选择教学的侧重点:对于基础一般的学情,教学的开展应偏重学生认知,通过直观感知贴近学生认知,通过适时的反思联系兼顾学科特征;对于基础较好的学情,教学的开展应偏重学科特征,通过理性探究体现学科特征,通过适时的巩固运用兼顾学生认知.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意指知识和行动的统一.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知”指课程内容,即物理知识;“行”指科学探究,指物理知识的应用实践.从课程标准理念来看,物理课程的学习需要基于学生生活情境,通过科学探究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应用于实践.从物理学科素养来看,学习物理课程的目的是形成由概念和规律进阶的物理观念,考虑物理概念建构的层递性,需要基于真实情境,开展连续性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形成物理观念,同时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主题意义彰显语言学习的核心价值.结合对2021年江苏省初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中的一节语法教学课例的剖析,谈在遵循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整体性、体验性、层次性、发展性原则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语法教学设计与实践,从而提升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工艺美术教学现状,应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场域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挖掘、探究基于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传统工艺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感知、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魅力,为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学科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
技术和科学,不仅是一种应用体系、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课堂不但应该让学生了解技术成果、科学知识,更应该让在学生感受传统技艺、科学成果的魅力的同时,理解其所特有的思维形式.技术思维、科学思维是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因此,语文课程的学习应当为学生创设具备真实性、综合性的语言运用情境.本文以欧阳修的两首词《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为例,探讨基于融合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设计.
课程改革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班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分支,即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课程.它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高端内容.笔者认为,班本课程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以班主任为本”,任课教师也应参与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重组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形态与结构体系,“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比较阅读”等新理念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变革.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有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笔者结合具体教学设计,谈谈关于群文阅读的几点教学体会.
近年来,“教育内卷”这个词已成为流行语.教育内卷是指教育系统内的个体在没有增量资源的环境中加剧争夺存量资源的现象,这导致教育囿于停滞不前的发展困境.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教育面临着复杂的时代挑战,也更具有多元发展的可能性.为突破内卷并迈向教育质量新高地,我们需要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从融合视角切入,构建贯通中学阶段的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并立足乡土优势开拓教学场地、开发教育增量资源,在推动学校教育变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有效的探索.